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寄子由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四年(1081),时作者任太和县令(今属江西)。秋思:秋景引起的感触。子由:苏辙的字。苏辙时贬官在筠州(今江西高安)任职。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黄落:草木枯黄凋落。小虫:指促织,其鸣声似催促妇女纺织。献功裘:向公家缴纳衣裘。古代卿大夫穿的皮衣叫做功裘。这两句是说:漫山草木枯黄凋落,已是那晚秋时节,促织不停地催着妇女们赶制寒衣。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阅世:经历时世。卧:偃卧。云壑:云气弥漫的深谷。挽:拖引。著:放,放置。万牛: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这两句是说:我犹如那偃卧在云气弥漫的深谷、阅尽世间炎凉的老松,虽为栋梁之材,只是重如丘山,没法找来一万头牛把它拖到沧江上,为世所用。
此诗抒写自己仕途坎坷、功名未遂的感慨。前二句以肃杀的晚秋之景来反衬自己郁闷的心境:促织催人劳作,连妇女们都在赶制寒衣,而自己却老大无成,只能清醒而徒然地看着光阴白白逝去!后二句笔锋陡转,说自己如老松,阅尽世间炎凉,高卧云壑,此志之坚,只有万牛才能拖走!《诗林广记》引元熊禾曰:“此诗言世道将变,人心老死山林,无人推挽出而用世。”得其意旨。后二句并写出作者的兀傲性格。全篇气骨瘦劲,句法奇硬古拙,善熔铸古语,是一首能体现山谷特殊风格的佳作。
次元明韵寄子由
次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春。元明:黄庭坚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子由:苏辙,时在筠州监管酒盐税。元丰三年冬,黄大临写诗寄给苏辙,感叹苏辙大材小用。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交亲:朋友,亲人。随逝水:孟郊《达士》:“四时如逝水,百川皆东波。”写亲友纷纷谢世。图画:画像。凌烟: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所建之阁,上画功臣图像。刘肃《大唐新语》:“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这两句是说:你我朋友之间的交情,随着如水的时光,已有半世之久;点检一番,又有几人画图凌烟阁,成就了一番大业?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水拍天:韩愈《题临泷寺》:“海气昏昏水拍天。”这两句是说:春风春雨,花开花落,过眼而去;我怅望江北,您怅望江南,唯见那滔滔江水,波浪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解铜章:辞官。铜章为县级官吏的标志,即官印。行:将。问道:登道,亦谓寻求真理。石友:金石之交,喻情谊坚笃之友。潘岳《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忘年:忘年交。黄庭坚比苏辙小八岁,又属苏轼的门下,所以自谦低一辈。这两句是说:我欲解印辞官,去探求至道,想我情谊坚笃的朋友定会和我订立忘年之交。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脊令(línɡ):鸟名,巢于沙上,常在水边觅食,后世常用以比喻兄弟间亲密互助的关系。《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日月: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阴阳即指日月,此化用其意。雪:喻白发。颠:头顶。这两句是说:我们彼此之间都在怀念自己的兄弟,思归不得,唯有被飞逝的时光催得满头白发。
此诗表现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首句说朋友之间的交情,随着流水般的时光,已有半世之久。次句说亲友之间,几人成就一番大业?颔联承次句收转,写彼此的友谊:春天来到,花开水涨,两相思念。颈联句融入身世之感,说想辞官归去,知道坚如金石的朋友,一定会和自己建立忘年之交。尾联说彼此都在怀念自己的兄弟,思归不得,唯有被飞逝的时光催得满头白发。
首二句是工整的对仗,却一气直下,使人不觉其为对,这是山谷常用的律法之一。三、四句,杨万里说:“春风春雨,江北江南,诗家常用。杜云:‘且看欲尽花经眼。’退之云:‘海水昏昏水拍天。’此以四字合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梗。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方东树评此诗云:“平叙起。次句接得不测,不觉其为对,笔势宏放。三四即从次句生出,更横阔。五六句始入题叙情。收别有情事,亲切,言彼此皆有兄弟之思也。”故而“此诗足供揣摩取法”。
登快阁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太和任上,时作者已在太和任县令近三年。快阁:太和县城东门上的楼阁名,前临澄江,此水由南向北流入赣江,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而得名。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痴儿:自称。了却公家事:办完公事。语出《晋书·傅玄传附子咸》:“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倚晚晴:倚在快阁的栏边,迎着雨后傍晚的阳光。这两句是说:我办完了公事,倚在快阁的栏边,迎迓着雨后傍晚的阳光。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两句是说:登阁远眺,秋山重叠,树叶黄陨飘落,天空显得更为辽远阔大;澄澈的赣江在快阁下流过,黄昏时映涵着一弯新月,更觉澄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朱弦:琴弦。此处用伯牙为锺子期绝弦事。《吕氏春秋·本味篇》:“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佳人:指知己、挚友。青眼:眼睛正视,眼珠子在中间,表示对人有好感。典出《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对自己所悦之人则报以青眼。聊因:姑且为了。横:横斜着眼睛看。这两句是说:琴弦已为知己而绝,我不愿再浪费心力取媚时人,还是姑且为了见到美酒而高兴吧。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与白鸥盟:谓隐居之人跟鸥鸟结为侣伴。典出《列子·黄帝篇》。这两句是说:我愿弄笛船上,泛舟江湖,与鸥鸟结为伴侣。此两句归船、长笛、隐者、白鸥,构成了一幅想像的图景,表达了诗人理想中的人生归宿,当然其中依然有对现实社会的厌弃。
此诗是山谷名篇中的名篇。首二句用俗语入诗,表现了自己在“了事”之馀,登临快阁一快心胸的感觉。“落木”二句,写景精切,境界宏大,生动地描画出一幅高远明净的秋色图,见出诗人坦坦荡荡的抱负。“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鲁岩所学集》)“朱弦”二句,直抒胸臆,意态傲兀,浩气满怀。后二句宕开一笔,表明自己厌倦官场、渴望过一种自然无拘束的生活的志趣。此诗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律对精严,却又似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方东树《昭昧詹言》引姚鼎语)。诚如翁方纲所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后世评论家常举出此诗作为黄庭坚诗歌的代表作。太和的快阁,由于有了黄庭坚这首诗的品题,名重天下,前后和者上百篇。当然,没有任何一首和诗比得上此诗。
上大蒙笼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时山谷在太和县任上,当时为了推销官盐,山谷深入山区,目睹人民的悲惨生活,写下了十几首记行诗,此为第四首。大蒙笼:太和县境内的山名。
黄雾冥冥小石门,苔衣草路无人迹。
苦竹参天大石门,虎兔蹊聊倚息。
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
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来陆梁官府,试呼使前问其故。
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
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
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
黄雾冥冥小石门,苔衣草路无人迹——黄雾冥冥:指雾色昏黄,阴暗。杜甫《早发》:“日出黄雾映。”小石门:山名。苔衣:指青苔覆盖地面。谢灵运《岭表赋》:“萝蔓绝攀,苔衣流滑。”这两句是说:小石门山被黄昏阴暗的雾气所笼罩着,山路上青苔覆地野草丛生,很少有人走过的痕迹。
苦竹参天大石门,虎兔蹊聊倚息——苦竹:竹子的一种,因其笋味苦,故称苦竹。李白《劳劳亭》:“苦竹寒声动秋月。”大石门:山名。虎(hánɡ):老虎的行迹。蹊:足迹。杜牧《皇风》:“蹊巢穴尽窒塞。”这两句是说:大石门山上苦竹参天,我们在有野兽出没的地方暂且休息。
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阴风:冷风。崩石:将要崩塌的危石。这两句是说:早晨的冷风吹过,山中树林内树木呼呼,犹如山神长啸;看那千丈寒藤爬绕在将要崩塌的危石之上,分外阴冷。
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清风源:指山中的峡谷。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侵淫溪谷。”这两句是说:进至山中,大山里的峡谷中竟有人家住户,那些山民不仅放牧牛羊而且种植桑麻,农耕度日。
向来陆梁官府,试呼使前问其故——陆梁:原为跳跃的样子,又指猖獗。《史记·秦始皇本纪》:“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陆梁地。”后来的解释说:岭南的人民多住在山中,其秉性强梁,故称陆梁。:轻视,藐视。这两句是说:山民们向来都是非常强悍,他们藐视官府;我派了一个人,让他前去问那些山民为何住于深山之中。
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衣冠汉仪:《后汉书·光武帝纪》:“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这两句是说:那些山民说他们也原本是驯服的良民,并非蛮夷之群,只是因为官府的压迫骚扰才逃至深山,成为现在这样。
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此二句化用禅宗偈语。《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香严智闲禅师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这两句是说:山民们说他们以前虽在穷乡,虽无食盐,但尚且有米可以糊口,而现如今连糊口的米也没有了,还奢谈什么吃盐。后句史容注解说“当作‘今日有盐无食米’”,可参考。
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但愿”句: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说:“等是山色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李白《赠崔秋浦》诗:“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此句是山民的期望。长养:使儿孙成长。杜甫《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这两句是说:但愿那些为官的人清正廉明,不贪钱财,山民们都愿意使儿孙成长,做世世代代听任驱使的良民。
古代诗歌中反映官府压迫人民的名篇不计其数,唐代的杜荀鹤就有诗曰:“任有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官府的压迫无处不在,此首诗也是同类事情的反映。
此诗题下原注“乙卯晨起”。整首诗从三个层次入手,首先诗人描写深山老林的幽僻荒凉,通过“黄雾冥冥”,“路无人迹”,“苦竹参天”,“虎兔蹊”一系列山景的展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荒僻的山林图景,再加上“阴风”的四起,“寒藤”的蔓绕,给人营造了一幅阴森凄厉的气氛。一般而言,此种环境是不会有人在其中的,但诗人接着一转,在此环境中推出了人,“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从而造成读者思想上的落差。紧接几句,诗人便是探究百姓何以居于此处,而且轻视官府的原因。通过官民的对话,尤其是后四句百姓的答语,道出了“官逼民反”的本质原因。最后两句尤为沉痛,山民们仅仅希望为官之人清正廉明,他们就愿意世世代代听任驱使。这是百姓的心声,又何尝不是诗人心迹的表露。
劳坑入前城
此诗与《上大蒙笼》为同一时间所作,仅为地名不同。《上大蒙笼》原诗题下注“乙卯晨起”,本诗题下注“乙卯饭后”,可见其仅是前后之作。劳坑:太和县境内的地名。
刀坑石如刀,劳坑人马劳。窈窕篁竹阴,是常主逋逃。
白狐跳梁去,豪猪森怒嗥。云黄觉日瘦,木落知风饕。
轻轩息源口,饭羹煮溪毛。山农惊长吏,出拜家骚骚。
借问淡食民,祖孙甘糟?赖官得盐吃,正苦无钱刀。
刀坑石如刀,劳坑人马劳——刀坑:太和县境内的地名。这两句是说:刀坑地势险要,山峰陡峭,山石有如刀削一般;劳坑崎岖难行,每走一段路程,人马都十分疲劳。
窈窕篁竹阴,是常主逋逃——窈窕:深远的样子。篁竹:竹子丛生而形成林。《汉书·严助传》:“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主逋逃:“主”作动词,即接纳逃亡的人。《尚书·周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这两句是说:看那幽深的竹林,阴阴一片,但那却是百姓逃亡的好去处,逃亡的人常常住在那里。
白狐跳梁去,豪猪森怒嗥——白狐:狐的一种,毛色为白。跳梁:在山梁间出没。豪猪:也称为箭猪,全身长满硬毛,如果遇到天敌则竖起全身硬毛以防身。森:森然树立。嗥:吼叫。这两句是说:那山梁之上,白狐现身,随之又立即窜去,那豪猪全身硬毛森然树立,怒吼的声音,声声传入耳中。
云黄觉日瘦,木落知风饕——日瘦:太阳淡而无光。杜甫《无家别》:“日瘦气惨凄。”木落:树上树叶脱落。风饕:风势非常猛烈。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这两句是说:天上云气褐黄低沉,使人觉得太阳惨淡而无光;树上的树叶脱落,劲风吹过,树梢呜呜作响。
轻轩息源口,饭羹煮溪毛——轻轩:轻便的车子。轩,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车子,后为车的通称。源口:谷口。溪毛:溪中的水草一类的水生植物,因其细长,故称为溪毛。这两句是说:我们把车马停在谷口休息,煮上些溪中的莼菜之类的东西作为我们的饭食。
山农惊长吏,出拜家骚骚——山农:即山民。骚骚:乱骚骚,乱哄哄。这两句是说:山中居民的出入被我们惊动,家中一片乱哄哄,商量着让谁出来拜见我们。此二句写山民因官府压迫逃至山中,都不愿见到官府来人。
借问淡食民,祖孙甘乱糟——借问:上前打听,询问。祖孙:爷爷与孙子,此处指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甘:乐于。乱糟:吃酒糟而不吃盐。乱:食,吃。糟:即酒糟。这两句是说:我上前询问那些山民:你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甘心吃酒糟而不吃盐吗?
赖官得盐吃,正苦无钱刀——钱刀:即钱币。刀,即刀币,为战国时齐国的钱币,其形状像刀。此外其他国家因那时尚未被统一,钱币形状各不相同,如赵国钱币为铲状,楚国的钱币为蚁鼻等。此处以此指钱币。这两句是说:山民们回答道,他们正是因为有了官府的食盐配给才有了盐吃,但却苦于没有钱去购买呀!此二句是对食盐配制的讽刺,此项制度实为聚敛民财,故人民因为此制度而没有盐吃。
此首诗歌紧承《上大蒙笼》而作。诗在开篇即写他们进山后的状况,山势险峻陡峭,石如刀削,人马每行一段即十分疲劳,首二句巧用地名写行程的劳顿,意出新奇。随后写竹林幽深,野兽出没,诗人看到的是山梁之上白狐现而复没,听到的是豪猪怒吼的声音。紧接一句“云黄觉日瘦,木落知风饕”则把那种黄云蔽日,天昏地暗,山风劲吹的状况写了出来,“日瘦”、“风饕”可以看出黄庭坚诗下字的奇险。诗至此则转入了途中小憩以及与山民们的对话。“借问淡食民,祖孙甘乱糟?赖官得盐吃,正苦无钱刀”,诗人与山民的一问一答,则道出了山民们没有盐吃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因为食盐配制的盘剥聚敛,导致民贫而无力买盐,这无疑是对此项苛政的有力抨击。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此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时山谷任太和县令。当时邻县永新县的县令送给他山中出产的石耳,山谷作此诗答谢。永新:吉州永新县,与太和县相邻。宗令:永新县的县令宗汝为。石耳:为地衣类的植物,常生于深山阴面岩石上,椭圆形,状似耳朵,为灰黑色,与木耳颜色相近,可以食用。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公庭退食饱下,杞菊避席遗萍齑。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饥欲”句:《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记载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靠采薇而生活,最后饿死。首山:首阳山。薇:一种野菜。“渴欲”句: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尧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玷污了他的耳朵,就到颍水之滨去洗耳。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此处用其句式。李白《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将颍川水与首阳蕨对举,山谷反其意而用之。颍川:颍水河,发源于河南登封,注入淮河。饮颍川水表示很清高。这两句是说:我饥饿之时就想吃首阳山的薇菜;我口渴之时就想喝颍川河的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嘉禾:永新县的别称。令尹:即县令。此处令尹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令尹,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清如冰:为官清廉如冰。曹植《光禄大夫荀侯诔》:“如冰之清,如玉之洁。”石上耳:即石耳。这两句是说:嘉禾县的县令你为官清廉如冰,为我寄来了南山上出产的石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筠笼:即竹子编织的笼子。杜甫《野人送朱樱》:“野人相赠满筠笼。”瀹(yuè)汤:用来煮汤。磨沙:磨成碎末。光陆离:光怪陆离。这两句是说:看着那竹笼中的石耳,我眼前浮现出它长于山野烟雨之中的姿态,把它磨成碎末用来煮汤,那汤水光怪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竹萌:即竹笋。《尔雅·释草》:“笋,竹萌。”粉饵:粉团类食品。相发挥:在相互映衬下更加美好。刘禹锡《杨柳枝词》:“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辛:辛辣。芥末与生姜都是辛辣之味。和味:调和味道。这两句是说:加上竹笋、粉团一类的食物互相映衬,使之更加美好;再佐以芥末生姜之类的调味品,使它更加适合人们的口味。
公庭退食饱下蚫,杞菊避席遗萍齑——公庭退食:办完公事之后回家吃饭。《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蚫:筷子。《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蚫处。”杞菊:枸杞与菊花。避席:退席让开。遗:不用。萍:水草类植物。齑(jī):切细的腌菜。《后汉书·华佗传》:“萍齑甚酸。”这两句是说:我办完衙门里的公事回家吃饭,看到石耳做的菜,我不停地夹着吃,而枸杞、菊花、萍、齑之类做的菜,我将其搁于一边,不去吃它。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雁门天花:山西雁门五台山有天花蕈(xùn,菌类植物)。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说法,感动天神,天神使天女抛撒香花。桑鹅:一种菌类。楮鸡:楮树上生长的木耳,其味道像鸡肉味,故称楮鸡。韩愈曾有《答道士寄树鸡》一诗。这两句是说:石耳做菜的香味,使我不再忆及雁门五台山由天女撒下的香花,更何况这些人间的凡品如桑鹅、楮鸡之类呢!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小人:即指作者自己。藜羹:用藜叶煮的羹,一种粗劣的食物。藜,一种植物,其初生的嫩叶可以食用。嘉蔬:指石耳。遣饷:派人送给我。荷眷私:承受你的恩惠眷顾。这两句是说:我自己平日吃饭很是随便,藜叶煮羹也能够容易满足,承蒙你的眷顾,派人送给我石耳这种十分珍贵的蔬菜。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苍崖:悬崖。苔衣:苔藓类植物。石腴: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风日炙:风吹日晒。这两句是说:我听说石耳常常生长在悬崖峭壁的上面,与山涧石上苔藓苔藻一起经受风吹日晒。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扪萝:即握住藤萝。挽葛:攀挽葛藤。万仞:极言山势高峻。仄足:侧足,因为高险而不能正立。委骨:弃骨。这两句是说:要采摘石耳,就要攀挽藤葛到万丈悬崖之上,采摘的人因为山高且险,双脚不能正立,有时发生危险便要摔下悬崖,弃尸荒山,被虎豹豺狼吃掉。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佩刀”句:据《汉书·龚遂传》:龚遂劝民务农,见到有的人带剑持刀,他就劝那些人卖掉剑买耕牛,卖掉刀去买牛犊。此句说宗汝为治民有方,重农安民。作民父母:王禹偁《谪居感事》诗自注:“民间多呼县令为父母官。”得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两句是说:你作永新的县令,重农安民,治民有方,作为百姓的父母官,能够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闵仲叔”句:《后汉书·闵仲叔传》记载,闵仲叔客居安邑,老年家贫有病,买不起肉,就每天买猪肝一片,卖肉的人有时不肯卖给他,安邑的守令听说后便经常派属下小吏给他送去。仲叔觉得奇怪,便问了来人,当他知道原因之后,便叹息道:“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说完就离开了安邑。其敢:岂敢。鲑(xié)菜:鱼一类的菜肴。这两句是说:古时贤人闵仲叔不以口腹之需而使安邑之民受累,我岂敢因要用石耳和鲑鱼烧菜而劳烦嘉禾的人民和你呢?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此鼎:指菜肴,此指石耳。因古代贵族用鼎盛菜,故有“钟鸣鼎食”之说。射利:追求财利而趋走。左思《吴都赋》:“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嵯峨:指山势高险的样子。这两句是说:但愿你不要再乐于吃此种菜肴,免得使人民为了追求财利而纷纷攀上那险峻的山崖去采摘。
此首诗是一首答谢诗,感谢永新县令宗汝为送山中所产石耳给自己。全诗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表达感谢之情,第二部分表达规劝之意。
全诗首二句即以古代贤人的事迹明志。紧接着述说赠送石耳之事,通过对石耳的描绘,表明所赠之物的珍贵。诗人看着竹笼中的石耳就想到了石耳生长在烟雨中的姿态,又设想以竹笋等相伴为菜,再加以芥姜为作料,作的菜使“杞菊避席遗萍齑”,而且那香美使人不再想起天女所撒落的香花,更何况那些桑鹅、楮鸡。在诸多食品的映衬下,石耳的佳美便显现了出来,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感谢之情。诗从“小人藜羹亦易足”起转入第二部分,石耳生于“苍崖之绝壁”,人们需“扪萝挽葛”登上万仞高山才能采到,稍不留意便会“委骨豺虎宅”。随后称颂宗汝为是清廉之官,重农安民,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紧接一句“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借古时贤人之事为自谦之词,表示不敢因此而累及民众,从而在最后两句表达出自己的规劝,“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诗的规劝之意在经两层转折之后表达出来,可见作者以曲笔委婉表达的规劝。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黄庭坚由知太和县移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此诗系作者离家赴任所时的告别寄友之作。分宁: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杜涧叟:杜槃,号涧叟。时居庐山。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这两句是说:奏完一曲《阳关三叠》,征帆即随水向东而去。遥望旌阳山下的灯火,我独自一人已经在江中的小船上了。阳关:古代表现离情别绪的琴曲。王维名诗《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当时人把这首诗谱成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旌阳:山名,在分宁东。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这两句是说:我自己仍同平时一样沉醉,只有那满川的风月,替人悲愁。此二句脱胎于欧阳修《别滁》:“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王安石亦有“只有月明西海上,伴人垂泪到天明”之句,用的都是衬托写法。
此诗写惜别之情,独出机杼。首句见别离之匆遽,次句以灯火旌阳的温馨衬托出孤舟旅人的愁寂。第三句翻作旷达语,说自己并没有因离愁太深而醉得不同寻常,语淡而情深。第四句又作翻转,说满川风月,烟笼雾罩,在替人悲愁,凄凉无限。本来,自然景物无所谓悲愁,悲愁的只是人。但此诗妙就妙在移情于物,把本来没有感情的风月也写得含情婉转,犹如杜牧的名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人的情感投射于物,比起直抒胸臆的方式,更能艺术地表现诗人的情感世界。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
此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时山谷在太和县任上,有一位名叫李和甫的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于是黄庭坚写了这两首绝句代为回信。李和甫:生平事迹不详。简:书信。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山色”句:杜甫《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此处取“相与清”。相与:交互。“卷帘”句:杜甫《客夜》:“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欧阳修的《临江仙》词中有:“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的句子。月华:月亮的光华。此处指月亮。这两句是说:天近黄昏,山色清幽,江声寂静,遥望一片静穆;我卷起帘子,等待着月亮从东方渐渐升起。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可怜”二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此种以听到笛声而生别情的诗境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见到。这两句是说:正在这时,江边并排停泊的两只船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好像在向老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这两句是说:往事已去,茫茫难寻,然而在梦中,那些已逝的往事却能随心而见;面对这繁华的世间,在我这喝醉了酒的人的眼里也不过是乱哄哄的一片。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风流:指诗人心中所追求的理想。张耒《读黄鲁直诗》:“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恼人病:烦恼使人生病。这两句是说:我常常因为心中所追求的理想达不到而烦恼,好像生病了一般;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如果天性无情,就没有这么痛苦了。
这两首奉答的绝句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第一首主要写对朋友的思念,第二首主要诉说自己的苦闷。
在第一首诗中,作者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秋江晚景,“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不远处那清幽的山色,那寂静的江声,以及卷帘等待明月初升的情景最易使人产生怀念之情,然而恰在此时,并排停泊在江边的两只船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好像在向老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这种情景自然也使诗人沉浸在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中。
在第二句诗中,诗人向朋友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心情。首二句“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以工整的对仗,写出了自己对往事、对朋友的回忆常常出现在梦中,而对世间的繁华却是十分淡漠。第三句则进一步说明自己苦闷的根由,那就是“长为风流恼人病”,诗人因为自己心中所追求的理想无法实现,自己官小位卑、抱负难以施展而苦闷不已。最后一句“不如天性总无情”用了一句反语,因为自己天性多情,才会有如此种种痛苦,此外似乎有一种无奈的心情蕴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