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淮悲歌
26943300000042

第42章 关山风云(4)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官”,有着官的奇特自尊心。他在略一停顿之后,立即反击了。

“跟阁下毫无二致。”

“怎讲?”

“我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辉岳先生应该是范文公的后裔,请问,先生还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诲吗?”

洪承畴毕竟是洪承畴,这反击着实厉害。刨了你的祖坟,用你祖宗的尸体把你打个鼻青眼肿。

不料范文程竟哈哈大笑起来:“君以‘不肖’责我,殊不知?大家都是花花面’,谁也甭说谁。而这,又是时也,运也。无可奈何的事。”

“怎讲?”洪承畴把同样的球扔还给范文程。

“有句俗话叫做‘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正是你这问题的答案。”

“愿闻其详。”

“我俩不妨把话题说得深远一点。”范文程严肃地说,“从华夏文化的根本说起。汉唐以降,独尊儒术,孔圣人的一套就被奉为经典。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大一统’的华夏文明,确实灿烂辉煌,到了宋代,登峰造极。尽管‘程朱理学’所谓的‘心中无妓’有着不可名状的虚伪;但是‘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这些教条还是被恪守着。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不失诚信,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就在于道德水准,整个社会有一个‘道德底线’。”

“不错,华夏历来提倡诚信为本——”

“问题正在这里。”范文程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下去,“先祖范文公生活在宋代,他才能说出那样‘兼济天下‘的话,而且有可能身体力行。他不会超越时代。可现在我辈行吗?”

说到这里,范文程定定地瞅着洪承畴,洪承畴若有所思,觉得眼前这个文弱书生思路不凡。

范文程继续说下去:“可是,蒙古马队来了。像狂飙一样扫荡了华夏文化,文人们即使你再有才华,也只能被挤到了戏台上,编两句《元曲》儿。哪里还有孔圣人的‘仁恕之道’?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把传统割断了——”

“然则,国朝力图恢复这个传统。”洪承畴迫不及待地打断了范文程,“太祖接受了刘基的建议,正是要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然则,”范文程踢回了同样的球,“行吗?”

洪承畴哑然了。这问题太残酷。

“不行!绝对不行!”范文程冷峻地说道,“且不说朱元璋本人就是孔孟之道的叛徒,即使他真的想提倡,可天下还有真的信仰孔孟之道的士子吗?还有‘言必信,信必果’的‘正直士大夫传统’吗?甭说其他,就看看东厂、西厂就一目了然了。锦衣卫数以万计但凡一个读书人,真的懂得一点孔孟之道,想当圣人之徒的话,怎么可能去当媒孽是非的小人,告密构陷的败类?可你看看整个一个明朝,无耻小人才锦衣玉食,耀武扬威。天子嘴上说要推崇‘大成至圣文宣王’,可实际上却重用背叛圣人教导的无耻小人,只能种下了千古祸根——从此天下再也没有了说真话的人;尤其是‘士’。从天子开始,上上下下都戴着面具,还有诚信可言吗?”

这一番话早就引起了洪承畴的共鸣,他长叹一声,说道:“辉岳兄快人快语,尽吐洪某胸中的块垒。我之所以当了‘贰臣’,其中的委屈也只能与智者言,岂足以与俗人道哉!”

“范某又何尝不是!”范文程惺惺惜惺惺,“蒙受着诸多误解和非难,牙掉了,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吞。”

“这种苦衷也只有你我可以彼此诉诉衷肠。没有今天这样的机遇,就只能让它烂在心肺深处,今日是终得知音了。”

两个人一唱一和,越说越投机,但酸楚也在升级。

“你我都是自幼饱读诗书,少年即负一代文名,弱冠即以国士自许,然而报国无门,奈何?”

“洪某又何尝不是?虽改为戎途,大半生鞍马倥偬,但是有袁崇焕等人的尸骨为鉴,这‘国’,已经弃我如蔽帚,我等也只能投奔新主了。”

“然而,新主就那么可靠吗?君不见他们抢掠成性,杀人如麻吗?”

“所以君才一再上书睿亲王(指多尔衮),要求止嗜杀。”

“是的,好生者天之德也,自古未有嗜杀而有天下者。”

“然而我更寄希望于幼主(指顺治皇帝)既然叫我教他,也许就有可能重建华夏文明。”

范文程对洪承畴刮目相看了,因为此刻的洪承畴一改方才的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神态,俨然一副以天下为己任的坚毅姿态。政治家都是“变色龙”,但是这个洪承畴变得也太快了。望着他志得意满的样子,忍不住想“大煞风景”。

“你想过没有?你要效忠皇帝,必须提倡华夏文明,而真的有了成果,华夏文明改造了从大森林中走出来的后金人,那你就成了普天下公认的‘贰臣’。你这是木匠做枷,自己把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

洪承畴立即变得十分沮丧,是的,他面对着一个“怪圈”。他感到十分悲哀:旧主子无法效忠;新主子又效忠不得。但是在范文程面前,他要显示自己一个政治家的气度,于是色厉内荏地说;“泰西(指欧洲)人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了华夏文明,我只好忍辱负重了。”

公元l644年10月,多尔衮组织了盛大的仪式,隆重地迎接顺治皇帝进入北京,开始了满清朝廷控制全中国江山的征途。

两个主要谋臣洪承畴和范文程为他制定了一系列开国纲领:安抚遗民、任用明官、制定律令、征求册籍、减少赋税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妥善处理崇祯皇帝的后事,为他隆重地举行“国葬”。

这些重大的决策其实都是在妓院子里两人形成共识之后,由范文程提出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范文程与多尔衮的关系非常密切,多尔衮对他言听计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洪承畴本人善于“藏锋”。他喜欢躲在幕后,不显山也不显水地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而且,两人还形成了默契,洪承畴要担负起更为重大的使命了。

如何解释“清兵入关”、“建都北京”?按照两位卓越的政治家的说法,这是关系到“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普天下都关心的重大问题必须理直气壮地提供“名正言顺”的解释。这种时刻就用得着“文臣”了。“文臣”与“文人”虽然都是被豢养,但是迥然不同。“文人”是一帮“书呆子”,只知道拍马屁,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政治效果”,幼稚得很。比方主子身上明明长了一块疮,丑得很,文人们却偏偏要大唱赞歌:美若芙蓉,艳比桃李。就让人哑然失笑了。文臣则不同。文臣的本事就在于能把主子的一切都解释得恰如其分,要的是最大的“政治效果”。还是那块疮,文臣则会说,那是礼仪的需要,为公而忍受巨大的痛苦等等。所以文人只能在野,而文臣方是当朝。

他和范文程都是文臣,所提供的解释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为闯贼。”也就是说:闯贼杀了你们的君父——崇祯皇帝,我们是来帮着你们报仇的。我们要杀的,就是闯贼。你看看,多么名正言顺呀!

要这种“政治效果”,就得借崇祯皇帝的尸体大做文章。于是——

为了礼葬这个吊死煤山的末代皇帝,真是煞费了苦心。先是确定谥号,该给予多少字呢?又该给些什么字呢?斟酌再三,最后才确定为“庄烈愍皇帝”。真想把世间美好的字眼儿都加在这具僵尸身上,宁死不屈,还不壮烈?但是,却决不仅仅是壮烈,而是“庄”烈,是一个庄重大方的举动,一个“庄”字不仅充分肯定了他的自杀,而且为他“驭下甚严”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光辉的句号。如此以来,所有沾亲带故的都大放异彩,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是“一人”(皇帝)升天,鸡犬得道,连吊死了崇祯的那棵歪脖子树都得到了封号。

当然葬礼极其隆重。崇祯皇帝的尸体被解了下来,可是裹尸的绸缎呢?还有特意为皇帝准备的棺椁,都已被农民起义军破坏净尽。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禁忌品,自然引起巨大的愤慨,因而破坏得非常彻底。现在要收集起来,谈何容易!幸亏那修筑了十几年的思陵,破坏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崇祯皇帝终算有了一个“寿终正寝”的地方。

美中不足之处却是致命的。没有皇太子!主祭人缺位,实在令人遗憾。他们发动了“群‘官’运动”,掘地三尺也要把皇太子找到,真的是如火如荼。

田国舅自然成了重点运动对象,日子就有点难过。这个人实在有点洪福齐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换了三个主子,而且都是在上层“活跃”。投奔李自成的时候,他仅仅出卖了两个小皇子,用他俩稚嫩的生命换取了田府的继续富贵。现在又换了新主子了,打的是“为明室复仇”的旗号,他要去表示效忠实在不难,问题是新主子索要的见面礼,他却没有办法奉献,这真让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才好。

新主子仅仅问他太子在哪里?太子却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逃跑了。他只能献出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不是被崇祯皇帝杀了吗?

不错,当初已经被酒烧得神志不清的崇祯皇帝确实给了她一剑,但是却没有刺在要害处;可同时说出的那句话,却深深地刺进了她的心底。她的心死了。

她被人救了起来,自然是去投奔国舅。最近便的亲戚还能超过亲娘舅吗?于是她就在田府里安身。

不久,皇太子找来了。姐弟抱头大哭一场,然后问太子:“你这一向都藏在哪里?”

一个“藏”字问得人们好不心酸,刚刚忍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片刻之后,太子才抽抽泣泣地说道;“城陷之日,我单独藏匿在东厂门外,那里几天都不见一个人影。我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趁着黑夜,偷偷地走到了东华门,看到了一个豆腐店。好歹进去了,没忘爹爹的教导,见了年轻人叫大叔。被我叫着大叔的是个店小二,他平生第一次被人叫着大叔,所以就给了我一碗汤,知道我是落难之人,还送了我一些旧衣服,让我在灶前烧火。住了五天,有人来盘查我,他怕我暴露,就将我送到了崇文门外的尼姑庵里,当了老尼收养的孤苦伶仃的孤儿。直到听说了清兵入了城,把闯贼赶跑了,而姐姐还活着,这才前来相见。”

太子哭诉完毕,本想能换取公主的很多眼泪,岂料公主却是出奇地冷静。她只是冷隽地说:“只见这一次面就足够了。马上离开这里,走得越远越好!”

太子大惑不解,愣愣地看着姐姐。

“快走!”长平公主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道,“走晚了你就是死路一条!”

太子满腹狐疑地离开时,公主又在身后加了一句:“记住:管什么都可交,就人不可交!”

其实,公主自有自己的思考:这个田国舅既然能够把皇三子定王和皇四子永王交给了李自成,那么,就很难保证他不把皇太子出卖给清朝。她不想把这种情况告诉太子,怕他在逃难的途中增加眼泪,就把眼泪独自吞了。

太子找不到了,洪承畴们就在长平公主身上作文章。皇上颁旨赐婚,就是原来选定的驸马。同时还赐给田地、金钱、府第、车马。总之,被闯贼剥夺的一切荣华富贵,统统交还给你,你长平公主还不任凭我摆布吗?

殊不知长平公主上表了,居然是要求出家:

哀莫大于心死,罪女经历了家国之痛,已经万念俱灰。唯愿青灯古佛伴此一生,吃斋念佛,超度亡灵。其余何足道哉?只好奉还陛下的赏赐了。

洪承畴读了之后大为光火:“这个小妮子真是不识抬举!”

万万没有想到顺治这个少年天子居然对表章大感兴趣:“好!好!好一个‘哀莫大于心死’。让我给她对上一句吧!乐莫大于礼佛。颁旨让她出家,给她选择一个上佳的佛地。说不定以后朕还要与她一起谈禅呢!”

这又带来了一个“万万想不到”!在场的洪承畴暗自思忖:“孺子可教也!”一个思索已久的秘密计划完全成熟了。他兴奋得浑身发抖。

这当然是所有的人都“万万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