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节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尤其在产能过剩同时,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可预料的高成本。而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产能过剩和资源、原料成本上升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知中,曾经针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整以及监管。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包括钢铁、新能源、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焦炭、铜冶炼、汽车、纺织、电力、煤炭等产能过剩产业。从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赢利能力在逐步下降,市场需求逐步开始滑落。
原因是一方面生产能力不断扩张,但是相对由于市场需求没跟随产能一起扩张,所以企业竞争状态趋于靠低价竞争,价格就提不上去。但是另一方面呢?企业要生产就需要大量原材料,“僧多粥少”的现象造就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出现囤积居奇的现象。
从铁矿石开始,国际几家大的垄断巨头就是完全针对中国市场的。国内钢铁市场等相关行业上马企业过多,在这种无序竞争状态下价格被市场压得很低,同时由于这种供需失衡的状态加上企业对原材料需求,让其他国家的企业钻了空子。一方面产品过剩,价格挤压让企业生存陷入困局,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垄断原材料矿石进而捂盘惜售,并令原本供应充足的矿石变得十分“值钱”,并把一些纯度非常低的矿石卖给我们。这就是产业供求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企业一般都是由地方支持的,也就是说原本正常市场优胜劣汰途径被封死,或靠继续融资或继续借贷支撑企业生存。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整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扩大。而产能过剩又制造着新危机。因此原材料更加紧张,原料价格继续上涨,产品继续积压,最终往往尾大不掉。相对核心竞争力强的产品并没有大量制造,造成了低端生产企业大量存在并积弊丛生,高端生产企业却寥寥无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种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产业扭曲发展现象不断抬高着经济运行的成本。
其他产业如纺织服装行业也是如此,虽然纺织业主流基本都是些民营企业,它们情况与钢铁行业不同的是,一般没有什么可融资背景,但这种对外加工运行模式过多、过于单一也是其中很大的问题。长时间依赖对外加工同类企业不断扩容,让企业产能过剩问题越发严重。
2007年中国纺织业中心绍兴公布了一项调查数字,纺织产能过剩25%,印染产能过剩30%,服装产能过剩35%。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危机的苗头。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供需失衡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供需失衡往往伴随着产能过剩加大,产能过剩,加上外销产品积压和回冲,让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相对市场又很残酷,当大量产能过剩出现的同时,原材料价格往往会借机蹿升。
大量产能意味着大量需求,但棉花供给量无法跟上企业生产,因此从原料供应商也好,还是投机资金也罢,往往就会更加囤货炒高价格再卖。
于是一方面市场原料紧张导致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生产出的产品又囤积在库里出不去,行业危机往往就会出现。
汽车产业也类似,大量企业上马让低价竞争模式出现。但是相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让汽车企业对特殊钢等原料需求大增。当国际市场看到这种需求增加往往也会趁机抬高相关材料价格。最终挤压企业利润,而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产业。这个原本是被誉为“朝阳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的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产业,都是市场决定价格。但是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所谓市场定价并不一定完全是供需决定,但一定会因某产业违背市场规律引发。
例如,产能过剩本身是由于大量企业盲目跟风上马,但是同样在大量企业跟进之后必然是对大量原料需求。原料需求又刺激着市场的敏感神经。也就是说市场本身是由实体供需与投机炒作共同完成的。当企业这种原料需求信号发出以后,必然造成实体供给捂盘惜售,虚拟资金进入炒高。
这些暗流无国界,只要出现了苗头,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整个实体供给由大集团控制垄断的时候,捂盘惜售及抬高价格的频率就会加强。对企业来讲毫无疑问进入了利润挤压的恶性循环。
最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中间环节,当我们在产业链上端掌控优势资源,并有机会“坐庄”的时候,依然出现原料低价被买走的情况。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原料本身采掘成本很低,所以就算不断压低价格贱卖,也不会让企业蒙受太多损失,但是却给整个国家产业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当大量矿产资源被贱卖的时候,国外企业却几乎全部停止采掘本国矿产,大量储备我国的资源。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低价储备,等将来资源地位产生变化以后可以得到更多利益。所以说,就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来看,想要在经济上占到优势,产能控制与产业优化往往和资源供给成本控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企业产能越过剩,往往资源成本付出越高。相应的,如果资源产能过剩,价格也就无法还原它原本的价值体现。
但是,产能过剩问题解决存在着误区,也就是依靠大企业所谓整合来解决。这方面的思潮主要认为大企业掌控避免了产业多元化发展,企业少了自然好控制。这其实是最大误区。因为从以前经验来看,往往是一些拥有政府背景国有企业在盲目扩大生产。由于有资金支持,政府信用在背后支撑,造就了企业违背市场规律扩大生产,反而加速了产能过剩出现。
当整个大企业集团出现,加上地方政府的背景,往往就会对宏观政策方面照顾期待有加,而当真的政策出来,并确实对库存消耗起到作用的时候,对政策的过于期待又加速生产步伐,新的产能过剩又出现。如此恶性循环一出现,所谓行业整合,也不过是给经济发展造成更大拖累。
所以想要解决产能过剩,必须先解决企业竞争结构不合理,并且在逐步发展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同时疏导市场平台。也就是让产能与需求逐步交由市场决定。而产能问题解决,价格就逐步平衡,原料供给紧张现象缓解之后,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从目前整个世界经济格局来看,真正资源危机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资源垄断、囤积以及通过金融炒作出现的假性资源紧张。归根到底一句话,供需平衡决定着成本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