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夫天化生万物之主也,人之事天者,所以报其化生之德惟恐获罪于天也。惟圣人践形惟肖而后能善事乎天矣,众人奉崇圣人之教,以尽事天之道者也。事天之道维何?敬而已矣。礼拜者,所以将其敬也;而寺也者,礼拜之所敬天之地也。履其地,将其敬,斯可以语事天之道矣。是道也,西域圣人之道也,其详载于旧碑不复予赘,但考其寺之颠末,其初创立于唐之天宝元年三月,工部差督工官罗天爵监造,名为清真寺。宋靖康二年四月差指挥佥事阿讨刺督工重修,及元至正二年四月,马虎仙自备资财竭力重修。至延佑二年三月,复差平章政事赛典赤督工重修,奏请“敕赐清真寺”。至成化二年四月,长安人马斌督工重修;成化十八年八月,奏请改寺名为“敕赐清修寺”。至今将几百年,殿宇门舍颓塌,吾人礼拜者莫能容。嘉靖元年四月差督工人马清与本寺掌教马宗玺,辅教马才、哈兴等督同教中耆老募缘资财千两,采材集工大启栋宇,是工将成时,惟以稳为难因。府官孙世昌、孙世观特请于敕赐飞鱼服秦府,承奉正凤岗张公沂公慨然允之,有乐善与人之志,盛德至厚也,遂启于秦国贤王殿下,即命赐之给砖瓦克济乃事。由是规模壮丽,巍峨崇新,非惟吾人礼拜敬天者得其所,而振扬圣教于不息殆将祝延圣寿于悠久祈保
皇极无疆者在此也。是工告成,教人等盖亭立碑谒予求记以载其事。予弗敢辞遂,为之记云。
时嘉靖五年岁次丙戌八月仲秋吉日立
长安肖滋同男璋璜镌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拓建敕修清修寺记”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此碑文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由冯从吾撰写,其碑阴镌刻宋米芾手书“道法参天地”五个大字,该碑立于化觉巷清真大寺第二进院落的甬道一侧,嵌于砖构龛内。
碑阳
夫清修寺之设从来远矣,建于唐之天宝,宋逮元暨我太祖高皇帝玺命历数百年于兹。世传宝锡,一时,清教咸知景从经旨,浩繁未易述。撮其大要,念、礼、把、舍、聚之五字而已。念者,心心相印真经也;礼者,仰邀帝赐重酬国恩也;又曰把者,谨持修心炼性之谓也;舍者,施给急周乏之谓;,则收散合离百千,为群明经析典化诲诏诚今正邪,惟善之兢兢耳。千头百绪,总归五字。五字虽约要皆真铨,若清教诚得先天之秘而真人还真性永永不磨乎。我高皇帝忻而崇之重之,以寺而且敕以清修者由然哉。讵意岁久制涂规度尚狭,不增而新之,以副我皇上重清教之美意,又奚以焕本寺之色泽,而揭清教如日月也。兹遇本寺礼部掌教官马光元、督教哈仲贤、副教金自贵、马应乾奋然起而欲增且新之,叩长安县曹由、按察司宪台王准修,又以乡老金绒、马太元等处心监修,本教有善者各捐资不一,同心协力营此修葺。充拓门殿,规模广远,栋宇高耸,较前若倍视,若儒之星殿阁不少让焉。所谓千圣一心,万古一道,信非虚矣。咸邑庠士马腾龙偕西寺掌教马行健谒祭为文,余不容故属以言。肃哉!真教净清门。识还不着尘,纷一元秉粹上跻,真本寺本教盖不云。是为记。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奉敕巡按直隶等处赴理长芦山东盐课兼河道前翰林院庶书士长安冯从吾撰
乡老太义刘尚全杨天福忠应亨
明万历三十四年岁次丙午夏四月吉日立石
后掌教马维阑刘廷国
甘肃徽县“重修礼拜寺碑记”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碑存甘肃徽县东关清真寺内,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镌立,徽县回族进士马负图撰文并书丹。碑文记载了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陕西回民何楚英、舍容、马伦、马聪等人行商到徽县,因爱当地山川之美,遂定居于此,并创建清真寺的情形,是研究明代陇东回族形成的重要史料。
夫教门之设,其来远矣,盛于胜国,明兴因之。虽不事法象天,只以敬天祝君主修心养性为事也。我皇朝金陵有三山街寺,长安有花靴巷寺,皆奉命以为敦礼地也。寺遍寰宇,惟徽未之建耳。成化年间,有何楚英、舍容、马伦、马聪辈,关陕人也,商贩于徽。为山水之美,遂家焉。以为礼拜无所,或失在亵陋,其如敬天何,如祝君何,如修心养性何哉?遂卜吉于东郊三元宫之左,佥施金赀,置而创立焉。然岁久易湮,至嘉靖中纪,寺宇复圮。乡耆马文礼、金岁、高廷美、何清、丁文章、王臣、马万江、马霄,相顾叹曰:“清净斋肃之地,使之至是,乃吾侪侪也。”即书金赀,鸠工庀材,因废拓新,宫墙严严,斋室翼翼,不数月而功用告成。乃请记于予。予曰,寺之修复如此,而诸子之心可已至矣。故以之敬天,则万物资始之功可报焉,报天则地可知矣;以之祝君,则万年天子寿可赞焉,赞君则亲可知矣;以之修心养性,则万境俱融之贞可宁焉,宁贞则践形可知矣。且敦仁尚义,周急轸难,辅生助瘗,厚德殷殷,此其兴起,而科第缙绅、声名文物、礼乐衣冠,悉由此出,其教岂偏小焉哉?遂识其始末以为记。
时万历岁次丙戌孟夏朔日
郡进士义台马负图撰
甘肃临夏“重修西乡韩家集三头十方海一大礼拜寺碑记”民国六年(1917年)
此碑立于临夏州韩家集磨川(今属积石山县),1917年镌立,马福祥撰文,陈必淮书并跋。海一寺为伊斯兰教礼拜寺一种制度,也即地区性中心大寺,临夏州不过数处,仅有此碑可考。该碑详细记述了韩家集海一大礼拜寺创建沿革及历次修葺情况,并记述了马氏家族对建寺所做的奉献。碑石当年以重价自绥远购来,碑额前后横书“永远遵守”、“清真教规”八个字。碑记及跋语共33行,碑正面刻17行,足行43字,共约1400字,对了解临夏地区回族历史有一定史料价值。
穆教自天方入中国,历千数百年,而精神贯注,光景常新,日趋于博大昌明,良由宗旨之清真,抑亦团体之固结也。固结团体非会归有极不为功。吾乡先达,大兴土木,重建磨川海一寺,为有极会归之所,而团体固结,即于是乎寓之。溯自明初,我族分析,散处于阳洼山大坡嘴、韩家集磨川、阴洼等处,名为三头。初只一寺,建于阳洼山,以木片代陶瓦,称为搭板寺,尚古朴也。清初,川居者日众,以天阴雨湿,跋履维艰,公择适中之地,筑寺磨川,以礼常拜。是岁大旱,上下二十余方,万众咸集此祷雨,甘霖沛然。嗣后遇旱,祷者踵至,名之曰求雨寺,昭灵应也。而尊山寺为古寺,岁时期会,凡大礼拜皆造焉。相沿几三百年。咸同以后,韩家集客回辐凑,商务盛行,庶富之余,不可无教。川寺较近于山寺,人多趋之,施教为便,惟规模卑狭,不能容众。光绪庚辰,先兄寿三公及进士第,荣归后,揆度两寺情形,量为变通,以期恢宏名教。请于先建威公松坪府君,谋诸父老,除乡人拘墟之见,改作此寺为海一寺,而以山寺附之。因时而制宜也。时吾家营木商,购有石作黑森林,遂捐材兴工,方众助之。山寺仅成正殿三楹,费一千余金。川寺则成正殿五楹,西廊六间,费六千余金。虽完美未臻,而局势宏厂,始得列于大寺。嗣下阴凹以隔衣带水,谋于众,修小寺村中,以便朝真,为大寺支派。旋有好事者,利用韩家集客籍商户多,恃外方有力者为之援,不谋于众,创修新寺,意在破坏我教数百年固结之团体。我众力争大讼,州牧李问樵吏援左文襄公禁修新寺之例,判令充作义塾。此光绪十一年事也。迨二十八年,祥扈跸秦晋,归自京师,捐千金增修山川两寺,对楼西厢,焕然一新。厥后上阴凹、大坡嘴,亦以户繁多,请就村中各修小寺,如下阴凹故事。祥以各村皆有小寺统于大寺,每当阴雨,就便礼拜,独韩家集无何以尊崇教典?复以六百金赎还义塾,俾修小寺,附于磨川大寺,不得如前立异,惩前以毖后也。此外如与我密迩之新庄、烟洞山,大兄达王家堡,毗连之马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