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27000800000045

第45章 政治·军事(8)

手榴弹是用来投掷的小型炸弹,是现代战争中在迫近白刃格斗前使用的有力武器。因为在17~18世纪,欧洲的手榴弹的外形和碎片与石榴和石榴子颇为相似,所以得了这么一个名称。尽管现代手榴弹的外形大多已变为柱形,有的还配有手柄,内部装有石榴子样弹丸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但由于人们习惯了这个名称,仍照叫不误。

手榴弹起源于中国。在北宋时期,一种新式武器“火球”(又称“火炮”)出现了。这种武器以火药作为球心,外壳则用多层纸和布裱糊而成,壳外涂敷沥青、松脂、黄蜡之类可燃性防潮剂,点燃后向敌方抛去,球体爆炸后会着起火来。有的火球还通过改变药物配合,掺杂铁蒺藜、小纸炮,从而具备施毒、布障、发烟、鸣响的功能,不仅能杀伤敌军,还能破坏对方的武器。

在1044年刊印的兵书《武经总要》中,已经记载了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引火球等可用手投掷的武器。这些火球都可看做是最早的手榴弹雏形。

我国云南哀牢山的彝族人民创造出极独特的葫芦飞雷(亦称火药葫芦),与手榴弹也颇有相近之处。它是在掏尽籽实的干葫芦里放入火药和铅块、铁矿石碴或铁锅碎片等物,并在葫芦颈部塞入火草作为引火物。

使用葫芦飞雷时,先把葫芦放在网兜中,点燃火草后马上抛掷出去。等葫芦抛达目标,正好火草燃及火药,从而发生爆炸,使铅块、铁矿石碴、铁锅碎片等四处飞溅。葫芦飞雷杀伤力很大,在战斗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葫芦飞雷分兜抛短颈葫芦飞雷和手投长颈葫芦飞雷,后者即手榴弹的前身。

13世纪初,中国军队又创造了一种铁壳的爆炸性火器——掏火炮(又名“震天雷”)。它用生铁铸成外壳,形状有罐子、合碗等不同样式,里面装满火药,留有小孔,作为安装引线之用。点燃后,火药就会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导致高压气体产生,使铁壳爆碎,造成致命的伤亡。在当时,这种火器威力极大,使用时既可采取手抛方式,也可用炮掷。这种兵器在铁壳手抛弹药中是最早出现的,已与现代手榴弹颇为相似。

欧洲直到1405年,在意大利的一份手抄本上才出现了手抛弹药的图样,证明此类武器已经被制造出来。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铁壳手抛弹药,内装火药和铅弹丸、金属碎片等。到了17~18世纪,手榴弹已经成为欧洲军队普遍使用的利器,专门的“榴弹兵”部队已经诞生。

19世纪,由于枪炮得到较大发展,以及城堡攻防战的逐步减少,手榴弹曾经屡遭冷遇。进入20世纪以后,在日俄战争、“一战”中,出现了不少堑壕战,手榴弹又成为各国军队喜爱的宝物。手榴弹在中国八路军作战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曾成为中国军队的一种重要装备。时至今日,在现代化步兵中,手榴弹仍被看成是重要的武器装备,受到官兵的重视。

060、航空母舰的由来

海军一旦有了航空母舰,也就有了海军的制海权。航母是最大的舰艇,其发展过程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1910年11月,一艘“伯明翰”号轻巡洋舰停泊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处海湾。美国通过仔细研究,准备进行一次大胆的试验——让一架飞机在军舰上起飞。舰上安装了一个临时供飞机起飞的木质甲板,使用的飞机是一架“寇蒂斯”双翼机,是由尤金·伊利驾驶的。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26米之后便离开舰身,飞向蓝天。可是,飞机滑跑距离实在太短,速度不够,升力不足。因此,飞机虽然飞上天空,却越来越低,眼看就要落入水中。伊利见势不妙,就巧妙地操纵机尾水平舵,硬是将飞机拉了起来。这是飞机在军舰上的第一次起飞。

仅仅过了两个月,尤金·伊利又驾驶着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进行飞机降落的试验。这次试验又成功了!试验表明,飞机能在军舰上起落,因而能够参与海上作战。这样一来,很多国家都对可供飞机起落的舰船产生兴趣,派专业人士进行研究。

1918年,英国海军为了使飞机在军舰上升降,就对一艘巡洋舰进行了改造,结果改造得非常成功。这艘舰被称作“飞机搭载舰”,是第一艘由旧军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它的作战能力很强,能装载20架战斗机。

没过多长时间,英国对一艘正在建造的客轮“卡吉士”号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军舰是一艘不折不扣的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百眼巨人”号。它的甲板能使起飞和降落联系起来,属于全通式飞行甲板。飞行跑道的长度得到增加,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显得非常方便。

1919年,美国海军进行航空母舰的实验,将一艘运煤船“木星号”改为实验船,专门作为运输飞机和供飞机起飞之用。由于这艘实验船所产生的作用很大,所以在1922年3月20日更名为“兰利号”,开始在海军服役。

1922年,日本不甘落后,建造了一艘“凤翔”号航空母舰。这艘军舰能够携带飞机2l架,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和建造的航空母舰,已经具有现代航空母舰的一些特点。

“二战”中,各国对航空母舰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设计、建造新型航空母舰的热潮此起彼伏。

美国用于作战的航空母舰中,较为著名的是“游弋号”,它是1934年正式装备海军的。日本的航母舰载飞机对珍珠港展开袭击时,曾将一批战列舰炸毁。后来,美国吸取了教训,在“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上,依靠航空母舰打了不少硬仗。

战后,航空母舰不断得到改进,很多新技术、新装备在航母中都得到使用,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第一,喷气式作战飞机安装在航空母舰上;第二,核武器也在航空母舰上装载;第三,航空母舰的反潜能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第四,航空母舰的航海性能大大提高,更能适应远洋作战;第五,航空母舰上增加了大量电子设备,提高了自身的自动化水平。

在“二战”期间,美国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护航航空母舰达79艘之多。而英联邦国家所建造的护航航空母舰一共有40多艘。有的轻型航母是在原本用来建造巡洋舰的船体的基础上加以改动而建成的,它们的速度与航母舰队比起来要快一些。由于航空母舰威力巨大,所以人们又送给它一个好听的称号——“移动的大陆”。

目前,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是1975年交付海军使用的。舰上机库可容纳100架飞机,军舰长333米,宽35米,吃水深度11.3米,排水量10.2万吨。

061、潜艇的由来

2300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想去海底探索奇妙的世界。便命能工巧匠为他做一个用绳子拉着可以沉落海底的不透水圆桶。他站在桶内,通过透明的玻璃小窗口,尽情观赏海底奇观。这是世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潜水工具。

在中国提出近似潜艇设想的是公元4世纪东晋的王嘉。在他撰著的《拾遗记》中有:“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侵入,名沦波舟。”从这段话可以知道,“螺舟”是中国潜艇的老祖宗。即使他描写的事实是虚假的,他的这种设想也是可贵的。在国外,“沉行海底”的设想直到1587年间才由一个叫威廉·伯恩的英国人提出。

1620年,在英国首都伦敦,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木制的,船体外还蒙上了一层涂油的牛皮。船内有个大羊皮囊,灌上水,船就下潜,船可潜入4~5米深的水中。这种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