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27000800000022

第22章 美味·佳肴(3)

在这之后,有人又将氯化钙溶液加入到罐头食物之中,结果,食物的沸腾温度比单纯用水要高得多,消毒时间大大缩短,以前需要2小时,现在仅用半小时就足够了。

最初开启罐头要用到链子和凿子,非常费事。1855年,英国发明家耶茨发明了一种爪,用来开罐头。1866年,他又对这项技术进行改良,让刀刃借助杠杆原理把罐头锯开。最后,蝴蝶状旋钮、刀片及齿轮的开罐刀等开罐利器也相继出现,使人们使用罐头更加方便。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罐头有限公司开发出来的拉环开户式罐头投入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时至今日,这种罐头仍然热卖。

024、燕窝的由来

燕窝既是美味珍馐,也是滋补佳品,它的种类繁多。我们通常所说的燕窝,是指一种金丝燕筑的巢。

在中国人食用燕窝以前,印尼人就开始食用燕窝。

唐代,中国民间就有人用瓷器与印尼人交换过燕窝。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尝到燕窝后,便从马来群岛带回一些献给永乐皇帝,从此燕窝在中国出了名。

燕窝是金丝燕靠喉部分泌出的大量浓厚黏性唾液凝结而成的巢窝,其形状多呈半圆形,有如人耳,深2.5~3.5厘米,内径5.8厘米左右,多筑在悬崖峭壁之上。

金丝燕第一次筑的窝,质量最好,称为“官燕”。当它第一次筑的窝被人摘走后,它再筑窝时唾液已没有第一次多,纯度和黏性也差了。它第二次筑的窝,大多是它啄下自己身上的绒羽,与唾液混合起来筑成的,营养成分减少了,经济价值也降低了。这种窝被列入次品,称为“毛燕”。

我国四川、海南岛等地都有燕窝。其中尤以海南岛之东的燕窝岛(原名大洲岛,因盛产金丝燕窝而得名。)所产的燕窝为佳。它窝层肥厚、细嫩柔软、色泽透明、营养丰富,是中国燕窝之冠。

025、糖精的由来

糖精是由俄国人法利德别尔格发明的,他是美国巴尔的摩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是一位化学家。

一天晚上,法利德别尔格过生日。夫妇二人请了几位好友大吃一顿。晚餐开始不久,一位朋友忽然惊讶地说:“哟,好甜的香酥鸡块啊!”另一位朋友也说:“大嫂居然炸的是甜牛排!”晚餐结束后,法利德别尔格夫妇坐在沙发上,想着这个奇怪的甜味。“为什么香酥鸡块、牛排会变成了甜的呢?”丈夫问。“我可没有加糖呀!”妻子说。

接下来的实验,让法利德别尔格陷入异常的奇怪中。他取来朋友用过的盘子舔了一下,居然是甜的;他端起装过菜的大盘子舔一下,那也是甜的;最后,他从口袋取出铅笔一舔,竟然还是甜的!

忽然,他想明白了:“原来甜味是从这儿来的!一定是实验室里哪样东西将铅笔‘染’甜的!”

第二天清晨,法利德别尔格赶到实验室,将用过的器皿逐一进行检查。法利德别尔格发现铅笔上的甜味和煤焦油有关。从此以后,他集中精力,研究如何从煤焦油中提取甜味物质。后来,他果然从煤焦油中提取出一种甜味剂,并命名为“糖精”。

实验证明,糖精的甜度为糖的500倍。在1879年的美国,法利德别尔格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一年后,他迁居德国,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糖精厂,进行商业性的糖精生产。现在,糖精已成为老百姓习以为常的食品调料。

026、味精的由来

日本东京大学有一位化学教授,名叫池田菊苗。1908年盛夏的一个晚上,池田和助手做完实验后,回到家里休息。这时已是9点来钟,他与一家人吃罢晚饭,夫人就端来了一碗黄瓜汤。他仅仅喝了一口,就停止了进餐,将目光停在了黄瓜汤上。

“今天这碗汤怎么这样鲜!汤里除了海带丝和黄瓜,没有别的东西了吗?”池田问妻子。

“是呀!”妻子回答。

“这海带里面一定有什么奥妙!”池田自言自语地说道。

由于有“黄瓜汤为什么有它特殊的鲜味”这样一个疑问,次日,池田教授把妻子做汤剩下的海带拿回实验室,仔细地研究海带的化学成分,想从中找出有鲜味的成分,开发出新的产品。半年以后,他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的物质。原来,正是谷氨酸大大提高了菜肴的鲜味。

其实,早在池田之前,德国化学家李特豪森在研究氨基酸的过程中,就将谷氨酸成功地分离出来。但李特豪森却万万想不到,谷氨酸竟然能用来增添菜肴的鲜味。而池田则在偶然事件中发现了这一物质可以增鲜的秘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用人工的方法合成谷氨酸了。在海带中,只有微量的谷氨酸可供提取。如果通过海带来提取此种成分,代价太高了,没有人愿意这样做。池田想:在海带里含有谷氨酸,在别的东西里是否也有呢?

池田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从小麦中提取谷氨酸的方法。这就是先把小麦粉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将其中的淀粉洗掉,取出所谓的“面筋”,再在其中加入盐酸,一起放在高压罐里进行加热水解。然后,把水解液放在结晶槽里10天,让它慢慢冷却。这样,就能从盐酸中分离出谷氨酸。最后的工作就是加入苛性钠(烧碱)予以中和,谷氨酸就转化成谷氨酸钠了。

没过多久,池田用谷氨酸钠制成了一种鲜味剂,给它取名为“味之素”,并取得专利。

20世纪初,味之素的广告在中国铺天盖地地出现,工程师吴蕴初对味之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买了一瓶。很快,他化验出味之素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于是想造出中国的味之素来。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提炼出10克白粉似的结晶,其味道与日本的味之素一样。吴蕴初想:“最香的叫香精,最甜的称糖精,那么,最鲜的东西不妨取名为‘味精’。”这就是味精的由来。

027、巧克力的由来

巧克力起源于墨西哥地区印第安人的一种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

大约16世纪,西班牙人想方设法让巧克力变得很甜。他们将可可粉和香料拌和在蔗汁中,增加了食物的甜度。1876年,瑞士人彼得在上述饮料中又掺入一些牛奶,终于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

后来,有人将液体巧克力脱水,浓缩成一块块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固体巧克力。

028、口香糖的由来

在全世界,口香糖受到普遍欢迎。口香糖的诞生,与墨西哥的桑塔·安纳将军有关。

在1836年的贾森托战役中,安纳将军被敌人擒获。他被释放后,将一种晒干的人心果树胶带在身边,去了美国纽约。人心果树生长在墨西哥丛林中,当地的印第安人喜欢咀嚼这种树胶。

在和桑塔·安纳谈话时,美国泽西市的冒险家托马斯·亚当斯发现他总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树胶,放到嘴里嚼。一天下午,在一家药店里,亚当斯看到店主卖给小女孩一块可以咀嚼的石蜡。亚当斯想起安纳嚼咬的树胶,就问药店老板是否愿意卖更好的咀嚼物,老板表示同意。

亚当斯回家后,就和儿子霍拉肖一起,对安纳带来的树胶进行加工。一两天后,亚当斯把加工后的产品——许多圆球,送到药店出售,结果销路很好。接着,亚当斯又买进一批树胶,租下厂房,开始了大批量生产,并远销各地。

029、冷饮的由来

冷饮是中国人发明的。《诗·幽风七月》说:“二元日凿冰冲冲,三元日纳于凌阴。”这说明在3000年前的商朝,人们就开始在冬季把冰雪储藏起来,供夏季时使用。

到了周朝,政府专门设有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凌人,掌冰。正几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屈原的《楚辞·招魂》中也有“挫糟冻饮酎清凉兮”的诗句。

唐朝,长安(现西安)的市场上已有了专门做冰买卖的商人。杜甫在一首叫《槐喋冷陶》的诗中就曾赞扬过冷饮:“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树;新面来近市,汁宰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着,香饮兼包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到了宋朝,我国冷饮的种类就更多了,如北宋汴京(今开封)市场上出售的“砂糖冰雪冷圆子”与南宋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冰酪”。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执政时,人们开始生产冰激凌。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政府颁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激凌的敕令。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我国制作冰激凌的方法带到意大利,以后这种方法又传到法国和英国。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后来,英国商人又将冰激凌改制成雪糕。

现代冷饮的制造,已发展到使用电子程序控制、高效能冷冻机、全自动包装机械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水平。

030、冰激凌的由来

在古代,很早就有人用冰制作食品。但在当时,这些冰制食品都属于奢侈品,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在古代埃及,法老在双层银质高脚杯里放入雪,用来冰镇水果汁。这种食品除了供法老自己食用外,还用它来招待贵客,显示本国无所不有。

早在2250年前,中国人就将食物送入冷库中,使之降温。从汉代以后,皇宫的地下室里总有上千块冰砖。渐渐的,一种专供皇帝食用的特殊食品出现了,它是把米饭和牛奶混合起来,加入新鲜的樟脑,再进行冷冻制作而成。

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率军征服波斯后,体验到了饮用冰镇果汁的乐趣。罗马皇帝尼禄曾经派人专程到阿尔卑斯山,把那里的冰和雪运往罗马,用来给水果保鲜。在运输冰雪的路上,人们把果酱和雪混合起来,没想到味道格外甜美,百吃不厌。这种偶尔为之的做法,便是冰激凌产生的直接雏形。

而冰激凌的制作方法,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当年,他到过中国很多地方,见到那种加牛奶的盘装食品非常流行,很多人都爱吃。还有人把冰冻的奶制品放在推车上,在大城里不断叫卖,到处出售。

1295年,马可·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制法带回意大利,然后意大利出现了新的冰激凌。

1533年,卡特琳·德梅迪西与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举行婚礼,威尼斯人利用这个机会,向人们出售一些甜美可口的冰冻食品。婚礼持续了34天,人们每天饮用一种冰冻的果汁,包括冰冻的柠檬水、橘子水和野草莓水等。

在这之后,一种半冰冻的甜点心出现在欧洲大陆上,它是用奶油做成的,非常流行。但这种点心的制作方法则是不外传的。据说,英国查理二世流亡到欧洲大陆的时候,还特地要求品尝一下这种美妙食品。

在17世纪的法国,冰块和冰冻果子露商店越来越多,生意非常好。18世纪时期,巴黎的商店在销售的冰块里加入一些奶油,销售效果很好。冰激凌在美国殖民地地区和早期的共和国中十分流行。

1846年,一种手动曲柄冰激凌机在新泽西州被开发出来,发明者是南茜·约翰逊。1851年,巴尔的摩建成了第一家制造冰激凌的工厂,冰激凌的生产从此实现了工业化。冷冻技术被采用后,冰淇淋终于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储藏和运输。

1870年,第一个制冰厂在英国伦敦成立。冰激凌很快流行开来,成为人们普遍欢迎的食品。

1874年,罗伯特·格林在费城富兰克林学院的一次庆典上突发奇想,创制出一种全新的冰激凌产品,就是冰激凌苏打。

而19世纪90年代,在威斯康星出现了圣代。因为一项禁止星期天出售冰激凌苏打的法律措施出台,冷饮柜零售商只好在当天将含调味果汁而不含苏打的冰激凌出售,并将这种奇妙的盘装食品命名为圣代(sundae),以免因用“星期天”(Sunday)一词遭到宗教人士的群起反击。

据说,盛冰激凌的圆形蛋卷,是在1904年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交易会上被创造出来的。它的发明人是一个卖冰激凌的男孩子的女朋友。男孩子为了表示爱意,送给女友一束花和一块冰激凌。女友则索性把一张薄饼卷成圆锥形来盛花,又卷了一张薄饼,将冰激凌放入其内,因为那块冰激凌要融化了。后来人们纷纷仿效,就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