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小姐啊,你不在长疮时去拍照片,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你知道长疮时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的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在长疮的时候照相,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你说对吗?”
那位漂亮的女学生脸红了:“是的,刘老师。”
刘绍棠继续说:“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党内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共产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的公正,而对别的事物就不公正了呢?”
马连良的哀怨
马连良,字温如,回族,北京人,著名的京剧大师。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1951年热爱祖国的马连良毅然从香港返回内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1953年,马连良到南京演出,住在中国旅行社。
恰巧他的一个友人在南京,特去看望他。宾主闲谈间,马连良不胜感慨地诉说:“我这一世真是背时,受尽苦难。抗战时期,大家奔赴延安、重庆,而我留在北平,被诱迫去东北替伪满唱戏。胜利后,国民党军统以汉奸论处。我倾家荡产才保全了下来。国民党为非作歹,被解放大军赶出大陆,同行中都留在家里迎接解放,可是我却听信谣言,往香港跑,结果穷困潦倒,陷入绝境,幸得周总理的关怀挽救,才得生还。仔细想来,这些都是自己的不读书,少见识,不识时务所造成的。你看梅(兰芳)周(信芳)诸先生,他们肯读书,有见识,又有人指引帮助,所以都顺着时代走,多幸福光荣。”接着连声哀叹,痛惜不已。
马连良的哀怨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深刻的审视,坦言自己没能看透世事,因而走了冤枉路。
人生一世,难免要面对许多重大抉择,这时就要求我们全面客观地来看待,全面权衡,慎重选择,方为智慧。否则,片面看待,轻易做出选择,后悔的肯定是自己。
廉颇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最强大,常常欺侮赵国。蔺相如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为赵国挣回了不少面子,那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赵王见蔺相如如此能干,就拜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位列战功卓著的老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大为不满,为自己屈尊于只会动嘴皮子的蔺相如之下而心中不服,表示遇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甚至乘车外出时,看见廉颇的车子来了,就让马车夫把车赶入小巷躲避。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您是不是真的怕他呢?”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我们将相不和,互相残杀,只会对秦国有利。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惭愧极了。于是他脱掉上衣,背负荆杖,亲自到蔺相如的家中请罪。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杖,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忙把荆杖扔到地上,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请他入座。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至交,这两个人一文一武,齐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也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婉拒采访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并配合刊出接受采访的作家的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的合照。
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竽其例。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谦逊乃君子美德,鲁迅并为将得以推广自己的机会看在眼里,十分明了且又幽默十足地拒绝了这番好意,实在是现代人做人处世的楷模。
·危机处理篇
同船避难
三国时的华歆和王朗同乡,有一次乘一条船避难。
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这条船正好还宽大,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上船呢?”
后来敌兵越追越近,王朗慌了手脚,就想把那个人扔下船。
华歆止住他说:“当初我拿不定主意,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受了别人的请求,怎么可以在危急头头,把他抛弃呢?”于是仍然像起初一样将那人带在船上一同逃走。
旁边的人因此判断华歆的人品比王朗更高,追随他的人也就多起来。
所谓轻诺者必寡信,对于别人的请求和托付,不肯乱许诺,更不空许诺,因为一个讲信修义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是不会答应自己办不到的事情的,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这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负担,因此如果我们从来不知拒绝别人,总有一天会把自己陷入到骑虎难下的境地。
胜败之道
曹操征伐张绣,有一天突然率兵撤退。张绣大喜,亲自带兵追击曹操。谋士贾诩对张绣说:“不要去追,追的话肯定要吃败仗。”张绣不听贾诩的意见,领兵前进与曹操交战,结果大败而归。
贾诩见张绣吃了败仗回来,马上对张绣说:“赶快再去追击,再次交战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张绣不好意思地说:“先前没有采用您的意见,以至于到这种地步。如今已经失败,怎么又要追呢?”
贾诩说:“战斗形势起了变化,赶紧追击必能得胜。”
张绣听了,连忙聚集败兵追击,果然大胜曹军而归。
张绣打了胜仗,却莫名其妙,他问贾诩:“我先用精兵追赶撤退的曹军,而您说肯定要失败;我败退后用败兵去袭击刚打了胜仗的曹军,而您说必定取胜,为什么会精兵失败、败兵得胜呢?”
贾诩说:“这好理解,您虽然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然亲自殿后;我们追兵虽然精锐,但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我知道我军必败。曹操先前在进攻时突然退兵,肯定是后方出了什么乱子急于回去,他打败您的追兵,一定会轻装快速前进,即使留下一些将领在后面掩护,那些将领们也不是您的对手,因此,您虽用败兵而打起来必定得胜。”
无论是事机、势机还是情机,多是在事态的自然演化中,随着参与者的互动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就应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观察,学会因时而动,见机行事。
少年王羲之机智保命
王羲之小时候很受大将军王敦喜爱,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子里睡觉。
一次王敦先起床,接着钱凤入门来,两人便屏退别人秘密商量谋反,却忘记了还有小孩在帐中睡觉。王羲之当时已醒,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知道自己的性命难保。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羲之急中生智,用手指捅喉部引起呕吐,把自己的脸和被头都弄脏了,并作出睡得很香的样子。
王敦他们密谋到一半,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两人都很惊恐,说:“这下子不得不把这个孩子除掉了。”
等掀开床帐,见王羲之呼呼大睡,嘴里吐出来的东西流得到处都是。这样,他们相信这孩子一直在熟睡。王羲之靠这种办法才保全了性命。
裴中书不怕丢官印
唐代宪宗时期,裴度任中书令的职位。
有一天,手下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向他报告说大印不见了。为官的丢了大印,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可是裴度听了报告之后一点也不惊慌,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并告诫左右说:“印信是我另外找人收藏起来了,不要惊慌。”
左右之人看裴中书并不是他们想像一般惊慌失措,都感到疑惑不解,猜不到裴度心中是怎样想的。而更使周围的人吃惊的是,裴度就像完全忘掉了丢印的事,竟然当晚在府中大宴宾客,和众人饮酒取乐,十分逍遥自在。
就在酒至半酣时,有人发现大印又被放回原处了。左右手下又迫不及待地向裴度报告。裴度依然满不在乎,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丢印之事一般。那天晚上,宴饮十分畅快,直到尽兴方才罢宴,然后各自安然歇息。
而左右始终不能揣测裴中书为什么能如此成竹在胸,事后好久,裴度才向大家提到丢印当时的处置情况。
他告诉左右说:“丢印的缘由想必是管印的官吏私自拿去用了,恰巧又被你们发现了。这时如果嚷嚷开来,偷印的人担心出事,惊慌之中必定会想到毁灭证据。如果他真的把印偷偷毁了,印又何从而找呢?而如今我们处之以缓,不表露出惊慌,这样也不会让偷印者感到惊慌,他就会用过之后悄悄去放回原处。而大印也不愁不能失而复得,发生什么意外了。所以我就如此那般地做了。”
事发仓猝危急,人出于本能会惊慌失措。惊慌失措非但于事毫无半点帮助,反而会添出许多的乱子来。试想,如果是两方相争之时,对手乘着惊慌刺探到有利的情报,甚至乘危而攻,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吗?
炒栗子
一次,辽圣宗巡视天下,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特别善于治理。在他的领地内.百姓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是笑逐颜开,于是辽圣宗便将其叫来询问其是如何施政的。
萧朴非常谦恭地说:“臣下哪里有什么经验啊!不过是在炒毛栗子。臣下授命之初,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于是便想到如果将毛栗子炒熟.卖到别处,百姓也会有一笔小收入,于是就在同一个锅里炒,但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小的熟了。大的还生着;大的熟了,而小的却又糊了。后来臣下就把大的和小的分开炒.只要火候掌握得好,都能炒得一样香甜可口。所以,臣下办任何事情,都像炒毛栗子一样,既分清层次,又注意火候。除此之外,臣下别无它能了。”
辽圣宗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哪里是在炒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治国之道啊!”
后来,辽圣宗就把萧朴调到自己身边。而萧朴也不负圣望,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也被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鹳鸟移巢
子游做武城县官的时候,城门旁边小土堆上的鹳鸟,忽然把它的巢迁移到墓地的石碑上去。看守墓园的老汉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子游,说:“鹳鸟是能够预先知道天将下雨的鸟,它突然将巢筑迁移到高处,说不定武城要遭大水呢!”
子游说:“对。”立即让全城的居民都准备好船只以防万一。
过了几天,大水果然来了。城门旁边的小土堆被淹没了,大雨仍然下个不停.眼看大水就要淹到墓园的石碑了,鹳鸟的巢摇摇晃晃,岌岌可危,鹳鸟飞来飞去哀鸣着,却不知道该把它的巢再迁移到什么地方去。
子游感叹地说:“真可怜啊!这些鹳鸟能预知水灾的到来,可惜它考虑得不够长远啊!”
挂牛头卖马肉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灵公有一个独特的癖好:喜欢看妇女穿男人的衣服.他觉得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另有一番韵味,于是便下令:内宫里所有的嫔妃侍女都女扮男装。
但是没有多长时间,这种女人穿男人衣服的风气便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并把它当作时髦来追赶。一时间,女扮男装的人与男人混杂在一起,让人们分不清谁是男,谁是女,全国上下一片混乱。灵公知道后很生气,认为这有伤风化,便命令各地官吏:“凡有女扮男装的,一旦发现,一律撕裂衣服,扯断腰带。”尽管如此。这股女扮男装的风气仍然禁止不了。
一天,晏子去拜见齐灵公,齐灵公便问道:“寡人已经命令各地官吏。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可是女扮男装的人还是到处可见。为什么还禁止不了呢?”
晏子回答:“不知道大王见过没有,有的肉铺门口挂着牛头,案上卖的却是马肉。大王让内宫女人穿男服,却想在外面禁止女扮男装,等于是挂牛头卖马肉,怎么禁得住呢?要让下不效,首先要上不行。”
齐灵公照办了,果然,一月后,女扮男装的风气就在全国刹住了。
私恩与公法
汉顺帝某年,苏章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他在审理积案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大贪污行贿犯清河太守,正是他以前最要好的朋友。
一天晚上,苏章备下酒菜,请来那位老朋友。两人一边喝酒,一边畅叙旧情.十分欢乐。这位清河太守的心里,原来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摸不透苏章对自己犯罪采取什么态度,这下好像石头落了地,他长吁一口气,得意地说:“人家头上只有一顶青天,独独我头上有两顶青天啊!”
苏章正色说:“今晚我苏孺文请你喝酒,是聊尽私人旧谊;明天冀州刺史开堂审案,却是执行公理王法。”
第二天,苏章正式开堂,对这个清河太守审判正法。
中西对比
林语堂曾经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讲授“中国文化”课程。他在课堂上对美国的青年学生大谈中国文化的好处,好像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生哲学都是中国的好。这些学生既觉得耳目一新,又觉得不以为然。
有一位女学生见林语堂滔滔不绝地赞美中国,实在忍不住了,她举手发言,问:“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最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吗?”
林语堂略一沉吟,乐呵呵地回答说:“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要比中国的好。”
这机智的回答引得哄堂大笑,引得大家都去看那位发问的女学生。她料不到林博士会出此妙语,直窘得满脸绯红。
宣扬本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的文化及信仰受到质疑的同时,也要做好智慧解答的准备,林语堂大师用的是美国十分不错的抽水马桶,那么,你呢?
标点也应算字数
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给作者付稿费时,只按实际字数计算,标点符号、段落空格都不算。
于是,鲁迅有一次故意给该书局寄去既没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的稿子。书局无奈,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
鲁迅回信说:“既然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和空格也算字数。”
书局只好认输。
有头脑的人总会以巧妙的方式解决问题,无头脑的人,即使动用武力也会无济于事。鲁迅的言行让对方无奈,只得认输付钱,这才是应有的解决问题之道。
蔺相如献计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蔺相如曾经是宦官缪贤的门下食客,缪贤一次闯了祸,把蔺相如找来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