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不稳奴隶”的时代就不能那么消停了。天下****,想当平庸的奴才而不可得,心术不正之辈却可沉渣泛起。因为统治者为了政治需要必然要拉长“政治产业链”,用得着那些视法律、秩序为草芥的人,原来的那整整一个体系都在扫荡之列,才能为实现政治阴谋创造条件。也许只有在这种时候,才显得普通的民众有了一点政治热情,政治领域似乎对民众有了一点点开放性。但是,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所有参与的人只不过是政治家手中的玩具而已,“推完磨杀驴吃”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因为官场文化的封闭性是永恒的”。
那个县令姓李,小小七品芝麻官,一步登天,得到了“中央首长”的垂青,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偏要参与中央集团之间的斗争。等待他的只怕没有什么好下场。
阮大铖之流要“********”,当然是煞费苦心,制定了周密而详尽的计划,简单地说,就是要在南明******里“深挖细找”出一个“翻案集团”来,以求把所有的反对势力斩草除根。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事情得先从孔昭说起。这个曾经在****期间扬言要跟马士英辩论的“激进派”,此刻就陷入了绝对的被动,他削尖了脑袋想钻进一个五颜六色的广阔空间,结果却发现那只是一个肥皂泡。可这时脑袋已经尖了,他只能努力表现自己是怎样的比阮大成还阮大铖,以此来逃避“灭顶之灾”。
他出卖了史可法,揭发了在社会上已经广泛流传的一份上疏确实是真的。这份上疏对马阮来说确实是致命的,势在必查,而且要一查到底。
其文如下:
陛下践祚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处深宫广厦,则思东北诸陵魂魄之未安;享玉食大庖,则思东北诸陵麦饭之无展;膺图受策,则念先帝集木驭朽,何以忽遘危亡;早朝晏罢,则念先帝之克俭克勤,何以卒隳大业。战兢惕厉,无时怠荒,二祖列宗将默佑中兴。若晏处东南,不思远略,贤奸无辨,威断不灵,老成投簪,豪杰裹足,祖宗怨恫,天命潜移,东南一隅未可保也。
老臣的赤胆忠心烫得这般马阮之辈心惊肉跳。他们如获至宝,想从这里打开缺口,全线突破,以毕其功于一役。但是非常可惜,查来查去,费了九牛二虎才发现这个孔昭只是一个“个体户”。原来这个官场老奸政治经验十分丰富,他才不肯与知识分子一起闹革命呢!所以这个缺口尽管很大,却没有构陷的价值。只得另辟蹊径。
于是“牧斋翁”有了特殊的用途。
他的政治嗅觉非常灵敏,超过了任何一只年轻的狗。正处在极端懊悔中的老官吏,突闻左良玉吐血而亡的消息,心绪十分复杂:不乏庆幸,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因为他知道,复社那班文人果真在左帅的庇荫下扬眉吐气了,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但是他们所有的嘴巴对自己则毫无遮拦,那时他们将万夫齐指自己的反复无常。自己的日子将更不好过。现在自己不显山不露水地逃过了一劫,在刚刚过去的风波中居然毫无表现,还不值得庆幸吗?
然而,他一杯庆幸的茶水还没有喝完,新的、更大的恐惧就把他完全攫住了。恐怖的阴影笼罩着他,他惶惶不可终日了。这又是因为政治的“连环套”。
阮大铖要彻底清查那《留都防乱揭贴》的来龙去脉,这是他的“复仇情结”,当然要制造事端。这就要在秦淮河上寻找下嘴的地方,因为他知道,这类文字必然出自那班“名士”之手;而“名士”是完全可以分化瓦解的。他要把署名的不署名的、著名的不著名的、公开的和不公开的、慷慨激昂的和不动声色的等等,只要是反对派,就要统统一网打尽。如此规模地编织“文网”绝对必要,却又需要绝顶的“政治智慧”。要引爆一颗“政治炸弹”,得有一根“导火索”。
他物色上了龚定孳,对这位逃回江南的“名士”洞若观火。这是一种价格非常奇特的商品,披着“清高”的外衣,似乎要待价而沽,其实便宜得很。施加一点点压力,他就会跪倒在地;给一点小小的甜头,他就会骨头酥软。他是隐蔽在秦淮河上的“冒牌名士”,本质是“候补官吏”。于是就让李县令之流把他押了来。水火棍还没举,他就表示要与当局合作,一切无不遵命了。
于是炮制出了一批信札,据说都是复社的文人们给在北京的龚某的,内中就有不少“图谋不轨”的言辞。弘光皇帝看了大怒,倒不是因为阮大铖之流断章取义地危言耸听。再危言耸听,在弘光看来,也是“秀才造反”鬼话连篇,用不着跟他们一般见识的。可恼的是他们偏偏要说一些道德操守的话,大孝之际纳妾怎么说也不是光彩的事。他暴跳如雷:“一样都是乱党!”
“最高指示”一下,“文网”立即无限扩大,马上就覆盖了朝野的所有文人,秦淮河上的文人几乎无一幸免。
“文人唱和”本来是极具风雅的事,互赠诗词也是司空见惯。可是此刻,连私人通信的空间都被剥夺了。张贴出来的,彼此传抄的,还不成了“磨道上的驴蹄子印——要多少就有多少”吗?于是几乎所有的文人都被牵涉进“翻案集团”之中了。,
这种时候最为紧张的当属钱牧斋,因为这些文人大都与他这位“文坛领袖”保持着联系。要说书信往来的话,跟他的信最多,也就是说,“罪证”最多。这么多“图谋不轨”的人都与他有关,他难辞其咎。
政局动荡啊!弄得老奸巨滑的政客都有点跟不上了,他总是干一些“木匠造枷”的蠢事;然而,他毕竟还是老奸巨滑,抢先玩起了“合车保帅”的把戏:
“你不是要追查那防乱揭贴的‘黑后台’吗?那可不是我。我早已被复社抛弃了,我告诉你们吧!复社的领袖是吴次尾和陈定生,黄宗羲只不过是一个‘急先锋’而已。”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历史的经验证明,知识分子群体是最脆弱的,要整他们实在是易如反掌,道理就在于内中有太多的“聪明人”会见风使舵。危险降临时,会抢先去立头功。这种时候,就要有很多的人为他们的“聪明”付出鲜血了。
钱牧斋出卖了复社五秀才:刘城、沈寿民、沈士柱、杨廷枢和吴次尾。
由于大宗伯的出卖,阮大铖上了一本:
“为扑灭社党,廓清皇图事。照得东林老奸,如蝗蔽日;复社小丑,似蝻出田。蝗为现在之灾,扑之欲尽;蝻为将来之患,灭之勿迟。臣编有《蝗蝻录》,可按籍而没,东林复社,哪有漏网之人?”
聪敏绝顶的钱牧斋把复社的种种内幕和盘托出,监狱里可就人满为患了。这其中又有两个人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一个叫黄宗羲,他是“硬把屎罐子往自己头上扣”的手:“我是复社的召集人,那揭贴是我起草的,我组织人来对阉党余孽天下共讨之。有什么错谬吗?把你的主子请出来,我跟他辩论。”另一个叫侯方域,抓到了这个人的时候,马阮都兴奋得浑身发抖,以为可接近了“终极目标”,只要拿到了这个侯公子的口供,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挖出了“翻案集团”真正的“黑后台”。那时心腹之患一举剪除,才可以真的高枕无忧。
这左良玉是你的父亲侯恂一手提拔的,你现在又是史可法的贴身幕僚,只要说出来一点点蛛丝马迹,就可以做实左良玉发动的这场叛乱真正的策划者是朝中的“重量级人物”,两人之间的联络员就是侯方域。如此一来,我们先前制造的种种流言,皆非空穴来风。
攻击的矛头明显地指向了史可法。他们对侯方域先是诱供,继而逼供:
“你跟左良玉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
“那你怎么解释书信中的‘世交’二字?”
“他是家严的门生。”
“你去找过他吗?”
“没有。”
“没关系的。史阁部总镇江北,你又是阁部倚重的红人。找,本来就是很正常的嘛!”
“没有就是没有。”
“不会没有吧!是不是受了史阁部的派遣?”
“你为什么总是纠缠史阁部大人?是不是别有用心?”
侯方域无情地揭露了对方的阴谋,于是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了,切莫天真得以为政治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它的本质就是强权,那拳头决不是吃素的!在理屈词穷的时刻,就只能完全借助于拳头。
在牢房里,两个人搀扶着,共同咬紧了牙关,使得阮大铖一筹莫展。“政治上很强”的阮大铖就想到了利用女人。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场面,来报当年“李香君却奁”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