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
这次职业道德建设理论讨论会,是在全国各行各业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的情况下召开的。根据十三大精神,研究讨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这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报告讲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中第六点明确指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要根据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巨大的促进,同时也对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克服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现代化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我们这次理论讨论会,应该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方针,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解放思想,认真探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我们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提高一步。下面我讲一些意见,供同志们讨论、研究参考。
一
首先,我想回顾一下历史,讲讲近几年来我国工交财贸企业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情况、经验和问题。
我国工交财贸企业从50年代就开始抓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呈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十年内乱期间,在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干扰下,社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受到严重损害,许多忠于职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被视为“修正主义黑样板”,受到批判、迫害。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把职业道德建设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许多部门和地区,从实际工作中培养和发现了一些抓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或者从反对行业不正之风中认识到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开始把职业道德建设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铁道部1981年以来开展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活动;交通部1981年颁发了交通运输职工职业道德准则;机械部自1983年开始,将职业道德建设列为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抓;邮电部、水电部、商业部等也都提出了一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后,职业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决议》把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当作一件大事,作了专题论述,并且规定:“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就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抓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许多地方和部门组织编印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各种教材,制定了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机械委前不久召开了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专题研讨会,就如何深化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铁道部为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在全路中开展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四职”教育活动;交通、邮电、商业等部和许多省、市也都召开了职业道德建设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我们相信,随着进一步开放和改革的深化,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一定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的理论与实践也会越来越丰富。
从这些部门和地区的工作情况来看,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主要经验有这样几条:
一是统一认识,把职业道德建设当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强企业管理的大事来抓。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不够,不少人职业道德观念比较薄弱。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是要强调法制。但是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还是要靠道德规范的,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在干部和职工中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意识,使大家深刻认识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在干部和职工中,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普及一点伦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把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真正懂得什么是职业道德,为什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及怎样才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为职业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的厂长,从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中,切身体会到抓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团结,也有利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使企业的形象和名望得到提高,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下功夫去抓职业道德建设,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是各行各业的事,但首先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带领职工群众搞好职业道德建设。这样才能改变目前职工中存在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卡群众”的看法,纠正职工群众对职业道德建设的某些消极情绪,促进行业风气和党风的进一步好转。
三是依靠群众,针对行业、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人们的观念、习惯、传统及教育的力量来维系的,道德建设是群众的“自我改造”和“自觉锻炼”。根据道德建设的这一特点,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发动群众,通过广泛地研讨、辩论、演讲、评比和对事故、过失的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照正反典型,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并将其写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规范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易记易行,成为从事该职业的人员自我约束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做到人在哪里,道德就在哪里。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道德效应,起到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
四是既要大力倡导、积极推动,又要扎扎实实,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要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坚持常抓不懈,并根据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赋予职业道德建设新的内容和特色,使之常抓常新。
五是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同步展开,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社会整体效益。实践证明,只在少数窗口行业或部分单位开展,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应该力求面更宽一些。当然,首先选择一些窗口行业作为突破口,用典型引路的方法逐步推开,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需要的。
六是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企业双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并把职业道德建设的考核与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少数搞得好的企业探索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现代化管理相结合,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六条可能概括得不够,希望大家研究充实,逐步把我们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积累起来,总结提高。
当前,企业职工道德建设虽然出现了好的势头。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但总起来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很不平衡,效果也不理想,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还严重存在。比如,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还不断发生;不讲服务质量,不讲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掺杂使假、随便涨价、乱收费用、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则更为普遍,其中有些已经超出了职业道德的范围,走上了违法乱纪的犯罪道路。所有这些都引起群众的不满。这说明在不少企业里,职业道德建设还没有引起领导者的足够重视,没有列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有些企业抓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具体措施以及有效的检查、监督和考核;某些领导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至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和制约职业道德的健康发展。由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和“铁饭碗”还没有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与物质利益原则相脱节,挫伤了一部分职工的积极性,职业道德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手段的配合,这都是应该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
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肯定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就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包括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建设。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密切联系这个实际来进行。下面,我想就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几个关系问题谈点看法。
1.坚持改革、开放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立起来,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严重的不正之风,包括行业不正之风、道德败坏等现象,要作具体分析,不能把它说成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其实,改革、开放将会大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最终的意义上讲,这必将有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我国九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不但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而且“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新的解放。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积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开始形成潮流”。这是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可以使我们对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的关系得到启发。
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当然要大力进行教育,提高人们的觉悟和道德修养,但是许多事实说明,光靠教育也不灵。一些工人主人翁责任感不强,劳动积极性不高,纪律松懈,工作马虎,很重要的一条是与旧的经济体制,特别是分配制度和劳动制度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有关。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许多企业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特别是实行承包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以后,工人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纪律性增强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这些说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定要与加快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2.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并且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正当经营先富起来。在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如何把经济利益与道德标准统一起来,是个重要问题。我们既不能只“重义轻利”,用平均主义作为我们社会的道德准则,来否定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丢掉社会主义起码的道德准则。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我们的道德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建设,应该提倡的是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应该反对的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共产党员、先进分子来说,还要提倡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这是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提出的指导原则。我们遵循这个指导原则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
过去在旧的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经济基本上是产品经济,企业之间、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也很不发展。现在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现生产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行业、各种不同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所以,这就要求各个行业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正确思想,同时,不同职业的人们都要做到团结协作、彼此尊重。
我们企业之间的竞争,选拔人才上的竞争,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竞争。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那种尔虞我诈、以邻为壑、你死我活的竞争是有根本区别的。我们社会主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行的。
3.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我们培养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要求和根本目标。这个“四有”中的有道德,就包含了职业道德。对一个职工来说,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用于从事职业活动,职业道德至关重要。而优良的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同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职工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样,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文化技术,也就很难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尽到职业责任。据一些企业的调查,当前影响职业道德建设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职工队伍素质不高。所以抓职业道德建设一定要与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结合起来。现在有些企业提出“四职”教育(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我觉得很好,这实际上是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四有”教育统一起来了,是企业落实建设“四有”职工队伍这个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4.培育企业精神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近年来,不少企业为适应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都在积极倡导和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同时强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两个东西虽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都属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许多企业倡导的企业精神内容来看,其中不少就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如艰苦创业的精神、严字当头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等。这就把培育企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内在地联系起来了。所以倡导企业精神,要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企业精神是群体意识,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而职业道德则是每个岗位职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精神支柱的基石。否则,企业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抽象的口号,没有什么生命力了。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传统的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从社会分工开始的,社会有了不同的职业,就有不同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职业道德的种类和内容也就不断发展。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良道德传统,不是割断历史。旧社会就讲“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国外资本主义企业,也强调讲究信誉、注重质量、顾客至上、礼貌待人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而且应当借鉴。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道德在我国有很深的影响,如特权思想、专制作风、唯利是图、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同这些腐朽思想道德影响作斗争,是我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应当结合实际生活的具体事例,宣扬和扶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正气,批判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道德的邪气。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首先把一亿多职工的职业道德抓好,对实现我国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会产生巨大影响。
讲了上述情况和看法,不一定都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把这次会议讨论的成果集中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