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17

第17章 创建重建维修清真寺碑记(15)

碑阴及先叔殿人公所居之梁家等处各修小寺,亦附于我大寺,汇流而归源也。将来族发达,数十里内外或再推修小寺,应均归我大寺范围,翕受敷施也。凡我同人,五时礼拜,各就小寺;七日朝参与开斋、宰牲两节大朝,统归磨川大寺,以副海一名义。合群事主,善莫大焉。幸勿自越藩篱,致披本枝。此寺自先父兄修理后多历年所,教众弥增,礼拜拥挤,亟须改建,显扬正教。光绪季年,祥镇湟中,即欲鸠工,限于财,志未逮。民国三年,祥由宁夏将军因公回河,始属静庵兄及本方乡老扩充寺宇,改建大殿及卷棚各五间,后殿三间,并架彩两廊十间,对庭七间,唤醒楼三层,大门三间,水房火房仓房共十余间,蜈蚣墙垣,东西牌坊及照壁各种工费约万余金。静庵兄及侄雄图、鸿宾、显图各捐千金,余由祥捐廉垫给,并未摊派乡人。且筹的款,多购公产,得租以供大寺之用,而诸小寺亦取给焉。详细款目及管理保存规则,另有碑记。祥致力于此,非为名义,诚以人情易涣,不有以萃之,不足以成地方之社会。无以和众,何以参真?爰取本大末小之义,维系人心,以期能固能久,有萃无涣云尔。

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二等宝光嘉禾章,特加上将衔,陆军中将、勋二位、宁夏护军使马福祥谨撰。

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上大夫、宁夏道道尹陈必淮谨书

云亭将军重修导河县西乡韩家集磨川大礼拜寺工竣,作记勒石,嘱必淮书丹。袍罕故无好石,不能大书深刻,永垂久远,此碑以重价购自绥远,舟运宁夏,质坚韧,花纹回旋如大理石,允推佳品。必淮与将军同官久,习穆教源流,昔曾补授河州知州,于此寺创建始末,知之尤详。今书此石,益叹将军之保教睦族,用意致为深远;并以见创业之难,而继世之不易也。书既竟,为跋数语其后,以志景仰,并为阖邑人众勖焉。必淮谨跋。

中华民国六年十月穀旦勒石。

青海“重建西宁大寺碑记”民国十一年(1922年)

“重建西宁大寺碑记”现作为青海重要文物保存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内。原碑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由甘肃天水周希武子杨氏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刊立《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时,因原碑“雨淋日炙,碑石剥落,字迹模糊”,由原青海省参议会秘书长姚钧依照原文重录立石,西宁李德渊书丹。该碑额刻有国民党政府的党旗国旗及万年青花篮图案,碑身高220厘米,宽90厘米。碑文共23竖行,足行56字,计1288字。碑座高30厘米,宽45厘米,厚100厘米。该碑重录时与原碑有许多文字和时间上的出入,最明显的是将原碑刊立时间提前到民国三年五月,这是与史不符的。它对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以及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重建经过等都有简略的记述,对研究青海地方史和伊斯兰教在青海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按此碑立于民国三年五月,嗣因雨淋日炙,碑石剥落,字迹模糊,乃依原文重为书丹刊石。

世界宗教,以天方为最古。盖自人祖阿丹首出御世,继天立极,而回教即权舆焉。自是以降,经历五千余年,数万圣人之前驱后武,继长增高,至穆圣而始集其大成。穆圣生文明之古国,应五百之恒期,位兼君师,德隆治教,阐扬真理,西土咸孚。当时自阿刺伯而起,东至于波斯、阿富汗、俾路芝、天竺及中国之回部,西至埃及、嘉达额及摩鲁等二十余国,北至于土耳其、犹太、巴比伦及俄罗斯蕃属,南至于南洋群岛,纵横万余里间,国以百计,种以千计,莫不以天方为依皈。

盖圣人之教,不枉人以从己,而人亦无不乐从,有如此者,时当隋开皇初,天方遣其臣斡葛思、苏哈拜自海道来华,于广州建光路及怀圣寺以传教焉,此回教行于中国之南部之始。及安史之乱,唐借回纥之力以复两京,自是回教益行,寺院愈多。西安礼拜寺,则天宝年间工部官罗天爵奉敕所建,有御史王供撰记,此回教行于中国北部之始。自唐迄宋,奉行罔替。元起朔漠,尤崇回教,置回回学,习亦思替非文字。明太祖首用回回历,并翻译回书,称为“乾方先圣之书”。成祖御制赛典赤碑,以表彰天房后裔。清朝幅员最广,西域回部,咸隶版图。霍集占一役,高宗自习回文,并御制叶尔羌碑,详载始末。平苗功成,赐宴群臣,以真元生不汉食,赐以特羊。而京师礼拜寺收养穷苦回民,屡蒙颁发天庾之米,此可以征历朝待遇回教之优隆矣。民国成立,五族一家,信教自由,载在约法。向之挟歧视他教见者,至是始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而西宁大寺亦于是时落成,圣教昌明,此其时乎?

考至前清初年,西宁清真寺创自明代,毁于兵燹,后来屡议兴复,卒以不得地基而止。自阁臣镇使,拥节是邦,布德建威,用能遐迩咸熙,汉回蒙番各得安其生业,儒释道耶各得遂其信仰。诈冥悉泯,人民大和。于是地方绅士,以大寺故地相让,阁使乃提议重建,捐资为倡。军绅商民,踊跃捐助。二年五月,庀材鸠工。阁使军政稍暇,亲来监作,阅年而工竣。计造大殿五间,唤醒楼三层,东厅五间,北厅九间,南厅浴室三间,寺门三间,疱厨浴湢皆备,计费银万两有余。既而阁使见殿材不佳,恐难持久,毁而重修。购大木,聘名匠,两易寒暑,始落成焉。瑰伟壮丽,洵为陇上清真寺之冠。又费银万两,绅民等不忍阁使重出巨款,乃共集赀以偿,阁使不受,即用此款置院落田产若干,又自捐店房一处,并作香火之资。阁使之轻财重义,信足砥励末俗矣。每维圣教之在天壤,如水行地中,固无往而不在,然非有大力者为之奔奏御侮疏附先后,则常有淤而不流之患。回教之行于关陇,已千余年于兹矣。而清真正法至今日而始昌明者,则阁使毅力弘愿,崇奉护持之功也。绅等睹宫墙之美富,喜圣教之复兴,特叙缘起,勒诸贞珉,俾后之人有所考焉。

甘边宁海镇守使署总务处处长兼理西宁县知事

周希武子杨氏撰

甘肃西宁道道尹公署秘书贾思复谨书并篆额

民国三年五月立

简派青海省参议会秘书长姚钧敬录

西宁东关绅耆马步祥、马肇业、沈临翰、马升等公立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农历八月刊石

青海“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该碑现保存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内,立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原青海省参议会秘书长姚钧撰,西宁李德渊书丹。碑首刻有国民党政府的党旗国旗及万年青花篮图案。碑身高220厘米,宽90厘米,四边均刻有饰纹。碑文共22竖行,足行52字,共计1092字。碑记追述了伊斯兰教的历史,扼要介绍了伊斯兰教教义,记载了马步芳主持修建大寺南北厢楼、宣礼塔等建筑物的过程。对研究青海地方史和伊斯兰教在青海的传播,具有参考价值。

道者弥纶宇宙,贯彻古今,为须臾不可离者也。有圣人者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探索真理,发扬妙谛,使含生之伦皆有以复其固有之天性,推博爱于人群,此世界宗教之所同也。

回教之始,肇自阿丹,其后圣圣相承,发扬光大。而道日益明,教日益倡。暨至圣穆罕默德于一千三百六十七年前应运而诞生于阿拉伯之麦加,继天立极,集群圣之大成,为万国所宗仰,以天经三十部立教,传授徒众,于是东至波斯、阿富汉(汗),西至埃及、嘉达额,北至土耳其,南至南洋群岛,莫不诵心唯,信受奉行。其博大精微,福利于人类者,可谓至矣。天经者,《古兰经》也。其教以归信真主、归信天仙、归信经卷、归信圣人、归信后世、归信复活、归信定然七信为纲领,而尤以致力于念、礼、斋、课、朝五功为笃行实践之奥旨。其传入中国也,则始于隋开皇间。唐天宝时敕建清真寺于长安,其后遍及于各省,而朝拜讽经之典,讲肄净修之仪,始大备焉。

西宁清真大寺创自明代,屡经兵燹,其地遂废。民国二年阁公先主席镇守甘边,倡议重建,时经一载,大功告竣。复于民国五年捐资扩修大殿,十五年改修南北两楼,寺之规模大具。香公主席秉政以来,勘平匪乱,安定西陲,而政治修明,人民安居乐业,全省无匕鬯之警,尤于儒释道耶各教,维护备至,各族倾心。鉴于东关大寺年久失修,且地当省会,为四方人士观瞻所在,爰商同地方绅耆,谋所以恢扩寺址,改建新宇,以宏圣教。乃庀材鸠工,并饬邑绅马君步祥、马君肇业、沈君临翰、马君升等监督建筑,工程所需一切大宗经费,皆由香公主席慷慨乐捐。计建修南北楼两座,唤醒楼两座,水塘一座,饭厅、宿舍等八十余间,铺面三间半,西式大门、重门各一座,并捐献基金银洋五万元,以经商所得用供寺内之需。自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开工,迄三十六年四月始告落成。金碧辉煌,肃穆伟丽,洵为庄严之圣地。是役也,上以成先主席未竟之遗志,下以慰教胞殷切之希望,而我香公主席之继述盛德,后先辉映,非偶然也。特叙其颠末,用镌贞珉,使后之人,有所矜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