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23

第23章 功德纪念碑记(3)

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蒙圣灵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

福建长乐县“天妃灵应之记”碑明宣德六年(1431年)

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在福建长乐县南山奏建天妃庙宫,为船队官兵祈佑,民国中期朽毁,现存遗址。民国20年曾在此出土《天妃灵应之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七下西洋所历番国时间和经过,于宣德六年(1431年)勒记于石。是碑与江苏娄东刘家巷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铭辞大同,殊异几希”,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答谢天妃灵佑的纪念词,同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珍贵资料。碑石现存于福建长乐县,碑额篆书“天妃灵应之记”六字。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网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踰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漠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祐之德也。神之灵,固尝著于昔时,而盛显于当代。溟渤之间,或遇风涛,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神之感应,未易殚举,昔尝奏请于朝,纪德太常,建宫于南京龙江之上,永传祀典。钦蒙御制纪文,以彰灵贶,褒美至矣。然神之灵,无往不在;若长乐南山之行宫,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乃于永乐十年奏建,以为官军祈报之所。既严且整。右有南山塔寺,历岁久深,荒凉颓圮,每就修葺,数载之间,殿堂禅室,弘胜旧规。今年春,仍往诸番,蚁舟兹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妆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佥谓如是,庶足以尽恭事天地神明之心,众愿如斯,咸乐趋事,殿庑宏丽,不日成之,画栋连云,如翚如翼。且有青松翠竹,掩映左右,神安人悦,诚胜境也。斯土斯民,岂不咸臻福利哉?人能竭忠以事君,则事无不立;尽诚以事神,则祷无不应。和等上荷圣君宪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师旅之安宁,往回之康济者,乌可不知所自乎?是用著神之德于石,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以贻永久焉。

-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

-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暹罗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一

-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

-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其苏门答剌国,有伪王苏斡剌寇侵本国,其王宰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诉。就率兵官剿捕,赖神默助,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是年满刺加国王亲率妻子朝贡。

-永乐十五年,统领舟师往西域,其忽鲁谟斯国进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进麒麟,番名祖刺法,并长角马哈兽;木骨都刺束国进花福禄(鹿)并狮子;卜刺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爪哇、古里国,进麋里羔兽。若乃藏山隐海之灵物,沉沙栖陆之伟宝,莫不争先呈献。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

-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待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

-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滋港,等候朔风开洋。恩昔数次,皆仗神明助祐之功,如是勒记于石。

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冬吉日

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

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

都指挥朱真、王衡等立

正一住持杨一初稽首请立石

福建泉州重修灵山圣墓碑记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

在泉州灵山圣墓的南面,有清嘉庆年间一位驻闽回族武将所立的纪念碑。碑文记述了郑和当年来此谒墓行香祈佑及清康乾之际修葺圣墓的情况。

岁在著雍摄提格之孟陬,余奉命提督福建陆路军务,来泉州,因知东关外有爸爸墓在焉。按《府志》所载,唐武德中来朝有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此。葬后,此山夜光显发,人因而灵之,名斯墓曰灵山。明永乐钦差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行香于此,蒙其庇祐,立碑记。我朝康熙年间福建汀邵延等处总兵官陈有功,陆路提标左协中军游府陈美,乾隆癸卯、辛未孝廉郭拔萃、夏必第等,相继修葺。迄今日久坍塌,募捐俸重修,再建墓亭,悬扁于上,以昭灵爽,用答神庥。竣工行其事而为之记。

署福建全省陆路提督军门漳州总镇西蜀马建记勒石。

福建提督江长贵修缮先贤墓立碑清同治十年(1871年)

在泉州灵山圣墓廊下,有清同治十年福建提督江长贵鸠工修葺之碑,记述了重修前后圣墓的面貌。

我教之行于中国由来旧矣。泉州滨大海,为中国最东南边地,距西域不下数万千里,则教之行于斯也,不亦难乎!同治庚午秋,长贵奉命提督福建陆路军务,莅任泉州。下车后,询问地利,部下有以郡东郊有三贤、四贤墓告者。初听之而疑其误也,继思之而恐其讹也。公余策马出城,如所告而访之,平冈之上,果有两墓在焉,而不知其始于何代及为何如人。墓侧碑碣,苔蚀沙啮,字迹漫漶,多不可辨。唯我蜀马公权提督篆时所撰立者,上故有亭,尚未磨灭;而亭久倾圮,碑仆卧尘沙中,已不知其几历年所矣。竟日爬刮,继以淋洗,始得约略扪读。证诸郡志,乃获其详。盖三贤、四贤于唐武德中入朝,传教泉州,卒而葬此者。厥后屡显灵异,郡人士咸崇奉之。明永乐太监郑和出使西洋,道此蒙祐,曾立碑记。我朝康熙乾隆间,泉之官绅,迭继修治。马公重修事在嘉庆二十三年,乃其最后者也,然于今已五十四寒暑矣。其间水旱兵燹,未尝无之,虽荆棘蒙蔓,不免就荒,而两墓岿然无恙。且适有来官是土之余,以踵马公于五十四年之后。噫!得毋两贤之灵有以默相之乎?然则西域虽远,其教之能行于中国最东南边地也,更无论矣。于是捐廉择吉,鸠工重修。既竣事,志其崖略如此。惟冀后之来者,以时展缮,勿任其如马公及余相去之远,而未葺治,日复一日,渐就湮没也。是则我教之幸,抑亦余所深祷者尔。是为记。

同治十年,岁在辛未季秋之月下旬穀旦

钦命提督福建全省陆路军务执勇巴图鲁盐亭江长贵盥沐

敬撰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建修“寺大门外影壁记”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

碑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横碑,上有“万古流芳”四字,上边花纹为六角形,两边为菱形,下边为云图,花边镌刻端庄大方。现嵌于南大寺大门东首墙内。碑文中掌教、乡老后的名字已多处模糊不清。

自古营筑之兴,内不宏,无以大规模;外不焕,无以肃观瞻。二者相因,实以相济。未有弗宏其中而能辉其外者,亦未有既宏其中而不辉其外者,凡作宫室然。吾教之修饰礼拜寺,何独不然。本关南清真大寺殿宇高耸,规模宏敞,由来旧矣。自嘉庆庚午年重修,巍峨巨制,焕乎维新,美在其中,可不谓壮丽欤?而阙外无屏,则属有志未逮。今有长顺粮行诸乡老起振王公、洪章金公、巨川马公、越千陈公、鹤亭杨公、文先陈公,每于礼拜之暇,共属耳目,因私相谓曰:礼惟其称寺,内诚美矣!而门外之屏亦不可少,弥缝其阙,吾侪何敢让焉?定协力同心,玉成此事。独开宏济之怀,无须众檠之力。输我囊金,专兹义举,此岂言利事析秋毫者,所能几其万一乎?则外之非徒以肃观瞻,而内之足以兴扬教化,功德亦岂有量欤!众心感之,爰立贞石,以志不朽。

掌教……监修

乡老……公立

大清道光十三年榴月内记旦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丁松年捐门面铺房碑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该碑记载了丁松年捐丁字街路东门面铺地产的事宜,现立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大殿前厦南侧。碑高143厘米,宽57厘米。

吾教以清真为本,吾教之人以洁净为先,寺中设立浴房,所以洁净身体,以归清真者也。浴房之中,一岁需灯油之费若干,需炭火之费若干,此亦事之不容己者。今有松年丁公,独输赀财,买到钉子街路东门面铺一所,捐入寺中,以所得赁价,为每年浴房费用之资,斯亦轻财好施之一端矣。吾等惧历年久远,有沐其余波而不知所由来者,因公同立石,以志不朽,且以吾教之归于清真,必藉洁净之所以为之先也。

铺房粮银四分一厘退于清真南大寺收。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重修西关后街小寺碑清咸丰四年(1854年)

此碑现立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殿南侧抱厦内,碑高145厘米,宽56厘米,曾被断为三截,现已修复。

会垣西郭后街东首旧有小寺,俗呼扫玛者,盖亦回民斋拜之别墅,犹华言还补功课也。创始不知何时,然复考碑记,吾邑之有清真寺建自元明,则扫玛之设,想亦历有年所。圮而复修者屡矣。夏雨淋漓,墙宇倾坏,其后院学舍两间,又复坍塌,破屋颓垣,罔蔽风雨,一时学经之童,与夫清修诸公,咸不得栖止其中。本家三兄咸庆遂谋所以修之尔。诸赵君长安、黑君清荣、君殿魁佥韪其言,于是各输赀财,得若干缗,陈君玉复捐料以赞其成,择园鸠工,另起房舍,扩两为三,视旧园规模,盖一阔。本家三兄洎黑君复不辞辛苦,游募外境,因而及以讲堂、大门莫不重加垩,焕然巍然。夫清真之道,以真诚为根本,以斋拜为功夫。教十年来,其理渐不知讲求,遑恤其众乎?今诸君晚年好道,善门重开,后之人议,由此感悟以返淳朴而归善,则扫玛之修,有功于人心,岂浅鲜哉!故因其成而记之,以为好善乐施者云。

后学舍宝符西农氏撰文

后学赛隆庆锡亭氏书丹

督工主持师米国丰

大清咸丰岁次甲寅十一月十六日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重修两讲堂碑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此碑始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现存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殿南侧抱厦内。碑高155厘米,宽60厘米。碑首1/3处曾断裂,现已修复。

从来学校之设,所以明人伦、正心志、卫道统也。吾教之有清真寺,所谓顾諟明命者,迥异于虚无寂灭者流,直与吾儒之道若合符节也。其纲常伦理,犹然孝悌忠信也。其修齐诚正,犹然仁义廉节也。其诏事上帝,犹然顾諟明命。心养性,以事天也,故清真寺所以正教,而设讲堂所以明理。迄于今世远年湮,讲堂圮敝,众善士相与醵金,而新葺之;增其基址,而卑者以高,廓其规模,而狭者以广,宛然翚飞鸟革之观也,宛然竹苞松茂之盛也,焕然一新,尉然对峙。而讲堂共计二座,各三间,建于大殿前之左右,越三月而功告成。而其中教学相长,发明理学,仰体我国家械朴作人,菁莪造士之遗意也,岂不懿欤!工成命余为之序,余不获以固陋辞,固之序,并将众善姓名寿诸贞珉,以垂不朽云。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重修大殿周围设施碑记民国三年(1914年)

此碑现存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大殿南侧抱厦内。碑高136厘米,宽56厘米。

盖闻好善乐施,自古传为训言。崇奉清真,迄今独尊真主。吾教南寺,创修上古,华丽异常,大殿周围明柱及抱厦砖地,尤为安置尽善。有年载,风吹日曝,各有损坏,若不及时修补,断无耐常坚固之理。有掌教乡老,慨捐以成义举,现工程告竣,特将输资姓名铭诸碑石,以示永垂不朽。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重修大殿两讲堂碑记民国十年(1921年)

此碑现存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大殿前厦北侧,碑高244厘米,宽155厘米。有包头边联,横额“同登善城”,上联为“新工告竣,旧殿改观”,下联为“先贤创造,后进重修”。

清真南大寺,规模宏敞,创建有年,日久失修,遍殿雨漏,更兼户牖雕残,灰尘满目,不但有背清真本旨,殊不足以观瞻。虽然时逢多艰,岂忍袖手,不得不勉为其难,提倡兴修大殿并两讲堂百余楹,工程浩大,所费不资,爰思集腋以成裘。裨得众擎而易举,甫经倡导,幸大善长诸乡老乐意捐输,见义勇为,争先恐后,立集巨款,命匠兴工,未及匝月,焕然一新。大工告竣,勒石作记,谨将施财台衔姓名列于后,以励时之好善,而勉后来者。

共支洋玖佰陆拾玖元钱壹千陆佰捌拾吊零肆百文

中华民国拾年岁次辛酉夏历肆月

即正斋月盖代公立

山东济南遗民碑记约民国年间(1912年-1948年)

此碑现嵌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望月楼下墙上。无立碑年月,据其中姓名,可能是民国时期立碑。碑高76厘米,宽122厘米。

河南郑州北大寺“重修大殿滚白碑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此碑系纪念表彰光绪年间为修复郑州清真北大寺礼拜殿作出贡献的几位回族代表人士而建,现立于该寺望月楼前。碑阳为正文,碑阴采用楷书刻写的一系列人名,字体比正文小,且模糊不清,略未抄录。

夫大殿滚白原系重地,风雨摧残日久损坏,非惟无以壮观瞻,亦且有害于圣教。长教首事等顾而忧之曰:大殿,礼拜之所,宣讲圣言;滚白,山海之墓,隐寓真灵,苟或破碎,何以宣圣言而庇真灵乎?所以约众捐资,为修理之殚精竭虑,不数月开功告竣,焕然一新。诸位乡老羡董事诸君奇绩昭著,心悦服诚,有功于寺内,扬名于一方也。虽非峻宇雕墙可备游目之众,而润屋静室亦可蔽风雨之患,因而旌表虎君亭、沙君栋臣、虎君阁臣、马君信、孚君勋臣、沙君茂林同心协力共办公事,差强人意仅为之序,永传勿替,以冀后人慕其义举,庶几前创后述并垂名于千古也。

郡庠生马士瀛撰文并丹书

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仲浣旦

湖北郧西县红岩西寺碑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此碑立于该县湖北回族乡红岩清真西寺内,碑文追记了回族由西而来,渐遍中国的史迹,并记当地回民不忘先祖古律,捐资建寺之事之人。捐资人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