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笑林广记
27501200000037

第37章 附录(9)

长工听见了,索性把炖得烂熟的鸡肉吃个精光。

“混帐!”地主气得直喊,“谁叫你吃的?”

长工说:“老爷,这瘟鸡死了还不甘心,炖烂了嘴还硬。

骂老爷‘秃、秃、秃’!我不吃它的肉对不住老爷呀!”秃地主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又一天,地主家的大黄狗在门口咬一个穷婆婆:“光、光、光!”长工看见了,照准狗头就是一闷棍。狗边叫边跑,撞着了拴着的大黄牛。“没毛,没毛!”牛闷声闷气地叫起来。长工心一动,一个箭步赶过去给牛一顿痛撸,牛挣脱缰绳跑了。

秃地主气疯了,跳起脚来骂长工:“混帐,快把牛给我撵回来,不然我要你的命!”

长工两手一摊,说:“你不是说过有谁犯了你的忌就往死处撸吗?这狗骂你‘光、光、光。’这挨刀的牛骂你‘没毛,没毛。’我肺都气炸了,非把它们撸死不可!”

秃地主恶狠狠地瞪着长工,怒吼道:

“你给我滚……”

长工笑着说:“我犯了老爷的忌,要给老爷白干一年的长工,这才几天呀?”

“给我滚,滚!”秃地主喊着。

酒瓶兄弟

魏元孚做太保(辅助国君的官),机敏善辩,喜欢饮酒,只是身材矮小,秃头。周文帝很喜欢跟他在一起。一次,周文帝在室内放了十瓶酒,瓶上都是盖着帽子,然后引魏元孚进去看,想以此看着魏元孚的窘相。魏进内室一看,马上就笑着说:“我兄弟们怎么这么无礼,竟私自闯入君主住宅?

还不早早回得家去!”说完抱酒而归。周文帝见他如此机灵,拍掌大笑。

烧饼与和尚

一座山庙里,住着一个和尚和三个小徒弟。这和尚心眼并不坏,但不知为什么,他那馋嘴的劲儿简直没法形容。他贪吃、吝啬,在施主家做法事得来许多饼子和馒头,他全一人独吞。他总是叫三个小徒弟早睡早起,等他们睡下,和尚去施主家了,三个小徒弟聚在一起悄悄商议:“咱们的师父,怎么这样小气呀?”“那么多饼子呀、馒头呀、全倒了他一个人肚子里!”“哪怕分一点点儿给咱们也好啊!”“咱们好歹也是庙里的小和尚,总该吃点儿吧!”“咱们想个办法吧……”三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终于商定了一个主意。和尚刚回家,三个小徒弟便异口同声对他说:“师父!

老是叫一个名字真没意思,给我们改改名字吧!”“哦,你们要换什么名子呢?”一个小徒弟说:“管我叫‘呼’吧!”“这么个怪名字!也好,你自己喜欢就行!”另一个小徒弟说:“我的名字就改成‘巴嗒’吧!”最后一个小徒弟说:“我想叫做‘香’!”“嗯嗯,你们高兴,就这么定了吧!好啦好啦,你们快去睡觉!”“是!师父!”三个小徒弟退下,进了卧房。“嘿嘿,他们到底都睡了。”和尚乐呵呵地拿出了施主施舍的饼子。他在炉火上烤好一个饼子,正准备吃,发现饼子上沾了灰,便张开嘴“呼呼”直吹,于是,改叫了“呼”

的小徒弟跑进来,说:“来了,师父叫我吗?”和尚无奈,只得把烧饼给了“呼”,说:“我烤了饼子,吃吧!”烤好了下一个饼子,他不用口吹饼子上沾的灰,而是用手“巴嗒巴嗒”地拍撸。于是,小徒弟“巴嗒”跑了进来,说:“师父叫我,我来了!”和尚只好说:“烤了饼子,想给你吃。”接着,他又烤了一个饼子。这一回,为了自己吃到,他小心翼翼地没使烧饼上沾上灰。他咬下一口饼,情不自禁地叫道:“香!香!”于是伺机已久的小徒弟“香”跑过来说:

“师父,我来了!有事吗?”和尚不得已强作笑颜说:“也想给你吃个饼呢!”瞧,这贪吃的和尚把烧饼都分给小徒弟吃了。

徐陵妙答

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为隋以前周代诸国)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劝谏过失的官)徐陵出访隋国。隋文帝正在洛阳,赶忙选派朝官中机敏善辩者去接待。当时初夏已热,徐陵是陈国来的南方使者,隋官中有一人以此戏说徐陵道:

“今天天气真热哪,大概是徐常侍带来的吧?”徐陵笑答:“太妙了,想不到我到洛阳,使你们懂得了寒暑。”朝官无对。徐陵这年已七十五岁,又一官问他“徐常侍高龄多少?”想以此发挥作些文章,徐巧妙答道:“小于如来五岁,大于孔子两年。”众人都笑,隋文帝因朝官中无人能对而深感耻辱。

雨中巧谏

秦朝有个长得很矮小的宫殿演员,名叫优旃。一次,秦始皇大摆酒宴。时值大雨,大臣们喝得很高兴,而站在外面台阶上的一些卫士却被雨淋湿了,冻得发抖。优旃对卫士们说:“如果你们需要休息的话,一会儿我喊你们时,你们只要答应就是了。”一会儿,雨下得更大了。优旃站在栏杆上对卫士们大喊道:“卫士们!”

卫士们齐声答道:“是!”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很高,却没得到什么好处,还要在雨中站立着,我虽然生得很矮小,却能很好地休息!”秦始皇知道优旃在替卫士们说话,就下诏令让他们一半对一半地轮换休息。

这下放心了两三个年轻人,煮了一锅河豚汤。可他们听说河豚有毒,都怕死而不敢吃。

“你吃吧!”

“不,还是你先吃吧!”

推让间,其中一个人说:

“瞧,那边桥下躺着个乞丐。

叫那家伙喝一碗试试怎么样?”

“对,就这么办!咱们稍等一会儿,如果那家伙平安无事,咱们也就可以吃了。”

他们立刻端着一碗汤走到桥下。

“喂!你吃河豚汤吗?”

“嘿,谢谢各位!”

乞丐喜出望外,连忙伸出器皿把汤倒过来。

于是,这几个年轻人过了一会儿观察动静。只见乞丐安然无恙。

“放心吧!咱们吃吧!”

说罢,大家饱饱地灌了一顿河豚汤。他们剔着牙,从桥下走过,对乞丐喊道:

“刚才的河豚汤真好吃啊!”

“这么说你们吃过了?这下可放心了,我也可以吃了。”

画鬼最易

有个人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什么最难画?”这人说:“狗与马。”齐王又问:“画什么东西最容易?”这人回答说:“画鬼。”齐王说:“为什么?”画家说:“狗和马,人人熟悉,天天看见,所以稍有一点不像人们都能看出来;而鬼是无形的东西,谁也没见过,所以画起来就容易了。”

骗子和仆人有个骗子,他不想给自己的仆人发工钱,却给自己买了一条被单。被单很短,如果用它盖住脑袋,就盖不住脚,要是盖住了脚,就盖不住头。当仆人来要工钱时,骗子就躺下来命令道:

“把那条被单拿来,给我盖上!不许露出脚,也不许露出头。”

如果仆人不能照办,他就会大发脾气,指责仆人不听话,并把他赶去,工钱也就扣下了。时间一长,这个骗子的恶名传开了,人们谁也不愿意再给他当仆人。

一次,一个异乡人来到这个城市,到骗子那儿做仆人。他卖力气地侍奉主人,一个月后,就来跟主人要自己的工钱。这时,骗子又像平时一样躺下来,命令仆人说:

“把那条被单拿来,给我盖上!”

仆人拿来被单给他盖上了脑袋,骗子说:

“难道你没瞧见,我的脚还露着呢!”

仆人给他盖上了脚,他又喊道:

“看,脑袋又露出来了!”

仆人又用被单把他头盖住。

主人凶狠地吼叫道:

“你瞎了吗?你看,脚还没盖住呢!你就是这样侍候我的?”

这时仆人什么也没说,顺手拿起一根木棍,朝主人的两只脚撸去。那两只脚立即蜷缩到被单里去了。于是仆人赶忙把被单上下都掖住,对主人说了一声:“祝您好运!”然后拿上自己的工钱,就走了。

智打皇帝

一天,爱好文艺的五代后唐的皇帝李存勖在宫中看演员排戏。忽然,他大声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你在哪里?”这时,演员敬新磨朝他就是一个耳光,皇帝不知所措,文武官员和演员们大惊失色,一齐扑上去责问敬新磨。敬新磨答道:“管理天下的,只有一个人,干吗还要呼唤别人,难道可以有两个人来治理天下呀?”皇帝转怒为喜,予以奖赏。

咏物箴警

冲虚先生平素善道,常劝善惩恶。亲族中有个人喜欢责备他人,嗜好小利。冲虚先生送他一面镜子和一杆尺,警以诗说:“自家面垢何曾见,只辨他人丑与妍;量长画短分明甚,终世何曾把自量。”

过了几天,先生又给嗜利者送去一条鱼,警语最后两句道:“香饵一吞无计脱,饱时反不似饥时。”

请客

郑余庆极清廉俭朴。一日,忽然邀请亲朋数人于翌日到家中做客。被召亲朋都觉得奇怪。翌日一早就都赶去,待日头升高方见郑余庆出来。闲谈片刻,亲朋都已腹中“咕咕”作响。余庆对左右说:“吩咐厨房,烂蒸去毛,不要拗折断颈。”众亲朋互相对视,以为必是蒸鹅鸭之类了,不然怎么说:“去毛”、“不断颈”呢?又过了很久,厨家端出去毛酱一盘,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亲朋们装作高兴的样子勉强吃了下去。

谋士搬兵

齐威王八年,楚国侵伐齐国。齐威王命淳于髡向赵国搬兵,为他装上黄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大哭着说:“今天我从东方来,见道旁有个庄稼人,拿一只猪蹄,一杯酒,向天祈祷说:‘但愿高处狭小的地方收获满笼,低下平坦的地方收获满车;五谷丰登,囤满廪实。’他献的祭品太少,而想得到的好处太多,您不觉得可笑吗?”齐威王领悟了他的意思,就出黄金千斤,玉璧十对,车马百驷,让他带去送给赵国。赵国于是出动精兵十万,战车千乘,帮助齐国出战。楚国连夜退兵而去。

智骗包子

从前有个大和尚,又小气又贪财。他有三个小徒弟,平常吃东西从来舍不得分一点儿给徒弟们吃。

有一个徒弟很机灵,他对另外两个徒弟说:“师兄,你们瞧,现在师父又叫我替他蒸肉包子了,等一会儿我能让他请我吃包子!”另外两个徒弟不相信,他们就撸赌。包子蒸熟了,一共九个。这个徒弟端上去送到师父面前,另外两个徒弟在隔壁听。这个徒弟把包子端上去后,就说:“师父,昨天我爸爸在田里干活,挖到一块沉甸甸、黄澄澄、四四方方的东西,拿回去人家都说是金子!”

大和尚正要张嘴吃包子,听他一说,连忙把包子给了他一个,问道:“啊!后来怎么样了?”

徒弟把肉包子吃了,说:

“后来爸爸说,把它分一半献给师父吧!”

大和尚连忙又拣起一个包子给他,接着问:“后来又怎么样了?”

徒弟把第二个包子吃了,说:

“后来妈妈说,不如把它卖了,给寺里放一次布施!”

大和尚很快地又拣起第三个包子递给徒弟,问:

“噢!后来呢?”

徒弟吃了第三个包子以后说:

“我对爸爸妈妈说,不如把它存到我师父那儿保险!”

大和尚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将第四个包子也递到徒弟手里说:“主意不错!后来呢?”

小徒弟一看九个包子,师父四个,自己四个,只剩下最后一个了。便不慌不忙地抹抹嘴唇说:

“后来,太阳照到窗上,我一下子醒了!”

大和尚这才知道上了当。

历数圣贤

殷安对薛黄门说:“自古圣贤,数不过五人。伏羲攀天梯,定八卦,第一个;神农种百谷,济万民,第二个;周公制礼乐,百代行,第三个;孔子出类拔萃,学问渊博,第四个。”他每说一个名字,屈一个手指。屈了四只手指后,停下半天才说:“从此以后,便没有能屈得手指的人了。”

又过了好久,才说:“加上我,就是五个了。”他屈完了五个手指。

谢客妙法

乔仲山家做的馄饨很好吃,曾经因为许多宾客朋友前来求取食物而苦恼。一天,他在每位客人桌前先放好一张纸条,并且告诫各位说:“吃完后方可撸开纸条。”客人吃完后撸开一看,原来里面写着做馄钝的方法。客人大笑而去,从此便没有再来求取食物的人了。

老虎和鼠

陆长源因为从前对皇上有恩德,做了宣武军行司马,韩愈做宣武军行巡官,在同一府署共事,有人见了他俩年龄相差这么悬殊,就以言讥讽,陆长源听到后说:“老虎和老鼠,同为十二生肖之一,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死难见人

齐国某人叫他的仆人做一件非常艰难、不付出生命的代价就难以完成的事。仆人贪生怕死,不肯去做。

他的朋友问:“你没有去死吗?”

他答道:“是的。做事要对自己有利,死对自己不利,所以我不去死。”

朋友说:“你这样还有脸见人吗?”

他说:“你以为死了反而可以见人吗?”

赵土豪的下场

很久以前,有个姓赵的土豪,仗着他有财有势,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村里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村里有个农民,名叫阿流利,小时读过书能写会算。赵土豪不识字,平日有什么公文信件,都让阿流利代写代看。

阿流利也和村里人一样,常受赵土豪的欺压敲榨,因此也恨透了赵土豪。

有一次,土司老爷的母亲做生日,前一晚送来一张帖子请赵土豪去吃寿酒。赵土豪让阿流利看帖子,阿流利就想趁这个机会,借土司的手为地方除了这个大害。于是他假装皱着眉头说:“这是一张讣文,土司老爷的太太死啦,他叫你明天一早带人去帮忙料理丧事。”

赵土豪说:“既然如此,快快通知村里人备办三牲,明天五更便去祭灵。”

赵土豪叫人连夜杀猪宰羊,备办香烛元宝,又雇了一班吹鼓手,让全村男女老少穿戴孝巾孝服,天没亮就动身去吊丧了。

一行人到了土司衙门前,哀乐声和哭声惊醒了正在梦中的土司老爷,也惊动了那些远路来拜寿的宾客。他们跑到衙门跟前一看,只见赵土豪正带领乡民百姓披麻戴孝哭拜在地。土司老爷大怒,骂道:“今天老太太生日,你却带人前来哭丧,是何道理!衙役们,快快给我撸死这狗奴才!”

衙役们一拥而上,棍撸脚踢,赵土豪登时一命呜呼。

荀陆妙语

晋时颖川人荀鸣鹤,陆士龙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说:“我是日下的荀鸣鹤。”陆士龙说:“黑云已经散开,见到了白野鸡,为什么不拉你的弓,布下你的箭呢?”荀鸣鹤回答:“我本来认为是壮健的云间龙,到底是只山野中的麇鹿,野兽弱而弓强劲,因此才迟迟未射。”张华拍手大笑。

荔姐自救

农家妇女荔姐,一天听说母亲生病了,等不及丈夫一同走,就匆匆独自赶回娘家。此时已是夜里,走着走着,忽听得后面有脚步声,情知是歹徒,在这幽僻的山野呼救有什么用?她闪身到路边古坟旁一株白杨树下,解下腰带缚在头颈上,披头撒发,伸出舌头,直愣愣瞪着双眼等待着。那歹徒走近仔细一看,才知碰到了“吊死鬼”。吓得惊叫一声倒在地上。荔姐急忙拔腿跑回娘家。第二天,听村上人说:有个青年昨晚碰到鬼魂,中了邪气,疯疯颠颠,胡言乱语。后来这人百药不治,竟疯了一世。

分酒

从前,有个穷学生进京赶考,走了半天路,又饥又渴,很想喝点水,正好,前面有一个村压,他赶紧加快了脚步。

村边有一口井,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在提水浇园。

他走近姑娘身旁,施了一礼,很客气地说:“大姐,我要进京赶考,十分口渴,能不能让我喝点水呢?”姑娘看了他一眼,诚恳地说:“你急着赶路,还要参加考试,喝生水会生病的,那就会耽误你考试。前面不远处有个茶馆,你到那里去喝吧!”书生谢过了姑娘,便向茶馆走去。

开茶馆的是个老头儿。他见进来一个书生,想刁难刁难他,就爱理不理地问:“给你出道题,如果猜对了,茶水任你喝个够;如果答不上来,你出多少钱,我这茶水也不卖。”

书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老头儿捋了捋胡子,不紧不慢地说:“篓里十斤酒,葫芦能盛三斤,瓶能盛七斤。我问你,怎样用葫芦和瓶把它分成两等份?”书生尽读了些《四书五经》,哪见过这种题,没有回答上来。老头儿不客气地说:

“对不起,你到别处找水喝去吧!”书生没说什么,只好退出茶馆,到浇园的姑娘那儿去喝。姑娘听说书生是被一道分酒的题难住了,就说:“还是不喝生水的好,我告诉你。”说完,就把分法告诉了书生。书生谢过了姑娘,第二次来到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