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经商50年
27115000000022

第22章 谋略决定局面(8)

要想把生意做好是件难事,要想把大生意做好则难上加难。任何一个商人都想把生意做大,都想成为大商人。而要想成为大商人,就该先具有大商人应该具有的气魄和胆量,如不做无畏的争斗,敢于适时取舍等。

因此,要想做一个纯粹的商人或一个纯粹的投资家,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心性,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动。虽三言两语,但要做到这点确实不易,然而,对一个希望有所成就的商人来说,又必须做到这一点。

李嘉诚经商箴言:

尽量挤出时间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息。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事情。

7.适时私有化,利他也利己

当公司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将旗下的一些上市公司私有化,对整个公司都是有好处的。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大众利益。这样做能使双方都会满意,公司的信誉不会因私有化受到影响,反而会提高。

李嘉诚在股市纵横驰骋取得不凡的业绩后,又逐渐淡出股市。从1984年起,他先后实行了三次私有化。这里所说的“私有化”是一个专门名词,是指改变原上市公司的公众性后,使之成为一家私有公司。

为了更快、更好地筹集资金,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骑牛上市,结果长实发行的股票深受广大股民的喜爱。李嘉诚的此种做法达到了目的,筹集到的资金在长实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长实既然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运作起来就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运作规则。这样一来,长实必须接受证交所和证监会的管理及监督,并如期向证交所提交由独立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公众持股量必须在25%以上;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必须向公众股东公开;重大决策必须在通过董事局会议甚至股东大会后才能执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规则。

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绑住了企业大股东和经营者的手脚,弄得他们束手无策。李嘉诚同样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决定了在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的资金后淡出股市。

公司上市、收购公司以及供股集资,都被称作“进取”,而将公司私有化,取消其挂牌的上市地位,即是“淡出”。

其实,“淡出”也是一种收购形式,只不过取消挂牌后的私有公司,不能再从社会集资,也不再具有以小搏大、以少控多的优势。

李嘉诚将长实旗下部分公司实行私有化,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目前李嘉诚所控的长实系集团够庞大了,仅以长实、和黄、港灯三家巨型公司的规模而言,已足以获准浩大的集资计划。因此,将部分公司私有化,并不影响长实日后的集资扩张。

其次,私有化以后的公司,将重新变为不受公众股东和证监会制约监督的公司,因而有利于保存商业机密,也不必再像公众公司那样向公众公布财务经营状况。

当然,要实行私有化,还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骑牛上市,借熊退市是许多股票投资者奉行的法则。股价低迷、股价下落时退市,自然大大有利于向小股东收购股票的大股东。道理谁都懂,要真正掌握好时机,并非那么简单;而要显出大度来,避免小股东的怨恨,则更不容易。而李嘉诚在实行私有化时,却兼顾了这两点,再一次显示了他超群的能力。

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后,香港投资气候转睛,股市开始上扬。1985年10月,李嘉诚宣布将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价1.1港元,较市价高出一成,亦较该公司上市时的发售价高出0.1港元。

对于这种价格,小股东自然是大喜过望,纷纷接受收购。李嘉诚这次提出私有化,正在牛市之时,付出了较高的收购价格。如果是赶在两年前或等到两年后的熊市之时,再进行私有化,就能够实现低价收购。

对此,有人认为一贯善于把握时机的李嘉诚看走了眼,没有抓住实行私有化的最有利时机。其实,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照顾小股东的利益。他说,我们不是没想过借熊退市,但趁淡市以太低的价钱收购,对小股东来说不公平。

1988年10月,长江实业接着宣布将青洲英泥私有化。

长实控有青洲英泥44.6%股权,在私有化过程中,以20港元一股的价格进行全面收购,收购价比市价17.7港元溢价13%,自然让小股东们笑逐颜开。

收购过程进展顺利,到12月30日收购截止期,长实已购得九成半股权,从而可以实现强制收购,完成私有化。

当初全资控有的青洲英泥是长实系的全资附属上市公司,现在申请摘牌,就变成长实旗下的私有公司了。

李嘉诚在收购嘉宏国际时,却是一波三折,远不如收购国际城市、青洲英泥那么顺利。

嘉宏是长实系四大上市公司之一,综合资产净值为44.57亿港元。在全面收购前,市值为155.09亿港元。

1991年2月4日,长实宣布将嘉宏私有化时,决定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收购。收购价比市价溢价7.2%,低于全面收购国际城市和青洲英泥的溢价,这让小股东们感到有点失望。

此计划一出,便招来一片嘘声,舆论皆认为嘉宏的收购价过低,显然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李嘉诚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嘉宏盈利能力有限,而且其业务与长实、和黄重叠,同时他又声称不会提高收购价格,如有人肯出5港元的收购价,他会考虑出售。

李嘉诚的话未得到认同。在4月10日嘉宏股东会议上,小股东们纷纷提出质询:嘉宏公布的1990财政年度的业绩显示,盈利状况甚佳,年盈利率比上年增加29%,达到了13.16亿港元;另外,嘉宏所控的港灯市值连月上升,也会使嘉宏资产值增高,这都显示出嘉宏的发展前景是较好的。

结果,嘉宏私有化计划在一片鼓噪声中,以不足四分之一的支持率而胎死腹中。

这次私有化失败的原因,是收购方对嘉宏的评估与实际业绩产生了很大差异。嘉宏资产估值应该在每股5~6港元的水平上,4.1港元的出价未免太低,显然是肥了大股东,而损了小股东。李嘉诚素来关注小股东利益,这一次却有失长者风度,是何缘故呢?

曾有一个英国基金趁机斥资吸纳嘉宏股票,嘉宏表示不提高收购价,可能与此有关。因为不提高股价,可使那些趁机炒作嘉宏股票者的图谋落空。

此外,小股东反对私有化,除认为和黄条件“苛刻”外,股东们均看好嘉宏的前景,舍不得“忍痛割爱”,这又是私有化失败的另一大原因。

按规定,私有化失败之后,一年之内不得再提私有化建议,李嘉诚只好耐心等待。

1992年5月27日,“大限”期满,和黄重提嘉宏私有化建议。收购价为每股5.5港元,较停牌前的收盘价高出32%。

对这一价格,小股东们自然无话可说,欣然接受。因此,在7月10日的嘉宏股东会议上,该私有化建议以96.7%赞成票获得通过,最终得以实行。

这次收购之所以成功,是大股东既保全了自身利益,又顾及了小股东利益的缘故。

从此之后,长实系只剩下长实、和黄、港灯三大上市公司了,总市值除银行外仍居全港财团之首。

经过一系列的私有化,长实可以将内部一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不公布于众,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商业机密,而且在一些商业活动中,李嘉诚不会受到上市公司那些运作规则的约束,从而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能够引导公司朝正确的方向更快地发展。

作为一名大商人,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李嘉诚将长实系的部分公司私有化,自然有他的目的。我们不必深究李嘉诚实行私有化的目的,而应该学习和借鉴他实行私有化的方式。

首先,李嘉诚很善于选择时机。他没有选择在股市低潮时,以超低价格将公司收回,而是在股市行情好转的情况下进行收购。他的这种做法自然不会遭到股民的抱怨,也不会让人对他产生唯利是图的看法,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信誉和形象;其次,李嘉诚在私有化公司的过程中,以高出股票市价的价格从股民手中购回股份股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他充分考虑到了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体现了他的商业道德;再次在股民中赢得了信誉和形象。

李嘉诚经商箴言:

商业基本精神是追求利润,企业家的责任在于财富的创造。只要你有能力追求利润,创造财富,而又不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的声望自会如影随形,实在用不着任何人的选拔或吹捧。

8.打有把握之仗

为了保证稳妥发展,一些商家在面对新行业和新领域时,不急于出手,而是等到有人带头后,才开始行动。一旦行动起来,便异常迅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决心和勇气。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得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如果经济实力不够,是很难在先入为主的环境中站稳脚跟的。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期召开,中国政府明确鼓励海外人士到大陆投资。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港商已经纷纷向内地投资。不过参与此次投资热潮的主流是中小企业主,他们在内地主要是开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这个行业在当时具有风险小、利润大的特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香港的一些大财团陆续来到内地,发展大陆的地产物业。

1979年,霍英东、包玉刚开始对大陆投资。霍英东参与投资了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大规模建设,包玉刚投资改建宁波北仑港。

郭鹤年老先生也不甘落后,从1983年开始,他先后在内地兴建了十几幢大型物业,如北京香格里拉、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

对祖国念念不忘的李嘉诚终于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在大陆进行全面投资。

1992年5月1日,李嘉诚代表长实与中方合资成立了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港中双方持有平等股权。在这个合作项目中,港方股东有三家,分别为长实、和黄、怡和。中方的合作伙伴有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和深圳投资管理公司。

长和实业有限公司拟定初步计划后,便开始投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李嘉诚的精明决策和高效的办事作风令大陆人士非常惊叹。

时隔3个月,李嘉诚在长实集团中期业绩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当记者问起李嘉诚预计在内地的投资额时,李嘉诚竟然回答会拿出长实集团25%的资产。

李嘉诚的这一回答同样在内地商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长实集团是一个超级旗舰,该集团资产总值的25%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再加上李嘉诚向来言出必行,不会漫天说谎,李嘉诚在内地的巨额投资无疑会对内地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月,李嘉诚、郭鹤年、中国光大、香港鹏利等各大财团组成的港沪发展有限公司与闸北门区政府签订协议,租得该区火车站以南近6公顷的土地使用权,决定在这块地皮上建造综合性建筑群。

9月,长实、香港熊谷组以及中信旗下的三家银行合作,在海南组建了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长实投资近18亿港元,得到了约10%的股权。

10月5日,以和黄为中心的港方财团和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组建了深圳盐田港发展公司,计划在深圳建成世界级的盐田货柜码头,以便与香港货柜码头形成互补,总投资额高达50亿元人民币。

签约仪式很隆重,这间接地为李嘉诚做了积极宣传。在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都出席了签约仪式。

11月,长实集团经福州市政府认可,投资35亿港元,参与该市旧城区三坊七巷改建工程。

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铁路的二期工程,总投资达到96亿港元。

1993年,李嘉诚在重庆投资,在重庆市中区依仁巷建成了23万平方米的大型楼群。然后第二年在重庆专门设立了和记实业,参与重庆市五区一县达500万平方米的康居工程建设。

短短几年的时间,李嘉诚和他率领的长实在内地各个地方参与多种项目的发展。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为中国内地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李嘉诚不是向内地投资的领头军,但是,他在内地进行的全面投资完全可以弥补后入的被动局面,并很快使长实在大陆的投资地位显著上升。

李嘉诚经商箴言:

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