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27000800000046

第46章 政治·军事(9)

在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战舰在美国的海面和港口横行无忌,美国人非常气愤,想好好教训英国侵略者。这种情况使戴维特·布斯涅尔想起了自己在大学时的奇特构思。

布斯涅尔在父亲死后,将家里的农田卖掉,在29岁那年考入著名的学府——耶鲁大学。上学期间,他发现火药即使在水中也能爆炸,于是就想到创造水下炸药,通过奇妙的办法装到敌船上。他将自己的思路加以整理,终于下决心建造一条水下战舰,在水下攻击英国的战舰,甚至使用炸药。

1775年,布斯涅尔建造了一艘“海龟号”潜艇。它由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该艇的外壳是木制的,形状与一个尖头向下的鹅蛋非常相似。艇底安置了一个小水柜,艇内有一个小水泵。一旦水柜装满了水,小艇就潜入水中;而用水泵将水柜的水抽出来,小艇就立刻浮出水面。艇外挂有一个大炸药桶,专门用来炸毁敌舰。

发动进攻时,小艇行驶到敌舰的正下方,在敌舰的船底挂上炸药桶,然后启动定时爆炸装置。当小艇离开后,炸药桶自动爆炸,就可以把敌舰摧毁。

1776年,“海龟号”在纽约港试航,驾驶者是美国革命战争中的士兵埃兹拉·李。李驾驶着潜艇深入水中,试图将炸药桶挂在英国轮船“老鹰号”上。可是,由于英国轮船的表面包裹了一层铜和铁的金属层,螺丝无法穿透这些材料。每当李在轮船表面拧螺丝之时,“海龟号”就会自动往后退。这样一来,炸药松动了,在水下爆炸,所幸的是没有带来任何伤亡。

后来,罗伯特·富尔顿步布斯涅尔的后尘,建造了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艇。这艘新潜艇采用脚踏车作为动力,使潜艇的行驶速度大为提高。

但是,与“海龟号”相同的是,“鹦鹉螺号”在水下不易操纵,而且使炸药附于敌军船体的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障碍。可法国人对富尔顿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资助富尔顿的科研工作。这艘船虽然屡经试验,却从未成功击沉过任何英国轮船。

不久,富尔顿又向英国人提出建造潜水艇的方案,可是英国人也觉得此项工程难以带来好的效果,因而在1805年后将这个工程放弃。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南军建造的“大卫”号潜艇将动力设备改为小型蒸汽机,这个改进使潜艇在动力上由人力改为机器,其意义自不待言。1863年10月,“大卫”号潜艇进行试验,终于击伤了北军的“克伦威尔”号铁甲舰。

1864年2月,南军的“亨利”号潜艇使用长竿鱼雷将北军的“休斯顿”号巡洋舰炸沉,在世界历史中,它是第一艘击沉战舰的潜艇。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人们对潜水艇的浓厚兴趣一发而不可收。西蒙·莱克于1897年建造了“亚尔古号”,约翰·霍兰则在1898年建造了“霍兰号”。在霍兰号上安装了汽油内燃机,它可以在地表充电,装到潜艇上可以为潜水行动提供电力。后来,柴油机成为汽油机的替代品,为潜水艇提供动力。

1899年,一艘名叫“纳维尔”号的潜艇问世,它的建造者是著名科学家芬贝夫。这艘潜艇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具备较好的潜浮和航海性能。它的水下航行速度为8海里/时,水上航行速度为11海里/时。这一重大改进为现代潜艇的发明作了充分的准备。

20世纪以来,潜艇的形状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大多以柴油机为动力,并大大提高了航速,武器装备中既配有火炮,又装有鱼雷,增强了攻击性能。“二战”后,各国又加快了制造核动力潜艇的步伐。核潜艇的航速也非常快,并装备了弹道导弹,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隐蔽性大为提高。自此,潜艇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强有力的战略打击力量。

062、鱼雷的由来

“鱼雷”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美国的工程师富尔顿。1800年,他开动脑筋,设计了一艘可以携带“鱼雷”的潜艇,这艘军舰的功能之一就是对敌舰发动攻击。稍后,有些早期潜艇还能在艇首伸出杆子,来携带鱼雷。

最早的鱼雷是英国工程师怀德赫于1866年制成的,它是一个工程公司的经理,试验地点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阜姆。这枚鱼雷直径36厘米,长427厘米,重达136千克,有18磅炸药的弹头。人们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使之带动旋桨推进,航程为640米。

俄国人最早把鱼雷用于实战。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第一次使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军舰。

怀德赫鱼雷发明后,专为快速攻击敌方舰队而设计的小型鱼雷艇出现了。为了对付这种快艇,速度更快、体积更大、火力更强的军舰出现了,被人们称为“驱逐舰”。

1895年,一个叫欧伯利的奥地利人通过不懈研究,开发出一种采用陀螺仪来控制方向的新型鱼雷,命中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在“一战”中,鱼雷潜艇的威力充分显示出来,为军队的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期间,鱼雷能携带600磅炸药,发射到3公里以外的海域,时速接近50公里。除了用压缩空气活塞发动机外,有人选择发射设备,用到电池发动机、过氧化氢发动机等。鱼雷经由发射管发出。在潜艇中,鱼雷是以压缩空气发射,而在水面舰艇之中,鱼雷发射的动力用火药提供就可以了。

在“二战”中,德国抢先一步,制成了声响自导鱼雷。它能对准敌方舰艇推进器的声音飞快驶去,盟军的运输舰船屡次被鱼雷击中,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0世纪60年代,美国用反潜导弹武装起来的潜艇开始投入使用。苏联为了对付美国,开发出反潜导弹,这种武器像鱼雷一样在水下发射,然后穿出水面,变成导弹,沿截击路线向目标移动,然后再次潜入水中,变成由计算机导航的威力无穷的鱼雷,最终在水下爆炸。

再到后来,鱼雷开始用声呐装置来追寻目标,命中率非常高,有很强的威胁性。总的说来,尽管水面舰艇也配备鱼雷,但大多数鱼雷仍由潜艇发射,而且由潜艇发射的鱼雷作用最大,敌舰也不容易躲避。

现在,俄国制成的高速鱼雷成为西方国家海军的心头之患,其先进程度令美国海军胆战心惊。当然,作为重要的海军装备,鱼雷的技术含量很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设计制造鱼雷。

063、举白旗的由来

两军对峙时,战败的一方准备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战胜的一方则会停止使用武力允许其投降。

在战争中使用白旗起源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先休战进行谈判,而不表示投降。

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或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谈判期间双方谁也不能向对方发动进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的行为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064、肩章的由来

如果人们观察军人的肩章,就能够分辨他们的军衔高低。那么肩章是怎样来的呢?

最早的肩章是由一种薄金属片制作成的,用来防御射来的箭。在古代俄国士兵的军服上,铠甲和锁子甲之间就有这种金属片,用来保护士兵们的双肩。后来肩章又增加了功能,在俄军中作为隶属某一部队的识别记号。而在法国军队使用的肩章,已演变成区别军官和士兵的标志。为了区分军人的身份,1810年之后,肩章开始有了各自的颜色。

1854年,在俄国军队中,军官和将军的制式军服上率先佩戴正规的肩章。此后,世界各国军队逐渐制订了佩戴肩章的规定,用以表明军衔高低、兵种的不同。并且士兵的肩章也开始用布料制成。另外,在古代时肩章还可以用来帮助挂住子弹带,后来这一功能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