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27234800000011

第11章 童趣篇

塾师吃瘪

徐文长,浙江绍兴人,自小聪明伶俐,淘气调皮,不到三年时间就气走了四位先生。不久,又请来一位老先生,看似冬烘木讷,据说是专治淘气调皮孩子的一把好手。果然,三天之后,老先生便让徐文长当众出了一次丑。

这一日,先生叫学生各制谜语,品评优劣。徐文长接连做了四五个谜语,其谜底全是同学的绰号,弄得众人大笑。

老先生笑眯眯地对他说:“你很聪明,我这儿也有一谜语,你来猜猜。”说着,念道:

傅粉儿郎,一貌堂堂。何曾为貌不扬,借我增光,也不为性轻薄,赖我包藏。却着上我这狐裘黄黄,他就会改换了心肠。

自从徐文长学习制谜猜谜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等牵丝攀笼的谜面,思索了老半天,只好认输。

老先生冷笑道:“这么简单也猜不出来?这不就是你吗——皮蛋!”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从此,徐文长也有了绰号。

在老先生制服了调皮捣蛋的徐文长后,老先生马上大做规矩:背不出书打手心,写错了字立壁角,对课出错夹耳朵。

但对于徐文长来说,最厉害的是连大小便也被先生管得死死的,原来,讲台上放着一叠“出恭纸”,学生欲去方便,必须向先生领用“出恭纸”,每领一张,当天要多写一张楷书相抵。

近来,徐文长偏偏肠胃不好,一天总要领七八张“出恭纸”,为缴齐正楷书帖,累得手酸背疼。加之“皮蛋”事件,总想找个机会报复。

机会终于来了。老先生又叫学生各制一谜,这回限定谜底必带一“纸”字。一时间,学生有咏“宣纸”的,有咏“皮纸”的,也有咏“蜡纸”的。轮到徐文长了,他也学着先生当初的样子,慢慢念道:

不但命薄,而且粗恶,做文章原不是我,画丹青也难上凌烟阁,将我来分肢解体块块割。有时间急急寻我,偏让我临池磋砣,几回后门经过,把我视如粪土同消磨。

这么长的谜面,老先生还是第一次见到,反复琢磨,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便断定徐文长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要他先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然后再行处罚。

徐文长冷笑道:“这么简单也猜不出来,这不就是你吗——出恭纸。”同学们听后大笑。老先生也只得认输,从此,大家背底里都叫他“出恭纸”。

老先生自感师道堕地,再无尊严可言,便气得卷铺盖回家了。

宋真宗面试神童

宋朝时,江西临川有个名叫晏殊的才子,7岁就能赋诗答对,被人誉为“神童”。

在晏殊14岁那年,有个名叫张知的朝廷大官到江南巡视,遇到了小晏殊,面其试认为晏殊文思敏捷,才华非凡,于是推荐他进京应考。

那年春天,晏殊与来自各地的千名举人同试。他年纪虽小,却从容不迫,挥笔成章。真宗皇帝看了看他写的文章,大加赞赏,于是召见了他,并赋诗一首考其智力。诗云:

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映古月,碧波荡漾见泛舟。

晏殊听后,略思片刻,拱手以答:“敬禀万岁,这是个字谜,汴梁城里举目可见!”接着道出了谜底。

宋真宗赵恒抚掌称好,当即御笔一挥,赐尚未到弱冠之年的晏殊为“同进士”。

原来,这则诗谜的谜底是湖。

拦车考孔子

春秋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一天,他来到燕国,刚进城门不远,只见一少年拦住马车道:“我叫项橐,素闻孔老先生博学多才,特拦路求教。”

孔夫子微微一笑着道:“小孩儿,你遇到什么不能解开的难题啦?”

项橐马上站起来回答道:

什么水里无鱼?什么火没有烟?

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夫子听后说道:“无论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项橐晃着脑袋直叫:“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老夫拜你为师!”

原来,这四句话的谜底是: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神童妙对

明朝江西吉水有个孩子叫解缙,他家境贫穷,但他七八岁就能吟诗答对,邻居们都称他为神童。

一年中秋,知府大人来到吉水,他想亲自召见解缙,以试其聪慧颖悟。知府见解缙稚气未脱,便先笑问:“小孩儿,你父亲以什么维持生计?”

解缙答道:

慈父肩挑日月。

知府大人又问:“那你母亲呢?”

解缙又答:

家母手转乾坤。

知府一听,高兴地说:“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命随从赏了解缙五两银子。

原来,解缙的父亲以挑水为生,母亲以磨豆腐为生。

王冕画画

从前,元朝有个着名的画家名叫王冕,自幼家境贫困,10岁时就被母亲送到本村一个财主家放牛。

王冕聪明伶俐,酷爱画画。他经常是一边放牛,一边用树枝在沙滩上画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一天,财主外出散步,忽然发现王冕在画画,便怪声怪气地对王冕说:“你给我马上画样东西,画不出来就别想吃饭!”接着摇头晃脑地念起来:

小小一条龙,须长背又弓;

生前没有血,死后浑身红。

聪明的王冕并没被财主的话给吓住,马上就画出了这个东西。

原来,财主要王冕画的是龙虾。

孔子劝顽童

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有次来到一个地方讲学。前方两个顽童坐在路中间顽耍,子贡连忙停住车,大声嚷道:“你这两个顽童快把路让开,我们要过去!”

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气地说:“我们有重要的事要办,你们能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吗?”

一个顽童问:“你们有何重要的事啊?”

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

另一个顽童接口说:“那你这个老先生一定很有本事了?”

“岂敢,岂敢。”孔子连声谦道。

那个顽童接着说:“我问你四个字!”说罢唱道:

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

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

孔子博学多闻,区区顽童岂能难倒他,很快就答出来了。

然后,孔子笑道:“老夫也回敬二位小才子四句,但只能猜一个字。”旋即而吟:

一横一横又一横,一竖一竖又一竖,

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

孔子见二顽童抓耳挠腮答不出,劝道:“还是回学堂读书去吧,别在路上玩耍。”说罢乘车而去。

原来,这两则谜语的谜底分别是汾、洽、溜、沙和森。

王冕斗智

元代的王冕自幼家境贫穷,只得给有钱的人家放牛度日。一日,母亲带着王冕来到一个财主家,那财主眯着细眼说:“给我放牛可以行,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冕的母亲急迫地问。

“条件嘛……就是牛必须放好,是毛发发亮,肥肥胖胖。”财主滋滋地吸了一口水烟,然后接着说道。

“这个没问题。”王冕回答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年底发工钱的时候,你得回答我一条谜语,答上了,如数发给工钱,答不上,分文不给。”

“这不是刁难人吗?”王冕的母亲拉起儿子就要走。可王冕却说:“可以,官凭文书私凭印,咱们以契约为准。”

财主心中窃喜:“看你个小毛头,到时该怎么办?”于是两人签字画押,各留一份契约备份。

王冕放牛非常细心,一年过去了,牛头毛发发亮,肥肥胖胖,让财主无法挑剔。

财主说:“我给你讲个字谜故事,猜中了,工钱一分不少给你,猜不中,分文不给。”

于是,财主讲了起来:“从前,一伙穷光蛋在干活时挖出一块璧玉,于是就打算要把这个宝贝砸碎平分。可是璧玉砸碎了就不值钱了,但是,这伙穷光蛋还是分了宝贝,他们还是穷光蛋,你能猜到这个字吗?”

王冕听财主奚落自己感到很气愤,但为了要回工钱,他还是回答了出来。财主无奈,心如刀绞般地将工钱如数数给王冕。

为了报复财主,王冕说:“我也讲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字谜,你猜中了,工钱还你,猜不中,学三声驴叫。”

“可以。”财主心想:“你还能难住我?”

于是,王冕说道:“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有一年,他出外做生意发了大财,金银财宝装了满满的一箱。但他却不想给手下的伙计发工钱,于是他伙计说,昨天我捧着箱子骑着马准备到钱庄存钱,谁知马受惊狂奔踩扁了箱子不说,还让一伙强盗把钱给抢去了。你能猜猜这是个什么字吗?”

财主冥思苦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来,只得学了三声驴叫。从此,他再也不敢在穷人身上乱打坏主意了。

原来,这个故事中谜语的谜底是:贫和骗。

徐文长出谜讽贪官

明代时有个人称“四老爷”的贪官,他仗势欺人,争田霸地,人们都很讨厌他。

有一天,他为了庙前一口池塘的所有权问题与和尚争吵起来。一个小孩看到后笑道:

官员与和尚口角,

官员不成官员,

和尚不成和尚。

四老爷听后,就要打他。

小孩躲过说:“四老爷,小的正在作字谜玩呢!”

四老爷仍不甘休,说:“既然你在玩字谜,那么,再出个字谜给我猜,否则就得挨揍!”

小孩说:

四山相会,日日相争,

非它不富,有它受累。

四老爷一听,知道小孩是在讥笑他,只好悻悻地离去。

原来,这个小孩就是人称神童的徐文长,他所说的两个字谜的谜底分别是:赏、田。

考子失女

从前有户人家,父亲很严厉。一天,他对生性迟钝的儿子说:“我出四个谜语给你猜,猜不出就得吃巴掌。”

儿子惶惶然点点头。父亲说道:

什么里圆外方,什么外圆里方,

什么上圆下方,什么下圆上方?

儿子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气得父亲扬手“啪”地一巴掌。儿子哭哭啼啼往外走,正好碰见了他的姐姐。

姐姐说:“这个谜不难猜啊,你回去对父亲说,膏药里圆外方,铜钱外圆里方,箩筐上圆下方,筷子下圆上方。”

儿子赶忙把谜底告诉父亲。父亲高兴地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儿子答道:“姐姐教的。”

“这怎么可以!”父亲发怒了,把女儿叫来大骂一顿。女儿心里十分委屈,一时想不开,当晚就上吊死了。

父亲悔恨不已,随口吟诗一首,以痛悼亡女。诗曰:

生来清而洁,胸中气蓬发,

为了亲生子,丢了一枝花。

这首诗是一则谜,谜底为:莲花。

老农考孙子

古时候,有对爷孙俩一起去锄地。炎炎夏日,两人干了一会儿活,就来到地头的一棵大树下歇凉。

为了消除疲劳,爷爷提议两人来猜个谜,以度时光。于是,爷爷略微想了想,便给孙子出了这样一个谜语:

忆当年,头戴彩色缨帽,身穿罗衣数套。别人见了喜悦,自己也觉俊俏。不幸老年到,衣帽被剥,悬空高吊。受尽风分离,最终还不免到那衙门走一遭。

到了该锄地的时候了,孙子还没猜出来。爷爷说:“你边锄地边好好想想吧!”

思考了一会儿,孙子豁然开朗。原来,爷爷的谜语谜底是:玉米棒子。

学者门前的对联

从前,有一个学者特别喜欢猜谜,为了同善于猜谜的人结交朋友,他在自己的家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话不老”,下联是“镜中人”。横批是“中者进,惑者遁”。门前两名书童守卫,过往行人皆不解其意,没有人进得府去。

一天,有一个9岁的儿童衣不蔽体,从学者门前路过,看见此联之后,硬要会见学者,学者无奈,只好答应相见。当这个9岁儿童将对联含义告诉学者时,学者十分赞赏儿童的才华,并留做书童。

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隐藏着一个“请”字,下联隐藏着个“入”字。

孩童难倒铁拐李

铁拐李是八仙中的一位,他经常身背宝葫芦云游四海。一天,他在峨眉山上遇见了一个孩童。

孩童问铁拐李:“你葫芦里装的是什么?”

铁拐李答:“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顽皮的孩童不以为然,脱口便说:“那你怎么不治一治你的瘸腿呢?”

铁拐李脸一红,生气地说:“小小顽童,休得无礼!你姓什么?今年几岁了?”

孩童连忙答道:“我的姓正好是我的岁数,我的岁数正好是我的姓。”

铁拐李听后大吃一惊,感到顽童不是一般的人,但一时又猜不出谜底,只得羞愧地腾云而去。

回去后,他把这事讲给吕洞宾听,吕洞宾连忙说出了谜底,并哈哈大笑起来,弄得铁拐李很不好意思。

原来,孩童姓“王”,11岁,读作一十一岁。

蒙头做诗

清朝时,江苏武进县有位名叫黄仲则的少年,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教他读书。

一年,刚满九岁的黄仲前往江阴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一座小楼上。临考的时候,他却还在蒙头作诗。同来应试的书生以为他还在睡大觉,就上前用手推醒他,黄仲则不耐烦地说:“我刚刚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两句诗,正要做下去,不要打扰!”

主考官闻罢,感到很有趣,于是就召见了这个诗才非凡的神童,并诙谐地吟了四句小诗考他。诗云:

一个懒书生,睡到日当顶。

鸡在旁边叫,他才把眼睁。

黄仲则笑了笑,蹦到主考大人的书案前,挥笔写了个字。

主考官一看,捋须赞叹:“天资巧慧,日后必成大材!”

原来,黄仲则在纸上写的是一个“醒”字。

讽粮商

明朝文学家吴承恩自小家贫,他的父亲因屡试不中,转而从商。但又改不了读书人的敦厚,钱赚不到,还被地痞流氓所欺,得了个外号吴戆。吴承恩却聪明伶俐,博览群书,有神童之称。

当时有个恶霸叫张皇兴,开的是粮行,用的是大斗进,小斗出,又仗着老婆有几分姿色,和官府扯上了关系。有了财势,更加为非作歹,仗势欺人。

一天,他路过吴承恩家门前,想起吴承恩被称为神童,心中不服,找了吴承恩出来,说道:“听说你是神童,和我写副对子试试。”

吴承恩早就想治治他,大好机会岂能放过,立即提笔写下:

皇兴大粮行;

慈夙楚城扬。

横批:去四首。

张皇兴还以为吴承恩说他的生意大,将城中四大富豪都比了下去。欢天喜地带了对联回家贴上,还沾沾自喜。

不久,有一秀才路过,看后哈哈大笑。张皇兴不明所以,问之,秀才说道:“皇兴及慈夙去了四首后,不就成了王八及心歹了吗?”

张皇兴一听,气得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