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火”是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海火”与海里的发光生物有关。水里的发光生物因受到惊扰而发光,是早为人们所熟知的现象。这些生物种类繁多,除甲藻外,还有许多细菌和放射虫、水螅、水母、鞭毛虫以及一些甲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因此,人们推测,当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啸的剧烈震荡时,便会刺激这些生物,使它们发出异常的光亮——“海火”。对此,一些学者却持有异议。他们指出,在狂风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样受到激烈扰动,为什么不产生“海火”?一些人认为,“海火”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有多种成因,生物发光和岩石爆裂发光只是其中两种成因,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成因。但究竟还有些什么成因,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石头也能“下蛋”
众所周知,地球上高等动物的繁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胎生,一种是卵生。像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各种昆虫和鱼类都是通过下蛋来繁衍后代的。然而奇怪的是,有些石头也能“下蛋”。
下蛋石是中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特有奇观,被称为黔南六大谜之一。在县城西南12公里处的瑶人山里,陡峭险峻的石崖上,挤出了f
一些圆溜光滑的石疙瘩。把石蛋剖开后,里面和普通石头无异,找不到动物的基因。几十个大小不等、形状逼真的石蛋错落排列在山崖上,真是蔚为壮观。更令人惊讶的是,石蛋的出生似乎有一定规律。据当地人说,大概每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石蛋出生时,只要用手轻轻一敲,外层岩石就会脱落,露出一个完整光洁的圆蛋。
这些古怪的石蛋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人认为,贵州一带曾经是汪洋大海,某些物质在海中漩涡的作用下积聚成球状物。后来陆地上升,这些球状物便附着在岩石中。由于二者的密度不同,当周围岩石脱落后,“石蛋”就露了出来。但是海陆变迁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为何只有贵州的岩石中藏有石蛋?还有人认为,石蛋可能是岩石中的特殊矿物质受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晶,在地壳的热运动中逐渐从岩石中挤出来。但是石蛋每隔30年就出生一次又作何解释?地壳运动会这么有规律吗?
海滩古井为何清泉不绝
中国广东省南澳岛的前海滩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古井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口径约1米深约1.2米。在这样一片连接滔滔大海的海滩上,怎么会有这样一口古井呢?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古井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没,一旦显露,井泉仍奔涌不息;尽管四周是又咸又苦的海水,涌出的水却质地纯净,清甜爽口。
据《南澳志》记载,1211年冬,元兵大举人侵南宋。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年仅8岁的皇帝赵员和杨太后等仓皇南逃。他们乘船登上南澳岛,修建行宫,挖掘了水井。但不知为何,人们后来见到行宫遗址,却不见水井的影子。1962年夏,当地一位青年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口水井,并在井石四角的石缝中捡到四枚宋代铜钱。经有关部门考察分析,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下沉形成海滩。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没了,难以被人发觉。但当特大海潮袭来,惊涛骇浪卷走大量沙层,古井便会显露。这种露井现象,自1962年后又出现过几次,并且都是在强台风掀起罕见的大海潮之后。
古井井水并非咸水或半咸水。即使将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一会儿之后,井水依然纯净甘甜,令人称奇。有人分析认为,当雨水降落在地表后,一部分渗人地下。由于古井所处的海滩地势较低,渗入到地下的水便向古井海滩汇集。一旦井露,地下水就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井底形成泉涌之势。同时,因为古井底质为沙,沙的孔隙中的水质点较为稳定,淡水和咸的海水混合得非常缓慢,海水比重大于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
但古井水质异常纯净的问题仍给人们留下了疑团。有人用测量表测得古井水比当地的自来水还要纯净。古井水贮藏上千年而不腐,这又如何解释呢?
水往局处流
一般来说,水都是往低处流的,哪能往高处流呢?然而这样的怪事的确存在。在新疆大漠深处,围绕高原之巅有不少奇闻趣事,其中最为奇怪的就是“水往高处流”这一自然奇观。
奇观发生在新疆南疆克孜勒苏自治州乌恰,距县城190公里处一条名叫什克的小河上。这条小河呈南北走向,眼看着河水从上游的低洼之处沿着山坡像蛇一样蜿蜒向上流行,最后竟爬上一个十几米高的小山包。河水在山包上转了两个弯,然后在山包的另一侧又顺着山坡向下游流去。驻守在这个小山包上的边防战士天天利用这股“神水”烧水、做饭、洗衣、浇地,只是弄不清楚这河水为什么竟往高处流。测绘人员曾专程来这里实地勘察,证实山包确实高出上游河面14.8米。
有不少地理、地质学家亲临实地考察,也没有得出科学的解释。
一觉醒来竟能说唱百万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着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格萨尔王传》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往往有着各种传奇。
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
这听起来似乎过于玄虚,但确有其事。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仍无法解释。
诡秘的明都大灾难
1626年5月20日(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明朝故都北京城西南角,(今宣武门)一带发生了一场破坏惨重的灾变,至今使人闻而骇然,难解事发端倪。
当天早上,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顷刻,大震一声,天崩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若乱丝、若五色、若灵芝状的烟气冲天而起,经久方散。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1.5公里,周围6.5公里,上万间房屋,二万余人皆成粉碎状。瓦砾盈空而下,人头及臂、腿、耳、鼻等纷纷从空中落下。街面上碎尸杂叠,血腥味浓,人亡惨重,驴马鸡同时毙尽。在紫
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二千余人,从高大的脚手架上震落,摔成肉饼。成片的树木;连根拔起,飘飞远处。石附马大街一座500公斤重的大石狮子也飞出顺城门外。1象来街的皇家象苑,象房全部倾倒,成群大象受惊而出,狂奔四方。
死难者奇况颇多。承恩寺街上八人抬一女轿正走时,赶上灾变;大轿被打坏放在街心,轿中女客及八名轿夫全都不见。菜市口有位姓周的绍兴来客正与”六个人说话,忽然头颅飞出,躯肢倒地,而近旁六个人则安然无恙。
令人咄咄称怪的是,死难者、受伤者以及无恙者,都在灾变中瞬间被剥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元宏圭街一顶过路女轿,灾变时被掀去轿顶,女客衣饰尽去,赤体在轿,却毫无伤迹。一位侍从在灾变时,只觉棕帽、衣裤、鞋袜瞬间、俱无,大为惊奇。有一被压伤腿的人,眼见周围的男女一丝不挂,有的以瓦片遮挡下身,有的用裹脚带缠掩下部,还有的披着床单或半条破裤,相互间啼笑皆非,无可奈何。
人们的衣服都被掠到何处去了呢?灾变后,有人报告,衣服全都飘移到几十里外的西山了,大半挂在树梢上。户部(明朝管民政的机构)张凤奎派长班(即侍从)前往查验,果然如此。只见西山昌平州教场上衣服成堆,首饰、银钱、器皿无所不有。
1986年北京城特大灾变360周年之际,北京地质学会等二十多家团体发起了对这场灾变原因的学术研讨。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主要有“大气静电酿祸”说、“地震引发火药爆炸致灾”说和“地球热核强爆作用”说等。但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灾变中的低温无火、衣物荡尽等罕见现象。
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认为这场灾难是因自己当政不端所致,并下“罪己诏”来责备自己。
但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场浩劫,只能称这是一个旷古谜团。
黑龙滩石壁:泼水竟能现竹
在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的峭壁上有被称为蜀中奇观的“泼水现竹”的石壁画。900年来,无人能解其中原因。
泼洒后,出现“泼水现字”几行墨笔字,署名处清晰地现出“乾道五年”等遒劲字迹。石窟右侧石壁凸起的平面上,有些不规则处,经山泉泼洒就会出现这样的奇观:石壁条幅上,墨竹主干亭亭,枝叶潇洒;竹根临怪石处派生出一丛幼竹,婀娜可爱;顶部侧叶,长剑当空,刺向云天。据说这“怪石墨竹”的作者是文同,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北宋梓州永泰县(四川省盐宁县永泰人。他平生爱竹、种竹、写竹,开拓了“湖州竹派”。着名成语“胸有成竹”,就是他写竹经验的结晶。仁寿(古称陵州)县志记载:“文同北宋熙宁四年来陵州后,在龙岩写怪石墨竹,两壁摩岩隐隐有光,怪石墨竹既无墨迹,又无雕镂痕;用水涤石,画面犹新。”
“怪石墨竹”写于1171~1173年之间,距今已逾900年。而这“怪石墨竹”经水洗涤至今画面如故的谜底仍未揭开。相传,这是写竹用的墨所致。那墨是在其主要原料松烟、煤烟中,投人了珍稀的某种鱼的尿液,经铜炉炼制而成。当地百姓则说,是因为龙岩处于神秘莫测的奇特位置。先前,岩顶有参天黑龙滩北端悬崖上镌刻着一米见方的“龙岩”二字。距其东南三百多米的紫色石壁上,有一尊大佛坐在窟中。石窟左侧四进的平面石壁上,用净水古树荫蔽,岩下有从河水中不断蒸腾升起的某种地气,再加上龙洞中山泉孕育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更有古稀老人说,是文同的表弟——宋代名人苏东坡在密州就任期间,从徽州买来一种“魔墨”相赠,并引举苏东坡《送与可出奇陵州》那首七言律诗为证。根据化学原理解释,“怪石墨竹”处的紫色岩,含化学元素钾,钾的化学性活泼,容易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可能生成氢氧化钾。龙岩泉水可能和指示剂石蕊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石蕊遇氢氧化钾显墨蓝色,看上去酷似黑色。
然而,到底为何泼水才能现竹,仍然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个谜。
花山石窟:古入屯兵处
在中国安徽屯溪花山,人们发现了巨大的地下石窟,石窟拥有的石洞之多,令人称奇。
如果这些石窟是人工开凿的,那么单单从里面运走的石料就有几十万立方米。
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在地方志等古籍史书中却没有任何记载?这些石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古人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凿它?留下如此多的洞窟又作何用?那些曾在洞内的石头又运至何处?层层的谜团引发了各方的猜测和遐思。
因为花山环境优美,是个风水宝地,有人推测这些洞窟可能是一处凿就的皇家王陵。只是洞窟里的石洞杂乱无章,方向和大小都不统一,不像是皇陵中间一洞、不设旁系的格局,所以人们对此说很是怀疑。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屯兵的假设。本来屯溪这个地名就有典故可考,三国时期的孙权曾派人在此处的溪水屯兵,于是有了屯溪之名。这些石窟会不会有军事之用呢?不过石窟的布局让人对这个假设提出了质疑。基于以上疑问,人们就想它会不会根本就不是有意的行为,而是大量采石后无意中留下的洞窟呢?只是采石多半在露天,而且石窟中有很多没有支撑作用的薄墙,采了石头后也不方便运出。石窟壁上还有十分漂亮的花纹,如果仅是工人采石,又为何雕这些花纹呢?
神秘的花山石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
清凉宫”:迷雾有几重
花山谜窟中三十五号窟是如今已探明的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内结构复杂奇特,酷似宫殿,因此被称为“地下宫殿”;还因窟内夏季清凉如秋,所以又被称为“清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