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27085100000008

第8章 列子见利思义

战国时,与庄子同时代的有一位很有学问的郑国人,名叫列御寇。那时,凡有学问的人,人们喜欢在其姓氏后加“子”以示尊敬,所以列御寇被人们尊称为“列子”。列子为后代留下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即以其名号定为书名的《列子》。此书之要旨是教导人“秉要执本、清虚无列子为”,所以后世将其归入道家书。唐代开元时敕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列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对是非的标准、生活的准则也十分明确。他的人品、道德、修养更是高尚。

有一天,他门下的弟子——严恢向他求救说:“得闻大道之人,都能富贵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得闻大道者”,一般都是操守高尚者,但人世间的好人不一定都能得到好报啊!既然如此,那么面对这个事实又有谁愿去做这种难做的好人呢?

所以,列子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回答说:“桀纣惟轻道而重利是以亡!”他没有正面回答弟子的问题,而是说:桀纣本来是富有高贵的帝王,但因轻视道德心,见利忘义,生活中穷奢极欲,最后终于遭到亡国、破家、杀身的报应。

列御寇在郑国居住了40余年,郑都朝野对列子这位有大学问的有道之士,竟然毫无所知。这当然有列子“和光同法,修为高超,不招摇显名”的原因,但也表明了郑国君臣不重视人才,对都邑人士茫茫无知的错误态度。

列子在郑国时,经济拮据,穷困潦倒,都邑人士常常见他面带饥黄之色。一次,一位列国使者入郑拜访列子时,发现这位自己平生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在经常饿肚皮的情况下还孜孜以求大道,十分感动!也为郑国如此怠慢人才而不平。使者趁与郑相子阳见面的机会,尖锐地提问道:“列御寇是天下皆知的有道之士,居住在你们郑国却如此穷困。作为郑之相国,难道你不怕担当不重视人才的骂名吗?”

郑相子阳听了忙问佐僚,国中有没有这么个人。佐僚答复,城中是有这么个高深莫测之人。这时郑相子阳才琢磨起这件事来,他暗想:这列御寇是天下皆知的有道之士,我为什么不知道?既然说他是天下皆知的人才,我馈赠他财富、粮食,将他养得肥肥胖胖,不是可以给我挣来一个好大的面子吗?对!对!他连责自己“糊涂”,说以前怎么就没想起这些?于是,他即派遣吏去给列御寇赠送粮食。

听说郑相子阳派员送来了粮食,列子便出来会官吏。那官吏趾高气扬地说:“吾受郑相之使前来馈赠米粟于先生,以助你渡过难关!”俨然一副救世主的样子。看了看那数车粮食,列子拜而辞谢说:“未为国操劳,无尺寸之功,怎可妄食君禄?再说我也并不缺少粮食啊!谨此向郑相表示谢意,这粮食请上使带回去吧。”

人家无求于你,你还神气地摆哪门威风?那使者高扬的气势顿时萎蔫了下来,只得带上食车悻悻返回复命。

回到屋,妻子用手拊着胸口,两眼望着列子责怪说:“我听人说:为有道者的妻子,因夫荣妻贵,逍遥快活!但是我是你这位天下闻名的有道之士的妻子,却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今天郑相明白以前怠慢士人过失,派吏前来馈赠粮食,但你却坚辞不受,难道这是我的命不好?还是你有什么道理呢?”

列子听完妻子的一番话,歉意地笑着说:“你有所不知啊!这郑相子阳自己并不了解我的情况,并不理解我具有道的伟大!而是因人批评他不重视人才,才来做做表面文章,以装潢自家的门面。这哪里是助我之食?分明是拿我挡灾、污我清白罢了。今天他可以听人的话送粮,明天他也可以听人的话罪责于我。这就是我不接受他馈赠粮食的原因。”

言行导航

列子见利思义,不因自己的穷困潦倒而忘记自己的道义准则,不因为自己有才能而恃才傲物。相反,列子以义制利、以义为人、以义为上的道义原则,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如今是一个重视人才的时代,你的才能决不会像列子一样不被当时郑国所重视,而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但请不要忘记,在施展你才华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像列子一样,见利思义,以义制利,以义为人,这样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