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常识一本通
27116500000079

第79章 社交篇(1)

职场商务

1. 握手有什么技巧

握手是最常见的会面礼节。在学习有关握手的礼节时,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要注意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

握手前后顺序是很重要的,一般做法是地位高者先伸手;男士和女士握手,女士先伸手;长辈和晚辈握手,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宾主握手有点特殊。宾主握手的一般做法是:客人到来时主人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

要表现得专心致志

握手时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一般有以下具体要求:

第一,要面带微笑注视对方,不能敷衍了事。

第二,要寒暄几句。比如“欢迎光临”、“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又见面了”之类的话。一般对陌生人打个招呼就行了,比如欢迎光临;跟熟人则可以讲:“我们又见面了”、“您今天气色不错”。

第三,握手时要稍微用力,并握住对方的手掌。千万不要握人家的指尖,这是个别年轻姑娘爱犯的错误。握手的时候要稍微停留一下,时间大概在三到五秒钟左右,上下晃动晃动,并且稍许用力,握力为两公斤左右最佳。

第四,第一次见面的客人或者异性客人,切勿与其双手相握。双手相握叫手套式握手,有套近乎之嫌。

2. 在与人握手时哪些表现视为失礼

在与人握手时,下述几种表现视为失礼。

握手时如果有几个人,忌只同一个人握手,对其他人视而不见,是极端不礼貌的。应当向其他人点头致意。

要注意握手只用右手,一般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左手顶多起个辅助性作用,托一托。这是基本的常识。

握手时一般不戴手套,不戴墨镜,不戴帽子。此举表示一种尊重。

握手时交叉,形如十字架,而在很多人看来,所有类似十字架的图形,都是不吉利的,所以握手时不要出现交叉手。

3. 交换名片有什么技巧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名片的递送、接受、存放也要讲究社交礼仪。

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进行,以免给对方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

接受名片时应起身,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一遍,绝对不要连一眼都不看就收藏起来,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接过别人的名片不可随意摆弄,可放在桌上或放进名片夹中。若放在桌上时,不要在它上面压东西,否则被认为不恭。若没有名片夹,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可放在左胸的口袋里,以示尊重。

4. 自我介绍时怎样做才恰当

根据公关礼仪的惯例,地位低者先介绍。比如,主人要先向客人把自己介绍一下;公关人员要把自己向贵宾作一个介绍;男士要把自己向女士作介绍;晚辈要把自己向长辈作介绍。位低者先介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是对位高者的一种尊重。

先递名片再作介绍。先递名片有三个好处,其一,少说很多话。我什么头衔,什么职务,就都没有必要说了。其二,加深对方印象。其三,表示谦恭。

此外,自我介绍时务必要使用全称。当你第一次介绍你的单位和部门的时候,别忘记使用全称。有时候报单位时,要报清楚,该报全称的时候报全称,该报简称的时候报简称,否则很麻烦。自称的话招人笑,称别人的话不礼貌。

5. 如何做好介绍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介绍别人,向他人介绍。介绍别人时,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家里来了客人,一般是女主人当介绍人

单位来了客人则分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由专职人员,公关、文秘、办公室主任当介绍人;第二种,找谁,谁充当介绍人,比如你找李经理,李经理就有义务把你向其他的人作介绍;第三种,由本单位的领导当介绍人,比如省长到某公司视察工作,那该公司的董事长就有义务把这位省长和他的员工作介绍,就别拿公关经理来招呼这位省长。这是对贵宾的一种尊重。总而言之,谁当介绍人的问题很重要。

征求对方的意见

介绍双方认识的时候,得先征得双方同意,否则好心不得好报。

关注其先后顺序

标准的做法是:介绍男人和女人时,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晚辈和长辈时,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介绍上级和下级时,先介绍职位低的,后介绍职位高的;介绍主人和客人时,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有时候,宾主双方都不止一个人,那你还是要先介绍主人。介绍主人的时候,具体应该按照职务高低排序,先介绍董事长和总经理,然后再介绍部门经理。介绍客人时,也按照职务高低排序,先介绍职务高的,后介绍地位低的。

6. 如何称呼对方才得体

在交际的过程中,称呼不仅是关键之点,而且也是起始之处,应该说它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开端。简而言之,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称呼对方才得体呢?

要采用常规称呼

比如,面对一位老人家,你叫他老先生、老人家,在我们国内,约定俗成这是一种尊称。

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采用不同的称呼

比如身处国家机关干部的人,上班时大家通常互称同志。但当外国宾客来访时,就不能称呼人家同志,而应该称呼人家为部长、处长等,以示场合有别、身份有别。

在使用称呼的时候,还要考虑入乡随俗的问题

比如,按照北方的习俗:不管结没结婚,你的“那一位”都叫做“对象”,而南方的习俗是没结婚的可以叫“对象”,结婚的只能叫“老婆”、“爱人”等。如果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生意,与一个已经结婚的人交谈时说“你的对象是做什么的”,知道北方习俗的人可能不觉得奇怪,但不知道的人可能甚为反感。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人们称呼上的习惯也不一样

比如,你可以在某些国家的人的名字后面加上“阁下”二字,但在美国人、德国人、墨西哥人的名字后面就不能加,因为这些国家的人没有“阁下”之称,如果加上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问候时最好点名道姓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用敬称或职称效果更好,如王科长、李老师、赵大伯。

7. 如何才能记住对方的名字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意思是你在人际关系沟通中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注意别人,尊重别人。如何做到呢?记住别人的名字、单位、职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假定某人与你交换了名片并简单地寒暄了两句,一年之后,这个人又见到你,如果他能准确地把你的名字和单位都讲出来,难道他没把你当回事吗?倘若你递给某人一张名片,一会儿这个人又问你:“你是谁?”你会爽吗?既然如此,如何才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呢?

记住姓名的窍门首先要确实听清楚对方的姓名;其次应请教一下姓名的写法;若对姓名发表一点意见,可以帮助记忆。联想也大大有助于记忆,如“江”可以跟“长江”联想起来,“金”可以和“金戒指”联想起来。

8. 乘坐电梯时怎样做才算有礼貌

出入电梯时,作为陪同人员,是先进去还是后进去?是先出来还是后出来呢?一般来说,陪同人员先进去,后出来。为什么呢?是要为别人方便着想,按好电梯按钮。电梯按钮门外有,门里也有。门口的那个按钮我们称之为升降钮。它只负责把电梯升上来、降下去,但一般在几十秒以后它就自己走人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升降式电梯自动关门了,外面还有好几位客人都没进来。按着外面按钮的人着急了,还有人拿脚丫子去踹,拿胳膊去挡,显得鲁莽而仓促。而按住电梯里面的那个开关钮之后,电梯就不会自己走了。顶多到了一分钟后,它按照设定的程序会鸣笛替你催促客人,那可比你在那里大呼小叫显得规范得多。

9. 宴会的桌次与座次有什么讲究

从古至今,因为桌椅、餐具的演进,所以座次的安排也有相应的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庭宴请的首席为辈分高的长者或地位最尊的客人,末席为辈分最低者或主人。首席未落座,余者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余者也都不能动手。

巡酒时,应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如果是圆桌,那么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二、四、六席,右手边依次为三、五、七席,直至汇合。如果是八仙桌,而且有正对大门的座位,那么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若没有正对大门的座位,那么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依次为二、四、六席,右手边依次为三、五、七席。

如果是大型宴会,那么桌与桌间的排列应当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为二、四、六席,右边依次为三、五、七席,然后根据主客的身份、地位以及亲疏等分别落座。

10. 行进中的位次有什么讲究

有静就有动。相对于静止的座次礼仪,社交中,在陪同、接待来宾或领导时,行进时的位次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并排行进的要求是中央高于两侧,内侧高于外侧,一般情况下,应该让客人走在中央或者内侧。与客人单行行进,即成一条线行进时,标准的做法是前方高于后方,以前方为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让客人在前面行进。

11. 商务交往中走楼梯的次序有什么讲究

上下楼梯是在商务交往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简单地说,上下楼时因为楼梯比较窄,并排行走会妨碍其他人,因此没有特殊原因,应靠右侧单行行进,以前方为上,把选择前进方向的权利交给客人。但需要注意一点,如果陪同接待女性宾客的是一位男士,那么接待的陪同人员要走在女士前面。同样如果宾客是一位年长者,为了安全起见,接待人员也应该走在前面。

另外,在客人不认路的情况下,陪同引导人员要在前面带路。陪同引导的标准位置是左前方1~1.5米处,别离太远,也别离太近。行进时,身体侧向客人,用左手引导。如果完全背对客人,这是不太礼貌的。

12. 拜访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生活和工作中,拜访别人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拜访别人时,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拜访前应事先和被访对象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要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宜早不宜晚,但不能过早。拜访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

第二,进入被拜访人的家里或办公室之前,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应待主人安排指点后坐下(拜访比较熟悉的人,比如哥哥、姐姐,进屋后也可以随便坐)。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应该站起来,等待介绍。

第三,拜访时要有礼貌,注意一般交往细节。拜访结束时不要忘记带走帽子、手套、公文包等东西,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告别语应适当简练,克制自己不要在临出门时又引出新的话题。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13. 接待宾客时需要注意什么

接待宾客也是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交际环节,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公司里负责接待的人员要品貌端正,举止大方,口齿清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受过专门的礼仪、形体、语言、服饰等方面的训练。

第二,不管是在家里接待宾客,还是在公司接待宾客,服饰都要整洁、端庄、得体、高雅;女性应避免佩戴过于夸张或有碍工作的饰物,化妆应尽量淡雅。

第三,在家里接待宾客可以随便点,但如果在公司接待预先约定好的重要客人,则应根据来访者的地位、身份等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和程序。

14. 人际交往离不开电话礼仪

电话是人际交往中最便捷的通讯工具,当你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向世界各地时,是否也能做到彬彬有礼?

语调

接电话时,语调一定要清晰愉快。这样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职业风度和可亲的性格。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容,但你的喜悦或烦躁仍会通过语调流露出来。打电话时语调应平稳柔和、安详,这时如能面带微笑地与对方交谈,可使你的声音听起来更为友好热情。

问候语

来电应在第二声铃响之后立即接听,在礼貌问候对方之后应主动报出公司或部门名称以及自己的姓名,切忌拿起电话劈头就问:“喂,找谁?”同样,来电话人需要留话也应以简洁的语言清晰地报出姓名、单位、回电号码和留言。结束电话交谈时,通常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无论什么原因电话中断,主动打电话的一方应负责重拨。

电话留言

对电话留言,一般应在24小时之内给予回复,如果回电话时恰遇对方不在,也要留言,表明你已经回过电话了。如果自己确实无法亲自回电,应托付他人代办。

15. 发传真时需要注意什么

传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通讯工具,出于礼貌,在发传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发送传真时,应检查是否注明了本公司的名称、发送人姓名、发送时间以及自己的联络电话。同样地,应为对方写明收传真人的姓名、所在公司、部门等信息。所有的注释均应写在传真内容的上方。即便已经给予了口头说明,也应该在传真上注明以上内容,这是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双方的文件管理都非常有利。

其次,发送传真时应尽量使用清晰的原件,避免发送后出现内容看不清楚的情况。并且传真的页码不宜太多,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占用传真机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使用。

再次,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允许,不要将发送时间设定在下班后,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另外,如果传真机设定在自动接受的状态,发送方应尽快通过其他方式与收件人取得联系,确认其是否收到传真。以免造成信息丢失。

16. 发送电子邮件时需要注意什么

随着网络的普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发上一两封电子邮件,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小心写在电子邮件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因为现在法律规定电子邮件也可以作为法律证据,是合法的。所以发电子邮件时要小心,如果对公司不利的,千万不要写上。如报价等。发邮件时一定要慎重。

邮件信息不要太冗长

这样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不喜欢看下去。

不要在邮件末端列出对方的地址

因为对方知道自己的地址,不用写,写上感觉不太好。

发送附加文件要考虑对方能否阅读该文件

发第一封你可以先用一般格式发送,然后在上面写上请问一下如果发送压缩格式或其他格式能不能阅读。如果可以,你就可以发送压缩格式的了。这样给人感觉你很细心,体贴,而且让人觉得这个文件很重要的。

17. 人际交往中怎样做才能超越预期

在商务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商务交往的过程中应该牢记以下几点。

要摆正自己和对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