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典故:《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卫国的国君卫庄公死后,由他的儿子卫桓公继位。卫桓公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名叫州吁。父亲卫庄公在世时对州吁十分溺爱,因而养成了他蛮横不讲理的习性。桓公的继位引起了州吁的嫉恨。在桓公十六年,州吁勾结当朝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害死了桓公,篡夺了王位。石碏对州吁和自己儿子的恶行也无力约束,只好辞掉官职回乡养老去了。
州吁当上国君以后,不但老百姓对他非常不满意,连大臣将士们也都暗中怨恨他。于是州吁找来石厚,让他想一个稳定人心的办法。石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回家去向他父亲请教。
石碏明白了石厚的来意后,想了想说:“陈国的国君陈桓公很有治理朝廷的经验,他过去与我们卫国相处得也很好。你们可以去找他帮忙,他一定会有办法的。”石厚将他父亲的话报给州吁,州吁觉得很有道理。他们立刻备了礼物,去拜见陈桓公。
与此同时,石碏也给陈桓公写了一封信,暗地里打发人送给了陈桓公。信中说:“石厚和州吁都是卫国的乱臣逆子。他们谋害卫桓公,压迫百姓。我已年高,无力惩治他们。请你们给这两个大逆不道的恶贼治罪,为卫国除害。”
陈桓公看了石碏的信,等石厚和州吁一到,马上将们他俩抓了起来,并通知了卫国。卫国派人到陈国杀了州吁。对于石厚,大家认为他是石的儿子,便主张从轻处理,也希望石碏念在父子的情分上放过石厚。可石碏却说:“州吁干的许多坏事都是石厚出的主意,如果不杀他是不公正的。像这样的乱贼,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为了大义,我顾不了这个亲情了。”之后,石碏亲自派人去陈国杀了石厚。
这两个谋权篡位的恶人,终于被深明大义的石碏除掉了。石碏受到了卫国人民的尊重。后人也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大义灭亲”这句成语,称赞那些为了维护国家之义而不顾亲属之情的正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