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厂古镇
27356400000014

第14章 保护与发展(6)

宁厂镇自20世纪90年代制盐工业停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工业发展动力缺乏,农业生产用地紧张,劳动人口迅速外迁,宁厂人口从鼎盛时期的9000多人下降为1000多人。而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外向性的特点,能直接拉动交通运输、邮电信息、商贸服务、食宿娱乐、文化体育、园林绿化等行业的发展,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而且今后几十年内旅游业发展必将雄居世界各产业之首,其作为我国重要产业的地位已明确,因此宁厂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宁厂古镇拥有许多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必能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国家一系列长假政策的实施,国内居民外出旅游消费需求急剧增加,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庞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根据宁厂镇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资源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考虑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和产业的生产率因素,把旅游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4)旅游形象设计与发展方向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展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当中,旅游形象设计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旅游形象定位的资源基础原则、区域背景原则和竞争优势原则,我们把宁厂古镇定位为峡光山色的历史文化名镇,远古盐文化发源地;宁厂古镇旅游定位为古镇风情文化游;发展方向定为重点发展古镇观光怀旧、盐泉洗浴康体、民俗采风体验地旅游功能区。

5)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其开发应遵循特色性、经济性、综合性原则,其建设应有整体性和环境保护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特色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资源,也就是首选吸引性大的资源。

盐业文化是宁厂传统古镇的精华,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所以展示出的魅力无疑是巨大的,只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而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旅游项目,是非常有前景的。

(2)经济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依据旅游者的心理、行为需求和市场变化情况,对周边旅游状况进行分析,做出估算后,才可进行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在作好规划安排后,才可动工建设。

(3)综合性

对宁厂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有全局观念。要保证游客在行、住、食、游、购、娱等有关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综合建设,配套服务,让游客在宁厂看得好、玩得好、安全愉快,对旅游设施的安排要统筹兼顾。

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要注重合理布局与环境保护。开发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将环境建设得更好。合理布局包括相互衬托和呼应,色彩协调与悦目,景观丰富而有层次,整体均衡,和谐统一,让游人在旅游中获得美的享受,流连忘返。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细心论证的工程,要有评估,有分析。旅游业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兴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得到飞速发展。所以对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切忌“全面开发,一哄而上”,开发建设必须分期分批,有序进行。

5.4.3旅游发展规划

1)旅游分区及空间布局

宁厂镇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紧密结合巫溪县域旅游规划布局,表现为沿大宁河峡谷轴线和连接红池坝的古镇风情轴线。其中在古镇范围内又可以划分为若干片区,体现出镇区总体规划中由若干个“H”状构成的组团。由于用地现状的限制,旅游路线较为明确地体现出以线串点的结构(由沿后溪河两岸的步行和车行系统串结古镇所有景点,由具有特色的吊桥联系步行、车行系统)。

旅游分区主要体现在与后溪河结合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沿河而行依次划分为入口景观接待区、盐文化主题区、寺庙旅游区、人文景观区和自然风光区。另外,双溪溶洞结合周围景区的治理,另设沿大宁河游线的专门区域,使之与古镇游区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相辅相成。

宁厂镇区的旅游总体布局是点线面结合的布局体系。规划强化以线带点的点线体系,通过新增项目补充相对不足的面域体系,使之形成较为完善的整体旅游格局。古镇入口、盐文化博物馆以及复原重建的龙君庙是支撑性旅游节点,它们结合周围景点的建设,形成沿河两岸的旅游面域,再由沿河两岸的完整步行线路、车行线路构筑完整的古镇风情。同时结合镇区总体布局安排旅游接待设施,突出小型集中接待设施和相对分散的家庭式旅游接待,形成多层次的接待和娱乐、购物功能。这样就构成了古镇总体的点、线、面完整旅游体系和格局。

宁厂古镇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镇,应在加快发展旅游市场的基础上,以“食、宿、行、游、娱乐、购物”等为基本内容,围绕旅游者第一的原则,突出旅游市场经济规律,其重点放在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加强环境整治上,形成宁厂古镇的旅游发展整体升位。

依托现有景点、景区的吸引力,应开发新的项目,围绕古镇这一中心开展一系列布置,使巫溪县宁厂镇域、宁厂镇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住、食、游、娱一条龙服务,吸引更多旅游者到宁厂古镇。

结合宁厂总规,结合古建,古遗迹恢复,将龙君庙、吴王庙等一批古建筑逐步恢复,并修建盐业历史博物馆,将一些文物珍品集中保存,形成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游览观光区。

旅游景区要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及旅游接待设施配套工作,配合景区的开发,滚动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2)旅客容量计算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旅游开发和发展在不影响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旅游地环境、生态、社会的承载能力以及当地居民和游客心理所能承受的最大游人量。

(1)景点极限容量

式中:QA——景点日极限容量;A——景点空间规模,即游人可达空间面积;A0——每人最低空间标准。参照其他古镇旅游的指标,取值30~40m2/人;T——日开放时间;T0——游人在景点的逗留时间,即观光时间。

宁厂古镇景点总面积为8700m2,日开放时间为8h,以宁厂主要开发的一日游计算,瞬时景点容量为290人,日周转率取4,日容量为1160人次/天。

(2)旅游线路极限容量

式中:QL——旅游线路日极限容量;L——游览线长;L0——游客舒适心理感受的平均长度,参照旅游行业的做法,结合宁厂道路狭长以及通过车行观看峡谷风光的特点,取20m/人;T——旅游线路开放游览时间;T0——游人在游线上逗留的时间。

宁厂步行旅游线路为4000m,车行旅游线路为6000m,瞬时线容量为500人,日周转率取2,日容量为1000人次/天。

通过测算,宁厂古镇游客日极限容量可达2260人,取景点极限容量和游线极限容量两者下限值为合理容量,日容量为1000人次/天。旅游容量在旅游建设发展过程中,特别是3)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指宾馆、酒店、广场、商场、餐饮店、纪念品商店、娱乐、体育保健等设施,同时要考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现镇区商业网点较少,呈分散零星状分布,与旅游开发不相适应;且这些商业网点大多为个体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这些商业设施若要成为镇区旅游服务的依托,相对来说,显得欠规模、欠档次,地方特色不突出。特别是作为旅游必须依赖的宾馆及旅社,有规模和上档次的旅社几乎不存在,酒店等设施更加缺乏,只有一两家简单的农家乐性质的小饭店。

(1)旅游服务设施容量测算

根据景点极限容量及旅游线路极限容量测算,确定宁厂旅游开发远期合理日容量为1000人次/天;按每年十个旅游月计算,宁厂年旅游合理容量为30万人次。由于宁厂古镇旅游高峰期多集中在七八月份为主的夏季以及“五一”、“十一”黄金旅游周,宁厂距离巫溪县城距离很近(车行时间约为十分钟),且主要旅游项目为宁厂一日游,预测将近50%以上游客会返回巫溪县城住宿。因而远期考虑宁厂旅游设施按500个床位计算,近期控制在200个床位以内,并进行商业、娱乐设施的配套建设。

(2)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以主要旅游线路为依托,进行布局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目的除增加景观和旅游内容外,主要在于通过愉悦旅游者来获得经济效益。

①宁厂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在于贪大求洋,重点放在具有地方独特建筑风格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上。结合山水、地形,创新立异,融入环境,形成较浓的文化氛围。

②宾馆、酒店的住房建设要高、中、低档相结合,以中档的标准间为主。远期根据游客情况,在衡家涧建二星级宾馆,在黄泥阡建一星级宾馆。其他重点发展家庭式接待设施,基本改善旅游的接待设施。在服务质量软件方面,也应有所改善,以期达到相应的标准。

③饮食文化设施的建设中要突出地方产品,并形成一定规模和深加工,在四道桥集中建设餐饮服务设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产品。在让游客品尝具有地域特色美味佳肴的同时,争取创造饮食特色品牌。

④宁厂大桥入口区用地狭小,功能较全,为此,可在这一带建小型娱乐设施和餐饮设施,吸引游客进入古镇游览。

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总量逐步扩大,适度超前发展,结构布局合理,服务设施多元配套。

⑥基础设施配套城镇的电力、电讯、供水等基础设施都应随城镇发展适度超前,不应束缚旅游业发展。

4)旅游线路安排

将宁厂旅游融入巫溪旅游以至奉节-巫溪-巫山旅游黄金三角游览路线中进行考虑,失去结合区域发展的思路,宁厂旅游开发将近似于失败。

结合巫溪“一轴两翼”的总体格局。其中“一轴”指县城-宁厂的重点地段的大宁河沿线,包括县城景区、双溪溶洞景区、宁厂古镇景区等;“两翼”指以县城-宁厂为重点地段的纵轴连接以红池坝景区为主的“西翼”和以县城-宁厂为重点地段的纵轴连接以大官山草场-阴条岭原始森林为主的“东翼”。

宁厂古镇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人文自然、社会景观,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极佳的旅游观光去处。旅游线路的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旅游市场的热点和热线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的。

就镇区范围而言,以现有的通往镇区内部的公路为主要车行游线,通往双溪溶洞的公路为次要车行游线,以七里半边街这条步行老街为主要步行游线,车行游线与步行游线通过五座吊桥(现有四座,规划建设一座)连接,因此形成了四条环线,两者之间主要是水上游线。

主要车行游线还连接了两条次要步行游线,分别到达桃花寨仙人洞景区和观音阁万寿宫景区,另外为通往女王寨景区规划设计了一条步行小径,以使游客能饱览古镇全貌。沿河而行的车行游览线和船行游览线,可以使游客对古镇七里半边街风貌产生连续的视觉印象。

宁厂步行旅游线路全长为4000m,车行旅游线路全长为6000m,瞬时线容量为500人,日周转率取2,日容量为1000人次/天。这样会对古镇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旅游线路的安排上注意了快进快出的原则。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及宁厂古镇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要逐步达到快进快出温游的目标,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分别组织不同的游程安排。

5)旅游风貌规划

镇入口、边缘、节点、路径、区域等要素会给游客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就古镇整体风貌而言,需对不同的区域、环境加以协调统一,也需要对旅游区景观节点处作重要处理。

而古镇入口(门户)是不容忽视的标志点,也需做好处理。古镇本应有两条边界(山际线和岸线),山际线是游人所不容易看到的,而岸线是游客及过境旅客所能看到的重要边缘。因此,应对古镇这一边缘加以处理,使其风貌给游客以连续的画面,产生深刻的视觉印象。就路径而言,古镇有车行道、步行道,约3.5km长的石板老街,全系青石板铺砌,沿江纵向伸展,起伏有致,恣肆穿插。

在游客行走游览过程中,无疑会对石板街、石级这种标志性特色印象深刻,而在车行道、船行道上欣赏古镇整体风貌的连续画面是最好不过的途径了。

古镇的石板街及两侧区域为传统风貌区,应加以重点保护控制,其余的规划区为环境协调区,应与传统风貌区相协调、相统一,禁止建造与古镇建筑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应加以保护和恢复,以再现古镇山水相间的自然风貌。古镇的整体风貌应是和谐的、自然的。它应形成以横贯南北的青石板街、叠层木质吊脚楼群为特征的古镇风貌6)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镇区旅游资源是镇区发展旅游业的根本,保护好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是镇区发展旅游的两件大事,对镇区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划要求进行保护。

镇区石板老街严禁任何建设或改变,其维修要保证“整旧如旧”。对石板老街造成危害和破坏其景观的建筑,一律予以拆除。对迁进的项目与配套服务设施要从性质、规模、体量、造型、色彩、整体布局上与保护对象相适应和协调,要具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内涵。对周边建筑也要注意控制,要从整体上服从保护古镇和旅游观赏等要求,严禁对古镇建设性破坏。

古镇附近的风景区及景点,也要注意保护,特别是山林绿化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山体应严禁开山采石。

镇区旅游发展要与镇区经济同步进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旅游产品技术引进和开发,结合农业开发旅游业。

恢复“七里半边街”古色古香面貌,修建老式旅社及茶馆,恢复原老街的一些古老建筑及景观,服务设施要有传统山区古老的民风和巴文化、楚文化遗风。贸易以山地特有的药材、茶叶、水果及土特产为主,大力推销自然纯朴的竹木工艺品。镇区配套注重质量,宾馆以中低档为主,不要一味追求装修,要形成山区宾馆特有的风味,即原始质朴、粗犷简洁、干净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