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常识一本通
27116500000071

第71章 育儿篇(3)

如果喂哺又不吸奶且仍然哭闹不止,那就得找原因。如果是尿布湿了,给换尿布后哭声即停止;如果新生儿躯体某部有刺激性疼痛,那哭声往往比较剧烈、持久,也较烦躁,这时应该解开衣包进行全面的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特别注意外耳道有无耳疖等。

如新生儿有颅内出血、颅内水肿或颅内感染,由于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轻者哭声发直,或哭声短;重者哭声尖吭,同时伴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如两眼直视,两手握拳、抽搐、发烧、前囟门膨隆等,这时应马上抱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

因此,新生儿的父母和家人,一定要认真辨别新生儿的哭声,哪些属于生理性,哪些属于病理性。只有这样,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3. 新生儿躺卧宜采用什么体位

新生儿躺在床上时,要不断地变化体位,不要长时间平卧,可适当俯卧,俯卧对锻炼其呼吸功能大有好处。要睡平板床,去枕,头转向右侧,两手两脚平摆于两侧。俯卧时要有专人密切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不论采用什么体位,都不要将新生儿包裹太紧,更不要用带子紧紧捆绑,以免妨碍其四肢的活动和胸廓的运动。

一般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应采用头略低于脚的侧卧位,以利于吐出在分娩时吸入的羊水和黏液。第二天即应让新生儿的上半身和头部高于下半身,一般不必枕枕头,即使用枕头,枕头高度也不要超过3~4厘米,在每次喂奶后宜右侧卧位,以利于胃的排空,防止溢奶,并可避免溢奶时奶液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14. 怎样应付新生儿白天睡觉夜间哭闹

新生儿还没有建立起天黑睡觉、天亮自然觉醒的条件反射,如果父母没有从新生儿期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孩子就容易出现昼夜不分的现象。

夜间因某种原因如饥饿、过热过冷、潮湿等影响了孩子的睡眠,出现疲劳时,婴儿就会通过白天睡觉来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白天睡足了,夜间自然不困,如硬要关上灯,婴儿就会用哭闹来表示抗议,而且是哭声不断,这不仅妨碍父母休息,也使四邻不安,人们称这种小孩是“夜哭郎”。

针对这种昼夜颠倒的情况,不必着急。为了培养其正常睡眠习惯,家长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白天少睡觉或不睡觉,尤其是下午及傍晚,如果孩子困倦想睡,就用换衣服,擦洗颈部、腋窝、臂部,换尿布等方法,不让孩子入睡。晚上在临睡前一个多小时,仍用上述方法让其哭闹,使孩子睡不踏实。

孩子玩耍哭闹1个小时左右,再给他洗个澡,饱饱地喂一顿,此时,饥饿问题解决了,孩子既困又累,洗完澡后浑身又很舒服,就会美美地入睡,一夜睡一两次大觉(3~5小时)。晚上睡得好,白天就会睡得少,吃得好,经过几天适应过程,正常睡眠规律就会慢慢形成。

15. 怎样清洁新生儿口腔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光滑,又没有牙齿,食物的残渣就无处停留,且口腔内产生的大量唾液,有较大的流动作用,可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细菌不容易在口腔中停留和繁殖,每次喂奶后只需用棉签轻轻擦拭即可保持清洁。人工喂养的孩子,应注意牛奶不要太热,以免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16.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正常新生儿有50%~70%在出生后2~3天皮肤渐渐发黄,4~5天达到高峰,10~14天消退,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处于血氧浓度相对较低的环境,胎儿体内有较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出生后,新生儿建立了外呼吸,体内血氧浓度升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胎儿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与胆红素代谢有关的酶不足,不能及时地将过量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过多潴留于血液内的胆红素随着血液的流动,将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巩膜染黄,而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不需治疗,喂些葡萄糖水即可。早产婴儿发生黄疸较为严重,出现得早而退得晚,约3周消退。

新生儿黄疸若出现过早,即在24小时以内,并且迅速发展,或黄疸消退过迟,或消退后又再出现,多属病理变化,应及早去医院治疗。

17. 新生儿脐疝是怎么回事

脐疝,就是所谓的“鼓肚脐”。有些新生儿脐部有圆形或卵圆形肿块突出,在孩子啼哭或咳嗽时更为明显。仔细观察肿块周围的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当孩子睡眠和安静时肿块可消失,如用手指加压,可将肿块推回腹腔,此时一般不会有其他症状。这说明孩子患了脐疝。

脐疝的发生是因新生儿脐部未完全闭合,肠管自脐环突出至皮下而致。婴儿得了脐疝一般不需治疗,一般会在1~2岁时自愈,有时即使到了3~4岁,仍可有望自愈。

在这期间,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孩子的哭闹和咳嗽,因为哭闹和咳嗽会使腹内压增大,不利于脐疝的愈合。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绕婴儿两周半的皮带,加上棉花包硬币围腰压紧脐疝的方法来治疗。并严格防止脐部发炎和大便干燥。同时还可给婴儿口服维生素B1,每次5毫克,每天3次。

如果脐孔直径超过2厘米,无自愈的可能时,应及早去医院做手术修补。

18. 怎样防治新生儿鹅口疮

鹅口疮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疾病,一般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儿的口腔黏膜上。主要表现为在新生儿口腔咽喉部、颊部的黏膜表面,或舌面上有乳白色豆腐渣样斑块附着,发展下去可蔓延至食管或下呼吸道。其边缘清楚,若用棉棒擦拭,不能擦掉。

新生儿患鹅口疮,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不影响新生儿吮乳,严重者其口腔内黏膜各部均长满一层厚厚的白膜,周围充血、水肿且疼痛,会妨碍新生儿正常吮乳。鹅口疮是可以治愈的,但重在预防。

新生儿用具(奶嘴、奶瓶、毛巾、手绢等)要注意清洁,坚持消毒。母亲喂奶前要用湿毛巾将奶头擦洗干净,并注意给孩子多喂水,以利于病菌排出体外。

发生鹅口疮后,不要用抗生素,局部以2%~3%小苏打溶液或双氧水清洗,再涂10%硼砂甘油或1%龙胆紫液,每日2~3次。严重者用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抹,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以增加对霉菌的抵抗力。

19. 新生儿手脚抖动正常吗

观察新生宝宝,常常发现会出现手脚抖动的现象,特别是在睡眠、换衣或洗澡时,宝宝受到亮光或响声刺激时更多见。因此,家人开始担心,是宝宝缺钙抽搐?还是神经发育有问题?其实,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与疾病无关。

新生儿神经发育尚不成熟,神经纤维的髓鞘发育不完全,故“绝缘”不良。当某一条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可同时传导给邻近的神经纤维而造成短暂“短路”现象,即使是较轻微刺激也可能带来宝宝明显的手脚抖动。随着宝宝成长,神经系统不断发育,鞘膜逐渐完善,“绝缘”功能也相应健全。一般宝宝到4~5个月后,这种现象会自然地慢慢消失。

20. 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生病

新生儿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因此生病后常常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不易被人察觉。另外,新生儿生病后的表现与成人不同,并且病情变化和进展迅速,短期内即可恶化,如不能及时发现,常可引起不良后果。所以产妇及家人应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提高警觉,以便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病态。

一般母亲及家人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哭声、吃奶、大小便情况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来判断新生儿是否生病。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点是吃奶情况和哭声。

新生儿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或拒绝吃奶,都可能是生病的早期表现。另外,要注意区别新生儿的哭声。新生儿正常的哭声,洪亮有力,且边哭边四肢伸动,一般是因饥饿引起,吃饱奶后即不再啼哭,安然入睡。如果新生儿哭的时候,两眼发直,哭声突然,短促而直嗓,或高声尖叫,常是脑部有病的表现,要及早就诊。

如果触及新生儿某一部分时哭声加剧,应将新生儿衣服及尿布等全部解开,仔细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异常,或衣服、包被、尿布上有无异物。如果四肢有骨折,则骨折部位会有肿胀,且碰一下哭得更厉害。如果新生儿腹部、背部有严重感染,则局部会出现红肿,抱起来或换尿布时,常常会哭声加剧。

总之,如果新生儿哭声异常或较长时间不哭、吃奶情况异常或不吃奶以及睡眠异常时,就要及时寻找原因,看孩子是否生病。特别是如果吃奶、哭声、睡眠三方面情况都与往常不一样时,更应特别警惕。

21. 怎样防治痱子

婴儿皮薄柔嫩,排汗功能也不完善,炎热的天气或包裹太严,就容易起痱子。几乎所有的婴儿都曾经长过痱子,一般好发在颈肩部出汗多、皮肤褶皱多的部位。气温潮湿、婴儿穿得过多、出汗多时易发生,所以常见于出生在南方夏季的婴儿。

预防的关键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勤洗澡,使汗液排出顺畅,屋内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衣服被子不要厚紧。当婴儿皮肤生了痱子时,可以给患儿涂擦炉甘石洗液。顽固者可让婴儿在空调房内,只要外界温度下降,痱子很快就会消退。

22. 新生儿发烧能用退烧药吗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因而新生儿比较容易发烧。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烧药,往往会招来大祸。

因为新生儿在服用退烧药后,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出现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如因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所以父母一定要慎重,不可在新生儿发烧时乱用退烧药。

当新生儿发烧到38~39℃时(通常没有抽风的病症),先将新生儿的包裹或衣物松开,通过皮肤散温,并多喂些开水;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可洗温水浴,水温要比体温低1~2℃。一旦体温降下来,则应及时取消降温措施。

23. 新生儿腹泻该怎么办

对成人来说,腹泻算不得是大病,但对于水分占体重80%的新生儿来说却不可忽视。

通常来讲,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很少发生腹泻,这是因为母乳不仅营养成分比例恰当,适合于新生儿的需要,而且其中含有多种抗体可以防止腹泻的发生。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常因牛奶放置时间过长、变质或食具消毒不严而造成消化道感染,导致腹泻的发生。另外,气候骤变、牛奶或奶粉冲配不当都可造成新生儿消化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

轻度的腹泻,大便为黄绿色,可带有少量黏液,有酸臭味,呈薄糊状。若每天大便多达10次以上,症状就会加重,出现明显脱水、小儿哭声低微、体重锐减、尿少等。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出现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严重症状。

所以,新生儿发生腹泻时,切不可忽视,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4. 怎样预防小儿咳嗽

首先注意防寒保暖。小儿寒暖不当是反复咳嗽的重要诱因,必须引起重视。冬春季节呼吸道感染更多,尤需注意。小儿性情好动,易于出汗,家长切莫一见孩子出汗就随意脱减衣服,以免着凉。减少不良接触,尽量不带体弱儿去人声嘈杂、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避免孩子被动吸烟以减少感染和烟尘刺激。

其次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训练孩子用冷水洗脸,增强耐寒能力。在风和日丽时,可以带孩子去户外散步或慢跑片刻,以增强孩子的体力。

另外要忌食生痰之品。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少食或忌食花生、瓜子、巧克力等生痰之品,尽量少食冷饮,平时少食油腻煎炸食品。

25. 婴儿在什么情况下不宜洗澡

平时由于婴儿分泌物多,一般每天要给婴儿洗澡1~2次,但有些情况下婴儿是不宜洗澡的。

当婴儿发热、呕吐或腹泻频繁时,不宜洗澡。因为婴儿患病时全身的水分会明显地减少,洗澡则会使婴儿的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发生虚脱和休克。

当婴儿退烧还不到2天时,不宜洗澡。因为病后婴儿皮肤的抵抗力很弱,如果此时洗澡很容易再次染上感冒。

当婴儿患有湿疹或烧伤、烫伤时,也不宜洗澡。如果婴儿在患这些病的情况下洗澡,很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出现水肿、化脓等。

当婴儿食欲不好,无精打采时,这是婴儿生病的预兆,洗澡会加重病情。

26. 怎样做宝宝才不哭

有时候宝宝也会没头没脑地哭个不停。这时候妈妈可以试试下面的一些方法。

将宝宝吊在摇篮里轻摇,一定要注意幅度不要太大。

将宝宝放在推车里出去走一走。

开车出去转一转。

打开音响放点音乐,或把水注入盆子里让宝宝听几分钟。

给宝宝一个会响的玩具,让宝宝弄出响声。

把宝宝放在床上,让宝宝的双手在胸前交叉,用一点力量轻柔又沉稳地扶住宝宝。

用安静优美的音调对宝宝唱歌或说话。

把宝宝放在软的兜带里挂在胸前,让宝宝贴近妈妈的身体。

将宝宝肚子朝下,横放在妈妈腿上,轻轻拍宝宝的背。

27. 怎样为婴儿选购玩具

给婴儿选择恰当的玩具,不仅有助于婴儿的身心发育,还可以启发和丰富婴儿的智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根据婴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可按以下原则为婴儿选择玩具。

1~2个月的婴儿,会凝视色彩鲜艳的物体,开始辨别声音。这时可选择颜色艳丽、带有响声的玩具,挂在高低适合、方向不同的墙上或小床的架上,最好可移动。

3~4个月的婴儿,能改变卧位并翻身,对周围事物有辨别能力,这个阶段可选择彩色气球等。

5~6个月的婴儿,应配合其肌肉运动的特点,可选用有形的不倒翁、木偶或软塑料的动物玩具。

7~8个月的婴儿,可为其选择造型奇特的活动玩具,如变化新颖的七巧板等。

9~10个月的婴儿,其玩具应选择大号彩色皮球,使滚动以巩固婴儿的爬行训练。

11~12个月的婴儿,可为其选择活泼、生动的人物画册或动物画及交通工具画册。

此外,给婴儿选择玩具时,必须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千万不要把玩具用绳子系在摇篮上,不要让宝宝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接触带松紧线的圆珠笔,以避免缠绕窒息;不要选择那种带有小颗粒材料,如扣子、珠子等的玩具,防止宝宝误食;尽量避免那种线条比较锋利的金属质玩具,防止划伤宝宝的皮肤。

28. 婴儿早期营养不良有哪些表现

营养不良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不合理喂养、不良饮食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而导致厌食、食物吸收利用障碍等引起的慢性疾病。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所列的营养不良早期表现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营养不良。

缺乏蛋白质与铁:表现出郁郁寡欢、反应迟钝、麻木。

体内维生素B族不足:表现出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情绪多变,爱发脾气。

缺乏维生素C:动作笨拙,皮肤发黄。

缺乏钙质: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出牙迟。

另外,早期营养不良症状还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睡眠减少、口唇干裂、口腔炎、皮炎、手脚抽搐失调、肌肉无力等。

29. 婴儿食欲不振怎么办

在一般情况下,婴儿每日每餐的进食量都是比较均匀的,但也可能出现某日或某餐进食量减少的现象。不可强迫孩子进食,只要给予充足的水分,孩子的健康就不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