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28369100000022

第22章 网络化自主创新的动态联盟机制

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需要构建网络化的自主创新机制,这种网络化机制可以被称为集群企业的动态联盟模式。企业动态联盟又称虚拟企业,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结盟的,成员企业在不同方面贡献自己核心能力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为企业创新资源外部优化整合提供可能,企业能将创新关注点集中于自身核心能力上,而一些非核心能力则依靠外部的动态联盟伙伴提供。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动态网络联盟将成为今后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是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创新机制。

6.3.1 构建动态联盟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中,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必须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动态联盟机制,以提高自身持续竞争力。动态联盟是在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组织模式,其优势源于联盟企业通过虚拟集聚而形成的联盟结构,这种联盟结构是在动态市场环境下产生的敏捷适应竞争需要的新型组织模式。集群企业可通过组建动态联盟解决单个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自有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对内、外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合利用。动态联盟模式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

产业集群动态联盟组织特征同组织边界模糊;无边界精英;组织内专业分工明确、高效异企业地理位置集中于同一区域;

基于资源的长期战略联盟;

资源共享;

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群落;

对信息互联技术要求低成员地理位置分散化;

基于信息的临时动态联盟;

信息共享;

优势资源互补的虚拟联合体;

信息技术要求高组建方式同企业间合作,产品的生产部分或全部外包异自组织为主,中介服务管理机构作用重大;

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

按企业大小(或投资规模)决定盟主地位;

联盟具有稳定性项目(或市场机遇)驱动形成,无中介机构;

以市场机遇所需要的企业能力为基础;

按核心能力(市场机遇获得者)决定盟主地位;

联盟具有可置换型,持续时间短竞争优势同产品成本低;组织具有柔性;专业分工优势;核心能力协同异集聚经济优势;

共享基础设施;

组建成本高,交易成本低;

技术扩散快,集群整体规模呈网络化增长;

易于获得政府支持集聚核心能力;

共享市场机会;

组建成本低,交易成本较高;

技术扩散仅在VE内少数成员间存在,市场反应敏捷;

从特征上看,集群企业动态联盟是利用信息技术动员各种优势资源临时聚集成为网络共同体,实现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其本质是以实现机遇为目标的合作竞争型的企业创新形式。基于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到来,构建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态联盟机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竞争下的生存需求。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和白热化,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消费者的市场意识日益增强,每个人都渴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产品与服务。这样,为了避免对整个行业消耗性的无序竞争,企业采用动态联盟的创新方式可以使销售利润得以保证。

第二,资源共享的创新能力互补。任何企业创新不可能在所有资源类型中都拥有绝对优势,而单项核心能力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其实,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动态联盟战略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融合各自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创新效应。动态联盟以信息网络为依托,成员企业能快速选用、组合不同企业优质的创新资源,从而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

第三,分担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效率。高度不确定的顾客需求和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速度迫使企业在竞争中支付日益高昂的创新成本。集群企业却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上的潜在需求。集群企业网络化自主创新可以通过建立动态联盟整合有效资源来提高创新效率,降低产品研发风险,从而规避市场风险。

第四,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需要。国际企业之间通过战略联盟不仅避免了销售网络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销售竞争,而且还降低了彼此的固定成本,集群企业拥有比较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利用国内过剩的销售能力来换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6.3.2 动态联盟的主要组建模式

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组建的合作模式比较多,可以根据虚拟企业组建的自身特殊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式。叶丹等从动态联盟组织和运作模式出发,分为供应链(Supply Chain)式、合资经营式、转包/外包(Strategic Outsourcing)式、即插兼容式以及虚拟合作式五类。王海英等认为,动态联盟的合作形式有以下四种:供应链式虚拟企业、转包式虚拟企业、即插兼容式虚拟企业、虚拟合作式虚拟企业。王成恩等按运作形式将虚拟企业组建模式分为合资经营式、转包承包式、供应链式、组织虚拟式等8种模式。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视角,主要探讨以下三种动态联盟组建模式:

(1)虚拟研发模式

该模式是指为取得共同的市场优势,以虚拟研发中心形式联合多个有技术能力的企业,联合设计与开发高技术产品的虚拟研制与开发的设计模式。虚拟研发中心(Virtual Research Center,VRC)作为比较完善的网络组织结构,是组织、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集成,是虚拟组织概念渗透于科研机构所形成的R&D新模式,是由若干独立的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为一定的目的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虚拟研究中心与传统的研究所相比,突破传统组织的界限,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系统组建团队,以最低成本、最快的应变速度,为技术创新与扩散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虚拟制造模式

虚拟制造是指盟主将其生产制造功能强化,把本企业最具有优势、附加值最高的生产制造能力留给自己,而将其余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合同协议形式转包给联盟企业中其他成员完成。虚拟制造为虚拟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

(3)虚拟销售服务模式

虚拟销售服务是指集群企业可能放弃本身的销售职能,不建企业销售网络,把销售业务交给专业销售公司,企业把自己的销售职能虚拟化或转包给专业服务公司经营,这些服务公司提供对企业产品服务,如产品设备安装,售后维修服务,电视购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