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20

第20章 走近神奇的地理名胜之最(14)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探测活动的扩展,“冷极”在不断转移。先是出现在西伯利亚的维尔扬斯克,以后又移到了奥伊米亚康。那里的最低温度曾达-71℃,这个世界极冷的称号一直保持了20年之久。

南极大陆发现后,许多科学家、探险家登上这个大陆,发现它是一个冰雪严寒的世界。

1957年5月11日,美国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在南极极点测到了一个新的最低温度——-73.6℃。

从此,“冷极”就从北半球迁移到了南半球。

1960年8月24日苏联东方站(距南极点1 300千米)测得了-88.3℃的最低温度纪录。1983年东方站又测得了-89.2℃的低温。

在-30℃以下的低温下,人的眼泪会冻结无法流出来,手指、脚趾会失去知觉。在-60℃以下的低温下,人的呼气瞬间就会冻结,落到地上成为白色粉末,汽油会凝固,煤油不再燃烧,橡胶也会变硬发脆,失去弹性。

年降水最多的地区

夏威夷群岛是太平洋中部的一组火山岛,为美国的一个州。它由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组成。夏威夷是太平洋水域的运输和文化中心,被称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同时,它还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首府檀香山(火奴鲁鲁)位于瓦胡岛。面积最大的夏威夷岛上有壮观的火山喷发。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稍偏下的位置,由于信风在太平洋洋面上吹过,广阔的水面起到了稳定气候的作用,其温和的热带气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处所。

这里各地之间的降雨相差悬殊。考爱岛上的怀阿莱阿莱峰向风坡被称为世界上最多雨的地区,有记载的的60年当中年平均降雨达11 684毫米。夏威夷岛上的卡韦哈伊平均年降水则仅有220毫米。由于信风带来的潮湿空气时常吹遍各岛,因此空气中的水分很容易凝聚,形成伞状云朵,沿着向风海岸和群山飘散,这些地区的植被要比背风海岸的植被更加茂盛。

珍稀动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地大物博,是各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其气候、自然条件以及地形都具有多样性。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条件,使得各种野生珍奇动物能够在我国繁衍生息,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珍稀动物最多的国家。

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很多,而且还有各种奇特的特产动物。如在哺乳动物中,有最漂亮的金丝猴,有森林中最好的卫士穿山甲,有江河中最大哺乳动物白■豚,有珍贵的大熊猫,有生活在最高原的雪豹,有体大鼻长的野象,有体形巨大的盘羊,有分散在海拔较高处的白唇鹿,有胳膊最长的长臂猿,有传奇性的麋鹿,有产于东北的东北虎,等等。

在两栖爬行动物中,有体形巨大的娃娃鱼,有最珍稀的扬子鳄,有体大毒强的眼镜王蛇,有毒素最大的尖吻蝮,有最爱睡觉的鳄蜥,还有体形大而重的蟒蛇等。

在鸟类中,有飞得很高的天鹅,有体重很小的啄花鸟,有长距离飞行很快的雨燕,有短距离冲刺很快的隼,有飞行较慢但善于滑翔的海鸥,有尾羽很长的长尾雉,有尾上覆羽又长又美的孔雀,有寿命很长的鹈鹕,有稀有的朱鹮,有天性无情的杜鹃,有潜水很深的鸬鹚,还有很富于感情的鸳鸯鸟等等。

在鱼类中,有最奇特婚配的鲮鳙鱼,有最大的淡水白鲟鱼,有最关心子女的三棘刺鱼,有善于变色的比目鱼,有善于跳跃的大马哈鱼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我国根据各地情况,先后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对珍奇动物进行了特殊的保护,使大量的野生动物,尤其是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得到保护,并使有些出走的野生动物如云南的大象,现在又陆续返回来了。

最大最古老的陨石坑

南非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陨石坑。

这个陨石坑位于南非中部自由州省的弗里德堡城。坑的直径为250~300千米,弗里德堡就位于陨石坑的中心位置。

人们原来一直将这个坑看做是古老的火山口。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里石头中的矿物质成分与火山石不同,其成分表明它应该是地球以外的星体撞击地球后产生的。

科学家初步认定,这个陨石坑形成于21亿年前,是目前已知的形成年代最久远的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可能是彗星或者某个行星撞击地球时产生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此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陨石坑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地区的萨德伯里陨石坑,它的直径为200千米。而最著名的陨石坑当数墨西哥尤卡坦地区的奇卡拉布陨石坑。一些科学家认为,正是这个陨石坑形成时引起的地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最早考察岩溶地貌的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考察岩溶地貌的国家。早在1636年到1640年间,我国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对我国岩溶进行了考察,成为世界上岩溶地貌考察的先驱。

岩溶地貌又名石灰岩地貌,在国外叫“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很广,种类很多,尤以西南地区的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最为著名。这个地区深厚的石灰岩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不断溶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就在岩体的外表和内部,分别形成孤峰、石林(峰林)、天生桥、落水洞、溶沟溶洞、暗河暗湖、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各种奇特的自然景物。其中尤以广西的奇峰异洞更具特色,千姿百态,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又有云南的石林,千峰竞秀,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

由于岩溶地貌不仅可以交织成各种美丽的风景,而且和生产建设、国防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对岩溶地貌的成因、分布和发育规律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以便利用和改造岩溶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在这方面,最早作出贡献的是我国明朝末年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从小喜欢读史地及旅游探险方面的书,厌烦升官发财,讨厌空洞腐朽的八股文。在1607年,徐霞客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考察旅行,开始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

此后的30年,徐霞客几乎年年在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观察所得到的,按日记载。徐霞客除了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外,还特别着重考察和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他对岩溶地貌所作的考察记载,大都是真实确切的,他所用的一些岩溶地貌的名称,有的至今还在继续应用。此外,他对溶洞、钟乳石、石笋等石灰岩地貌成因的解释,也和今天的科学原理基本相符。

《徐霞客游记》一书是他死后由季梦良等人根据他的日记整理成的,是一部地理学价值很高的科学著作。书中除了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以及云南腾冲地区火山现象有详细记载外,对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尤为详尽,这些记载比欧洲的早了一个多世纪。

最早解释沉积地形形成原理的著作

由于地质作用规律,地壳会发生许多变化。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过关于地壳变化的思想。《梦溪笔谈》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科学解释沉积地形形成原理的著作,它是由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

《梦溪笔谈》计26卷,成书于11世纪末。它分为17目、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史事、音乐、美术等。

关于沉积地形形成原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流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池、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流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上,此理必然。”在这里,沈括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含螺蚌壳化石以及海滨往往具有圆度比较好的卵石分布的特点,直截了当地得出这一带山麓过去是海滨的结论。

接着,沈括又利用社会历史遗址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历史比较方法,进一步说明现在是千里平原的地方过去是海洋。

除此之外,沈括还从大海变成陆地的物质来源和它的输送途径,从陆地的形成是以漫长岁月的沉积方式进行的等方面,论证了海洋变成陆地的问题。他认为黄河、漳水等含泥沙量很大,现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河流不断下切,使河床加深,河水已经在不少于100多尺的深沟峡谷中流动了,这些被侵蚀的泥沙都被河水带着向东流,淤填海洋。

沈括提出了沉积地形的概念并解释了形成的原理,而在西欧学术界,直到18世纪末英国人赫顿才提出同类原理,比我国晚了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