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我国起源于唐朝,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太平广记》中有“行首率其党,纠集徒,迎拌赛社,所献无匹”,可见其资力之雄厚,店铺与人匠之多。
北宋惠祐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做《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内不仅有远谷市、纱市、盐市、牛马市,而且“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桥、筐桥、清化桥皆市也”。可见,银行那时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条“银行街”,其街非常繁华。
“大清户部银行”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银行,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
最早出现在钱币上的肖像
今天,对纸币上有伟人的肖像,人们已习以为常,可把肖像铸在货币上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古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就有了钱币,但钱币上出现肖像却是在200年之后。有趣的是,最早出现在钱币上的肖像,不是雅典的九执政官或十将军会成员,也不是其他城邦的专制君主,而是各城邦的保护神。
公元前197年,罗马执政官费拉米奈斯在锡那塞夫利战役中击败马其顿王菲利浦五世之后,曾铸造印有自己头像的钱币。然而,直到公元前44年,古罗马元老院才正式同意把活人的头像铸在钱币上。恺撒是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人。
逐渐地,以国家首脑的侧面像作为钱币图案的做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种风尚。当时的铸模匠人手艺高超,为后世留下许多精美的钱币肖像:大独裁者恺撒形象奇特,细长的脖子上顶着一颗瘦骨嶙峋的小脑袋;残暴的尼禄颈粗如牛,颈背上毛发丛生;自命不凡的奥索戴着假头套,自以为没人能认出他来……
罗马帝国后期,从戴克里先起,钱币上的肖像开始趋于简单化。到拜占庭时代,钱币上的头像全都简单化,面部线条僵直、呆板,缺乏个性。
在欧洲中世纪,钱币上基本没有人物肖像。后来,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人物肖像才重新出现在钱币上。它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尔后各国君主都效法之。现在世界上各国主要是把头像印在纸币上;不过,一些国家的硬币上仍刻有肖像。
世界上流通最广的货币
美国的货币在世界上流通最广,其货币单位代号是$。1美元等于100美分,纸币面额有1、2、5、10、20、50、100美元等,硬币面值有1、5、10、25、50美分和1美元。
1775年,美国国会首次授权政府有限度地发行纸币,称为大陆货币,但由于不断贬值,1781年被银行券取代。1792年美国建立金银复本位制,以黄金或白银定出美元的固定价值,1美元含黄金1.603 8克或白银24.06克,1837年减为含金1.5046 6克。
1897年美国实行金本位制,黄金官价定为20.67美元兑1盎司,美元含金量仍为1.504 66克。1933年初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大量黄金外流。当年3月6日美国宣布取消金本位制,实行黄金禁运和外汇管制。1934年1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金准备法,美元含金量从1.504 66克降为0.888 671克,28.349 5克黄金官价从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1944年7月,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有关条款,美国承担了让各国中央银行按每盎司(1盎司=28.349 5克)35美元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定出固定比价,从而使美元成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等同黄金的储备货币。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地位受到动摇。1968年美元危机加重,美国无法全面维持黄金官价,宣布只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继续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对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则任其随供求关系波动,从而出现黄金的双重价格,黄金总库宣布瓦解。
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同年12月18日,美元贬值7.89%,含金量从0.888 671克降为0.818 513克,每盎司黄金官价上升到38美元。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10%,含金量降为0.736 662克,每盎司黄金提价到42.22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各国的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
1978年4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通过协议,正式割断黄金与货币的固定联系,承认浮动汇率。从此,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崩溃。美元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结算的重要工具,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 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十铁钱,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也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做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开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管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管理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公元1692年)、法国(公元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他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并可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最早的酒吧
酒吧是酒馆的代名词,英文名叫“bar”。它最早起源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
最初,在美国西部,牛仔和强盗们很喜欢聚在小酒馆里喝酒。由于他们都是骑马而来,所以酒馆老板就在酒馆门前设了一根横木,用来拴马。
后来,汽车取代了马车,骑马的人逐渐减少,这些横木也多被拆除。有一位酒馆老板不愿意扔掉这根已成为酒馆象征的横木,便把它拆下来放在柜台下面,没想到却成了顾客们垫脚的好地方,受到顾客的喜爱。
其他酒馆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效仿。很快,柜台下放横木的做法便普及开来。由于横木在英语里念做“bar”,所以人们索性就把酒馆翻译成“酒吧”,就跟把糕饼“pie”译成“派”一样。
最早的肥皂
在5 000多年前,古埃及一个给法老做饭的厨师,不小心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灰里,当他扔掉后回来洗手时,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他又抓来一些请别的厨师试用,效果也一样。法老知道后就叫人仿制,这就是肥皂的雏形。
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成块状肥皂。后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厂,用煮化的羊脂、烧碱等原料生产肥皂。
后来直到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首次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烧碱,才使肥皂成本大大降低,从此,肥皂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世界上造价最昂贵的厕所
2007年7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宣布,他们将斥资1 900万美元为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购置一套俄罗斯制厕所系统。这个厕所的造价听上去有点贵,但综合考虑还是比美国自己造一个厕所便宜多了。这套新厕所设施已于2008年正式交付空间站使用。
此厕所配备绑腿固定套,以帮助航天员固定位置。而且该系统采用复杂的方式将排泄物汇集到一块,然后排放到化粪池,采用了三个过滤步骤净化液体,使所有污水进入并转化为纯净饮用水。这套新厕所设备的优势是将宇航员的尿转化成饮用水,不再像之前的厕所系统那样把小便向宇宙空间排放。
处理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大小便,的确是一件比较麻烦、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在长期的轨道飞行时。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要设计出一套复杂的能除臭、供水、易于消毒的收集方式,其中,抽水马桶最为复杂,如果设计不好,大小便因微重力作用从马桶中飘出来,在座舱内到处飞舞,就好像“天女散花”,那无疑将成为一场灾难。
航天员上厕所也是个“技术活”。首先坐在一个台子上,垂下的双脚分别踏在两个长条钢制踏板上,并且还要把脚穿入踏板上的固定套,类似骑马时把脚伸入马镫。然后双手握住马桶两边扶手,最要紧的是屁股必须与马桶边缘贴紧,使马桶内部与外边隔绝,内部完全密封,形成一个“抽气马桶”,而小便则用一个特制的漏斗收集起来。
第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
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
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信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发表文章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
我国最早发行明信片是在1896年,在上角印有“大清邮政蟠龙”和万年青图案。
最早的信用卡
信用卡是怎样发明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趣闻。
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
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莱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提供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1959年,美国的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洲银行卡。
世界上第一张电话卡
世界上第一张电话卡于1976年6月诞生在意大利,制式为SIDA,以后又有ALCATEL(比利时)、AUTELCA(瑞士)、TAMURA(日本)、DLRCT(丹麦)、GPT(英国)、ID(巴西)、200卡、IC卡等多种制式的电话卡相继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