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好现象。总之,师生共同生活到什么程度,学校生气也发扬到什么地步,这是丝毫不可以假借的。李白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好比是学生的精神。办学如治水,我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活动。倘不能因势利导,反而强事压制,那么决堤泛滥之祸不能幸免了。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健康。俗话说“百病从口入”,同志们务必注意,办学校是要从厨房、饭厅办起的。
生物之发荣滋长须有吸收滋养料的容量。学校教职员必须虚心,学而不厌。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和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增进之法有二:一是各有应读之书必须读;二是各有应联之专家同志必须联。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必须和知识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
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一部分。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要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用钱可以买来的东西,没有钱自然买不来;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没有钱也是可以得到的。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没有钱是一事,没有精神又是一事。有钱而无精神和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我都见识过。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我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
我们要学校生活长得敏捷圆满,就得要把他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阳光底下可以滋长,黑暗里面免不掉微生物。所以我主张学校要给人看。做父母的、管学务的,以及纳教育税的人,都要看学校。要学校改良,做校长的、做教员的,都要欢迎人参观批评,以补自己之不足。学校放在太阳光里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的生长。
我对于学校悬格并不要高,只希望大家把学校办到一个地步——情愿送亲子弟入校求学,就算好了。前清往往有办学的人不令子弟入学,时论以为不恕。现今主持省县教育者,亦颇有以子弟无好学校进为虑,甚至送入外人设立学校肄业,真正令人不解。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
“待学生如亲子弟。”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时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次,霜风吹过几次,冰淇淋吃过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硬。
才烫了手又冰了脸,那么,冷与热更能知道明白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那么,甜与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着石头之后就去拍棉花球,那么,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凡此种种,我们都看得清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佛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加利里翁在毕撒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在这些科学发明上,我们又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试取演讲“三八主义”来做个例子。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假使内中有一位青年曾在上海纱厂做过几天工作或一整天工作,他对于这八小时工作的运动的意义,必有亲切的了解。有人说:“为了要明白八小时工作就要这样费力的去求经验,未免小题大做,太不经济。”我以为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这种亲知之取得。近代的政治经济问题便是集中在这种生活上。从过这种生活上得来的亲知,无异于取得近代政治经济问题的钥匙。
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已如上述。现再举一例,证明说知也是要安根在亲知里面的。
白鼻福尔摩斯里面有一个奇怪的案子。一位放高利的被人打死后,他的房里白墙上有一个血手印,大得奇怪,从手腕到中指尖有二尺八寸长。白鼻福尔摩斯一看这个奇怪手印便断定凶手是没有手掌的,并且与手套铺是有关系的。他依据这个推想,果然找出住在一个手套铺楼上的科尔斯人就是这案的凶手,所用的凶器便是挂在门口做招牌的大铁手。他的推想力不能算小,但是假使他没有铁手招牌的亲知,又如何推想得出来呢?
这可见闻知、说知都是要安根在亲知里面,便可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这是因为什么缘故?我们先前以“老八股”不适用,所以废科举,兴学堂;但是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气力,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关。但是新学校何以变成“洋八股”,何以与民众生活无关?这其中,必有道理。
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现;工具优美,才有优美的表现;工具伟大,才有伟大的表现。“老八股”
与“洋八股”虽有新旧之不同,但都是靠着片面的工具来表现的,这片面的工具就是文字与书本。文字与书本只是人生工具之一种,“老八股”与“洋八股”教育拿他当作人生的唯一工具看待,把整个的生活都从这个小孔里表现出去,岂不要把生活剥削得黄皮骨瘦吗?文字、书本,倘能用的得当,还不失为人生工具之一;但是“老八股”与“洋八股”的学生们却不用他们来学“生”,偏偏要用他们来学“死”。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没得路走,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惟一无二的工具,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我们要想纠正中国教育,使他适应于中国国民全部生活之需要,第一就须承认文字、书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工具要运用来透达人生之欲望;第二就须承认我们从前运用文字、书本的方法是错的,以后要把他们用的更加得当些。
现在有一班人,开口就说: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东方好,东方的精神文明比西方高。这句话初听似乎有理,我实在是百索不得其解。精神与物质接触必定要靠着工具。工具愈巧则精神愈能向着物质发挥。工具能达到什么地方即精神能达到什么地方。动物以四肢百体为工具,所以他的精神活动亦以四肢百体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地方为限。人的特别本领就是不专靠自己的身体为工具。人能发明非身体的工具,制造非身体的工具,应用非身体的工具。文明人与野蛮人的最大分别就是文明人能把这些非身体的工具发明得格外多,制造得格外精巧,运用得格外普遍。有了望远镜,人的精神就能到火星里去游览;有了显微镜,人的精神就能认识那叫人生痨病的不是痨病鬼乃是痨病虫。今年五月七日第一次飞渡大西洋的飞行家林白从德国柏林通电话到美国和他的老母谈话,是精神交通破天荒的成功,也是物质文明破天荒的成功。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合而为一的。这合而为一的媒介就是工具。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
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教育,是真生活。
科学的生活
青年的朋友啊!您想得一位爱人吗?我心里有一个姑娘,愿意介绍给您,您可愿意去拜访她而向她追求吗?她姓自名然,我们称她为自然小姐。
假使您还没有爱人的话,您可以依照我指示您的路线去探寻她的芳踪。捉着她!投到她的怀抱里去,要她教您如何可以得着她的爱,情愿将她心里的秘密,一五一十的泄漏给您。
这是多么够味儿的事啊!浪漫即生命。没有这心灵的跳动,不算是科学的生活。
一天到晚沉醉在八股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科学的书果子。一年到头闷起头来照样画葫芦的干那刻印板的实验,充其量不过是一套科学的猴子戏,这里面没有生命。如果是科学,便是蛇儿成龙时所脱下的壳子,不是活蛇,尤其不是真龙。您必得和自然小姐发生恋爱,尝一尝其中的甜酸苦辣,才算是过着科学的生活。
我现在为您画一条路线吧!
您必得愿意用自己的腿去走路,然后才用得着路线。爱人不是从天上落下来,您必得上天去找。行动是思想的妈妈。科学是从把戏中玩出来的。您或者要说:“我不知道,怎么能行呢?”信我的话吧!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自然小姐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只要您把一双手儿从袖筒里伸出来捞一捞,便可以把她捞着了。
杜威先生分析反省思想之过程,列举了如下的步骤:(一)困难之感觉;(二)审定困难之所在;(三)设法解决;(四)在许多方法中选一最有效的试试看;(五)屡试屡验之后再下断语。这反省的思想之过程便是科学思想之过程。可是杜威先生所叙述的过程是单极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及那思想的老祖宗。这位老祖宗便是行动。路走不通才有困难。走不通而不觉得困难,这是庸人;连脚都没有动而心里却虚造出万千困难,这是妄人;走不通而感觉有困难便要解决这困难,不到困难解决不止,这是科学家。所以我要提出的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从无知之行到能行之知是行而后知;从能行之知到无知之行是知而后行。抱着能行之知去行,以寻常目光看来是行得通了,但是事实未必尽然,向前行不得多少路便又走到另一天地,能行之知又化成无知之行了。我们试垒一张大纸,从中心以螺旋形向外画去,初看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其实是愈旋愈大,大到没有边际;若从外向中心画来则愈旋愈小,小到不可思议。你沿着这螺旋形的路线去探寻吧!
英国远在哥仑布探获美洲之前已在那儿开采煤炭,挖到深处有时遇涌泉,遇着涌泉便要抽水。初用人力,实抽不及。次用马带,也无涌快。法人帕瓶(Papin)用蒸汽造真空之法(1690年)为撒费里(Savery)所得,制成蒸汽抽水机(1698年)。蒸汽压力每英方时有一五十磅,买他的抽水机的只有一家,因为机易炸裂,马力虽小,比较平稳。等到纽柯门与撒费里合作,解决了压力问题,而新创之蒸汽抽水机(1711年),便不翼而飞了。这种抽水机在英国煤矿里称霸了六七十年,没有别的抽水机足与它抗衡。到了后来,有一位没有做完徒弟,不能加入葛拉斯哥同业公所,从大学里得了特许,在校内开设一个小工场,以制造仪器过活的瓦特(JamesWatt),一天替一位教授修理一架撒纽蒸汽抽水机,修好了,烧水一试,只见汽锅里的水化为蒸汽,为圆筒完全吸收而去,仔细观察,才知道蒸汽已在圆筒的冷壁上凝结为水了。新的蒸汽进来必须将圆筒再行蒸热,而在蒸热的时候又有蒸汽凝水在壁了。他在心里一连盘算了几个星期的问题是:“如何可使蒸汽凝结而圆筒常保它的热度?”他思虑的结果是把圆筒通一短管与一凝汽器相接,使蒸汽可流入凝汽器凝结,而圆筒不复有热后使冷、冷后使热之耗费与麻烦了。这是他在1765年之发明。但是圆筒露在空气中,热也会消散,他于是发明蒸汽套筒(SteamJacket),在圆筒外加一圆筒,隔间也灌入蒸汽,于是圆筒之热不易消散了。同样,他在凝汽器外套一冷水桶,而蒸汽亦易凝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