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开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并出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在改变生存现状,以发家致富为目的的目标完成以后,民营企业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其带动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国内对外经济形势的严峻,企业负担开始加重,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危机。改革开放后,特区经济影响力不断向周边辐射,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浙商开始看到了机遇,并发展起来。他们所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深受欧美等国家的青睐,很多欧美品牌到温州等地加工产品。因此,广东、浙江等地外向型企业发展起来,并完成了原始积累。
那时,企业运作成本不高,农村涌向城市的打工者,吃苦耐劳,对工资的要求不高,通货膨胀也尚未形成,地方政府对于厂房占地以及税收方面都给予很大优惠。这样,大大刺激了民营企业的增长。但是随着国内人工、原料、地租等成本的提高,通货膨胀加剧,国外行业贸易壁垒逐步加深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类民营企业开始无所适从。
这种企业转型是很难的。很多小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5%之间,仅仅人民币升值一项就可以置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于死地。外向型民营企业当中,资金链就是生命。资金链一旦因为突然事件出现问题,别说转型,稳定运行都无法保障。
转型方向性也容易被舆论误导。甚至有很多政府部门所牵头的转型,本身就有很多问题。例如一些企业要转型,就上了很多高科技或者最新型的机器,当机器上来之后发现即使真的上了这些东西,也无益于降低成本,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只能一时搞得轰轰烈烈,却无法维持。企业依然是加工企业,利润依然被欧美企业掌控,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当很多企业感到压力,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这时候,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民间借贷。但是,逐步受制于民间借贷的企业,往往经不起风浪,也更容易出现因负担过重而倒闭的结果。
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还远不止于此。随着制造型民企生存压力加大和房地产热的兴起,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思“变”。制造业生存压力让他们很难再去支持,房地产业则不同,几乎年年都翻倍的利润吸引了大批资金,其中就包括民企。当大量“热钱”会聚到房地产业时,其价格也就继续攀升。于是制造业遇冷,房地产继续加热。
传统作坊式或者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所以无法摆脱制造业危机,资金也就更紧张。这就加剧了贫富分化。房地产逐步升温,也让房租水涨船高,这更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大量企业关闭工厂投资地产,也增加了失业率。即使是那些没关掉的工厂,因为成本增加也无法满足通胀的变化带来的工人工资的增加。于是,一方面出现工人大量失业,另一方面出现工厂招不到工的情况。
民营企业在面临这些危机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国有企业垄断的危机。很多在国有企业产业链条下生存的民营企业,一次又一次因为被垄断价格或者提高成本失去了活力。唯一的结果就是被逼倒闭。例如我国的民营加油站,在两大巨头的时不时断供以及批零倒挂的前提下大量倒闭死亡。十年来,中国民营加油站倒闭了近九成,而剩下的也面临倒闭威胁。就在2011年的4月,又再引发了民营企业无油可进的惨痛局面。一方面零售价格定死了,另一方面批发价大幅飙升还不一定能稳定供油,导致了民营企业被迫被两大巨头收购的情况一再发生。
在这重重危机的包围下,民营企业自然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可是民营企业往往不被关注。由于民营企业所得利润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帮助无法与地产相比,所以地方政府就忽视了对民企的扶持,而是把更多的兴趣放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对房地产经济逐步形成了依赖,这样,在为民营企业搭建效率平台方面就变得滞后。无形中,民营企业要面临的挑战也就更多。
国家虽然开始放开一些原垄断行业,但民企仍顾虑重重。因为历史证明,民营企业一旦进入一些有利可图的垄断行业,要么就拿不到回报,要么就拿到回报的时候再被地方变相地收回去。我国已经数次对民营企业开放垄断产业,但前几次均未成功,原因就在于此。民营企业的钱都是辛辛苦苦一点一滴赚出来的,一旦投资失败,还可能会冒着“出头椽子先烂”的危险,自然是畏首畏尾不敢向前。
当然,除了这些客观因素,还有很多是企业本身的问题。很多事情不能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在外在因素上。虽然外在环境考验着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民营企业本身也应该逐步去睁开眼看世界,戒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的毛病。我们有很多民企逐步认识到了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始走出了发展新路。但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还是没走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以对外加工为利润来源方式企业的转型困难。由于长时间为适应加工产品而发展,导致了企业的摊子虽然越铺越大,营业额越来越高,利润却相反的越来越少。这样,企业本身就不得不让更多运行成本花在购置新的机器和招募更多人工上。为了让企业继续发展下去,这种不得已的行为就让企业自己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企业发展越来越不健康。一旦行业或者金融政策出现了变化,对一些企业来讲往往就是灭顶之灾。忙着对资金链救赎的企业领导们,往往时时刻刻如芒在背。危机感越来越重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窄。
第二,就是以家族性质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会看起来很团结,发展也很和谐、很迅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逐步进入规模扩大阶段的时候,这种家族式的管理就无法发挥效用。在企业还小的时候,一个家族,每个人都会像机器螺栓和螺母一样,每个零件紧密配合让企业向着好方向发展并且达到利益最大化。一旦企业做大,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首先是资本扩张以后就面临着大量的招工问题,如何能够让招募来的员工像自家人创业时那么勤勤恳恳、具有责任心和归属感,是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其次还会面临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控制问题,企业家族成员对于利益分配问题矛盾重重,很多时候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初期都会紧密合作,一旦企业做大之后,就会引起家族矛盾,引起企业拆分,并影响企业运作。
第三,是企业运行风险控制。民营企业有个通病就是“一言堂”。往往企业决策者说句话,下面就会毫无异议地贯彻执行。在企业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决策人快速决断能够显示其灵活性和当机立断的优势。可是一旦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之后,就可能因为决策人的失误,影响整个企业运转。企业无法形成一套有效的权力监督系统是最大的问题。虽然很多民营企业号称是股份有限公司,但是股东大会发挥实际功效的机制并未建立。
这样,即使资产过亿的公司也会随时出现危机。
第四,是接班人问题。这几乎是我们所有民营企业都面临的困局,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创业者大部分已经进入暮年。很多早已经超过了退休的年龄,而目前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老一代民营企业家还在一线忙碌。这些企业家们的后代很多往往不愿意从事父母这一代人从事的工作,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有的是想发展自己的事业空间,有的则是认为老一辈从事的行业太辛苦,自己不愿这么劳碌一生。由于民营企业往往是离开领头人就什么也玩不转,很多事情只能由老总拍板,加上国内职业经理人运作法规尚未建立,让这些决策人不放心交给外人,这就导致了企业因接班问题陷入危机。
第五,是喜欢快速扩张。要么就以小资金实力去鲸吞资产大于自身的对手,要么就盲目加快投资项目,同时进行多元化发展。不管是哪一类,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危机,就是“资金饥渴症”。
我们把两种情况分开来分析。第一种是鲸吞大企业,并购虽然可以大规模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但是有被收购需求的大企业原本就已经有自身的问题。资产的负债率、企业的赢利能力、人工成本、机器的更新以及因更换领导层带来的管理问题都会在短期爆发出来。一个用多年积累的巨资投入的民营企业,是否还有能力整合并购后带来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提前作出风险评估的事情。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很少对风险评估付出很多,往往只会对赢利预期过多的幻想。这必然增加企业风险,并带来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第二种是盲目扩张投资多元化发展。这种情况往往会因资金快速扩散加上精力不够,无法顾及整个财务、运营、建设等的管理,制度必然滞后并带来很多问题。这时如果出现资金问题,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就只能靠短期民间借贷了,很可能就会因高利率负担过重而慢慢拖垮企业。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本色集团老总吴英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抛开所谓的权钱交易层面,单从其企业发展来说,吴英本身是一个极具商业才能的青年才俊。十几岁就开始创业,二十多岁就能够成功赚取“第一桶金”,但是由于盲目自信,又是身处民间借贷盛行的地区,让她以高调的姿态获得了很多融资机会,快速、大量、多元化的投资,使她陷入资金链紧张中不能自拔。原本有雄心壮志做实业的吴英,就这么让自己身陷囹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实不仅仅伴随着这一个人,而是伴随着民营企业的一种常态现象。
第六,是民营企业员工的归属感普遍不强。一般来说,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还有订单数量、时间不一致等等原因,更加愿意雇佣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村进城的打工者。虽然雇佣这些人相对便宜些,加上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的负担也较轻,但是其特点是流动性特别大,无法用企业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想要让员工尽职尽责便于管理,建立一套保障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会逐步建立起员工对企业的感情,除了会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之外,也能够顺利推行最新的管理制度。
第七,是企业对于品牌意识的认识误区。其实很多企业的发展路径显示,他们为了建立品牌,更多的努力是在为产品的知名度进行努力奔走。
然而,产品拥有知名度并不代表品牌灵魂的建立。品牌成功,更多的除了质量、服务、专业化的保证之外,能够拥有你独特的产品气质,而这种产品气质逐步影响着客户,同时,客户也会因为产品具有的气质而把产品印象深植心中。这就需要从核心竞争力到产品贴心、专业化运作以及产品推广方式全面进行整合运作。这一点恰恰是在国内企业中普遍缺少的。
众多的外在因素和企业运作的内在误区,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经济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可以说举足轻重。而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基本上要看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向。如今世界经济强国,无不靠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而在未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也将会越来越作出其对中国经济的卓越贡献。
但是,想要民营企业发展健康,经济良性循环,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就必须建立企业公平竞争的软环境,在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的同时能够有一个好的引导机制,只有更加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从发展成败中总结出了一些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出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认清民营企业的真正发展之路,不致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