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2813100000026

第26章 在杀戮中进化(2)

但他并没有把这种怒气让李克用知道,按照常理来推测,如果他把心中的不满说给李克用听,很喜欢他的李克用一定会权衡一下。至少,李存孝手中的那根长矛就可以让李克用改变自己的愚蠢决定。

但事情却向着并不好的方向发展着,该年十一月,李存孝收复晋州、绛州,李克用仅授他为一刺使职务。891年三月,邢州节度使安知建投降朱温。李克用让李存孝去摆平这个叛徒,李存孝希望父亲能给自己一个名头。李克用就封为节度使。

安知建被平定后,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中,大多数人都嫉妒李存孝。这种嫉妒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李存孝的战功,另外一部分是李克用的飞扬跋扈。

他的确很善于打仗,也能把每场仗打得让李克用非常满意。但他只会打仗,在与同事相处上,他并没有一点灵性。

在他被封为节度使,而其他几位“太保”依旧是李克用的儿子时,幽州李匡威和镇州的王熔帮了那几个“儿子”的忙。

这两个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地侵犯中山了,拥有中山的定州王处存因为总吃他们两人的败仗,就请李克用帮忙。李克用就让李存孝去进攻王熔,又让李存信去帮忙。

892年正月,李匡威出兵救王熔,双方就要开战前,李存信主张先攻王熔,李存孝反对,他想先打前来的李匡威。

李存信当时被李克用任命为陆军最高总司令,而李存孝居然不服从他的意见,一向就很嫉妒李存孝的李存信向李克用告状,说李存孝和王熔经常眉来眼去。李克用命令李存孝进军,李存孝认为时机未到,李存信的诬陷信又到了李克用那里,说,李存孝就是有二心。

李克用就给李存孝传口信,大意是说,你是不是有二心,为何不进攻?

李存孝气得死去活来,大骂诬陷自己的人是王八蛋。可骂归骂,他心里所想的却是:我为父亲出了这么多力,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居然说有二心,父亲没有脑子也就罢了,居然还告诉我他没有脑子。你不是说我有二心吗,我就有给你看。

他给王熔写了封信,信的内容后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投降。因为在李存孝眼中,王熔还不配做他的头。

不久,他和王熔联合向朝廷上呈表章以邢州、州、磁州三州归顺朝廷,并请求赏赐给他节使度的旌旗节铽,以及会同各道军队讨伐李克用。

李克用也气得死去活来,该年三月,李克用联合王处存攻打王熔,结果却被王熔打败。

第二年,李克用再领大军攻王熔。王熔迎战。在平山,王熔被打得找不到北,李克用趁势进击他的老巢镇州。王熔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并且希望能和李克用一起攻打李存孝。

李存孝大怒,事实上,他早就知道王熔这个人是个胆小鬼。但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年头,胆小鬼太多了,即使时刻注意,也会经常碰上。

该年九月,他趁着神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击破李存信大本营,把奉诚军使孙考老活捉,李存信向父亲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亲自率兵前往,把李存孝所驻扎的地方围起来,并且要部下出战。可他部下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李存孝的勇武。

李存孝只好挖沟围城。李存孝连续出兵冲击,李克用的军队根本无法筑成沟堑。李克用急得直转圈。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跟李存孝说:“您所畏惧的只是晋王(李克用)。晋王待沟堑筑成,一定会留兵围城自己退去,他手下诸将都不是您的对手,筑好了沟堑又有什么用?”

李存孝这个笨蛋就不再冲击李克用的挖沟队伍了,他用了此生最大的愚蠢赌明天。一个月后,沟堑筑成后,深沟高垒,无法靠近,李存孝非常被动,不久,城中粮尽,士兵们无心守城了。

894年三月,李存孝登上城楼,哭着对城下的李克用说道:“儿蒙王的大恩,位至将相,难道愿意舍父子的关系而投仇敌?这是由于存信诬陷的缘故。希望能活着见王,说一句话就死。”

别人把原话讲给了李克用听,李克用很是伤心。他想,是啊,这个孩子平时很乖的。如今犯了这样的错即使没有理由,也应该得到原谅的。

可他自己又不好出面,就派了自己的老婆入城去跟李存孝谈。不久,李克用老婆带着李存孝来到了李克用面前,李存孝跪在地上,承认错误,很是诚恳:“儿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缘故!”

李克用见手下没有声音,只好呵斥道:“你写给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毁谤我,这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吗?”

李存孝无语!

李克用等了半天,还是没有等到任何人向他求情赦免李存孝。只好将他押回太原,不久,按照军规,将其五马分尸之刑处死。

据说,李存孝被五牛分尸时,五头牛拉不动他。但当他听到李克用在帐营内哭个不停时,才放开力气,让牛将自己拽开。

李存孝死后,李克用有十多天对武将们大打大骂。他亲自把儿子分了,却认为是武将们不劝他所致。这样的道理在任何地方说,都说不过去。

之所以没有人为李存孝求情,一是嫉妒他的战功,二是,此人在武将们心中,的确不怎么样。

但是,一百多年后,就有了关于李存孝的传说。《石头人招亲》是讲他父亲的、《十三太保》是讲他在李克用手下的风光史的、《打虎收孝》是讲他打死一只老虎而被李克用收为儿子的。至于其他的关于李存孝的故事非常之多,甚至有些明明是李克用的,也都放在李存孝身上。

为什么会有这些传奇故事呢?

大概是,第一,李克用深爱着李存孝。第二,后人有感李克用杀他之悔,李存孝背叛父亲之痛,将这对父子战场的战功合二为一。把李存孝传说成了一位天神。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存孝是那个年代一位最勇猛的武将,又是一直维护唐朝李克用手下的孝顺儿子。后人的传说中难免要和“忠孝”二字扯上关系,李存孝想没有传奇都不成了。

真实历史中,李存孝的死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自他死后,李克用的军事势力逐渐变弱了,而最不幸的是,朱温的军事势力却强大起来。

这大概就是“一将能抵百万兵”的最佳解释吧!

契丹人的“最恨”

942年,后晋皇帝石敬瑭死掉,他的侄子石重贵在大臣景延广的扶持下登上皇位。这一朝君臣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契丹称呼的问题。

契丹在这年派来使者,他们想知道,“儿皇帝”石敬瑭死后,他的后代该怎么称呼自己。权臣景延广接待了这位使者。

使者把问题一说,景延广就仰着脸,看着别处说道:“我们的先帝是契丹人所立,称臣可以,但现在的新皇帝却是我们中原自己所立,作为邻居称孙就很照顾你们了,没有称臣的道理。你们北朝不要小看我们中原,也不要随意侮辱我们,如果不服那就来好了,我们现有十万口横磨剑,正等着你们呢,但将来如果不幸被孙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后悔就来不及啦!”

这可能是那个时代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就连那个使者听完了这一席话后,都张着嘴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经过几秒钟的“反刍”后,才知道面前这个武夫——把持当朝朝政的人没有开玩笑。

使者小心翼翼地说道:“您说的话太隆重,我记不下来。还是写下来给我,我好带回去回话。”

景延广就满足了他的要求,使者正想走,景延广拦住了,“我最近杀了许多契丹商人,你有何看法?”

使者说,“我契丹会报仇的。”

景延广笑了,“是嘛,可惜你看不到了。”一变脸,“来呀,给我扔进牢里去,等死。”

景延广之所以敢这么对待契丹,是因为他总认为后晋的力量已经可以和契丹抗衡。而且,从他出任石重贵之前的作为来看,他的确是一个想建立点与众不同的大业之人。

他小时候,他善于射箭的父亲告诉他一句话:“如果射箭不能射进铁中,那就不如不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景延广的家教很好。长大后,他虽然不能把箭射进铁中,但箭法超群,臂力过人非他人所能及。

年轻时的景延广和当时其他人一样,也到军队中去谋求前途。先是进了朱温儿子——驻守陕州的朱友诲那里,但因为朱友诲谋反未遂被杀掉。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就逃到了华州将领尹皓那里,不久又跳槽到大将王彦章的部队,在与后晋的一次战役中,景延广被打得几乎残废,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后梁灭亡后,景延广和其他将领一样被后晋军队收编。李嗣源成为皇帝后,后梁汴州守将朱守殷拒不投降,结果被血腥镇压,景延广虽然存活下来,但也面临着被处死的命运。

可当时任六军副使的石敬瑭改变了他的命运,当石敬瑭负责处理他们这些活着的“叛乱分子”与景延广见面时,不知为什么,石敬瑭就把他放了。不久后,石敬瑭又让他跟着自己混。后来,石敬瑭想要称帝,景延广就给他出谋划策。到石敬瑭正式称帝后,景延广已经是石敬瑭最重要的有勇有谋的大将之一。但这个时候的他,并没有在台前,而是一直在石敬瑭背后。

石敬瑭临死前,将他和冯道叫到床前,要他们辅佐自己的儿子石重睿。可石敬瑭一死,景延广就变卦了。他仗着自己手中的军队和朝中的地位把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推到了前台。

在他看来,石重贵要远比小孩子石重睿聪明得多。他不想摆弄傀儡,他想要的是新皇帝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王朝是怎么来的,背后的屈辱到底有多少。

主政后的景延广首先是表现出了对契丹的不满,于是,才说出了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话。皇帝石重贵因为是被他辅佐起来的,自然对他是言听计从。

但事情的关键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代都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有时候责任很小,但有时候,责任却极为巨大,甚至是耸人听闻的“历史责任”。

当那名使者侥幸逃脱并回到契丹后,景延广就开始了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的行程。这名使者在契丹人面前把景延广的嚣张描绘得栩栩如生,契丹人根本不相信一个中原人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但为了震慑新上任的皇帝石重贵,他们就相信了景延广的胆子。

如他们所愿的那样,当他们挥师南下进攻后晋时,景延广在朝中大臣的哭泣与偷偷地叫骂声中胆战心惊地随皇帝出战。他任这次行动的军队调度员,另外两名大将高行周和符彦卿任副总指挥。皇帝任总指挥。双方在后晋边境的澶州与魏州对峙。由于两个副总指挥的兵力太少,所以,刚一开站,两人就向景延广大喊救命。

景延广坚决不救,坐在临时办公室里一动不动,像个木头。皇帝石重贵只好亲自领兵去救,才使得两个副总指挥没被契丹人活捉。他们回到军营后,哭得像个孩子。大概是因为之所以打得这么惨并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而是景延广不出救兵的问题。石重贵也不敢过问,因为所有后晋军队都在景延广手里。

契丹兵连打胜仗,直逼到了景延广临时办公室面前,叫骂得很难听。景延广依旧像个木头。契丹兵骂了半天发现自己是在跟坟墓叫骂,觉得很无趣,就退去了。有人跟景延广提议趁势追击契丹人。景延广冷冷一笑,自作聪明地道:“契丹人狡猾非常,这是诱我上钩。我才不上当呢。”

这件事让朝中大臣彻底地认清了景延广的面孔,这是一张只长了一张嘴而绝没有其他任何器官的面孔。皇帝石重贵面对着各方面的压力,这次战役损失惨重,所有大臣都认为景延广该付全部责任。

景延广似乎也明白这一点,当石重贵向他索要兵权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接着就跑到了河南洛阳当河南尹。

人走茶凉,这句话在景延广身上得到了体现。他一走,就有人跟皇帝说,这个小子当初如何残忍地对付大臣,如何奢侈、荒淫,并且无度,总之,景延广的一切缺点都被掀了出来,一切优点又都变成了缺点,再被掀起。

石重贵虽然知道大臣们说的都是事实,但对于这个把自己扶到皇位上的人还是心存感激。在这一点上,石重贵在五代时期就应该算是个好皇帝。为了堵住那些大臣的嘴,第二年,他带着景延广到边境上与契丹打仗。他想要景延广立点功劳。可一与契丹接触,后晋军就溃逃。无奈,他只好回来,景延广再度回到河南洛阳。

景延广在洛阳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主要是因为他看出了两次战役都不是契丹的对手。虽然,第一次是因为他不发兵。但从整体实力上来看,后晋军队与契丹军的确不在一个层次上。于是,酒成了他在洛阳唯一的朋友。他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喝酒,想把自己喝死。可酒似乎知道,他的命只有契丹人才有资格了解,自己无权干涉。

果然,不久后,他的命运之神开始向他招手。石重贵派出使趁想与契丹人讲和,但契丹人给出的条件是:把澶魏二州给自己,并且把景延广交出来。

石重贵坚决不答应。契丹人又卷土重来。石重贵只好再亲征。他命令景延广率领洛阳军队前去支援,景延广骑马从官府的正门出来时,战马竟前蹄腾空,立在原地,景延广只好换马出征。大家都知道马的这种举动是知道此去必败,可谁也不跟景延广说。

果然,当他到达河阳时,听到了大将杜重威临阵反叛的消息,他就返回了洛阳。契丹人进犯京师,走到相州时,专门派了数千骑兵混杂到后晋军队里去捉景延广,并对主将说:“景延广就是跑到天上也要把他给我捉到。”

景延广在洛阳听到这句话时忽然淡淡地一笑,他想自杀,可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儿女,又觉得放不下。于是,只好活下来。在契丹兵进入洛阳时,他主动出来找到契丹头目投降。

当时,契丹的头耶律德光怒斥他:“破坏两国友谊导致两国兵戎相见,都是由你引起。”景延广大呼冤枉,由此可知,他并不是一个对自己话负责任的人。当契丹人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他当初说的那段话时,他无语了。

本来,契丹人想把他押回本土,在那里关他折磨他凌辱他,可就在回本土的路上,景延广趁着看守他的人不注意,用双手卡住了自己的脖子,胳臂一用力,把自己卡死了。

换作是别人,肯定做不到。因为他是臂力过人的景延广,所以才轻松地把自己卡死。他死后,他的家人也并没有保住,妻离子散是肯定的了。

我们不应该责难景延广,他和安重荣完全不一样,安重荣是个伪爱国者,而他是真心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但这种“爱”并不出于公心,而是他想功成名就的私心。

世界上这样的人太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爱国。所以,国被他爱得振兴了,他当然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国破,他也不伤心。本来,这种爱就有种不可闻的味道。

后晋一朝像景延广这样反契丹的人并不少,但没有一个人敢和契丹军队正面冲突,也没有人敢说出那样让人热血沸腾的话。

所以,他才成了契丹人的“最恨”。仔细想想吧,在那个时代,只说了几句话就被契丹人称为“最恨”,可知,那个时代的中原人活得是多么窝囊,多么让人看不起。

王铁枪的气节

朱温手下大将王彦章是不可多得一员猛将,五代时期猛将如云,这并不是王彦章出名的地方。他之所以很有名气,是因为他有气节,这种气节就是只服侍一朝。这在五代时期可就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