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30

第30章 动物篇(8)

大羚羊主要生活在树林的草原地区,常常以小群同栖,年长的雄大羚羊为王,率领若干只成年羚羊和幼年羚羊一起觅食和活动。

最小的乌贼

最大的乌贼称为大王乌贼,而分布在太平洋的最小乌贼叫细乌贼,其体长仅为1厘米,身体小而匀称,形状扁平,体外包着一层叫外套膜的皱皮,里面叫外套腔,绕身体后端一周的鳍像一条狭长的花边裙子,头部有一对构造复杂、类似人眼一样发达的眼睛,并有10个吸盘的带腕足。

其吸盘上有很多小钩,像猫爪子一样,它有一个锋利似鹦鹉喙一样的嘴。小乌贼构造与其他家族一样完整,运动量不亚于大乌贼,同样是游泳健将。它有火箭般的高速运动的本领。

陆地上最大的龟

象龟是陆生龟类中最大的一种,以腿粗似象脚而得名。它产于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热带岛屿,以南美洲西海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及阿尔达布拉岛为多。“加拉帕戈斯”在西班牙语中是“龟”之意,所以在16世纪,探险家就将此名来命名它们在太平洋上发现的生长象龟的岛屿。

象龟以吃青草、仙人掌为生。这些驯良的素食动物每天睡16小时,雨季下山,旱季则爬到多雾的山顶生活,常在泥沼里打滚,意图凉快,并常常让小鸟为它们清理外寄生虫。它壳长达1.5米,爬行时高度可达0.8米,重200—300千克,能背负1—2人行走。雌龟每次下蛋90—150只。据报道,它的寿命可达300岁。

由于象龟壳长可达1.5米,当地居民常用壳当作摇篮。同时因为它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即使不吃不喝也能活很长的时间,加之从每只这样巨大的龟的身上能得到100千克以上美味的肉,所以很多船员将它捕来当作十分方便的“活罐头”。

在16—17世纪以前,这些岛屿上象龟十分繁盛。但由于自18世纪以来,先是海盗,后是航行到这些岛屿上的船员们大量捕杀,加之这些岛上移民增多,鼠及家畜经常捕食幼龟及龟卵,现在已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最大的蝌蚪

每年春天,在小水沟里,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蝌蚪,它们一般只有1—2厘米长。但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和特立尼达岛上,却生活着一种巨大的蝌蚪,它的身长往往超过25厘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蛙的蝌蚪呢?科学家为其起了好多不同的名字。

为了揭开神秘蝌蚪之谜,科学家把这硕大的蝌蚪饲养在实验室里,观察它的生长、发育、经过变态终于成了具有四肢的蛙,真相大白。原来这种蝌蚪在变成蛙的过程中,不仅没有长大,相反却变小了,从全长25厘米的蝌蚪,变成最多不超过7厘米的一个蛙。

难怪博物学家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要把当地出产的这种蛙和那么大的蝌蚪联系起来。大家根据这一不合理现象,给这种蛙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称之为“不合理蛙”。

最大的蛙

在西非,旅游者常常听到有关巨蛙的传说。但巨蛙究竟是什么样的,却众说不一。有的说它像小鸡那么大,而有的却说它大得足以能吞下一只小鸡;有的说它有一种致命的毒,人碰上它就会被毒死,而有的说它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可以吃……为了揭开巨蛙之谜,1966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派查尔博士一行去实地考察。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他们终于在非洲赤道北部的热带雨林里,找到了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蛙。

巨蛙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急流或瀑布旁,常喜静伏在石上,借急流冲击成的水雾湿润自己的皮肤。当地人称这种蛙为“利蒙那”,意思是“母亲的儿子”。因为它看起来不但有些像婴儿,而且确有幼婴那么大呢。它头上如茶托,四肢粗如人的手腕,从嘴端至趾端的全长约为0.9米,重3千克以上。在四肢的趾端有吸盘,可以借以吸附在光滑的岩石上。“利蒙那”听觉灵敏,难以接近,但却不能察觉从背后来的东西。利用这一特点,当地人能巧妙地捉住它。

最毒的蛙

在中南美的丛林里,生活着好多种毒剑蛙。它们的体型大多很小,一般都不超过5厘米,但色彩非常鲜艳,似乎像炫耀自己的美丽,又像警告来犯的敌人。

毒剑蛙和其他的两栖动物一样,它的皮肤里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粘液以润滑皮肤和保护自己,它的分泌物毒性很强,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除了人以外,它没有其他的天敌。在南美哥伦比亚西部崔柯地方的毒剑蛙分泌的蛙毒,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厉害的毒,仅一克的十万分之一便足够使一个人中毒死亡。

最大的迁徙兽群

迁徙是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行为,一般来说,它的发生是季节性、规律性的。因为这种形成是不规则的,它的主要原因是群体内个体数有快速地膨胀,带来了食物与水的供应危机,不得不去找新的生存空间。

在19世纪的时候,南非西部的广阔平原形成规模极大的南非小羚羊迁徙群。小羚羊迁徙群是迄今为止最为壮观的兽群,当时这巨大的小羚羊迁徙群,覆盖了长222千米,宽24千米的地区,动物学家估计大约有1000多万头动物。

南非小羚羊是瞪羚的一种,生活在非洲西南部,以善于蹦跳闻名。南非小羚羊是群居动物。当发现敌人,例如一只猎豹或一只狮子,羚羊群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就会发出警报。

南非小羚羊发警报时,会笔直地向上窜,足有3.5米高,同时脚直挺挺地垂着,身体弯曲,这就是蹦跳。每头南非小羚羊都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就好像在一弹一弹的。

南非小羚羊另外还有一个报警信号。从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层皮肤折皱,展开时会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洁白无暇的毛。这种信号起先由一头南非小羚羊发出,然后另外一头接着如此行动,一个接一个以至于整个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闪烁。一旦发现敌人靠近,整群羚羊都会迅速地逃跑。

过去,大量的南非小羚羊聚居在一个地区,食物的缺乏会使它们突然迁徙。迁徙时,羚羊群像潮水一般席卷大地,沿路再接纳其他的瞪羚。近来,因为这种动物遭到严重捕猎,数目如此巨大的羚羊群再也没有出现过。

走得最慢的兽

兽类亦称哺乳类,是指野生的哺乳动物。兽类在全世界约有4000多种,它们行动的速度快慢差距很大,走得最快的每小时可达100多千米,走得最慢的是分布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的一种三趾树懒,它的身体虽有43厘米,两臂伸长可达82厘米。但它每小时只能跑0.1千米左右,比爬行动物中的乌龟还要慢。

树懒因行动缓慢而得名,已高度特化成树栖生活,而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平时倒挂在树枝上,毛发蓬松而逆向生长,毛上附有藻类而呈绿色,在森林中难以发现。三趾树懒分布较广,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树懒分布略狭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

树懒是严格的树栖者和单纯的植食者。颈椎数偏离一般哺乳动物的七椎模式,二趾树懒为6—7个,三趾树懒有9个。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种间,甚至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颈椎数也不同。外表能见的趾不超过3个,并趾足。三趾树懒三趾等长,跤骨基部及附骨愈合,爪强而成钩状,体型较小,体重4—7公斤,体毛长而粗,毛被为藻类提供了生存条件,雨季时,藻类在毛表的凹陷处生长,使浅色毛皮变成绿色。

这些严格的植食者主要吃树叶、嫩芽和果实。难得下地,靠抱着树枝,竖着身体向上爬行,或倒挂其体,靠四肢交替向前移动。它们能长时间倒挂,甚至睡觉也是这种姿势。前肢增大,明显长于后肢。在地上时,四肢斜向外侧,不能支持身体,只得靠前肢爬,拖着身体前进。在热带盆地,雨季地面泛滥时,树懒能游泳转移。

树懒栖息的热带环境,那里温度比较稳定。树懒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全,静止时体温变幅在28℃—35℃之间。当环境温度降至27℃时,便有发抖现象,可见它适应温度的范围是有限的。

最大的蜗牛

蜗牛肉质鲜美,丰美爽口,法国人视蜗牛为盛宴的珍肴。近几年来蜗牛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的声誉,食用蜗牛的国家已普及到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并将蜗牛壳也作为不可多得的珍贵的装饰品。

蜗牛种类很多,分布广,全世界都有它的足迹,越是热带地区个体越大,如产在非洲东部的著名大蜗牛,壳高15.4厘米,直径8厘米,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蜗牛。它是主要食用种类,也是人工养殖优良品种。

蜗牛的生活习性很有趣,生活很有规律,昼匿夜行,喜栖息潮湿场所。蜗牛口腔齿舌锐利,极易磨碎植物纤维,它爱食嫩枝、桑叶、藻类等植物,所以蜗牛又是庄稼的敌害。

最毒的甲虫

斑蝥,别名“斑猫”、“龙蚝”、“地胆”,是最毒的甲虫。

全世界约有斑蝥2300多种,我国则有29种。斑蝥全身披黑色绒毛,翅细长椭圆形,质地柔软,体长为11—30毫米,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足具有黑色长绒毛,危害大豆、花生、茄子等作物。

斑蝥多群集取食,成群迁飞。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便从足的关节处分泌出黄色毒液。此黄色毒液内含有强烈的斑蝥素,其毒性甚强,能破坏高等动物的细胞组织,与人体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最凶猛的海兽

虎鲸亦称“逆戟鲸”。哺乳纲、鲸目、海豚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从黄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虎鲸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海兽。它体长可达9米,背中央有一个三角形的极大背鳍,高度达30—40厘米,起舵的作用,或可作为进攻时的武器。它的上下颌每侧生10—13个尖圆锥状大而有力的牙齿,这是掠杀其他动物的强大武器。虎鲸是群居性的海兽,常以三四头小群或三四十头大群进行集体狩猎。

虎鲸在海洋里除了围猎蓝鲸外,还猎食其他海兽、大型鱼类和企鹅等动物。曾记载,有一头长6.4米的虎鲸,其威力相当于13头海豚和14只海豹,这样凶暴和残忍的海兽,难怪人们称它为“海上霸王”。

虎鲸是鲸类中较小的一种。它最大全长不过10米,体重7—8吨。它生性胆大、狡猾、残暴、贪婪、杂食,凭着它每小时55千米、在追扑猎物时还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么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难逃虎口,小到鱼虾海鸟,大到鲨鱼海象甚至大型鲸类都是它经常扑食的对象。

虎鲸的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曾在一头长7米的虎鲸胃里发现有13头海豚、14只海豹;还有人发现过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据推测,虎鲸每天的摄食量至少要占其体重的4%,就是说,一只8吨重的虎鲸每天要吃0.32吨重的食物,足可见其对海洋动物的祸害之甚了。

虎鲸胆大,活动范围也大。其他鲸类一般南北两半球之间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也不交流,只有虎鲸不受疆界限制,它可以任意从南极海游到北冰洋,从东半球游到西半球,凡能游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游”。

虎鲸凶猛残暴又十分狡诈。当遇到大型鲸时,它们会“组织起来”,先将大鲸围住,再由两头虎鲸冲上去分别咬住大鲸的两个鳍肢,使它难以逃跑。然后其他虎鲸一拥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阵之后,还会有虎鲸替换咬住鳍肢的鲸,让它们也去享口福。小须鲸、座头鲸、灰鲸,以至个体最大的蓝鲸都经常遭受他们袭击而成为腹中之物。有时拖着死鲸的扑鲸船被它们发现,它们也会不顾鲸炮的轰击一拥而上钻入大鲸的躯壳中,吃掉里面的鲸油后扬长而去。

虎鲸遇到鱼群时,不是马上冲上去乱咬,而是一群虎鲸分散开将鱼群围在外围游动,将鱼驱赶密聚在包围圈中,然后大家轮流冲入圈内各自饱餐一顿。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鹅站在浮冰上,虎鲸会跃上浮冰边缘,用身体把浮冰压得向自身倾斜,冰上动物站立不稳,一下滑到它嘴边便扑而食之。

最壮观的场面要算虎鲸和海象的混战。海象遇到虎鲸时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面对虎鲸准备厮杀,而虎鲸则先由5—6只在海象面前横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鲸悄悄绕到海象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海象群一乱,正面的虎鲸便一拥而上,大咬大嚼,直杀得海象血染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