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51

第51章 正气之歌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不少守节操不怕死的志士仁人,他们的美名被载入史册,传之后代。作为民族的灵魂。光前裕后,意义深远。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成了我们做人的楷模,始终教育和激励着中华儿女创造人类的未来。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朝统治集团关在监牢里受尽折磨的时候,他以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写下千古不朽的名篇《正气歌》。他在这首诗歌里,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民族气节、不怕牺牲的义士的例子。他写道:“时穷节乃见,——垂丹青。”这是说,一个人到危急关头,才能表现出他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会一件件留在史册上的。接着,他一连写了我国历史上十二位人物的节操,读起来琅琅上口,千古传诵:“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文天祥以这些节义之士鼓励自己,虽经元朝统治阶级的威胁利诱,始终宁死不屈。先是在元朝将领张弘范设宴招降无果的情况下,又把他押到大都,送到上等宾馆里,由丞相博罗劝降,最后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见了元世祖只揖不拜,元世祖问他有什么话说,他说:“我是大宋宰相,尽心竭力为国为民,可惜由于权奸卖国,使我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恢复国土,反而被俘受辱。我死也不甘心。”元世祖许以丞相、枢密使的高官利诱,文天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什么说的了。”

元世祖见劝降没有希望,遂于公元1283年把这位民族英雄在大都(今北京市)杀害了,时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以《正气歌》里节义之士激励了自己,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文天祥以后的节义之士是坚守扬州、兵败殉国的史可法,再后是夏完淳,在不屈而死时年仅十七岁。其后是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再以后是中国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许多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为革命流了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些坚贞不屈的节义之士,犹如一个人没有脊梁骨一样,始终是站不起来的,甚至会亡国灭种。因此,坚持民族气节的培养教育,应是我们长期的战略任务。不然人们经不起权欲、物欲的诱惑,那紧急关头特别是当国家主权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民族败类会滋生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