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时代就是比拼成本,只有降低成本企业才有赖以生存的利润空间。企业只有通过掌握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强健的体魄去搏杀,并从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分一杯羹。
微利时代,大势所趋
“微利时代”是目前约定俗成的一种提法。所谓“微利”是相对而言,其相对词是“暴利”。微利时代的提法表现了人们对于商业环境中利润率的定性判断。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表明,从高利润时代走进微利时代已是大势所趋。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发新产品是微利时代赢得市场的最好出路,也是企业从目前国内市场“一窝蜂”降价大战中脱颖而出的最好时机。
微利时代的特点是:市场规范、信息灵敏、企业增多。这就意味着在市场经营的所有领域——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售后服务等,大小环节的利润空间都在日趋缩小。因此企业经营者别再指望在某个阶段、环节、时段获高利,必须把赚钱思路调整到整体、持久的综合效应上来,即对经营中的各个环节、细节、时段精打细算,聚沙成塔。
在当前的微利时代,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不遗余力降低成本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成本的挖掘潜力和空间很大。成本空间包括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
微利时代的特征是薄利,为此要精打细算,进行成本核算。即通过产品每个环节、要素的预算及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使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如春秋航空公司坚持低成本运营模式,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节省人力成本,如每次飞机降落后,总是由机上的服务人员做清洁卫生;二是控制固定成本,如春航空姐的全套服装只有1000元左右,而国航空姐的全套服装则高达7000元;三是减少服务项目,如乘客在机上只能得到一瓶免费的纯净水,其他食品饮料等则需要购买;四是采取着陆二三级机场、远离廊桥、半小时停留等手段有效降低泊机费;五是让飞机飞高些,以减少阻力,降低油耗,节约油费。还有,只要乘客一出舱,就立即关闭空调,而工作人员清洁卫生时几乎都是汗流浃背。基于此,春秋航空才敢推出“1元机票”,让平常百姓也能坐得起飞机,即便如此,该公司的单机盈利率在国内航空业中仍是最高的。这是“省”的真功夫。
如果说依靠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来提高收入是开源的话,那么尽一切可能降低费用便是节流,而“感动、取悦、讨好”消费者则是保证了有可持续的足够的水源供给,就看你能引来多少。
二、想尽办法提高收入
首要的任务是寻找利润区,想方设法活在利润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提高收入的手段正在逐步失去原有的效力和光环。比如,依靠促销增加收入,增加产品数量增加收入,通过广告轰炸提高知名度带动销售,炒作产品概念实现增长,实施人海战术扩大销量等。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一招一式的销售伎俩以及营销上的“花拳绣腿”,取而代之的是盈利模式的比拼。盈利模式是研究与实现企业的利润来源、生产过程和产出形式的系统方法,是企业提高销售收入和经营质量的唯一出路。
其实,开发出好的盈利模式也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关键是要密切关注消费者,满足他们已有的或潜在的需求,同时为这种模式找到一定的门槛,如技术、资金、时间、空间等。
重庆有一个叫“珍珠”的小姑娘待业后,在一条冷清的小街租下6平方米的公用电话亭,准备做点小生意。起初她发现打电话的人站着打不舒服,就搬来了一个靠背椅;又发现需要记录时,打电话者总是手忙脚乱,于是在电话机旁放了个小纸盒,里面放好小方纸和圆珠笔。这样一来,尽管这条小街有好几个电话亭,但人们总是喜欢到她这里来打电话。于是她又新装了两部电话。接着她发现有人等电话时问她有没有香烟、饮料,她立即进了些货;又发现情人们打电话时,女伴在旁边嘴里总是嚼个不停,她马上又进了些小食品。这样,顾客上门越来越多,大多是回头客……半年后,珍珠的小小电话亭办成了零售店。她的成功得益于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时派生出各种服务。这便是按照人的本性顺其自然地开发的一种盈利模式,做起来既省劲儿又备受欢迎。
三、一切为了顾客
微利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市场总体稳定、成熟,利润趋于平均化。微利时代,那种突发偶然性商机已越来越少,因而经营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具有长远效益的商机上,走可持续经营之路。它要求经营者必须以提供服务、技能、信誉来感动、取悦消费者。
这点,美国迪斯尼乐园可谓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它坚信“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真理”。因此无论顾客的需求是什么,他们都能做到有求必应,不管多大花费,多么艰难,多么耗时,多么麻烦,总是竭尽“痴情”予以满足,以致发生了这样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一位妇女带着4个孩子在迪斯尼的汤姆李亚岛上玩了一下午,在这个树木丛生、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可以爬树、参观印第安人的帐篷和哨所。当这位妇女招呼她的孩子准备乘小船回迪斯尼中心时,突然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她立即在岛上寻找,但一无所获。她马上通知乐园员工,大家又分头寻找,但寻遍了每个角落,仍了无踪迹,于是大家又开始在中心区域进行全面搜索。几个小时后,失踪的孩子还是没找到。迪斯尼的员工想,会不会是失足落入了人工湖中?于是他们又调动了潜水队,准备下水搜寻。
这时,那位妇女忽然恍然大悟,想起自己其实并没有带孩子,她的丈夫正和孩子待在家里呢!迪斯尼的员工们得知后,并没有指责和埋怨她,而是欢呼着散去,又返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故事虽小,但迪斯尼这种一切为了顾客的做法,必定能赢得顾客的心,使越来越多的顾客变为他们的“死党”。
抢先低成本,商家满钵金
在微利时代,哪一个企业顺应形势,抢先低成本,那么,该企业势必赚得最多,而那些为了赚得更多而提高价格、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企业,势必离利润的道路越来越远,付出的必将是极其沉重的代价。只有企业的成本降低,才有价格的降低,才能给用户群以买点,最终赢得满钵金。
在企业管理中,降价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运用得当,时机适宜,往往能出奇制胜。降价对于那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上策:
(1)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抓住消费者的心。
(2)将弱小企业挤出市场,扫除障碍,减少对手,实现垄断。
(3)快速获得现金流通的好转,补充供血不足,增强造血能力,缓解竞争压力。
(4)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价格战是引发新闻战的有效手段,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较大范围的“注意力”,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降价的好处尽管很多,但运用时也应注意下列几点:
(1)要紧抓市场疲软的时机放出冷箭。
(2)要抢在同行前头,捷足先登,以抢到蛋糕为主,掌握瓜分市场的主动权,倘若慢跟风,只能喝西北风。
(3)降价策略应在企业经济效益允许的情况下运用,不能大做赔本生意。
案例分析:康柏公司总裁菲弗尔:用降价占据市场
1983年,菲弗尔出任康柏公司副总裁,他不负众望,拳脚大展于国际业务的开拓,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大战中硬是拿下了次席,为康柏赢得了声誉。美国《商业周刊》形容他是“康柏欧洲动力源泉背后的动力”。
1991年,菲弗尔荣升康柏公司总裁。与许多杰出人物一样,菲弗尔的任务不是续写辉煌,而是拯救危机。
菲弗尔刚刚坐上康柏的第一把交椅,呈递上来的就是第一季度的亏损报告。他不得不忍痛割爱,让1200名职员回家,这个数字是公司员工总数的14%。但显然,裁员并不是摆脱困境的良策。
许多人都在观望,看他如何实现“一定要重振康柏”的誓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菲弗尔为康柏制订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坚持发展个人计算机,使个人计算机普及化。
他目光炯炯,发表自己的高见:“康柏的个性在于发展个人计算机。现在,许多计算机公司对这个市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正是康柏抢占这个市场的大好时机。”
菲弗尔让以“贵族”计算机自居的康柏更“平民化”。
“个人计算机的消费太高了,恐怕普通人买不起……”
人们的议论不是没有道理。
“不错,康柏是个人计算机世界中的名牌。但在看到康柏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个人计算机价格太贵,超出了一般消费者的购买力……”
许多人不敢往下听了,因为他们害怕菲弗尔做出降价的决定,而让康柏失去“贵族”地位。
但菲弗尔的决定不可能收回了:康柏计算机的售价降低1/3。
按照传统,康柏通过批发商向大公司推销产品。但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很难买到康柏的产品。于是,菲弗尔又在销售计划中大量增加了零售代理商。
降低售价的做法能成功吗?
康柏个人计算机首次降价成了新闻,因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价位。
康柏没有食言。当然,以非名牌机的价格购买名牌计算机,这个市场就这样被康柏占领了许多。
为保证赢利并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菲弗尔要求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并要求工厂24小时连续生产。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了,因为他们愿意笑着听他说话:
“营销的关键问题在于打开市场,而要打开市场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品牌形象好,二是便宜。康柏在具备了品牌优势后,要大发展,就要降价。”
许多生产名牌个人计算机的公司以为康柏是权宜之计,没有想到,对手已是成竹在胸。当他们醒悟到菲弗尔降价之举的道理之后,纷纷仿效,一时间,名牌个人计算机的售价都降了下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经得起降价的考验。在菲弗尔挑起的价格大战面前,不少公司因财力不支而倒闭,而康柏计算机在降价后不仅没赔本,反而从1992年起,成为业界少有的连年盈利的公司。
菲弗尔曾经这样回答一个记者对他的经营之道的探询:“对于康柏来说,降价与降低成本和进行规模生产是并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顾客的负担,又使康柏获得理想的利润。”
事实是,康柏在转入批量生产时,每一道工序的成本都尽可能地降低了。这个数字最能说明问题:1993年生产量从150万台提高到300万台时,全部生产成本几乎下降了1000万美元。
菲弗尔挑起的个人计算机降价大战为康柏带来了什么呢?
1992年,康柏便携机全年销售额名列全球第四位,1993年便成为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升至12%。
康柏的胜利是低价的胜利,也是低成本的胜利,因为如果没有低成本而单纯低价,企业做的是赔本的买卖,是很难生存的。
现代企业中,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很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缺乏成本意识,多大数量的销售要花费多少成本,成本率是上升还是下降等,必须经常装在脑子里。
当代市场经济中,竞争对手拥挤,客户争夺激烈,如果不是十分有特色的商品,争夺往往会通过价格来进行。另外,独特的商品一经销售,即使当初买卖红火,但不久类似商品登场,还是要靠价格决定胜负。
在流通世界,廉价商店急速抬头。特定的商品用现金大量买进,以此降低成本,进而大大降低卖价,即所谓的薄利多销。为降低商店的总成本,不讲究商品的陈列,有的商店将装着商品的纸箱重叠着卖,还有的商店省略包装。总之,彻底地降低成本,靠低价格战略来招揽客户。
无论如何,现在的企业竞争以成本决胜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个意义上,说成本感觉是经营者最为重要的经营感觉,毫不夸张。
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的成果,换言之,即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销售额。但销售额不论怎么提高,若成本花费过大,没有利润,那么经营也毫无意义。相反,只关心降低成本而不能增大销售额也是不行的。
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是为了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价格,由此把客户拉到本公司,即为了提高销售额而降低成本。
企业在考虑成本的时候,不是只看与成本有关的数字,而是坚持包括销售额在内的整体经营视点,这是成本管理负责人与经营者的基本不同点。成本管理负责人应倾注全力降低成本,而经营者若只是一个劲地喊“要降低成本”,则应该考虑一下是否说得过头了。
那么,经营者对有关成本的那些数字怎样看才行呢?
一、相对于销售额花费了多少直接成本
企业主不应该看直接成本是多少,而应该看成本与销售额的比率。因此,把附加价值比率作为指标最合适。附加价值即企业活动所产生的新价值,一般来说,在包括零售和批发业的商业企业是指销售总利润(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在制造业等工业企业是指加工额(生产额或销售额减去材料费、外协费),在建筑业是指完成加工额(完成工程额减去材料费、劳务费、外协费),这些数字相当于附加价值。附加价值与销售额之比即为附加价值比率,近几年我国的大致平均值,制造业为41%~42%,建筑业为27%~28%,批发业为18%左右,零售业大约为30%。如果一个公司的附加价值比率比这些平均值低,则说明其直接成本花费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努力降低进价,降低对外协作成本等,将成为改善经营的重要课题。
二、直接成本以外的成本花费了多少
直接成本以外的成本为销售管理费。销售管理费是指销售员工资、运输、广告宣传、接待交际等销售费加上办公用品、差旅、通讯、房租等管理费。销售管理费与销售额之比即销售管理费比率,其平均值,制造业约为19%,建筑业约为14%,批发业为16%~17%,零售业约为28%。超过了这个数值,则说明企业销售管理费过高,必须千方百计降低各项费用。
三、人工费的大小
所谓人工费,简而言之,就是指关系到人员的经费,如工资、奖金、福利保健费等。人工费与销售额之比,即人工费比率,其平均值,制造业为17%~18%,建筑业12%~13%,批发业超过6%,零售业超过13%。人工费过大时,由于不能降低工资,只有削减人员或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销售额,也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上三个数字是经营者应该最为看重的数字。另外,更细的是支付利息比率、广告宣传费比率、福利保健费比率等。通过各种成本,可以看到各种指标。
经营者的成本感觉还应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视点——单位小时成本和成果,即公司每小时花费多少成本,获得多少成果。时间是人们平等拥有的资产,要从这个资产如何有效地利用的视点去看待成本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