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一职业容易固化思维方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长期的学科训练。一般而言,学科知识总是通过线性思维整理成知识体系的,经常沉浸其中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线性的思维方式,而不容易用其他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什么是线性思维方式呢?所谓的线性思维方式就是指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例如那个著名的“雪化了会变成什么?”的故事中的老师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雪化了会变成水”,凡不按这标准答案的就是错的,这是逻辑学给我们长期训练的结果。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我们只能在逻辑下推演下一步工作,而忽视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的突发因素的出现,同时人的情感和思想并不都是按线性思维进行的。更重要的是,人除了线性思维方式还需要有非线性思维方式来调节。
其二,工作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过大的状态下,教师工作容易呈应付式的被动状态,即类似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指出的那样形成操作性反射:刺激——反应,从而降低意识的作用。在长期的压力之下,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应付更多的问题,教师往往会以重复性操作来减轻工作强度,以此减略思考,因此容易形成思维惯性。
形成思维惯性有利于在经验下重复工作,减轻工作压力,但却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做好德育工作,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打破思维惯性,学会用非线性思维思考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才可能能够随时发现教育的增长点。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或管理者就要多静下来思考,多与他人交流意见与经验,或者学会换位思考——用其他身份反视自身工作,如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看自身的工作。这样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了。其实,只要改变思维角度,思想的火花就会出现,许多问题也会找到解决的出路。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脑筋急转弯,久于线性思维的人可以通过这种训练学会改变思维角度。
3.要具备开放的资源观,善于统筹各种资源
善于把握教育契机还在于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具备开放的教育资源观,不要总以为学校内的才是教育资源,也不要以为正面人物和积极的社会事件才是教育的资源,只要是人和由人构成的事,其实都可能成为教育的资源,都可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在开放的教育资源观下,管理者和教育者才可能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把握教育契机其实就是如何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和管理者本身应该学会不断发现教育资源,掌握教育资源,调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面对教育资源才能左右逢源、顺手拈来、出神入化,才能在每一个教育事件中找到最佳的锲入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性面对教育问题与突发事件
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德育工作总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总处于固定思维方式和固定经验应对问题的我们措手不及。善于处理教育问题和突发事件就成了德育工作者的重要素质。
固定的思维方式和经验在处理教育问题和突发事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让我们迅速形成经验性的应对行为和思想,使之能够快速地处理问题;但经验往往是个性化的,容易让我们忽视了教育环境与对象的变化,往往让我们遇到新问题时无法科学地、合理地处理解决。
在德育工作中,由于总是面对同一年龄段的教育对象,要解决的问题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容易经验化地处理问题,长期如此应对,有时就会导致教育上的失误。因此,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学会总结经验,运用经验处理问题,但更需要让理性去统整我们的经验,使我们更有效地处理各种不同的个案。
(一)何谓“理性面对教育问题与突发事件”
所谓“理性面对教育问题与突发事件”,就是当德育工作出现问题与困境时,我们要冷静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全面地、深入地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
理性是针对率性、随性而言的,德育工作中的率性、随性,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事情与问题没有调查清楚就立即作判断,或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与困境的根本原因,或不辨别问题与困境的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德育工作中率性、随性的主要体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表现为学校哪里出问题就抓哪里,学生哪里出状况了就从哪里入手。事实上,德育工作与人的身体一样,机体出了问题,能够看到或感受到的往往是病征而不是病根,如果我们要抓住病征处理问题,“头痛医头”,拿点白花油擦擦太阳穴之类的,只是暂时舒缓痛感而已,发病的根本原因没有得到解决,那么,没有多久这类疾病就会再次出现。学生的打架、早恋、抽烟、玩游戏机、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等等看似问题的表征都不一样,但实质上都是同质的内容,只不过是因为学生个性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教育状态不同,所以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善于寻找他们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二,“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是哪里”。具体表现为学校德育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走向,工作做得一点是一点,上级领导叫干啥就干啥,有的学校还专门等待上级领导下达任务,没有任务就抓抓常规。这是典型的对德育工作没有思考的状态。学生的品德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过程是需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的。管理者心中没目标,工作就没有合力;学校没有计划,工作就会零乱,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做得不好。
有的管理者说,我有目标与计划是没有用的,上级经常性有突发任务,做得再好的目标与计划最后都不会实施。的确,学校中常常有许多突发性的任务,多少会扰乱学校原有的计划安排,但是,如果这所学校的工作安排是清晰的、对于上级的一些临时任务可以根据原有的工作程序进行实施,只不过内容有所改变而已,甚至还可以将原有的计划与新的任务整合在一起。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秩序还是在控制之下,就不会出现做了德育工作也不知这项工作的德育效能与价值了。
其三,“东一个萝卜西一个坑”。具体表现为学校德育工作今天做这事,明天做那事,都知道这是德育工作,但不知今天这事与明天那事有没有关系?更不知道两者在德育影响上是属于冲突性的呢还是属于共融性的?这是工作缺乏系统观的结果,往往工作的结果是劳民伤财,大家瞎忙一场。“东一个萝卜西一个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是哪里”管理思路下的必然状态。
其四,“胡子眉毛一把抓”。具体表现为对所出现的问题不作具体客观的分析与处理,一处出错,全部受罚。特别是制度建设上,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会使制度变得不合理,引起学生的反感。
教育理性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指标。如果说“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的话,那么这个“爱”应该在前面加上三个字:“理性的”。“爱”是人类共有的基本品格,是作为人类社会延续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情感元素,不是教师独有的。在教育这一行业,“爱”的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个“爱”与人类基本情感“爱”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不同点就在于教师的“爱”是理性的,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他人未来发展的角度去诠释的。
教育理性能够阻止教育过程中人性冲动的可能,使教育能够回归到最合理的状态中。教育过程,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不同的情绪状态,这些情绪状态交集在一起,很难保证教育的正常开展,教育理性就是对这些进行梳理,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二)教育理性的管理价值与教育价值
教育理性既有着管理的价值又有着教育的价值。这是教育这一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现代教育活动包括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德育活动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社会性素质的发展,而任何集体性的活动都存在着管理的问题。
1.从根本上解决工作困境
面对教育问题,特别是突发性教育事件,充满责任心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都希望尽可能快地解决问题,但这种心理又特别容易让管理者和教育者忽视了对问题成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与深入的分析。理性的态度,能够遏制住焦急的情绪与冲动,拓展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思维角度和思维内容,使之能够更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被表象迷惑、不被枝节而分散对根本问题的把握,从而能够从零散的事件表象中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所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能够有效地将不利的教育因素转变为积极的教育因素
所谓的教育问题或突发事件,从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看来,一般都为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一般来说,管理者和教育者全部努力所在,就在于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如果管理者和教育者能够冷静地、客观地处理的话,不利的因素完全可以转化德育工作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教育所有学生。
案例:有一所著名中学,每天都安排一个班的学生代表在校门口值勤,但一些学生经常在值勤时打打闹闹,管理者批评了这班学生可下一班的学生又这样,一直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次,一名老校友实在看不过去了,批评打闹的学生是在抹黑名校的形象,学生不以为意,还冷言冷语讽刺老校友多事,这名老校友气得直接找到了管德育的副校长,要求副校长严肃处理,否则,将此事提交校友会解决。副校长认真地思考了这一问题,决定利用这件事教育全校的学生,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重视学校形象的问题。
副校长找到了这个班的班长,告诉他校友的这个决定,严肃地指出他们不重视自己通过努力考上名校的这一荣誉,并使自己的学校蒙羞,现在需要这个班的同学用自己的行动为学校重新树立形象,要求班长回班里跟大家一齐协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班长郑重其事地与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方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希望能够重新再值日,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纠正过去的形象。当班长将这个决定告诉副校长时,副校长为难地说,为学校值勤是一种荣誉,学校规章制度规定:每个班一个学期只有一次值勤机会,这是一种荣誉,你们损害了学校的形象,还想值班多一次,恐怕其他班的同学会有意见,这样吧,你们写一份值勤申请书,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跟全校师生交待清楚,看看全校同学给不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吧,你们可要认真写好这个申请呀。班长回班后带领同学们非常认真地写了一份深刻反省的值勤申请书。
周一全校大会上,副校长语重心长地讲述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让班长向全校同学很诚恳地宣读了这份申请,然后问全校同学,为了让这个班的同学挽回学校的荣誉,我们要不要给这个班的同学一次机会?全校学生通过这件事,深刻地明白了自己的行为与学校荣誉之间的密切关系,于是热烈地鼓掌通过了这份申请,自此,所有的值勤同学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而爱校的行为就一直成为这所学校学生的共同品质。
在这件事件中,值勤学生不爱护自身形象和学校形象,使老校友告状,这是一件突发事件,也是负面的事件,管理者如果只作为孤案处理,批评或惩罚这一班的学生就可以了。但管理者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班的情况教育了全校同学,将负面事件变成了积极的教育资源,体现了管理者巧用教育资源的智慧。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3.为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树立榜样
从某个角度看,理性不仅是教育这项职业所需要的,也是所有工作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理性态度和行为的人,在处理工作时都会更加体现效率。中小学生的成长期,正是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知识,其实就是形成理性思维的过程,但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理性的思维训练,还不是理性思维的社会运用。管理者和教育者能够理性地处理学生问题,事实上就是为学生理性思维的社会运用和生活运用提供了模板,能够加深学生对理性思维的认识,为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理性地面对教育问题与突发事件
在这里,本文有必要对突发事件作一个限定,突发事件有影响学生生命安危的事件,如凶杀案、地震等天灾人祸;也有指日常学校管理中不常见的学生问题,如学生打架斗殴,等等问题。本文仅指后者,即较常见的、生命危害性不大的事件处理,这类处理着重在教育上而不是在拯救生命上。
管理者要理性地处理这一类的教育问题与事件,就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首先终止事情向坏的方向恶化
教育问题或突发事件,总会有一些不利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因素,因此,作为管理者,首先是终止事件继续发生,如果发生了,就应该是想办法将情况向良性的方向扭转。有一些管理者由于形成评价惯性,往往容易首先对谁对谁错的问题进行评价,反而容易激发事件进一步恶化,使冲突双方更加互不相让。
2.让所有当事人冷静情绪,也让自己冷静思考
事发之时,当事人的情绪都会比较激动,冲突的双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指责对方,如果这时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都只会让事件进一步恶化,作为第三方,最好的方法是使他们冷静下来,拉他们离开现场,或拉开他们的距离。不要急着下结论,也不要听一面之词,那怕有一方是教师。
3.深入了解事情,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深入了解事情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事实上,一些教育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不是我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案例:下午课间休息时,陈同学怀疑张同学偷了黄同学的手机,并脱了张同学的裤子。最后,手机在张同学摔倒的草丛一带被发现了。张同学被数学老师戴某带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张同学觉得有同学嫁祸他,而老师却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张同学觉得自己很冤枉,伤心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