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一方打仗,就像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当,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孙武结识军事家穰苴公元前537年,田武15岁的时候,全部结束了在庠序的课程,以每门功课全优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第二年,田武参加了严格的“五射”“五御”技能强化训练。
在庠序的课程中,尽管设立了射、御课程,但只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是一些基本功。
来到强化训练营后,田武才真正领悟到了射和御的精髓。
那千变万化的射箭技巧和驾驭技术,一下子激发起田武极大的热情。尽管训练很苦,但田武却是乐在其中。
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在最后的挑选赛中,田武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个人第一名。并且获得了一年一度的射、御比赛资格。
每年的9月,齐国都有一场全国性的射、御比赛,比赛地点是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城,每个城市的前几名可以代表本城参加比赛。
当年,田武就是以莒邑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本地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比赛的。
田武已经不止一次来过临淄城,但这一次田武的心情与以前大不相同,既兴奋,又有点紧张。
田武环顾校军场,只见四周布满甲兵,个个手执戈矛,盔明甲亮,英姿威严。
点将台上,齐景公端坐在正中,文武大臣列立两旁。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采用淘汰赛,进行一一角逐。
选手们熟练的技术和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齐景公及文武大臣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田武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射”“御”技术,最后淘汰了所有的选手,获得了第一名。
田武在场上的一举一动,引起坐在景公旁边的一位将军的极大关注。这个人就是大将军田穰苴。
田穰苴是田武的同宗叔叔,与田武的父亲田凭同辈,并同在朝中为官。
田穰苴早就听田凭讲起过这个侄儿,不过自己经常在外,除了在他出生的时候见过一次外,就没有什么机会见面。
今日一见,田穰苴感觉自己的这个侄子果然是将门之后,国家栋梁之才。
望着赛场上往来驰射的田武,田穰苴预料自己的这个侄子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于是,他决定把自己毕生所学传给这个晚辈。
不过,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田穰苴还想再和这个侄子亲自谈一下,看看是不是真如自己心中所期望的那样。
比赛结束后,田穰苴立即派人通知田武,第二天到自己的司马府来一趟,有些话需要面谈。
田武不止一次从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那里听到过这个同族叔父的英雄事迹,脑子中早就塞满了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就盼望着有一天能亲自和他谈一谈。
当天晚上,田武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要见到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了,他的心情怎么能不激动呢!
田武脑子中不断地想象着祖父和父亲给自己讲过的关于这位叔父田穰苴的事迹。
田穰苴也是陈完的后代,是陈完后人庶出的平民布衣,不是嫡传,故地位卑贱。
虽然田穰苴长期在军队从军,而且才能出众,战功卓著,但因出身不是贵族,所以一直没有被提拔重用。
齐景公刚刚继位的时候,齐国的邻邦晋国、燕国先后都曾入侵齐国。晋军侵占了齐国的阿、甄两邑,燕军则一路打过黄河。
面对两个强敌,齐军由于没有有效的领导,所以大败而归,最后连齐国都城临淄都面临着被攻陷的危险。
当时齐景公整天忧心忡忡,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建议齐景公任用田穰苴为将。
晏婴说:“穰苴虽然不是田家正氏所生,属于庶出,但是他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文能服众,武也能威敌。希望大王能够起用这个人试一试。”
齐景公听了晏婴的话,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非常高兴,连犹豫一下也没有,就命人到军中召来了田穰苴。
当时齐景公和田穰苴君臣两个就当时的战争问题,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田穰苴的军事思想让齐景公大为惊讶,认为这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当即就任命田穰苴为大将军,命他率军抵御晋国和燕国的军队。
田穰苴知道,自己虽出身于田氏望族,但属于庶出之子,毕竟不同于田氏家族中的达官显贵。
而且,田穰苴从来没有带兵的经历,如今一跃成为三军统帅,肯定难以服众。
作为将帅,如果部下不服,如何指挥作战?
所以,对田穰苴来说,其当务之急不是带兵出征,而是立威以服众心。
田穰苴自然有他的办法。他对齐景公说:“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意思是说,他一向出身微贱,蒙齐景公从市井中发现了他并委以重任,位在大夫之上,不仅士卒不会死心塌地地听其指挥,朝中的大臣也不信任他。人微权轻,是无法带兵出征的,因此他希望齐景公派一个宠臣到军中做监军,这样才能压得住阵角。
田穰苴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对景公一说,正中景公下怀。因为这样,监军可以作为国君的耳目,随时向他报告军队的情况。
同时,监军还可以以朝中权贵的身份,助出身微贱的田穰苴一臂之力。
所以,景公不假思索,便爽快答应了田穰苴,并立即命令宠臣庄贾做监军。
庄贾是齐景公最宠爱的佞臣,此人天天在齐景公身边,虽然官职不高,但地位特殊,满朝大臣都对他礼让三分,可谓“君之宠臣、国之所尊”。
于是,做监军这个光荣的使命,便落到了庄贾的头上。
田穰苴辞别景公时,便与庄贾进行了约定,第二天中午时分在军门会面。
可是这个庄贾自恃是个贵族,又得到国君的宠信,所以压根没把这个田穰苴放在眼里。
何况庄贾几乎没有打过仗,根本没什么纪律观念,所以对这个约定也根本没放在心上,只是漫不经心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田穰苴就事先来到了军中,他集合军士,专门“立表下漏”计时,准备迎接监军庄贾。
那时没有钟表,计时有两个方法,一是在室外的空地处立下标杆,根据日影来计时,二是用漏壶根据其漏水的量度来计时。
田穰苴两种方法都用,为的就是要看这个庄贾是否准时,其用心也可概见了。
田穰苴知道,像庄贾这样的花花公子,一向自由散漫惯了,哪里知道军中的法纪?
再加上庄贾正受齐景公宠信,又身为监军,必不会将田穰苴的话放在心上,岂会按时来会?
田穰苴早已想好了,如果庄贾能按时赶到军中,不妨就让他代表齐景公,帮助自己威慑军中将士。
相反,如果庄贾不能按时赶到,他田穰苴正好用他的人头来申明军纪。大敌当前,不行诛杀,便难以立威。
果然,这个庄贾平时娇贵惯了,自以为田穰苴将军既然已经到了军门,而自己是个监军,早到晚到不要紧。
因为庄贾要随军出征,所以亲戚左右来送行的人很多,于是他便留下送行的人饮酒,早将与田穰苴的约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中午一过,田穰苴立即下令,将标杆放倒,将漏壶撤掉,向士卒们申明纪律,然后收军回营,坐等庄贾前来受死。
庄贾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一直喝到傍晚,才醉醺醺地来到军中。田穰苴问:“你为什么迟到?”
庄贾醉眼蒙眬地说:“我的亲戚朋友设宴为我送行,所以我就留下喝酒了。”
田穰苴大怒,大声斥责他说:
从大将接受任命的那一刻,就应该忘记自己的家,下达过军事命令之后,就要忘记自己的亲人朋友,击鼓进军的时候,就要忘记自己的性命去冲锋陷阵。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危难的时候,外国的军队就在城下,人民的生命时刻遭受着死亡的威胁,军人们正在前线出生入死,就连我们的国君都寝食难安,而你还在谈什么相送,还要喝酒,怎么能作出这样的事情呢!
说完,田穰苴向负责军法的军正问道:“按军法对迟到者该如何处置呢?”
军正回答:“当斩!”
田穰苴立即喝令将庄贾推出斩首示众。
庄贾万万想不到田穰苴会来真格的,顿时酒也醒了,冷汗也出来了,吓得浑身筛糠。
三军将士见状,都知道了田穰苴将军军纪严明,不禁对田穰苴肃然生畏。
田穰苴治军,大体上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威,二是施恩,恩威并用,执法严明。
通过一系列的治军措施,田穰苴激励和增强了士气,连有病的士兵都摩拳擦掌,主动请战。
看到士气已经完全被鼓动了起来,田穰苴开始准备出战。出战的那一天,齐军的士气高涨,以致那些晋军看见后,还没有开战就自己退军了。
燕国军队听说齐军气势旺盛,又见晋军都撤退了,也立即渡过黄河,逃回了自己的国家。
田穰苴率领齐国的军队,奋力出击,追击敌军,夺回了阿、甄两座城池,平定了黄河两岸,然后凯旋。
听说田穰苴率领自己的军队班师还朝,齐景公和朝中的大夫们一直接到了齐国都城的郊外,并慰劳士卒,对田穰苴以礼相待。
进入齐国都城后,齐景公又亲自来到田穰苴的住处看望他,尊称他为大司马,还为他建造了司马府。此后,大家都尊称田穰苴为司马穰苴。
田穰苴的这些英勇事迹早就在小小的田武心中扎下了根,在他小小的心灵中,自己的这位叔父简直就是战神,就是自己的目标,他早就盼望着能有看到这位叔叔的那一天,现在这个日子终于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田武早早地起了床,梳洗以后,就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见了田穰苴。
田穰苴对自己的这位侄子也是亲切有加。叔侄二人促膝长谈,无话不说。从谈话中,田穰苴看出田武志向远大,天资聪明,心中更加喜爱。
夜深了,田穰苴拿出自己根据从军经验编写的兵法,郑重地交到田武手中,这就是被后世称道的《司马穰苴兵法》。
分别的时候,田穰苴又专门叮嘱田武,第二天就搬到自己的司马府,一定要在京城住一段时间,田武见叔父对自己如此器重,自然是从内心感激不已。
辞别叔父田穰苴后,田武匆匆地回到自己的住处,他是如此激动,因此捧着《司马穰苴兵法》看了整整一夜。
简书中“以战止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战争理论,深深触动了田武的内心,使田武初步领悟到了战争的禅机。
田武决心乘这一段在京城的时间,好好向自己的叔父请教。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要像自己的叔父那样,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实现自己人生的抱负。
另外,田武还想到国家的秘府里看一下,那里可是齐国所有书籍汇集的地方,一般人进不去,他希望通过叔父,去那里读几天书。不过,田武还没有向叔父说这件事情。
因为叔父田穰苴的盛情邀请,再加上田武也确实想向这个叔父多学点东西,所以他第二天就来到了司马府。
在这里,田武每天都能够见到田穰苴,通过接触,田武对这个叔父更加了解,也更加钦佩他的军事才能。
田穰苴也对自己这个侄儿的军事知识感到吃惊,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看过那么多书,知识这样丰富,他的聪明勇武都给田穰苴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平时的交谈中,田武向田穰苴提到了想到齐国秘府读书的愿望,希望叔父能够帮忙。
田穰苴也为自己这个侄子如此好学而高兴不已,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说自己会给秘府的官员说一下。
在秘府研读兵书
经过田穰苴的帮忙,田武很容易就走进了齐国的秘府。齐国的秘府设在首都临淄东南,戒备森严,其中收集了天下各种图书,种类一应俱全,均用古体大篆写成。
田武在这个“书籍的海洋”里,博览群书,与古人“对话”,然后与一些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的前辈切磋较量,在研究探讨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为以后的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秘府的环境优雅,清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各国史记、诸家所记大大小小战役,都被田武一一翻过。
这些真实的记载,血与泪的结合史,无不引起田武的阵阵感叹,他时而叹气,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时而谩骂。
在这书籍的世界里,田武把自己的各种感情都融进了书里,也把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述的故事中。
这段时间,田武的生活就是与书为伴,整个人除了书里的故事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扰乱他的心神,更没有人可以让他从那些战火纷飞、杀声震天的战争场景描述中回到现实。他被这些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白天看过的资料,在晚上,就如一幕幕活的历史剧在他的脑海中重新上演一遍,使他激动不已。
然而,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两个月就过去了,田武的祖父派人送信,说家里有事,让田武赶快回家。
田武很少在外面待这么长时间,感觉也该回去了,就向叔父田穰苴辞别。叔侄两个难分难离,感觉真的很投缘。
田武说:“叔父,我祖父来信要我回家,可是我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学习啊!我还想再跟您多学学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田穰苴说:“田武侄儿,人的一生是学不完的,关键在于运用。以后见面的时候还很多,我送你的兵法你要好好阅读,以你的聪明才智,将来一定会超过叔父我的。”
最后,田穰苴一直把田武送到临淄城外,叔侄两个才洒泪分别。
蒙山拜师学艺
田武的学校生活基本结束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学习钻研,他的爷爷田书认为田武还有进一步拜师学艺的必要,他有一个老朋友,名叫真元子。
真元子是蒙山道士,受过高人指点,异人传授。在一次战争中,田书曾救过他的性命,两个人成了刎颈之交。
田书拜托真元子教育孙子,自然是以学兵为主,对于道家和阴阳家,田书并无浓厚的兴致。
真元子住在蒙山小孤峰凌霄观,他只是偶尔收一两个弟子,传授所学,田武便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真元子年高八旬,身长丈二,背不驼,腰不弯,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须髯垂胸,飘飘如银。
真元子博学多能,最精通的学问有四门:一是数学与天文,二是兵学,三是游学,四是出世学。虽然如此,但他性格内向,素来默默无闻,从不轻易表现自己。
真元子讲学与众不同,他很少讲理论,多是带弟子深入实际,观察纷纭万状的具体事物,让教育对象因此而得到启迪,然后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去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真元子或给以启发点拨,予以开导,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因此,非资质禀赋超群脱俗者,难以成才,半途而废,中途淘汰者,大有人在。
田武拜师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季,蒙山刚刚落了一场罕见的暴雨。真元子和田武坐在凌霄观,观赏蒙山飞瀑胜景。
这是田武的入学考试,也是入学后师父给他上的第一堂课。二人默默观赏了一会,突然真元子问道:“武儿,从眼前这激流飞瀑中,你能悟出用兵打仗怎样的道理呢?”
田武见师傅忽然这样问,就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彬彬有礼地回答说:
为国者,一定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善于用兵者,一定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敌人,使其没有喘息的机会,从而完全彻底地歼灭敌军主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兵既要多,更要精,关键在于战略部署,每次出击,都要以多对少,以强对弱,造成猛不可当之势。
听了田武的回答,真元子只是微微颔首,他反复上下打量眼前这位彬彬有礼的少年,似乎要重新了解他,认识他,仿佛不相信方才这番见解竟出自一个年轻人之口。
这第一堂课是成功的,这首次考试是满意的,真元子暗暗给田武打了个满分。然而这成绩是真实的,是必然的,还是虚假的偶然的巧合呢?
真元子心中不踏实,三天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考试,仍然是这个题目,只是有所变通罢了。
师徒两个人不再看飞瀑,门前的青石板上,中间放着一块石头和几个鸡蛋,师生相对,盘膝而坐。
真元子并不急于说话,他手捋长须,眯着双眼,静坐良久,田武瞅瞅青石上那碫石和鸡蛋,看看老师,察其颜,观其色,分析其神态。
突然,田武眼前一亮,不等老师开言说话,就拿起石头,将青石上的鸡蛋一一击破。
真元子见状,先是一愣,继而开怀大笑,笑过之后,他竖起拇指,啧啧赞道:“孺子可教也!”
又有一天,真元子与田武肩扛锨镐,深入一条幽谷。谷左岸有一小片平地,但也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半山坡有一水潭,潭水清冽,潭边杂草丛生。
休息片刻之后,师徒二人,一个抡镐,一个挥锨,将那水潭的岸边挖开了一道豁口,潭水顺着豁口淌出,奔泻而下。然后师徒两个坐在潭边,居高临下,看流水之势。
豁口的深度有限,所以淌出的潭水数量也有限,一会儿水流完了,真元子让田武就此而论,谈谈用兵的规律。
田武锁眉凝思,在草地上漫步,他的耳边没有了奔腾的流水和聒噪的蝉鸣,他的眼前没有了巍巍青山和莽莽林海,只有那飞驰的战车和厮杀的战场,凹凸不平的谷岸草地和弯弯转转的溪流。
过了很长时间,田武终于找到了用兵的规律向老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田武说:“用兵的规律就像是水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高趋下,用兵的规律是避实击虚。所以兵无常式,用兵的规律就如这天地自然,相生相克。”
第二年春天,和风煦煦,暖日融融,花红柳绿,鸟啼燕飞,一个怡神醉心的上午,在门前的草坪上,真元子正在给田武上着别开生面的新课。
这堂课的中心是讲作战的奇正变化。奇与正的概念很抽象,不好理解。
真元子讲学授徒,从不先讲那味同嚼蜡的概念和理论,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而且多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抽象,去归纳、总结、提高。
这天,真元子先从灿灿红日和明媚的春光讲到日月的运行,四时的更替与循环往复。
其次,他用青、黄、赤、白、黑五色,在素帛上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写意画,有山水,有花卉,有鸟虫。
再次,他弹琴击缶,吹竽鼓瑟,用宫、商、角、徵、羽五声演奏了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歌,有欢快的,有悲凄的,也有哀怨的。
最后,他用酸、甜、苦、辣、咸五种调料做了10个菜款待他这得意门生,自然多是山珍野味。
师徒吃着佳肴,喝着自酿的米酒,边吃边聊,边喝边谈,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来讨论这用兵的奇正问题,最后田武奉师命作了总结性的发言。
田武说,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周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
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
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就这样,田武在蒙山跟随真元子大师学习了两年时间,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田武的兵法学问又增进了一大步,为他以后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自创孙子梅花拳
蒙山学艺生活结束后,田武告别了老师,回到了自己家。学习生活并没有让田武学习兵法的兴趣减弱,相反,回到家后他更加努力了。
不管是春夏秋冬,田武在兵法的海洋里遨游。很多时候,田武已经忘记了这是什么季节,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完全沉醉在兵书的世界里。
时光倏忽,一年又快过去了,又是一年的寒冬季节。
一天,田武又在研读穰苴叔叔传赠给他的《司马穰苴兵法》,并被其中闳廓深远的哲理和军事理论深深吸引。
书中关于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划分的部分内容,是田武在以前的学习中未曾看到的。
简书中说:“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意思是说为铲除邪恶,维护和平而攻占暴虐之国,是正义的战争,不能算是侵略。
“以战止战。”田武若有所思,感觉这句话值得细细研究,就随手用笔记下了这句话。
田武继续往下看,只见兵书上写着:“战道,不适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田武领悟到,发动战争为不得已,如果发动战争,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仁义之师,占领敌国后,不可烧杀抢掠,要善待战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说,要居安思危,时刻备战,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但又不可以穷兵黩武。看到这里,田武深思良久,用笔在简片上写下六个字:“兵者,国之大事”。
看书久了,田武感到有些困倦。他起身走出了书房。时值严冬,寒风吹到脸上,田武顿时倦意全无。他围着书房,一边踱着步,一边舒展着筋骨。
转到屋后,一阵清香扑面而来,因为这里是田家的后花园。虽说现在正是寒冬季节,万物都凋落了,但却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很快,几株梅树吸引了田武的目光,他信步走到了梅树的跟前,但见满树的梅花竞相绽放,在凛冽的寒风中毫无怯意,枝干刚劲盘曲如同虬龙。田武在树前站立良久,静心观赏。
忽然,一阵寒风袭来,枝干摇曳,如虬龙飞舞。紧接着,落英纷纷,随风而起,让人目不暇接。
田武不由自主也随风起舞,他模拟着梅枝、梅花的形态,活动着四肢。
等田武回到书房,感觉神定气清,浑身舒服。
第二天,田武在书房看累了后,又信步来到了梅林,再次欣赏了梅树的铜枝铁杆和梅花的落英缤纷,并打了一趟齐国的本地搏击拳术。
第三天,第四天……
一连几天,田武看书看累了,必定到梅树林中,看落梅缤纷,并且不由自主地模仿一会儿梅枝、树花的形态,锻炼一下有些疲倦的身体。
随着时光流逝,田武感觉那梅树就像长在了自己心里。有一次,天降大雪,可是田武还是照常来到了梅树前。
这时,一阵寒风吹来,田武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他想,梅花是耐寒的植物,在百花凋零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它那不畏严寒的品质真是让人叹服。
田武脱掉外面的大氅,准备练一趟拳热热身体。忽然,一种奇怪的感觉来到了田武的心里,这种感觉是什么呢?
因为田武忽然发现,梅花有密有疏,有虚有实;枝干遒劲,重心扎实,整株梅树刚柔相济,互相为用,有轻有重,有动有静。动则如猛虎,势不可当;静则如淑女,柔中寓刚。田武想,这些多么像我们齐国的技击之术啊!
技击是齐国人尊崇和擅长的一种搏击之术。齐国的技击阴阳结合,穿插更替,招式虚虚实实,明暗多变。
齐人就是靠这种高超的技击之术,发挥短兵相接,单兵作战,以巧取胜的优势,在诸侯争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以前田武虽然也天天看梅,可从来没有把清雅的梅花与武术联系起来。
今天这忽然而至的灵感让田武兴奋不已,他“啪啪啪”打了一趟齐国传统拳术,然后很快就回书房了。
田武实在太兴奋了,因为他现在已经决定根据齐人的技击之术,结合梅树、梅花的形态变化,创造一种用于强身健体、攻敌制胜的拳法套路。至于这套拳法的名字,就叫它梅花拳吧!
从此,田武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终于创造出了一套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借力发力,变化多端的梅花拳法。
田武创造的梅花拳法讲究六合,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上下相随,内外一致,姿势舒展,动作优美。整套拳路既有阳刚之美,更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
进攻的时候,有排山倒海之势;防御的时候,则缩身舒气,四肢放松,就像小猫休憩一样。
田武的梅花拳非常注重虚实结合。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而亦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避实去虚,取本舍末,取近舍远,借势发招,乘虚而入。这些道理田武后来无不体现在其所著兵书中。
田武梅花拳还讲究灵活多变。在实际交手中,随机应变,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随其变而变,灵活机动。不用拙劲、僵力,变化多端,使对手不知所措。
田武梅花拳还讲究占领先机,打主动仗。对手的拳还没有到,自己的招式就已经先到了,使对手的招式还没发出就失去了作用。
或者在半路截击对手,使对手的招式半途而废。这就是梅花拳中所讲的“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
另外,田武创立的梅花拳还十分强调以智取胜,即“遇强智取,遇弱力擒。”
在与对手交锋的时候,首先要对敌手的武术技能和力量进行观察。如果对手非常强,那就表现出自己柔弱的一面,让对方骄傲大意。然后乘对手稍一懈怠,奋力一击。
为了避开对手的锋芒,宁可舍近打远,舍直走曲,袭击对手的左右侧或者背后,直到击中他的要害。
如果对手较弱,那就采取猛冲猛打的策略,步步紧逼,如急风暴雨,有雷霆万钧的气势,使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后来,田武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器械,又创造出了梅花刀、梅花枪、梅花剑等器械搏击套路。
创作弈经十三篇
弈即现在的围棋,对此田武并不陌生,因为他小时候,就经常看见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在一起对弈。
那方格的棋盘,黑白分明的棋子,以及祖父和父亲专注的神情,都给田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奇又淘气的田武有时会偷偷去摸摸棋盘,摸摸棋子,有时干脆抓一把棋子就跑。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武从祖父和父亲那儿逐渐了解到弈的许多知识。他听祖父讲,弈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尧帝为教育儿子丹朱而发明的。
据说尧娶妻富宜女,生下儿子丹朱。但令尧很难过的是,丹朱长大后,智力愚钝,品行也不好。尧想了很多办法来教育儿子,但效果都不理想。
后来,尧根据天空日月星辰各种星体的变化,制作了围棋。为了显示其中奥妙变化,棋子用黑白两色分开,用来表示阴阳变化。
后来,丹朱迷上了弈,并在长期对弈的过程中,开发了智力,纯洁了性情。
美丽的故事连同对弈美好的印象,深深印在了年轻田武的脑海中。等田武长到16岁以后,祖父和父亲有空闲的时候,开始教田武对弈。
有时,田武也会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祖父和父亲对弈,当然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以祖父的胜利而告终。
一次,在与祖父对弈时,田武问田书:“爷爷,您和父亲为什么都喜欢对弈?”
田书不假思索地说:“对弈是以智力取胜的一种游戏,进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纵与收,主动权全都由自己掌控。而且,对弈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所以我喜欢,你父亲也喜欢。”
“那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什么?”田武接着问了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
田书思索了一会说:“算。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算,算是对弈的核心,布势运子则是算在棋盘上的体现。对弈就如同两军对垒准备厮杀,主将无计无谋,没有作充分的战前准备和通盘考虑而战胜敌人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对弈也是同样的道理,多算则多胜,少算则少胜,不算则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祖孙对弈的结果当然是祖父田书取胜,况且还是田书有意让着小孙子。
这一点当然田武也知道,连父亲都不是爷爷的对手,自己也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在分拣棋子,准备第二局的时候,田武又问祖父:“爷爷,开局怎么下才好啊?”
田书望着孙子,笑着说:“有道是棋无定式。开局如何落子,要看棋手的基本功和对棋局的领悟力。棋家常说,‘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腹中棋路多但是很难把握,只有高手才敢这样落子;边地狭浅容易进攻,初学者大多愿意走边;一般情况下棋手多愿意占角,角虽不如腹中开阔,但比边要强一些。所以说,‘边不如角,角不如腹。’”
听了祖父的话,田武考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把棋子落在了角的星位上。
因为田书有意让孙子,总是让田武执黑先走。这一点田武也知道,但其中的道理田武不是很清楚。
于是田武就问祖父:“爷爷,对弈中先走有什么好处呀?”
田书明白了田武的用意,笑着说:“对弈好比是打仗,谁占据先机,谁就有了主动权。所以对弈十分强调‘自始至终,着着求先’。谁得了先手,就得了势,就能控制局势。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宁丢数子,勿失一先’,足见对弈中先手是多么重要。”
“当然,你要记住先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弈中随着双方攻守的转换,先手也是不断交换的。有时为了全局的考虑,棋手常常用弃子的方法,去别的地方,另辟天地,占据先手,取得优势。所以当你看到对手弃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对手可能已经有了图大之心。”
对弈进行到中局的时候,田武忍不住又问祖父:“爷爷,中局对弈要注意什么?”
田书思索了一会儿说:“中局对弈特别要注意虚实变化。对弈中随着势的变换,常有虚与实的变化。虚了就容易被攻破,实就不容易被攻破。”
“在对弈中,要见可进而进,知难而后退,要做到避实而击虚。同时,也要善于制造假象,用示弱的方法吸引对手来攻,然后围而歼之。实战中,一切变化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听到这里,田武接着问祖父田书:“那对弈是否就是要以诈取胜呢?”
田书极其认真地说:“兵有王者之兵,有战国之兵。棋有上品之棋,有下品之棋。下品棋举无思虑,动则变诈;上品棋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棋子虽小,有正道在里面。真正想下好棋,务必要斜正结合,以正为主。”
田武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感觉今天祖父说的太精彩了,真是字字珠玑,自己尽管还不能完全领会,还来不及认真品味,但是他已经牢牢记在脑子里了。
这一局的结果当然还是田武输了。田书最后抚摸着田武的头,爱怜地说:“孙儿,最后你还要记住一条,下棋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一定要专心致志,切不可一心二用。”
田武把祖父的话记在了心里,平日里除了看书、习武,有时间就琢磨棋艺,越琢磨越感觉有意思,真可谓方寸之间,藏有千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武的棋艺也在不断进步。慢慢地,父亲田凭已不是他的对手,祖父田书有时也会败北。
田武在实战中不断地总结对弈的经验,结合祖父、父亲对棋的感悟,不断地推敲,并陆续地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最后他写成了《弈经十三篇》。
《弈经十三篇》包括棋局篇、得算篇、权舆篇、合战篇、虚实篇、自知篇、审局篇、度情篇、斜正篇、动微篇、名数篇、品格篇和杂说篇。
《弈经十三篇》以齐国流行的阴阳说为基础,运用辩证的观点,把对弈中双方攻守的转换及其开局、布局、定势、谋算等技巧与军事谋略相结合,将军事理论融入到对弈之中。
《弈经十三篇》的撰著,一方面得益于年轻的田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善于总结,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祖父、父亲及叔叔司马穰苴的谆谆教导。
特别是祖父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弈经十三篇》中到处都能找到祖父的军事谋略思想。
《弈经十三篇》的撰著,锻炼了年轻田武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为其日后在这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弈经十三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后来《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一个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