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53

第53章 暴虐的君主

我国历史上暴虐的君主首推帝喾的儿子姬挚。但因那是传说时代,具体资料很少。有些史书只说他“不善”、“荒淫昏虐”。

桀、纣,是半信史时代的两位君主,他们的暴虐是妇孺皆知的,民间老百姓常常把残暴的人比作“桀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半信史时代资料比较多了,所以史学家对他们的罪恶记述也比较具体了。

夏王朝几经争战反复,传至最后一位国君姒履癸,即夏桀而亡。《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吴起对魏武侯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韩诗外传》也说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帝辛,是商王朝第三十位君主,因商王朝第十九位君主盘庚迁都于殷,故称殷纣王。对殷纣王史书记述比夏桀多而具体。如《尚书·无逸》说殷纣王“不知稼穡之艰难,不知小人之劳,惟忱乐是从”。《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矩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长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史记·卫康叔世家》中周公告康叔:“纣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对朝臣中贤者的劝谏一概不听,弃商容,霹比干心,而听信的是费中、恶来等好佞小人。就在纣王倒行逆施日甚一日的时候,周武王姬发和军师姜尚,跟他的联盟部落,在盂津(今河南盂津)渡过黄河向商的行都朝歌进发,纣王也集结他的军队迎击,两方军队在朝歌南面二十里的牧野激战。这时周的军队只有四万五千人,而商的军队有七十万人(一说十七万人),但商军人心离散,士气低落,结果被周军打得大败。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就逃到满堆金银珠宝的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姬发则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朝歌,向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砍下他的头颅,悬挂示众。至此统治六百余年的商王朝就灭亡了。

从史书记载看,桀纣亡国是从吃喝玩乐、荒淫奢侈开始,进而形成政治黑暗腐败,拒绝善言相劝,残害忠良,信任奸佞小人,随意杀戮黎民百姓。所以我们绝不能小看吃喝玩乐、荒淫奢侈的问题。而史书对他们种种不规行为的记载,还没像现在使用“腐败”、“生活腐化堕落”等字眼来形容和概括。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史学家尽量想用具体事实把他们的罪恶记载下来,使人看了形象准确,起到警示作用;二是那时人们可能还没有开始使用那些词汇,因而就只能用事实说话了。

自桀纣以来,史学家和有眼光的政治家常常用这两个反面教材来警告人们不要重蹈覆辙,但历史却还在不断地反复重演这类悲剧。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不外桀纣所走过的道路,这足以说明其顽固和纠正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