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人类足迹
30多万年前,有三位远古人类攀登一座火山斜坡,在火山灰烬中留下他们的足迹化石。这些足迹出现的时代一旦被证实,那么它们将成为我们人类祖先最早留下的足迹。
帕多瓦大学的Paolo Mietto和他的同事对意大利南部的这座火山上的足迹进行调查。Mietto说:“这些足迹出现在火山岩上,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在当地被称为‘魔鬼的足迹’。”
科学家说,这些足迹是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变成化石的。利用辐射测量技术发现,它们已经有325 000年至385 000年的历史。其中有一人留下27个脚印,呈“之”字形,这可能是为了下坡更容易。另外一个人留下19个足迹,呈轻度曲线状,但偶尔还有手掌印,可能是徒步者为了避免滑倒而用一只手扶着地面。第三个人留下10个间隔均匀的印迹,呈直线状。另外,还有两个动物的足迹,可能是狗或狼留下的。
这些人类脚印长大约为20厘米,宽大约为10厘米。通常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是15%,那么留下脚印的这些人的身高只有135厘米。
假如这些足迹出现的时代被证实,那么它们可能是海德堡人留下的。因为在60多万年前他们就已经进化,并且从非洲迁徙到欧洲。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Chris Stringer教授认为,足迹的制造者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
有什么证据表明世界上是古人类最早用火的?理由最为充分的是我国元谋人和北京人遗址。虽然曾传出俄罗斯考古工作者在西伯利亚发现了150万至200万年前古人类用火的痕迹,但这只是根据原始人遗留下的工具碎片来推断的,既没有同时出土古人类骨骼,也没有明显的用火遗迹,因此很难科学地作为确定的依据。
1930年,我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北京人用火的遗迹。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又陆续发现北京人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的灰烬层深达六米,而且还埋有经火烧过的石块和骨头。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都说明,北京人确实已经能掌握和使用火了。
北京人遗址的用火遗迹,一直被中外史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明。然而,1973年我国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元谋人的用火痕迹。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又提前了100多万年。
1973年冬,学者在发掘元谋人化石产地时,不仅找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而且还在地层中找到大量炭屑,炭屑最大的达15毫米。伴随着这些炭屑的还有动物化石、用火烧过的骨头和石器。因此,我国考古学家又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我们认为从元谋人化石层里找到了可能是目前已知的人类用火的最早证据。”
除此以外,据考古学家新的信息,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也曾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痕迹。这都说明我国不仅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的国家,而且发现的材料证据也较之其他国家丰富。这是我国考古学对世界学术界的重要贡献,也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一项考古成就。
人类最早的指纹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痕迹检验专家赵成文教授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一个7 000年前的人类指纹。据报道,作为这个指纹的发现者,赵成文教授决定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人类最早指纹的人。
1988年,赵成文教授在西安讲学时,到距今7 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进行了考察。遗址现场有许多陶制的坛坛罐罐的碎片,这在许多外行人的眼里是不值得一看的。但作为痕迹检验的专家,赵教授却对那些坛坛罐罐情有独钟。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后,赵教授发现其中有四个陶罐的碎片上似乎有人类的指纹。他轻轻刷掉陶片上面的灰尘和泥土后,其中一个陶片上清晰地露出了一个7 000年前的制陶人左手大拇指的立体指纹!
随后,赵教授与该遗址的主管部门进行了交涉,将指纹拍了照片,并制成了指纹模型带回沈阳。
那是一个细小的指纹,借助放大镜的帮助,可以发现上面的一些汗孔。赵教授向记者介绍说,指纹很细小,制陶者可能是女人或是十多岁的小孩,不过指纹上显示的信息表明,这个指纹的汗孔比现代人的要大要密,而且指纹也比现代人密一些。现代人的指纹线是每厘米有17条左右的纹,而陶片上的指纹则有19条之多。尽管有这些细小的差别,但总体上这个指纹与现代人的差别不大,这说明人类在7 000年前已进化到与现代人差不多的生理情况,只是有文字的文明史短了一些,没有对这个时期的社会情况有所反映。
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中心的唐日松主任说,赵教授的申请符合吉尼斯“有趣、客观”的要求,中心可以受理。但赵教授需向中心提供两份材料:一是7 000年前的人类立体指纹的照片;二是出具半坡遗址文物部门的证明,证明这个指纹当时就在陶片上,而且是7 000年前的。
人体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管道”
人体各处布满着一千多亿条纤细的微小血管,如果全部连接起来,几乎长达十万千米,可绕地球两圈。
世界上最奇特的“钢筋”
自然界中,花岗岩的坚硬、桧木的结实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但科学家经过测定证实,骨的坚硬和结实程度,远比上述两种物质要强得多。据测定,人体长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可承受2 100公斤的压力,而花岗岩每平方厘米能承受的压力是1350公斤,桧木每平方厘米只能承受450公斤压力。
世界上最卓越的“水泵”
人的心脏可以连续工作一百多年,每天泵出的血液6~8吨,三年半时间所泵出的血液足可浮起一艘万吨巨轮。
世界上最小的“电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体细胞都是一台微型电台,它能发射出频率为150赫兹的无线电波,稍低于收音机的收听频率。
世界上最小的“化工厂”
人体的新陈代谢大部分是化学变化。在数百种称为“酶”的催化剂管理下,数不清的化学反应按照一系列严格复杂的方程依次进行。这一切,大多数都是在最小的“化工厂”——只有1.5公斤重的肝脏里进行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发动机”
肺脏犹如一台发动机,推动人体氧化代谢,肺在胸腔扩张量最大时能容纳4.5升空气。据计算,肺吸收氧的面积有129 027平方厘米,同一间小房子的面积一般大。另外,肺的内表面积是皮肤面积的50倍。
第一个安理会女主席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1965年前为六个)组成。常任理事国是中、法、俄、英、美五国,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任期两年,每年改选五个,期满不得连任。
1974年,几内亚被联合国大会选举为非常任理事国。根据安理会主席由各国理事会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按月轮流担任的原则,几内亚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的团长让娜·马丹·西斯便主持了其中的一个月的工作,当了一个月的安理会主席。于是,她便成了安理会最早的女主席。
让娜·马丹·西斯原是名女教师,1964年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974年前后,她便成了几内亚国民议会副主席和非洲妇女大会主席,多次出席非洲地区的国际性会议。她组织妇女工作的能力对她的政治生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让娜·马丹·西斯喜爱文学,很熟悉非洲的一些年轻作家。她喜欢穿民族服装,在联合国大会上,她以讲话速度快而出名。
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总统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对父子总统是大名鼎鼎的亚当斯父子,他们分别担任了美国第二和第六任总统。
老亚当斯于1735年10月30日出生在北部的一幢房子里,因为这幢房子里诞生了担任美国第一任副总统暨第二任总统的人,所以美国人称其为“美国独立的摇篮”,现在房中的陈设仍和当年一模一样。
1784年,老亚当斯代表独立前的美国出任驻英国大使,四年后任期届满回国。在此期间,他买下了位于如今的昆西市亚当斯街135号的豪宅,并为其命名“和平田地”。这座大宅子拥有二十多个房间,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和典型的18世纪风格的花园。亚当斯家族曾有四代人在此生活。1846年,亚当斯的后人将这幢房子捐献给了国家,从此,这里成为“亚当斯国家历史公园”的一部分,以纪念亚当斯父子对国家的贡献。
老亚当斯的父亲是一个英格兰清教徒的后裔,他既是制鞋匠,又是牧师、农夫,还兼任着民意代表等职。他一生生活俭朴,勤俭持家,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购置土地,从来不追求享乐。如果单从外表上看,没人会相信他是拥有数百公顷土地的大农场主。他这种脚踏实地、勤劳朴素的生活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儿子约翰·亚当斯,可以说,在他全部的政治生涯中,亚当斯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一准则。
约翰·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享有“神童”的美誉。他20岁时就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并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约翰·亚当斯素来热衷政治,他是美国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华盛顿和杰弗逊一起,被誉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三杰”。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老亚当斯临危受命,出使法国和荷兰,参与缔结和平协定,使这两个当时主要的欧洲大国站在了正为独立而苦苦拼争的美国一边,打破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将这个新生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为不被当时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初生的美国争得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道义援助。
为此,英国人将其视为仅次于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第二号“邪恶人物”,欲除之而后快。在他出使欧洲期间,英国人派出的刺客对他穷追不舍,多次锁定了他那桀骜不驯的身影,但都被机警过人的他一一设法摆脱了。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打开了外交局面。
作为美国独立运动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老亚当斯在独立战争后被选为第一和第二届国会议员。1789年至1797年,老亚当斯在开国元勋华盛顿的班底中连任两届副总统。1797年3月,他在大选中以微弱优势击败了自己在独立战争中的老战友托马斯·杰弗逊,成为第二任美国总统。
在老亚当斯那幢诞生了马萨诸塞州宪法的木房子里,1767年7月11日,未来的另一位美国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降生了。
小亚当斯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和妹妹。他与父亲一样,也毕业于哈佛大学,也修习法律,做过律师和教授。他后来从政成为一名外交官,代表美国出使过欧洲二十多个国家。他在政坛上很活跃,曾当选过参议员。在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执政时期,小亚当斯担任了国务卿一职,被美国人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国务卿之一。正是这些在政界“摸爬滚打”的宝贵历练,为小亚当斯日后问鼎美国总统宝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小亚当斯的竞选之路远非一帆风顺,他遇到了和第43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同样的尴尬局面:由于票数统计出了问题,他与竞选对手、将军出身的安迪·杰克森之间的胜负迟迟不能判定。于是,选举机构又开始了重新计票。不料,由于小亚当斯与杰克森的票数实在是太接近了,重新计票的结果仍然不能很快产生。
一时间,流言四起,支持小亚当斯和杰克森的选民相互攻讦之声不断,这场“难产”的选战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堂堂美利坚合众国面临着在较长时间内没有“掌门人”的权力真空状态,这是美国独立后从未出现过的尴尬局面。最后,经美国众议院裁决,判定小亚当斯胜出,才结束了久拖不决的局面。1825年3月4日,小亚当斯宣誓就任美国第六任总统。
最早的保险
保险业虽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达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保险的由来却很久远。
公元前两千多年,地处亚欧要冲的地中海东岸的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规模比较大的海上贸易活动。但是,由于当时运载货物的船舶构造简陋,难以抵御海上狂风巨浪的冲击。因此,船舶遭遇大风浪时,有效的应急措施是抛弃货物,减轻船舶的载重,这常常给货主带来巨大损失甚或破产。
为了减轻货主的损失,在当时的地中海航海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遵守的原则,即“一人为众,众人为一”,使往海中抛弃的货物能从其他方面获得补偿,这就是最初的保险萌芽。
这个原则于公元前916年为罗地安海商法所吸收,并正式规定成文。以后这个保险方法被其他国家所利用,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后来,保险的项目从海上移到陆地,并进入了社会各个方面。
我国所讲的保险,据专家考证,很可能来自日语。
旧中国的保险业是自1835年英国人在广州设立“于仁燕梳公司”开始的。日本人从欧洲引入保险业后,译做“保险”,我国文字中也恰好有这两字。
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修好条款”和“通商章程”。日本为了向我国扩张其经济势力,将保险随同其他商业一起输入我国,这才有了保险的正式称呼。
1876年,清政府的洋务派下令招商局拨专款设立了“仁和保险公司”,随后又成立了“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这时,保险作为一种商业名称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
最早的银行
英语“银行(bank)”一词源于拉丁语“长板凳(banco)”。
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换通过定期集市进行。当时的欧洲货币种类繁多,币质低劣,伪币横行,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以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钱窗,称为兑换人。
异地买卖携带大宗钱币非常不方便,且不安全。于是商人就把自己要带的巨额货币交给兑换人,由兑换人开出凭据,商人在经商地以凭据兑取他所需的当地货币,这种凭据就是最早的汇票。
有时,需要现款的商人还可以向兑换人借款,由借款人出具期票给兑换人,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信贷业务开始发展起来。
起初,兑换人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办公,不久,长板凳就成了兑换人的代替名词。兑换人通过经营汇兑和借贷业务获得高额利润,银行就起源于银钱兑换业,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
世界上第一家银行究竟建立在哪一年,成立于何地,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的看法很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1177年建立的意大利威尼斯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而有些学者却认为,世界上第一家银行的建立要比这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