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研究人员无法训练它们用人类的语言大声讲话,这是为什么呢?1996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家发现,黑猩猩被弄得痒时也会笑,在笑的同时还呼吸,听上去就像链锯开动的声音,而人类在讲话或笑时呼吸是暂时停止的,这是因为人能够很好地控制与发声有关的膈和各部分肌肉。科学家认为,能否讲话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对气流的控制,人类能讲话就是突破了这方面的限制,而黑猩猩却无此能力,这就揭开了黑猩猩不能讲话之谜。
黑猩猩聚成小群,常下地活动,能直立在地上行走,晚间在树上筑巢过夜,杂食,分布于中部非洲和西部非洲气候炎热而潮湿的森林中。
最大的史前动物
恐龙是出现于两亿四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于中生代的爬行类动物。它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史前动物。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过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就已经灭绝了。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以其化石推算其形态及习性。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在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其共同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爬行类动物都是如此)。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最古老的爬行类动物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追本溯源,当是由两栖类动物演化而来。两栖类动物的卵要在水中发育。爬行类动物演化出卵壳,可阻止水分散发。此一重大进化,使得爬行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最古老的甲壳动物
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甲壳动物。早在4亿多年前,地球上原始鱼类还没有出现,古老的鲎却已经在海洋中生存了。虽然经过漫长的岁月,但现在的鲎与它的祖先相比,在特性和结构上无多大变化。
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满身长着坚硬的甲壳和长长的剑形尾巴,头胸甲宽大,形状像马蹄,腹面有6对附肢,腹甲小得多,呈六角形,有6对片状游泳肢,还有5对鳃用来呼吸。它又叫马蹄蟹,可跟蟹不是同类,却和蜘蛛、蝎子是近亲。
鲎现仅存5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海、北爱尔兰沿海、北美洲东部沿海到墨西哥湾。我国东南沿海也分布很广。美国新泽西州梅角附近,德拉韦河水奔流入海,那里的海湾中栖息着大约几十万只鲎,比其他大西洋沿岸多得多。
鲎主要捕食海洋里的软体动物,也吃些海洋植物,食物不用愁。它长有坚硬的外壳和各种锋利的脊和刺,敌害对它很少有胃口。除了海龟和虎鲨等,天敌不多,因此得以存活至今。
鲎的鳃结构很特别,有15片鳃叶和5对透明的薄板,鳃叶又有更多的小叶片构造,仿佛书本那样一页页的,因此又叫“鳃书”。鲎在运动时,水由鳃叶向鳃书方向流动,既可净化泥水,又帮助了游泳。一片片鳃叶间还可贮存少量水分,如果鲎爬上沙滩,仍可保持身躯湿润,也不会因缺氧、缺水而死去。
鲎有4只眼睛,两只小眼在头前,两只复眼在头两侧。小眼都有自己的视网膜和晶状体,视网膜中有50~80个感光细胞,小眼的直径约0.5毫米,对紫外线辐射特别灵敏,复眼则由1 000只左右的单眼组成。对鲎的视觉起重要作用的是两只复眼。
鲎后端拖着一根可自由活动的三棱柱状剑尾。剑尾可行使多种功能,既是航行的舵又是自卫的武器,还是翻身运动的有力工具,仰卧时,只要剑尾用力一蹬,身体就可以灵活地翻转过来。它喜欢在浅海游泳或爬行,大部分时间匿藏在泥沙中,仅露剑尾在外警戒。
雌雄鲎一经结合,就成了“百年之好”。雌鲎有两个生殖孔,可以同时排卵,这在动物界也是罕见的。鲎的相貌和它产卵时的情景,同它的远祖几乎没有区别,因此人们又叫它“活化石”。
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牦牛——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壮。牦牛生长在海拔3 000~5 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40℃的严寒,而爬上6 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牦牛不仅是高原牧区的主要家畜之一,而且多少世纪以来都是雪域高原的驮载工具,一向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全世界有1 400多万头牦牛,其中85%以上都繁衍生息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 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
嘴巴最大的陆生动物
河马原来遍布非洲所有深水的河流与溪流中,现在范围已缩小,主要居住在非洲热带的河流间。它们喜欢栖息在河流附近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河马的特点是吻宽嘴大,四肢短粗、躯体像个粗圆桶。胃三室,不反刍。鼻孔在吻端上面,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这样它全身潜伏水中只需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了。
河马体长3~4米,尾长约56厘米,肩高约1.5米,体重3~4吨,下犬齿长约60厘米,可重达3公斤。河马皮肤排出的液体含红色色素,引起了河马出“血汗”的说法。
河马极喜欢水,在受惊时一般避入水中。河马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潜伏水下时一般每3~5分钟把头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并可潜伏约半小时不出水面来换气。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
河马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老年雄性常单独活动。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走出30多千米觅食。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食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据称,河马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杂食)。河马不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每隔数日便迁到新地方去。
河马繁殖期不固定,全年均繁殖,每次产一仔,孕期227~240天,仔兽出生时体重27~45公斤。在人工饲养下约3岁性成熟,在野外5~6岁时成熟,寿命40~50年。
河马的皮下脂肪约5厘米厚。人们常猎杀它取其脂肪、肉和厚皮,脂肪可得90公斤。当地人非常珍视它的肉,其牙齿质量也很好。
河马看起来笨重而憨厚,实际上它们在岸上的奔跑速度远比人要快,在非洲,河马是野生动物中杀人最多的物种(比鳄鱼还要多),河马极具攻击性,特别是当它们正要从岸上回到水里的时候,如果有其他动物挡在中间,河马会狂怒地冲向障碍。河马的犬齿十分尖利,力气也很大,成年河马可以一口咬断鳄鱼!所以到非洲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河马!
最原始的哺乳动物
鸭嘴兽是一种生蛋的哺乳动物,是澳大利亚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特产动物。嘴巴的外形极似鸭嘴,故名鸭嘴兽,但是它的嘴却非常柔软且具有弹性,并密布着神经感受器,因而触觉异常灵敏。鸭嘴兽没有牙齿,尾巴短而钝,也有些像鸭子的尾部,但它身体肥扁,长着一身灰褐色光亮的毛,很像水獭,故又名鸭獭。
鸭嘴兽前后肢的各趾上均有爪,趾间有蹼,游泳时当“桨”用;其尾巴扁平而宽,几乎为体宽的2/3,游泳时当“舵”用。鸭嘴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溪流和湖泊中,所以可作为一种监测环境的“指示动物”。雌、雄兽在水中交配,爬到岸上洞中产卵,一般生两个蛋,雌兽像鸟一样孵卵,1~2周幼兽破壳出世,母兽没有乳头,幼兽挤压母兽腹部分泌出乳汁,幼兽哺乳长大。它常在晨昏时啄食甲壳动物、蚯蚓、蛙类和水生昆虫,其他时间在洞穴里休息。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
在许许多多的冬眠动物中,冬眠时间最长的当推睡鼠。它每年有5~6个月(从10月到4月)的时间处于冬眠状态。据报道,英国有一只睡鼠竟酣睡了6个月23天,可谓世界上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了。
睡鼠在形态与构造上,介于鼠科与松鼠科之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小(60~190毫米长)、前肢短、眼睛大、耳朵大而圆、尾巴多毛、有长须、无盲肠。
它是树栖类动物,多数筑巢在树洞中。白天在树洞或丛林中睡觉,晚上外出觅食。主要吃浆果、坚果、谷粒等物,有时也吃一点儿虫类。
睡鼠共有28种,其中最小的生长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睡鼠们吃得很多,通常睡鼠的体重在刚入秋时介于15~22克。但是在冬季来临正式进入冬眠前,睡鼠体重会快速上升至25~40克重。体内预存的脂肪和能量让睡鼠在睡眠中安然度过漫长严冬,而当春天来临,体重又会回复到初秋时的正常体重。
一只睡鼠的寿命只有5年,它们生命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睡觉,所以无论是小睡鼠,还是睡鼠妈妈,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储备足够的脂肪,以维持漫长的冬眠生命所需的能量。
动物保护专家说,睡鼠因擅长爬树,喜在树枝上跳跃,又被称为“跳跃之王”。睡鼠通常生活在落叶阔叶林或灌木丛中,由于这些栖息地遭到破坏,英国许多地区已难觅睡鼠的踪影。
最大的两栖动物
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的山川溪流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它的长相猛然一看有点像个小孩,它的叫声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娃娃鱼”。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早在2 000年前已有不少书籍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由此可见,大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娃娃鱼可不是鱼类,它属于两栖类动物。身体扁平而壮实,头宽而圆扁,口很大,眼极小。四肢短小,尤其前肢很像小孩的一对小胳膊,尾部侧扁,背部棕褐色还缀有大小不等的斑。在湖南曾捕到一条体长2.1米、重达65公斤的个体。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 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和岩洞甚多的山区溪河中。白天常潜居于有回流水的洞穴内,一穴一尾。它们捕食主要在夜间,常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食物经过,即张开大口囫囵吞食。娃娃鱼主要以蛙、鱼、蛇、虾以及水生昆虫为食,它的耐饥力很强,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雌鲵产卵于岩石洞内,一次产卵300多枚,产下卵后就自由自在地游玩去了,剩下的抚育第二代的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蜷成半圈,将卵围住,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到孵化出幼鲵,雄鲵才肯离去。
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大鲵的肉白而嫩,味道鲜美,被列为佳肴。由于大肆捕杀,致使许多地区的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区濒于绝迹。现在,我国已规定对娃娃鱼加以保护。
最小的爬行动物
生物学家新近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发现了身体非常小巧的蜥蜴,由鼻尖至尾端,体长只有1.6厘米,可以卷曲在一个硬币的范围内,堪称世界上最小的爬行类动物。由于这种微小蜥蜴极其罕见,现已被列入濒危动物名单。
这种微小蜥蜴已被命名为雅拉瓜壁虎,是在比塔岛上发现的。生物学家相信它是该岛和附近部分陆地上的独特物种。比塔岛过去数百年来不断有生物学家前来研究动植物,但看来他们都忽略了这种微小蜥蜴的存在。
全球已知的哺乳类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总数共有23 000种,而这种小蜥蜴可能是其中形体最小的。
加勒比海各岛屿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微小生物的出产地。如在古巴发现的蜂鸟,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雀鸟,它的体长仅为5厘米。该地区还有一种身长只有1厘米的青蛙。不过虽然它比小蜥蜴还小,但属于两栖类,不是爬行类。
最大的灵长类动物
在动物学上,将所有猴、猿、猩猩等归在一起,称灵长类动物。灵长类中,论个体大小首屈一指的当推非洲的大猩猩。科学家根据大猩猩生活区域的不同及个体的差异,将它们分为西低地大猩猩、山地大猩猩和东低地大猩猩三个种类。
成年的大猩猩,身体十分魁梧,体重一般在200千克以上,最大者可达300千克以上,身材高达1.81米,两臂展开可达2.7米,手和脚比人大3倍以上,所以难于攀缘树木,常在地面上活动,以不需攀缘树木的植物(如荨蔴、钻草、爬山虎、芹菜等)为食。通常雄大猩猩在地面上吃食和睡觉,而体重仅100千克的雌性和幼大猩猩在树上筑窝睡觉。
最高的动物
长颈鹿是世界上珍贵的动物之一,生活在非洲的东南部,常喜欢成群活动在干燥的大草原与半沙漠地带,多的一群可超过100只。它们以植物为食,与牛一样,吃食有反刍现象。在南非,人们常常可以见到长颈鹿一次性躺卧或站立几个小时,嘴巴里不停地咀嚼从胃里反刍的食物。
长颈鹿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动物,主要是脖子和腿长(前肢较后肢长),尤其是它的脖子特别长,抬起头来好像一座高高的瞭望塔。英国契斯特动物园于1959年1月8日,从肯尼亚运来了一头名叫“乔治”的马沙伊公长颈鹿,当它9岁的时候,头几乎触及6米多高的长颈鹿舍。这只长颈鹿在1969年7月22日死去。在野外射杀的长颈鹿,据说有的接近7米高,比最高的大象还要高出三分之一。
舌头最长的动物
蜥蜴是一种树栖性的爬行类动物,也是世界上珍贵的动物之一。它不吃“素”,而以“活货”为食,喜吃蝗虫、蚱蜢、蝶、蝇、蚊等。如发现前方有虫子,它慢慢爬行,闪电似的喷射出舌头,把虫子粘住。这精彩的表现不用一秒钟就能完成。
慢镜头观察蜥蜴捕食的动作,不难看出,它喷射出来的舌头可以超过它的体长。舌基部窄,末端稍膨大,上有黏性分泌物,舌呈棒状,由弹性纤维组成。平时缩入口腔内的鞘内,捕食时的快速动作主要是由于舌内血管快速充血及舌肌的收缩,所以能极快地直射出来。
在哺乳动物中,针鼹的舌长是它体长的3/4;体长1.3米的食蚁兽,舌只能伸长到0.3米;大家熟悉的长颈鹿也有一个长舌头,但45厘米左右的舌头与它4米以上的身高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就舌长和身长的比例而言,蜥蜴的舌头可算是最长的了。
怀孕期最长和最短的动物
这里讲的怀孕期主要是指胎生的哺乳类动物。某些爬行动物,虽然也有胎生的,但它们的胎生属于卵胎生,不具有胎盘和羊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