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000000046

第46章 寓言的哲理(5)

傍晚,群鸡成群结队栖息在堂前屋梁上,咯咯地不停叫着,好像在聊天,讲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十分热闹。那只被截了冠子的公鸡也跑过来,想跟大家一起聊天,一起过夜。它立在屋梁下,仰起头望了望,向四处看了看,小声叫了几下,又大声叫了几下,好像在向群鸡乞求,声音十分悲哀。

屋梁上的群鸡,听到它乞求的叫声无动于衷,而且还不时地发出嗤之以鼻的声音,好像是不允许它跟它们一起过夜。那只被截了冠子的公鸡无奈,只好默默离开。它来到院子里,叫了几声,飞上一棵大树顶,独自过夜去了。

恰巧李翱看到了此情此景,对这家的主人说道:“被截冠子的公鸡发现食物呼唤同伴共享,这是讲义气呀!别的鸡不是因为它的呼唤才获得食物吗?为什么还要羞辱它,赶它走呢?为什么不让它入群为伴呢?”主人告诉李翱说:“这只公鸡是只客鸡。它是邻居陈家的鸡,因为陈家的母鸡死了,只剩下它一只鸡,所以就把它寄养在这里。这只鸡勇猛善斗,我家那六只公鸡联合起来,也不是它的对手。群鸡妒忌,所以才联合起来对付它,不让它吃食,不让它一同栖息。即使这样,那只公鸡还一如既往,见了食物仍然热情地呼唤群鸡,即使群鸡不报答它,它也不改变自己的做法。”

李翱听到主人的介绍,非常感慨地说:“禽鸟,虽然是小东西,也有讲究义气、性格耿直的,也有小肚鸡肠、欺生排外的。鸡群当中都是这样,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朝廷呢?我一定记下这件事,让它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

人负我,我不负人。纵然受些委屈,仍初衷不改、义字当先、善待同类,这是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爱背东西的小虫

有一种很会背东西的小虫子,它走路时,无论碰见什么东西,都要捡起来,背到自己背上,然后昂着头走路。就这样,一路捡,一路背,背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疲劳到了极点还是不停地往背上加东西。

它的脊背非常粗糙,背上的东西沾在上面不容易掉下来,如果它跌倒了,常常会因为背上的东西太多而爬不起来。有人很同情它,便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但是,它只要是能够爬行,就仍像先前一样,捡了东西就往身上放。它还喜欢往高处爬,常常因为背上的东西太多而从高处掉下来摔死。

在人类社会中有很多人像它一样,他们不仅千方百计地捞取钱财,还要千方百计地捞取名声。其实,过分追逐名利就像它捡东西一样,迟早有一天会因此摔跟头的。有的人因为爱慕虚荣而最终身败名裂;有的人因为贪赃枉法而被法律制裁。这些人虽然长得比它高大,名义上是人,可他们的见识却同这种小虫子一样。这种人也是够悲惨的啊!

人生在世,首先就应该去掉“贪婪”二字。否则,贪欲就会日益膨胀,就会变成绳索死死地束缚你,变成洪水猛兽无情地吞噬你。

大鲸

在渤海岸边,有一只大鲸在那里称王称霸,就连凶猛的鲨鱼也要听它的命令。这天,它赶着一群鲨鱼为它追逐肥美的鱼儿。鲨鱼们抓到别的鱼,就叼回来给它吃,小船那么大的鱼,它一口气吃了几十条还不满足。

它掀起滔天巨浪,连巨大的岛屿都像要被簸掉似的。它命令鲨鱼:“快给我抓!抓!抓!”

后来,它嫌鲨鱼动作太慢,干脆自己亲自向鱼群扑过去,想一口把所有的鱼都吞掉。结果,因为冲得太猛,终于搁浅在北面的碣石山前,最后干渴而死。这时,先前被它当做食物的那些鱼儿反过来争着去咬食它。

老子认为,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就是——损害强大的,补充弱小的。依仗自己的强大欺凌弱者的人,就算不遭到弱者的反抗,也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

橘树的蛀虫

橘树上有一种蛀虫,只有小拇指那么大,头上长有一只长长的角,身体蜷缩在一起很像天牛的幼虫,只不过它的颜色是青色的,它隐藏在树叶下面,仰起头来吃叶子,与饥饿的蚕儿吃桑叶速度不相上下。如果有人拿东西碰它一下,它总是竖起头上的角,怒气冲冲地摆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架势。

一天,人们发现它待在树上,不吃树叶也不动弹。第二天再去看时,这蛀虫正在由幼虫变成蝴蝶。它的身子动动停停,翅膀还没有展开。它的腰和背是黑色的。翅膀是青色的,身上夹杂着红色和黄色的斑点,它的肚子鼓起来是一个椭圆形,头上还长了一对又细又长的矮缨般的触须。

这时候它就像醉了酒刚醒一样,瘦弱的四肢还不能够张扬。再过一天又去看时,它已经能凭借微风和露水,沿着树枝向上爬,爬着爬着,它就轻轻展开翅膀向高空飞去,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它有时也隐藏在蕙草之间,有时停栖在竹子枝头,有时在广阔的天空中轻盈地飞翔,姿态十分优美。可是,一会儿,它触到了蜘蛛网,被粘住了。

蜘蛛迅速爬过来,一边吐丝一边在它身上环绕,将它捆了个结结实实,如同戴上镣铐一样。这时候,它样子虽然可怜,但千万不可解开丝网放它飞走,不然,它还会去危害橘树。

世上一些害人的东西,往往伪装得很巧妙,让人从表面上看去甚至还觉得有几分美丽、可爱。特别是它们受到惩罚时更是楚楚可怜。但是,对敌人的同情恰恰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乌贼求全

海中有种鱼,名叫乌贼。它能放出墨汁而使海水变黑。

一天,一只乌贼在浅海里游玩,一条大鱼朝它扑过来,想吃了它。乌贼使出它祖传的绝招,一边后退,一边放出墨汁。大鱼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只好扫兴地游走了。

过了几天,乌贼又到海面上游玩,它害怕被那些大鱼发现,便吐出墨水把自己隐蔽起来。一只海鸟在海面上飞,看到了一团乌黑的海水,感到很奇怪,后来知道黑水下面有鱼,便冲向水里将乌贼抓了起来。

唉!乌贼只知道墨汁可以掩护自己,却不知道销声匿迹以消除海鸟的怀疑,最后反被海鸟发现,使自己丧命。

乌贼的祖传绝招是好还是坏,还得看场合、看条件、看对象。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了本领还要会灵活运用才行。

东海巨鱼

东海有一条巨鱼,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因为知道的都被它吃掉了。有时候航海的人在海上航行,看见前面有一座很大的岛屿,等到走近了才发现那不过是这只巨鱼的背。但是,这时候想要逃命已经晚了,巨鱼轻轻一摆尾巴,掀起一个巨大的旋涡,眨眼间,一船人就葬身海底。

巨鱼捕食,一张口就能吸进上万条鱼。它常常追赶鱼群,掀起惊天巨浪,吞吐之间,海上的上万条船都会粉身碎骨。

有一次,巨鱼逆着潮水游到了罗刹江,但退潮时却被搁浅在了那里。江边的人们惊讶地发现,潮水退了以后,江边出现了一座山。人们争先恐后地爬到山上想看个究竟,忽然脚下颤动起来,人们惊恐万分。有胆大的用斧头砍开鳞甲一看,下面全是肉。于是人们把巨鱼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装满了几百条大船。上万只乌鸦和秃鹫飞过来,啄巨鱼尸体上的肉,一些大鸟因为吃得太多,竟被撑死了。

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必然走向它的反面。这一规律同样体现在人类社会,仗着自己的强大欺凌弱者,穷凶极恶的人很容易走向灭亡。

夔与鳖

有一次,东海神君同北海神君在一座岛屿上相会。他们的随从,即一些虾兵蟹将,都按地位高低出来依次相见。

有只名叫夔的单足水兽,也出来拜见海神,一只鳖看见了,就伸长脖子笑了起来。夔问道:“你在笑什么?”

鳖答道:“我笑你走路的样子啊,一蹦一跳的,我很担心你会一不小心就摔倒啊。”

夔答道:“我虽然是一蹦一跳的,但你一跛一跛地爬行不也一样吗?而且我只用一条腿走路,你却要用四条腿,四条腿都不能支持自己的身体,走路还会一跛一跛的,为什么笑我呢?如果你直起腿走路,就会劳心损肝,如果你不直起腿走路,又会磨破你的肚子,像你这样整天趴在地上爬行,能走多远呢?你还是多操心一下你自己吧!”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也都有自身的短处,如果只会批评别人,而不作自我批评;或只指责别人的过失而原谅自己的过失;或只看到别人的某项缺陷,而不惜挖苦讽刺,其结果,只会像那只鳖一样,自讨没趣。

八哥与知了

八哥这种鸟生长在南方,它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南方人将它捉来,训练调教,时间长了,它就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是它只不过能模仿几句简单的话,一天到晚说来说去,还是那么几句话。

一天,有只知了在院子里鸣叫,八哥听到后就耻笑知了。

而知了对于八哥的嘲笑并没有在意,而是对八哥说道:“你会模仿人说话,这很好,可是你说的那些话,其实等于没有说,哪里比得上我能叫出自己的意思呢?”

听了这番话,八哥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再也不模仿人说话了。

只有经过自己创造性劳动后获得的成果,才是有意义的,才是长久的;而不经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只靠剽窃、模拟他人的成果,则是可耻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猱搔虎首

森林里有一种猴类叫“猱”,它小巧灵活,善于爬树,一副爪子长得像小刀子一般尖利。于是百兽之王老虎的头皮只要一发痒,就让猱用爪子搔。

时间一长,猱就在老虎的后脑壳上搔出一个小窟窿。老虎闭着眼睛,听任猱在头上抓,感到十分舒服,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抓着抓着,猱就用脚爪伸进小窟窿,掏出老虎的脑浆吃。吃饱了,把剩下的奉献给老虎,老虎也不问情由,吃得津津有味,觉得猱对自己挺忠诚,愈加相信它了。

渐渐地,老虎的脑浆被掏空了。

有一天,病终于发作了。老虎痛得死去活来,嗷嗷怪叫。等它挣扎着爬起来,去找猱算账的时候,猱早就跃上了高高的大树。

某些缺点或不正确的思想,如骄傲自满、爱听恭维话、不能接受不同意见等,容易使人们被片面的主观感觉所蒙蔽,看不见客观真相。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警惕自己的“头皮发痒”。

仁义的鹘

有一种叫“鹘”的鸟,虽然外表凶狠,但却是鸟类中的仁者,动物界的义士。

有一只鹘鸟将巢建在长安荐福寺的浮屠塔上,一住就是很多年。住在它筑巢的塔下的佛寺里的人,时间久了,就对它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