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8283600000058

第58章

汉兵又追上来了。项羽叫20多人全都下马,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他身上已受伤几十处。忽然,他看到汉军的骑兵司马吕马童,认出他是多年前的朋友,便问:“吕将军别后可好?”

吕马童不敢正面相看,更不敢动手,只是指给他的副将王翳:“这就是项王!”

项王又说:“听说刘邦收买我的人头,千斤黄金万户侯,价钱不高!现在,就为老朋友帮点忙吧!”随即扬起佩剑,刎颈而死。

王翳下马,割掉项王的首级。部下争抢项王的尸体,互相践踏,竟死了几十人。最后,骑将杨喜、吕马童和郎中吕胜、杨武等分得四肢,连同王翳,五个人后来都封为侯爵。

刘邦约法

秦军在巨鹿打了败仗,可章邯还有20多万人马驻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二世讨救兵。二世和赵高不但不发救兵,反而要查办章邯。章邯怕赵高害他,只好率领部下向项羽投降了。章邯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咸阳,秦王朝内部也发生了混乱。

那时,秦朝的大权完全操在赵高手里。赵高害死了李斯以后,想知道大臣中还有哪些人不服他。有一次,他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当着大臣们对二世说:“我得到了一匹名贵的马,特来献给皇上。”

二世虽然是个糊涂虫,是鹿是马还分得清。他笑着说:“丞相别开玩笑,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绷着脸说:“怎么不是马?请大家说说吧。”

二世就问大臣们,当时有不少人懂得赵高的用意,就附和着说:“是匹好马呀!”

也有的害怕赵高,不吭声,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

没过几天,那几个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找个借口办了罪。

从此,宫内宫外大小官员都害怕赵高,再没有人在二世面前说赵高的不是了。

没有多久,刘邦的人马已经攻破了武关,离咸阳不远了。二世吓得直打哆嗦,连忙派人叫赵高发兵去抵抗。赵高知道不能再混下去,就派心腹把二世逼死了。当时秦二世胡亥在位只有三年。

赵高杀了二世,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现在六国都已恢复了,秦国不应该再称皇帝,应该像以前那样称为王。我看二世的侄儿子婴可以立为秦王。”这些大臣不敢得罪赵高,只好同意。

子婴知道赵高杀害二世,想自己做王,只是怕大臣们和诸侯反对,才假意立他为王。他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好。到即位那天,子婴推说有病不去,趁赵高亲自去催子婴的时候,就把赵高杀了。

子婴杀了赵高,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关口,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关口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却另派将军周勃带领全部人马绕过关口正面,从东南侧面打进去,杀了守将,消灭了这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进了关口,到了灞上。秦王子婴带着秦朝的大臣来投降了。到这时子婴在位只有月余。子婴脖子上套着带子,手里拿着秦皇的玉玺、兵符和节杖,哈着腰等在路旁。

刘邦手下的将军主张把子婴杀了,但是刘邦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咸阳,就因为相信我能宽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再杀他不好。”就收了玉玺,把子婴交给将士看管起来。

这样,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王朝,仅仅维持了15年,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灭亡了。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去找皇宫的仓库,个人都拣值钱的金银财宝拿,闹得乱哄哄的。刘邦在将士陪同下,来到了豪华的阿房宫。他看见宫殿这么富丽,幔帐、摆设儿好看得叫人睁不开眼睛。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宫女。他在宫里呆了一会儿,心里迷迷糊糊的简直不想离开了。

这时,他的部将樊哙闯了进来,说:“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个富翁呀?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使秦朝亡了。您还要这些干么?还是赶快回到军营里去吧!”

刘邦不想听他的话,说:“让我歇歇吧。”

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听到樊哙的话,也对刘邦说:“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的话说得很对呀,希望您听从他的劝告。”

刘邦是一向很尊重张良的。听了他的话,马上醒悟过来,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

接着,刘邦又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吃秦朝的苦头也吃够了。今天,我跟诸位父老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父老百姓可以安心做事,不必惊慌。”

刘邦还叫各县父老和原来秦国的官吏到成阳附近的各县去宣布这三条法令。

百姓听到了刘邦的约法三章,高兴得了不得。大伙儿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起义军。刘邦好言好语地劝他们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他说:“粮仓里有的是粮食,不要再让你们费心了。”

从此,他的军队在关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

曹随萧规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做主。吕太后大权在手,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她最痛恨的是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奴隶,又派人把赵王如意从封地召回长安。

汉惠帝知道吕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就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和他在一起,使吕太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汉惠帝起床出外练习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但是如意年轻贪睡。汉惠帝见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宫,如意已经死在床上。惠帝明知他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尸首大哭一场。

吕太后杀了如意,还把戚夫人的手脚统统砍去,挖出她的两眼,逼她吃了哑药。这么折磨完了,还把她扔在猪圈里。这样还觉得不过瘾,又把惠帝请来参观,让他看看当年的美人今天是个什么样子。可惠帝是个忠厚青年,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突然看到这么个怪物,吓得半死,一问知是戚夫人,当时就号啕大哭,回去一病不起。并对他母亲说:“你制人彘,那不是人干的事。我说服不了你,还怎么治理天下呢?”

从此以后,汉惠帝就不愿再过问朝廷的政事了。

汉惠帝即位第二天,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

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带兵,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倒比不上萧何。两个人就不那么和好了。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了,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他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齐地的父老和儒生100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隐士叫盖公,挺有名望。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这个盖公是研究黄老一派学说的。他的主张是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

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多去打扰百姓。他在齐国做了9年相国,齐国所属的70多个城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就囊咐他说:“你回家的时侯,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的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参的儿子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一遍。

想不到曹参一听,就发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噜苏。”说着,竟叫家人拿板子来,把儿子打了一顿。

曹参的儿子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你儿子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去劝相国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祖皇帝。”

曹参说:“陛下再看看,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祖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祖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很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些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周勃夺军

汉惠帝没有生太子,据说是吕太后从外面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惠帝生的。然后把孩子的母亲杀死,并且用同样手法预备了4个儿子,杀死了5位母亲。过了几年,惠帝一死,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史书上称作少帝。吕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了。可是这假皇子长到八九岁上,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公开说:“母后为什么杀死我母亲,硬当我的妈妈呢?我长大了要报仇。”吕后知道后说他得了精神病,不能做皇帝,就把他关起来,随后杀掉了。

少帝被害之后,吕后弄来的第二个假儿子刘弦当了皇帝。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立吕家的人为王,问问大臣们可不可以。

右丞相王陵是直筒子,说:“高皇帝宰白马立下盟约,不是姓刘的不应该封王。”

吕太后听了挺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陈平、周勃说:“高祖平定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没有错。”

吕太后才高兴地点点头。

散朝以后,王陵批评陈平和周勃说:“当初在先帝跟前宣誓的时候,你们不是都在场吗?现在你们违背了誓言,怎么对得起先帝?”

陈平和周勃说:“您别着急。当面在朝廷上和太后争论,我们比不上您;将来保全刘家天下,您可比不上我们了。”

从此以后,吕太后就陆续把她的内侄、侄孙,像吕台、吕产、吕禄、吕嘉、吕能等一个个都封了王,还让他们掌握了军权。整个朝廷大权几乎全落在吕家的手里了。

吕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想做皇帝的女人,她的胆略值得钦佩,但她的做法、手段、用心,确实是一般善良人难以想象的。

吕后一家夺了刘家的权,大臣中不服气的人不少,只是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说罢了。

有个汉高祖的孙儿刘章,封朱虚侯。有一次,吕太后举行宴会,指定刘章进行监督。刘章对太后说:“我是将门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来监督酒宴。”吕太后答应了。

刘章瞧见大伙儿喝酒喝得热闹。他提出要给吕太后唱个歌助助兴,吕太后说:“你就唱吧!”

刘章放开嗓子唱了个《耕田歌》:“地要耕得深,苗要栽得疏。不是好种子,随时要锄去。”

吕太后听了,很不痛快。

不一会,有个吕家子弟喝醉了酒,不告而别。刘章追了上去,借口他违犯宴会规矩,把他杀了。刘章回来向太后报告的时候,左右大臣吓得什么似的。吕太后因为已经允许他按军法办事,也拿他没有办法。

吕太后临朝的第八年,得了重病。临死前封赵王吕产为相国,统领北军;吕禄为上将军,率领南军。并且叮嘱他们说:“现在吕氏掌权,大臣们都不服。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带领军队保卫宫廷,不要出去送殡,免得给人家暗算了。”

吕太后死后,兵权都在吕产、吕禄手里。他们想发动叛变,但一时不敢动手,只是带兵守着皇宫。

朱虚侯刘章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刘章从妻子那里知道了吕氏一家的阴谋,就派人去告诉他哥哥齐王刘襄,约他从外面发兵打进长安来。

齐王刘襄发兵向西打过去。吕产得到这个消息,立刻派将军灌婴带领兵马去对付。灌婴一到荥阳,就跟部将们商量说:“吕氏统率大军,想夺取刘家天下。如果我们向齐王进攻,岂不是帮助吕氏叛乱吗?”

大家商量下来,决定按兵不动,还暗地里通知齐王,要他联络诸侯,等待时机成熟,共同起兵讨伐吕氏。齐王接到通知,也就不再进兵。

周勃、陈平也知道吕氏想发动叛乱,他们要先发制人,但大权在吕氏手里,怎么办呢?

他们想到大臣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便派人要郦商去劝说吕禄:“太后死了,皇帝年纪又小,您身为赵王,却留在长安带兵,大臣诸侯都怀疑您,对您不利。如果您能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封地,齐国的兵就会撤退,大臣们也心安了。”

吕禄相信了郦商的话,把北军的兵权交给太尉周勃。

周勃拿了将军的大印,迅速跑到北军军营中去。向将士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吕氏想夺刘氏的权,你们看怎么办?谁帮助吕家的袒露右臂,帮助刘家的袒露左臂。”

北军中的将士本来都是向着刘家的。命令一传下去,一下子全脱下左衣袖,露出左臂来。周勃顺利地接管了北军,把吕禄的兵权夺了过来。

那时,吕产还不知道吕禄的北军已落在周勃手里,他跑到未央宫想要发动叛乱。周勃派朱虚侯刘章带了1000多个兵士赶来,把吕产杀了。接着,周勃带领归附过来的汉军,把吕氏一家的势力消灭了。

到这时候,大臣们胆子就大了。他们说:“从前吕太后所立皇上不是惠帝的孩子。现在我们灭了吕氏,让这个冒充的孩子长大了,不是吕氏一党吗?我们不如再在刘氏诸王中推一个最贤明的立为皇帝。”结果吕后弄来的第二个惠帝的假儿子刘弘即位没有几年,便又成了叛乱的牺牲品。

大臣们商议的结果,认为代王刘恒是高祖的亲儿子,年龄最大,品格好,就派人到代地把刘恒迎到长安,立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纳谏改过

南阳人张释之,年轻时当过汉文帝的骑郎,干了10年没提升,想退职回家。中郎将袁盎很重视人才,早就注意到张释之的为人,随即向文帝推荐,任命为谒者仆射,主管招待宾客。

一天,张释之跟文帝到上林苑游玩,观看老虎饲养圈。文帝很感兴趣,找到苑中的总管,先问他老虎的数目,公的多少,母的多少,乳虎又有多少,一连提出十几个问题。谁知这位总管懵懵懂懂,一问三不知,吓得惊慌失措,冷汗直流。

虎圈的头儿啬夫很机灵,走上前来,代替总管详细地做了回答。文帝向他提出一些别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口齿伶俐,头脑清晰。文帝很高兴:“做官儿,管事情,就该像这个样子。”说罢,叫张释之传旨,撤掉总管的职务,提升啬夫为上林苑的总管。

张释之犹豫片刻,问道:“陛下,你看绛侯周勃这人如何?”

文帝的脾气很谦和,作臣子的虽然扯些闲话,他一般也不会动气的,便说:“是一个君子。”

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怎样?”

“也是位君子呀。”文帝不大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