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96

第96章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宫廷政变

由于惧怕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击,更由于不堪忍受外国列强无休止的侵扰,清咸丰皇帝奕詝逃到热河行宫后,于公元1861年8月病死,遗诏以年方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同时任命亲信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揽朝廷政务。载淳的母亲叶赫那拉氏由贵妃而尊为皇太后,旋又加上“慈禧”徽号。当时慈禧年方二十六岁,但却是个野心极大、权力欲极强、力图夺取实际权力的女人。因而她即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阴谋指示亲信上奏,请诏准皇太后“垂帘听政”,仿效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同类故事。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以“本朝向无垂帘先例”,加以阻挠和反对。于是慈禧便与外国势力支持的奕诉结合起来,并拉拢当时在北京握有重兵的胜保等人,密谋策划政变。11月1日,她带着小皇帝载淳由热河回到京城,立即召集奕和其他亲信大臣秘密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第二天进行政变,载垣等八个“赞襄政务王大臣”被解职。几天后慈樓下令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分别处死,其他五大臣革职治罪,将载垣等人拟定的新任皇帝的年号“祺祥”改为“同治”。恭亲王奕诉被任命为议政王大臣,并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这样慈禧阴谋得逞,夺得了清王朝的实际统治权。这件事,历史上称为“辛酉政变”(1861年阴历是辛酉年),或称“棋祥政变”。

据《清代档案丛编》载,慈禧在对八大臣处死治罪后,宣布其罪状是“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获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充分暴露了她投靠外国列强的嘴脸。据清代和中国近代史有关资料记述,肃顺等人与奕诉虽然在疯狂镇压国内农民起义问题上的观点完全一致,但在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上却有所不同。奕对外国侵略者“待以优礼”、“以信义笼络”,而肃顺等人则要维护中华帝国“天朝”的威风,‘对外国列強心存戒备,不大驯顺。因此这次政变可以说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政变受到外国势力的一致赞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咸丰看来,八位顾命大臣,必能“赞襄”、驾驭局势,辅佐娃娃皇帝,以保爱新觉罗氏的江山永远巩固,结果却遭到了一个年轻女人的暗算,岂不可叹可悲!而慈禧在自1861年掌握清王朝的最高统治权,至1908年死去的四十七年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本来清王朝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已经腐朽不堪。而慈禧的上台更加加剧了这个腐烂的进程。首先是慈禧在政治上更加黑暗腐败,生活上更加奢侈糜烂,形成吏贪官贿,对人民的压迫剥削更加残酷,致使整个朝政一塌糊涂。虽说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慈禧的横行霸道对它的灭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是她和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更加肆无忌惮地镇压和绞杀了戊戌变法和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再次是在结束八国联军侵犯北京这场浩劫时,慈禧见外国列强提出的大纲中没有将她作为罪魁祸首加以惩办,如获至宝,“喜过望,诏报奕劻、鸿章尽如约”(《庚子国变记》、《义和团》),并无耻地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义和团档案史料》),与其在公元1901年9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实际是对中国主权进行了一次大拍卖,清政府也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史实是如果没有慈禧的专横和掣肘,光绪皇帝载湉可能有一些作为,在清王朝后期也不可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那么多的灾难。因此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慈禧的“垂帘亲政”是历史的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