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71

第171章 董卓没想到

董卓;字仲颖,东汉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他年轻时,曾到羌族地区游历,结交拉拢豪强,培植和发展壮大私人势力,成为西凉(今甘肃和青海潢水一带)势力很强大的军阀。曾参与镇压羌人和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他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住河东(今夏县)。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死,为争夺权力,外戚和宦官展开了大厮杀,结果两败俱伤。董卓就乘这个机会率兵人京都洛阳,时值帝室大乱,得专废立。他认为要权大势炽,就得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上。因此,废少帝刘辩,立了一个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是为汉献帝。董卓为相国,封郿侯,又封其母为池阳君,封弟、侄为将军、校尉。这时董卓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权倾天下。

只相信势力的董卓,残忍暴虐,独断专行,杀人如麻,弄得整个京都洛阳一片恐怖,人人自危,引起了社会的愤怒,也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反对。那些握有重兵的大小军阀,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共推当时名望很高的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因武力不敌,就挟持汉献帝匆忙撤离洛阳,逃往长安。行前,把洛阳附近二百里以内放火焚烧,化为灰烬。还把几百万老百姓驱赶出家门,裹胁着西迁。这些被迫西迁的群众,沿途被董卓军士毒打迫害和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

董卓到了长安,更加横征暴敛,搜刮民财,谋求自保。他征集二十五万民夫,在长安附近修筑起一个城堡,名为鄘坞,墙高与长安城墙相等。他在这里屯聚的粮食足够吃三十年,屯积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珠玉锦绮玩杂等物堆积如山,不可胜数。董卓常说,若事成,可雄踞天下;若不成,守此可终老天年。

董卓为了聚敛财富,曾下令把长安城中的铜人、宫中的铜钟及铜架统统砸碎,把汉武帝以来发行的五铢铜钱也统统收集起来,改铸成小钱在市场使用。这样一来,弄得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不堪忍受,都希望这个残害黎民百姓的孽种尽快完蛋。当时长安城中流传一首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千里草”就是“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其意思是说:残暴的董卓啊,你怎么还活着?专横的董卓啊,你活着还不如快死了好!这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缺乏政治头脑的董卓,以为筑了这样高大的酈坞,就是保卫自己的铜墙铁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他哪里懂得,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心背向。董卓失去了民心,故当他挥舞权力魔杖仅三年时间,就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被他立的汉献帝下诏,司徒王允设计,由其部将、义子吕布诛杀,暴尸街头,并夷灭三族。董卓被杀后,长安百姓欢欣鼓舞,沽酒买肉,相互庆贺,如同欢度节日一样。

董卓之为自己谋,可谓机关算尽。但由于他穷凶极恶,残害黎民百姓,到头来还是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实属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