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明(1964.9—),福建福州人,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1984年7月由南京航空学院直升机设计专业毕业至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作。1984年7月—1999年9月在一室历任设计员、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7月—1996年7月,获国家教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999年9月—2001年2月在中国航空工业第602研究所(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任副总设计师,2001年2月起任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吴希明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首次应用于某型号的数字化全机理论外形设计,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的CAD/CAM空白。2002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3年获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2009年获江西省最高人物奖———第三届十大井冈之子称号;201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4月荣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和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
1984年,吴希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从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29年。
刚到研究所时,面对直升机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和日新月异的直升机研制技术,吴希明深感自己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他利用周末和晚上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设计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差不多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直升机技术方面的图书资料,记的笔记就有厚厚的十几本。
吴希明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工作中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直升机型号研制,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他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领域堪当大任的专家。
吴希明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创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1994年12月,直11型机顺利实现首飞,我国终于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该机的研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6项技术突破、7项国内第一,并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在部队服役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机机种。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承担了国家某重点工程研制任务。从1998年开始,吴希明先后担任国家重点工程第一副总师、总设计师,负责重点工程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他带领全体参研人员以临战的姿态、长期坚持“6+11”工作制,在重点工程研制任务最艰巨的两年中,吴希明只在国庆和春节各休息了两天。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的重任。以他为首的总师系统与所行政指挥系统密切配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靠前指挥,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工作效率。在带领科技人员争分夺秒拼命干的同时,吴希明十分注重遵循科学规律,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从事多个型号研制积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由于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软件,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采用数字化设计手段,史无前例地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工程设计发图,为工程制造铺平了道路。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作为总设计师,吴希明总是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坚定地贯彻总体战略意图,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统筹兼顾。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8、直9、直11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进,捷报频传,呈现了多用途、多用户的大发展格局。直升机发展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合理格局和“一机多型、系列发展、军民互动”的良好态势。研究所配合生产厂家向部队和用户交付了数百架各种用途的直升机,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重点型号的自主创新,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以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军民用直升机的设计水平达到世界第三代先进直升机技术水平。近10年来,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80多项。
在引领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同时,吴希明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在振兴航天事业中也有所作为。该所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面对前所未有的直升机发展机遇,面对迅猛发展的直升机市场需求,吴希明和他的总设计师团队,制订了国家“2030年直升机型号发展规划”和“2030年直升机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加速我国直升机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和指南。
作为总设计师,吴希明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和专业能力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新一代总设计师群体和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已经形成,已经担负起直升机事业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