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也就是顺治九年,清代正式颁布了《服色肩舆永例》,对官员朝服及常服的样式、色彩、质料、图案、纹样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应该是清代的礼帽。
清代的礼帽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暖帽,二为凉帽。
暖帽是圆形的,四周还有一圈檐边。这种帽子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基本为黑色。在礼帽顶部的中央镶有一颗顶珠,是用宝石、珊瑚或金银等制成。顶珠是区别官员级别的标志。一品官员的顶珠用红宝石制成,二品官用珊瑚,三品官用蓝宝石,四品官用青金石,五品官用水晶,六品官用砗磲,七品官用素金,八品官用阴纹镂花金,九品官用阳纹镂花金,监生和生员们用素银。
凉帽是一种喇叭式的笠帽,是用藤、篾席编成的,外面裹上绫罗,缀上红色的帽纬,顶珠与暖帽相同。
不管是暖,还是凉帽,在顶珠下都有一根翎管。翎管通常是用白玉、翡翠、珐琅或玻璃制成的,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分为花翎和蓝翎两种。
花翎为孔雀羽所做,可以分为单眼、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花翎在清代是一种官员身份的标志,一般官员是不能戴花翎的。按照清代的惯例,佩戴花翎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既不能越等级妄戴,也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厉处查。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蓝翎是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做,无眼。鹖鸟生性好斗,到死都不退却,武士戴上这种插有鹖翎的帽子,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蓝翎礼帽通常是赐给六品以下,或者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戴的,也可以赏赐给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花翎的赏赐制度是怎样的呢?按照清代惯例,花翎的赏赐制度为:贝子(王子)和固伦额附(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都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都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或正白旗出身)都戴单眼花翎。花翎是清代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有资格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10岁时进行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一般人可以得到花翎吗?
在乾隆之后,不仅品级较低的官员可以得到花翎,而且商人也可以被赏赐。乾隆下江南时,就曾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时有一名武艺高强的姓江的内侍受到乾隆的宠信。这名内侍与江南一名姓江的盐商结为兄弟,但是这位侍卫在宫里偷了宝物,被官府追拿,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盐商。后来盐商知道了侍卫的事情,认为他触犯了法律,不应该包庇他,于是将这事告知了官府,这样侍卫被捉住了。乾隆知道了这件事后,一时高兴就赐给了这个盐商孔雀翎,于是这个盐商成为第一个得到花翎的商人。
大开眼界
清代皇帝的朝冠有冬夏之分,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戴的礼帽。冬朝冠面为熏貂和黑狐,夏代冠面为玉草。无论冬夏代冠皆帽檐上仰,覆以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每层用一颗一等大东珠间饰,环绕金顶周围,饰以四条金龙,龙的头上、脊背各镶嵌一颗一等大东珠,四龙口中各衔一颗大东珠,帽后饰7颗一等东珠,皇帝的朝冠上共饰有22颗大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