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从当前情况来看,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有了新进展。以某市为例,具体表现为:
一﹑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
贡献越来越大
2003年,某市农业科技进步率达54%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21亿元,比2000年增长3491%;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00年5180元/人增加到2003年9248元/人,3年增长7853%。
二﹑农业科研开发活动日趋活跃
2001~2003年,该市共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分别为53项、68项和80项,3年增长5094%,其中农业与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分别为20项、34项和33项,3年增长65%。蜜蜂、白鹅、白菇、猕猴桃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提高了科技含量,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特色产业。
三﹑主要农产品科技含量普遍提高
目前,该市已有省级以上优质农产品22个,其中江山白鹅、江山白菇、江山绿牡丹茶、江山牌皇浆锭等9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全国名牌农产品。2003年,该市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覆盖率达80%以上,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粮食生产方面,水稻优良品种率达90%以上;全市旱育秧面积2126万亩,占水稻面积3611万亩的5888%;旱育秧早稻双膜覆盖率达95%以上。畜牧业通过不断引进、改良,形成了以“杜、长、大”或“杜、大、长”为主的外三元品种组合,全市母猪良种覆盖率达75%以上。公猪良种覆盖率达100%。蜜蜂产业方面,江山健康种蜂场有限公司与中国蜜蜂研究所、浙大动物科学学院等合作积极培育优质高产蜂种和高产蜂胶蜂种。
四﹑农副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目前,该市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9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40家(省级3家、市级18家)。
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和必要性
一、制定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
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未来农业的发展应主要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之上。科技力量的削弱,科技基础的削弱,实质上意味着农业发展动力的削弱。因此,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首先要作为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件大事,其意义和重要性不可低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不能仅仅定位在加快农业科技发展这一点上。这个目标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持续而有效地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并使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相应提高。值得强调的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以促进农业的产业革命为主导目标,不确定和确立这一主导目标,农业科技革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就会大打折扣。也只有在这一主导目标的统帅下,才能使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任何一次技术突破基本上都是以促进了产业革命的形成而成为技术革命的,反过来,由于产业革命又使这项技术及相应的科学得到较快的发展。
因此,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必须有利于有效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必须有利于解决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点千万不能动摇。
继续深化农业、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增强农技推广主体的实力和创新服务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民营科研开发机构、中介机构、协会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凡是面向市场的农技推广服务项目,应实行市场化运作,开展有偿服务。完善市、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网络。
二﹑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性
1.适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由于以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带动,到20世纪中叶,农业得到高速的发展。相应地,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材料、航空与航天、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使农业面临启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并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这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将导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
2.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展。第一次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理顺了农村的经济关系,是农业生产力巨大的全面释放,奇迹般地快速达到农业生产的成倍增长,为终止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创造了根本条件。第二次是乡镇企业的广泛兴起,使农村进行了历史性的产业大调整,农村工业占全国工业增幅的主要地位,开拓了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把农民引向小康。这两次革命性进展,已各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以突出科技为特点。
3.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等一些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我们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在20世纪尚未解决好的基本问题:缺乏可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强有力的第一生产力,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很好消除,等等。
4.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现实矛盾的客观需要。农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它导致农民收入低,结构调整难。“入世”之后,对农业的挑战更为激烈,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露出来。在未来人口增长和需求多样化进程中,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更加突出。乡镇企业技术推动的发展后劲不足。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由于产品升级、布局调整等问题,使其发展面临转折时期,难度较大,减弱了农村经济实力,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农村科教改革战略指导思路和目标
一﹑战略指导思路
农村科教改革战略指导思路,是指要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有机衔接和有效配置,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既要加速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大面积推广,又要力争使农业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或集团;既要抓好农业增产技术,又要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技术;既要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并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总体目标
“十五”期间要把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作为核心任务。
到2005年,使我国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五年,科技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气象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35%、55%、55%和60%以上,农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到2020年,农业科技的基本任务是:满足食物安全的技术需求,为实现粮食总产达到6亿吨、肉类总产6500万吨,人均日摄入能量2500大卡、蛋白质75克、脂肪75克等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为农村经济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提供技术与示范样板区,带动辐射面涉及全国范围。
为农村国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科学使用农业资源,发展新兴产业,为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供技术与示范样板区并辐射全国。
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今后农业可否通过科技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组成的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对策:
一﹑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①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②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③扩大开放,更多地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①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②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③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④针对21世纪养活16亿人口对技术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与技术储备。
五﹑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服务类和基础公益类三大类,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科技服务类机构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益类农业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项目和基地的形式给予支持。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民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择优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到20世纪末,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05%~07%以上;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农业是重中之重。搞好农业科技,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做好农业科技推广等,就是从根本上贯彻实施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