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22

第22章 功德纪念碑记(2)

盖闻夏后忧民,人溺犹之己溺;商相辅国,作揖兼以作舟。自来水患之平,未有不赖乎利济者也。又况潮平两岸,春来则水遍是桃;浪足三篙,雨过而舟轻于叶。奔流有若江湖,问渡者惟凭鼓枻;澈底非同溱洧,利涉者胡可牵裳。此所以无人补漏,江心有迟误之罟师,尽日停桡渡,难责成于津吏也。若盛京城南之浑河,诚巨浸也。其源发自长江,其流通乎大海,其势横乎东西,其限界乎南北。官吏既络绎不绝,士民更往来而无穷。虽河同于海,潮早晚有期,而舟赖于胶,人覆沉其谁恤乎!今春三月,曾溺一船,殒命者不下二三十人,觅死者何止百数十众,呼号终日,抱恨长天。柁工虽健,此事断难恃人为,河伯有灵,顷刻亦莫施神力。风涛作险,波浪为灾,若求尸已得,固可吊河畔之灵,倘觅骨无从,恐枉劳水滨之间。会末等,或触目情伤,或耳闻心侧,或逆旅待孤舟泛泛,或家乡隔一水盈盈。欲追踪于子产,知乘舆未可假人;法遗训于帝君,必河船方堪济渡。爰筹千金巨款,造官船六只,既便商民,更利兵役,从此松径夜寻,不至来之争渡;桃源再访,何至有渔父之迷津。虽西风浪紧,可常保于鹢退之时;即北岸冰消,永无患于雁来之候矣。恭疏短引,谨勒贞珉,庶德泽借以长存,芳名因之不朽云尔。

赏穿黄马褂记名简放提督高州镇总兵官左宝贵监工

奉府学优廪生李向瀛撰文

蓝翎五品衔候补骁骑校富泰敬书

清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九月旦敬立

辽宁沈阳清真东寺“百世不改”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沈阳清真东寺位于南、北两寺之东,清嘉庆八年(1803年)经马成远、刘太元、赵廷功等人发起,由民众捐助创建而成。此纪念碑记述了清光绪年间当地回民启用寺产收入敬送阿訇等人,敦请他们“按季走坟”,慰藉亡人的情况。碑额镌刻“百世不改”,系表明立碑的阿訇、掌教与乡老们坚持不懈的态度。

闻荒冢靡,辄动仁人之,直经默祷,顿生枯骨之壤觅宝

东寺自近岁以来,香火之余渐能增置产业,中可得租数千缗。学风着难,或带经而锄,或因近市之利,夫道外营谋匪资,之得已,而无处是君子所羞,众乡老有见此而然不安也。因以省城西偏有回民义营一区,冢土累累,无所主,荒烟野梦,空火之飞春南秋,风气你墦间之祭死生亦大矣。念吾胞而关怀,忍言非族之不祀乎。议由本寺进款每年提出东一千三百吊,敬送阿訇二百吊,依吗目五百吊,四师傅二百吊,请义茔葬者,按季走坟,随时傅,永久无改。此章在请公得此赠遗不无小补,在九泉藉兹祈祷,可望超升,一举而两善备,盖仁术存乎其间矣。为之序,志其事于不朽云。

辽宁沈阳“重新左忠壮公善宅以彰义举碑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此碑系民国三十一年,即康德九年(1942年)沈阳回民重修左宝贵故居时所立。左宝贵系清末抗日名将,在平壤之役中为国捐躯,身处伪满州国统治下的沈阳回民“崇拜其人格与懿行,尤崇拜其忠大节”的精神,并为之“铸公铜像”,修缮故居并立碑纪念,可以证明回族人民始终坚持对祖国忠贞不二的鲜明立场。

康德壬午复奉天同善堂梁堂长维新来署面陈谓,本堂在小西关子孙堂胡同有旧式宅院一所,计八十四间,岁久倾义从新建筑替前功缘。此宅系本堂首创善主左忠壮公之故居,当逊清光绪甲午之役奉命进军平壤,濒行嘱家人曰,吾今远班师无日,义学馆、牛痘避以及栖流所虽经设立仅具规模,倘吾不归,应将全部住宅、该局所等,永远为慈善基,完吾未竟之志。旋公果战殁,家人即遵治命全部施舍,本堂得此基础始固嗣合组之易,以今名历任董其事者,念公首创善举未忍更易,凡以怀往烈而劝耒轸者盖四十余年矣,人事递嬗历劫沧桑,本堂之事业亦随时代迭有变迁。此项旧式房屋特不适应,即因仍旧贯补苴绸缪亦难经久。爰于今春一律拆除重行鼎建,天睹甘堂而思伯,扶双柏而慕莱公,古人名迹所遗,千秋万祀犹足动人景仰爱护之心。一旦舍旧谋新,将缅溯无资芳徽顿没几何,不令人重慨歟迟,回审顾未能取决。爰集众议更翻研讨,佥以为世无百年不敝之物质,而有千秋不之精神。吾人崇公者崇拜其人格与其懿行,尤崇拜其忠大节,非以其有形有质之故居也。即揆,公捐助之初心当亦愿本堂为始基,以后慈善事业发展光大。改建广厦万千,在天之灵应更欣慰也,为保存古迹资作纪念已哉。矧此宅虽公所慨捐,其建筑未必出于公手,不过于极短之时间作是宅之主人翁耳,过此又何有焉拆除也。庸何伤至于笃,善殊煎保爱伟人遗迹,尽可于改作之后树立丰碑详纪始末,俾传永久。庶公之流风高谊,可以与日月争光。金石寿其袭人怀思劝耒兹而昭后世者,以视夫保存故邸,坐视栋宇之倾颓,为何如乎。本堂故于铸公铜像翌年复有重新营建之举焉,兹工既藏事请为义,以垂不朽,予是其议爰泚笔而记其颠末如此。

奉天市长同善堂理事长王贤拜撰

前奉天省议会议长丁酉科拔贡白永贞敬书

康德九年壬午吉日

奉天同善堂堂长梁维新等敬立

黑龙江绥化左宝贵纪功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碑原立于绥化县龙王庙内左依诸将军庙。庙毁后,碑失踪。1977年农民修路时,无意中挖出古碑,1987年立于绥化市公园内。该碑高370厘米,碑首有九孔,雕蟠龙纹饰,碑额题“圣旨”二字。碑身四周刻有花纹,正面镌“风媲曾胡”四个大字。碑阴文字“文革”中被用水泥涂抹,已无法辨识。碑文记述了左宝贵生平事迹,赞扬了他“只知报国”、“捐躯赴敌”、“精魂不忘歼丑”的爱国主义精神。

盖闻著懿行于生前,始留芳名于身后。故大禹之功因岣嵝而永著,羊公之德因岘山而长昭。知古人传颂到今者,端赖此琐珉之勒也。

我朝有左公者,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穿黄马褂。遇缺,题奏提督,镇守广东高、廉、罗等处地方水陆官兵,控制土司守御兵,官加三级铿色巴图鲁。讳宝贵,字冠庭,原隶山东青州府费县籍也。原其初,以英年投效,行伍起家。初入楚淮绿营,转战江浙各省。尔时已辛苦备尝,功劳素著矣。然犹未足以概其骏业也。溯自光绪元年到奉,遂值流贼峰起。一剿东沟之患,金、木等匪立消;再扫平建之氛,玉虚各门以灭。二十年奉省驰驱,深叨大宪重任。复蒙奏留统领奉军。公以知遇甚隆,愈期夙夜匪懈。即辽东之关隘甚繁,良莠之杂处难辨。而公或分兵驻防,或躬亲坐镇,卒使近者怀德,而远者畏威。是上可为禧都之屏藩,下可为闾里之保障。为国为民如左公者信有之矣。且其平日之出师临阵,不惮劳也有渡泸之风;不避险也有单骑之勇。武弁中有斯人洵可为矫矫者矣。讵料松柏有凋,英雄有代。突于去岁,倭奴背约,近踞朝鲜。于六月十四日奉旨出师,八月十四日开仗。鏖战二日,星陨军前。此一役也,只知报国,浩气可贯太虚;藉此酬恩,精魂不忘歼丑。以此捐躯赴敌,今之将臣当如是,恐古之将臣亦不过能如是也。

予曩日奉省带队,颇悉生平。所尤难者,列于武而不忘乎文,疏于财而显于义。即如创办善举,所立有惜字会、育婴堂,所施有舍棺木,放棉衣。所惠虽云无多,而所活既已无算。此皆遐迩所共知,军民所乐道者。真可为行伍之出色矣!

且幸有遇难之臣,能全大节于刀锯,即有推恩之主,旋来褒赠于大庭。将见:修祠立碣,忠魂慰兮日月光,道榆路杨,休风闻兮高山仰,于是捐我廉兮为之构堂,并为创举兮为之请旌!语焉者求精,述焉者求详。吾不知如此以颂,其能尽也耶?抑犹未尽也耶!

奏派黑龙江镇边军马队全营翼长、节制水师、二品衔记名、简放副都统花翎、世袭云骑尉依崇阿敬立

林营委笔帖式六品军功披甲俊山兼工文庠生张海清敬书

匠人李宝财敬刻

光绪二十一年八月穀旦

江苏太仓“娄东刘家巷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明宣德五年(1430年)

该碑与福建泉州长乐县“天妃之神灵应记”碑,同为郑和遗迹,内容亦大略相同,均记述了郑和下西洋事迹,有一定史料价值。现存于江苏太仓县浏河镇。

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春朔。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朱良、周福、洪保、杨真,左少监张达等立。其辞曰: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之神,威灵布于巨海,功德著于太常尚矣。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次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濛,或风浪之崔嵬。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非仗神功,曷克康济?直有险阻,一称神号,感应如响,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舟师恬然,威保无虞,此神功之大概也。及临外邦,其蛮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灭之。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皆神之助也。神之功迹,昔尝奏请于朝廷,宫于南京龙江之上,永传祀事。钦承御制记文,以彰灵贶,褒美至矣。然神之灵,无往不在。若刘家港之行宫,创造有年,每至于斯,即为葺理。宣德五年冬,复奉使诸番国,舣舟祠下,官军人等,瞻礼勤诚,祀享络绎,神之殿堂,益加修饰,弘胜旧规。复重建岨山小姐之神祠于宫之后,殿堂神像,粲然一新。官校军民,咸趋乐事,自有不容己者,非神之功德感于人心而致乎?是用勒文于石,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昭示永久焉。

永乐三年,统领舟师往古里等国,时海寇陈祖义等聚众于三佛齐国,抄掠蕃商,生擒厥魁,至五年回还。

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暹罗等国,其国王各以方物、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还。

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王亚烈若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灵显应知觉,遂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复归国。

永乐十二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其苏门答刺国,伪王苏干刺,寇侵本国,其王遣使赴阙,陈述请救。就统领官兵剿捕,神功默助,遂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是年满刺加国王,亲率妻子朝贡。

永乐十五年,统领舟师往西域,其忽鲁谟斯国进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麒麟,番名祖法儿,并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花福鹿,并狮子;卜刺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爪哇国、古里国进縻里羔兽。各进方物,皆古所未闻者,及遣王男、王弟捧金叶表文朝贡。

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各国使臣,久侍京师者,番还本国。其各国王,贡献方物,视前益加。

宣德五年,仍往诸番国开诏,舟师泊于祠下,思数次皆仗神明护助之功,于是勒文于石。

江苏南京净觉寺马志成等捐地产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特启者,本寺起造大殿、水房前后两间,承马志成和祥良阿訇愿将寺旁自家基地两间捐入寺内添盖以就地势,不取地价地租,实为嘉意乐助。兹仝人议定,每年斋月取筒钱若干为儒琴老阿訇作都阿,以表诸昆玉乐助孝意用持,勒石以垂永久云。

光绪十八年四月初八日

本寺同人公立

江苏南京“江宁马乙棠先生纪念碑”民国二十年(1931年)

马乙棠,江苏南京人。近代工商业家,慈善家。他曾连任两届上海同各地商界同仁发起成立,当时最大的客商联合组织“旅沪商帮协会”会长,后又被举为终身会长,对上海回族商界多有帮助。他一生倡办义学,捐建基金会,资助诊所及贫儿院,善事不辍,该碑就是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当地同胞为纪念其功德树立的纪念碑。碑文记述了马乙棠的功德,更表达了世人对他的怀念和敬仰。另从众团体请时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为之写碑文一事,可看出上海回族商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及影响。

呜呼,我乙棠马先生之归于天国也盖一年于兹矣。此一年中,我商帮协会经若干事,而遇有危困难则无不思先生。清真董事定大事、决大计,失先生如失左右手。理事会暨回教学会敦化小学校则未成之功,待先生成之也;未兴之举,待先生兴之也。有先生而事未半功已倍;无先生则事虽倍而功未能半也。先生之存亡,其关系吾宗教大也。如此而吾南京北城送诊给药所自改常年送诊以来,医者病者向之知马先生者亦无不询马先生,闻马先生逝世,盖无不潸潸下泪也。而先生逝世及今已一周矣。夫有功德于国家,有功德于社会,生荣死哀令人深长忌者往往之然,而能一团体而追念不忘,数团体而尤感思不已,且不以地限,不以宗族限则戛戛乎其难之矣。世之变也,必有人能艰巨能负重大。或以材力或以财力,交相济焉。而后处常也游刃而有余,处变也亦泛应而曲。先生盖处变如常者也,团体等不能测,夫世变之所拯因而于先生。追念而不忘,咸思而不已,出之一团体或谓有所私也,而一团体如斯,数团体亦如是,其令人深长思也,夫岂同于寻常哉。今年四月为先生逝世一周之纪念,吾团体等集会以追悼之,诵一经而天琅琅也,然而有凄清之音;撰一诔而文章炳炳也,然而有哀伤之旨。于是乎,议为丰碑以纪念之,纪其功德也,念其功德也,以垂夫不朽也。云亭马委员长重先生之为人,盖契之有素者。而世和与先生少焉同学,有道义之交世深,因代表团体等请马委员长宠之以文,而马委员长嘱世和代以文而自任以书。世和承委员长命而不敢辞,因本吾团体等念之意而纪之以文,有云亭委员长之书而先生真为之不朽矣。文既竟并为之铭曰:先生之经商也,其合众也不限之以方;先生之立教也,其信道也必树之以常。慈善之举汪汪洋洋,丰碑千古不能忘。

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前安徽省政府主席、

陇右马福祥云亭甫敬书(以下为“马福祥印”“云亭”印章)旅沪商帮协会、上海精真董事会、西寺理事会、回教学会、敦化小学校北城送诊给药所、首都清真董事会、回教公会、清真小学校董会

公立

江宁金世和恭撰

江宁杨世深监石

民国二十年上浣

福建泉州先贤古墓阿文碑伊斯兰历722年(1323年)

泉州灵山圣墓有两座,向南并陈,墓上有亭,亭之东北西三面皆有石廊围绕。廊下北面,有阿拉伯文刻石一块,立碑时间为伊斯兰教历722年9月,即公元1323年或元英宗至治三年。碑文汉译如下:

此墓为昔日传教此方二先贤之墓。贤者当发克富(Facfug)(阿拉伯天子之意)在位时即来此,有善行,至今尚为人称道。后卒葬于此山,人民怀其德而思之。墓有灵异,其遭运不佳,或抱病不起者,皆来此祈祷二贤保佑,有求必应。每届冬季,常有多人自远方至此墓瞻礼行香,归家无不康健安全,俱叹行千里而不徒劳也。留居此地之回教公会,特集资修墓。尚祈真主慨发鸿恩,使此二墓永远保存,俾此二贤骸骨不致暴露风雨也。时回教纪元七百二十二年勒墨藏月也。

福建泉州灵山圣墓郑和行香碑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明成祖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使西洋,在第五次路经泉州时,曾往东门外灵山伊斯兰教圣墓(即三贤四贤)行香,地方官蒲和日为此立碑纪念。根据此碑与其它资料,可证明郑和是一位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