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
28016000000154

第154章 选择采用非正规道路的谋略

◎文/佚名

真正的成功属于那些谋略超群的人。这世间许多“非常的成功”,是以“非常的手段”达成的,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知道努力,也要知道思考,运用适当的谋略,寻找达成某种目标的最佳途径。

公元前207年,秦朝发生起义。两个对立的起义军首领互相争斗,意在控制秦朝的战略要地关中。刘邦早已征服了关中。但另一位更强大的起义军首领项羽,也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因为项羽的兵马强于刘邦,刘邦被迫割让关中。

虽然刘邦有条件地投降了,但项羽对刘邦的野心仍不放心。他想让刘邦离关中越远越好。他把王土分成18份,让刘邦去最远的西端为王。为进一步隔绝刘邦的潜在威胁,他把首府与刘邦之间的封地划成三块,指定三名将军分管每块封地。其中一块封地叫陈仓。

刘邦本来就对放弃最初征服的王土心怀不满,此刻更对被贬至荒芜之地怒火中烧。当他率军撤离关中首府时,一位谋士建议,他们应该毁掉连接西部新家与首府之间的木道。这会让项羽放心,认为刘邦不再返师东进,寻求复仇。刘邦认可了。于是,刘邦的士兵拆毁了他们走过的路和桥。

一旦到达新领地,刘邦命令将军们重建军队。当军队强大到足以打败项羽时,刘邦召集了将军们。他们讨论了如何最好地进行东征,夺回王土。途中面临两个障碍。第一,三位将军统治的封地,包围着他们的新领地,横亘在他们和首府之间。第二,通往项羽那里的木道已成废墟。刘邦和他的将军们足智多谋,他们设计了一个聪明的计谋克服障碍,并从中汲取力量。

刘邦命令一个小分队去重修木栈道。它对刘邦的对手产生两方面的冲击。首先,它使他们放松警惕。刘邦的人手太少,要几年才能修复栈道,至少对手这么想。其次,他的计划把对手的注意力吸引到“明显的”道上来。项羽和陈仓的将军们都认为,即使刘邦修复栈道,他们也只需集中兵力封锁狭隘口,便能轻易阻止他的进攻。

刘邦压根就没想过用栈道,他的这个项目仅仅是颗烟幕弹,他计划通过另外一条非正规道路袭击项羽。

当对手还在盯着栈道时,刘邦命令部队攻击邻国陈仓。他令陈仓的将军大吃一惊的同时攻克了这块封地。这一举动让对手猝不及防,巩固了刘邦的权力。它为决战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不断扩充势力,打败横在他和关中首府之间的各国,直到击溃项羽。刘邦最终收复关中,重新指挥起义,统一了中国,成为汉朝的始祖。

刘邦大胆思维,巧妙设计,把对手的注意力吸引到明显的、正规的路上。他利用了对手的注意力转移,选择采用非正规道路的谋略,令对手吃惊,取得胜利。

《塔木德》上的一句著名的格言是:“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下面的这段历史故事,再次对此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企图夺取西奈半岛,而首要目标是埃及军队的核心要塞——米特拉山口。埃及驻西奈半岛守军将领当然也十分明白,一旦米特拉山口失守,那么西奈半岛也就难以维持了。因此,他们除了派重兵镇守山口外,还在旁侧地带驻军,以备不测。

“以我们目前的守备力量,我想,米特拉山口在我们手中是万无一失的。”山口埃军的部队首领这样向上司说道。

10月的一天,米特拉山口的埃军阵地上空,突然出现了四架以色列野马式战斗机。“不好,敌人要来偷袭我们。全体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指挥员下达了作战命令。埃军士兵纷纷进入隐蔽掩体,举起自动步枪,架起高射机枪,准备射击。可是,以色列战斗机并没有对埃军阵地用机枪扫射,也没有投下炸弹。它们轰鸣着,一忽儿猛然掠地俯冲,一忽儿又直插云霄。低飞时距地面不过四米高,而升起时又不见了飞机的踪影。

埃军官兵对以色列战斗机的这种奇怪举动一时目瞪口呆。

“不要傻看了,快打电话向上级报告吧!”不知是谁提醒了一下,于是通讯兵慌忙摇起电话,准备向上司报告。可是摇了半天,一部电话机也听不到声音。

“哦,是那几架该死的飞机把我们的电话线给割断了。这可怎么办呢?”

事情正是这样,以军用飞机的螺旋桨和机翼将埃军的电话通信线切断了。

埃军官兵一下子陷入了极大的惊慌之中,这时,一场大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