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43

第43章 人物碑记(4)

原碑立于1929年,上方有阿拉伯文,字迹不清。汉文记述了云南阿訇马云亭母子先后来广州开办“女学师范”和“掌教”,并“母子重洋朝真”(朝觐)的事迹。

清真教长马老阿衡字云亭讳金龙之墓

天方至圣迁都一千三百四十七年十二月

马阿衡云亭,滇省嶍峨籍。七世通经,昆仲渊源,家学五功,究竟母子重洋朝真。太师母马氏,先为粤开女学师范,越廿年,阿衡继来掌教,铎凡切于清真,至德大道,不第诲言谆谆。且躬行表率,之故,薰陶而成德有人,感化而归正日众。至其居,恒卫道救难济贫,与夫为同人谋公益,除患害,事实彰彰,尤属耳目共睹闻,人心共欣佩而不置也。观归葬之日,争肩衬送者塞长途,其品谊之尊重,信足多矣。马阿衡生于清道光庚戌年十二月二日,殁于今年十一月初六夕,在粤宣教廿八载。寿八十。斯为志。

中华民国十八年岁次己巳夏历十二月

广州回教同人等立

广东广州二十八位外籍瞻仰者人名阿文碑约清至民国年间(1644年-1948年)

此碑无年代,估计在清代或民国年间。原为阿文,现谨记译文。

译文

赛义德·奥马·阿力·刺马丹·阿力达拉

纳可达·哈吉·伊里亚斯

纳可达·哈吉·祖法尔·喀米

纳可达·拉哈马图拉·威尔斯

纳可达·拉努卡也·威尔斯

汗·穆罕默德·萨里哈

伊卜拉谦·本·穆罕默德·萨里哈

达达绥彦·巴瓦·苏哈巴

纳可达·哈什·本·伊斯马仪

哈吉·阿卜杜拉

穆罕默德·本·艾阿佐木

格拉木·海尼

努尔·穆罕默德·艾吐·白亚比·其卡米尼

艾米尔丁·奥拉·祖法尔·白亚比

穆罕默德·阿力·穆沙·白亚比

伊卜拉谦·苏马尔

阿卜杜拉海米·马力克·札白尔

阿拉·亚喀什·候赛基

哈西目·法基尔

比尔·白亚比·也谷白

瓦力·穆罕默德·安瓦·白亚力

沙木·吉·瓦斯拉木

筛赫·海尼·白达伦丁

萨吉米尔·阿力

沙木逊丁·瑟札阿丁

加布·汗·哈尤尔·阿力

阿卜杜拉苏力

沙木逊丁·马格力·阿丹

日期十二月八日星期五

四川阆中市巴巴寺“先师碑记”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巴巴寺座落在阆中市城外盘龙山麓,坐北向南,主要建筑包括前山门、照壁、砖洞门、牌坊、久照亭院、后山门,周长500多米。据阆中县志和寺内碑文记载,该寺为纪念来目天方的伊斯兰教播道者华哲阿补董喇希而由曾跟他受业的弟子祁静一修建。华哲阿补董喇希因仰慕先贤斡葛思的业绩先到青海,后到甘肃临夏,再至陕西汉中,最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随川北镇台、左都督马子云来到阆中,并传教于当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去世。此碑记述了其“道德高深”与“理出天根”,对他极尽缅怀之情。原碑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立,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刻,并附以时人诗作。

尝思两间钟毓,每因其材,有非时地之可域,今古之可言者也。粤稽我朝圣圣相承,含熙翔洽,棫朴作人之盛,无远弗届。所以豪杰之兴,云蒸霞起,虽僻壤遐陬,亦多挺生贤哲。盖由运会之隆,德教覃敷,故统遐迩,东西而降,生不偶也。如吾先师华哲阿补董喇希,系衍天房默抵勒之祖国,教本至圣穆罕默德之宗传,其诞生也不知其如何颖异,其成立也不知其如何纯备,自撒哈伯色尔睹理斡葛思教入中国,而后先师即蹑(?)而届我中原,举止迥出乎常,言动大异乎众,其胸中眼底,别其洞天,及与之探天人之秘,究性命之微,则理出天根,道深月窟,浩浩乎胥由性分而出,有非区区紫气溢出函关,令人骇而异之,矜而奇之者之所可同日而语也。岁在丙寅,余叨沐圣恩,节镇川北,与师追随左右,师事有年,公余之暇,质疑辨误,究本穷源,多所启迪,而矢忠报国,正己率人,与夫和辑兵民,弭宁薮泽,余得其勉助者较多。讵己巳岁三月念五,师闻鹏鸣,而遽悟朝露之不可以久留也,含笑而化,筮厝此山之阳。余悼思其道德之高深,峙而为亭于墓上。因为竖碣镌文,以志永久,俾后之景其音容者,睹山川之秀丽,俨道气之犹存云尔。是为记。

大清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夏谷榖旦

镇守四川川北等处地方总兵官左督都加三级,五原马子云撰立

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孟夏之告住持弟子马德功、马真元、陈文善、马守真等重刻,并将诸公所赋之诗附刊于左。

涪州马淇原韵

芝圃谢家麟

古皇穆

四川阆中市巴巴寺“师祖上人碑记”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此为阆中巴巴寺又一方纪念伊斯兰教播道者华哲阿补董喇希的碑石,将其誉为“清真一教之宗”,“其生也特奇,其化也光明”,是了解伊斯兰教在川北传播历史和嘎德林耶教派起源的重要资料。

师祖者,乃静一祁大师之师,为西来上人也。自辛酉岁至我西邑,其眉寿已逾期颐,而形神古健,状貌若仙,诚为清真一教之宗。然师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日与贤人君子游,雅诙谐,善骑射,尤工于诗歌,飘然有凌云气。故一时学其学者,无以窥其堂奥。而海内特识之士,已知师祖悟无上玄微,臻真一妙境矣。有川台镇台,讳子云,马公慕师祖之德,于甲子岁迎师祖于官署,以师理事之师祖。名虽出尘,而持身接物不离夫天常,不堕夫异端。理究太极之化育,神合二五之精微。迨后回光内彻,自知将其脱尘而化也。因预十佳城于保宁之蟠龙山,郡中士大夫咸欣然乐从,愿请师祖以培风气焉。爰于己巳岁三月二十五日,师祖瘗冢。未及数载,人文蔚起,甲弟鳞鳞,四境民物骚骚乎有起色矣。若非师祖之英风爽气,有以察天文之奥,因地脉之宜,焉能钟灵毓秀至斯乎。迄今师祖去数十年,而我西邑之沐其遗泽者,犹昨日事。咸嘱余为言,诣蟠龙立石,以志不朽。回忆师祖在西时而清风高节,一代人龙,其生也特奇,其化也光明。故知人之生寄也,非生也。死归也,非死也。至若师祖之全受全归,其庶几虽死犹生乎。然则师祖之风,当于高山水长之外,想见道骨性成之奇,岂南山片石所能尽述哉。

大清康熙岁在己亥季夏朔日

陕西汉中府西乡县侯铨训道教下锁城敬撰

西乡两社绅俭士庶公立

乾隆十二年岁次丁卯孟夏之吉

住持弟子马德功等沐浴重刻

并将诸公和韵附刊于石

西邑马宗武次韵

蔡鹤鸣

保瑜

云南“故马公墓志铭”明永乐三年(1405年)

马哈只墓为明代文物遗迹。在今云南昆明市滇池南岸月山西坡郑和公园内。墓平面呈长方形,前立三方石碑,中为明初大学士李至刚受郑和之托于永乐三年(1405年)撰就的“故马公墓志铭”,左右衬碑一为《明史郑和传》,附刻第三次航海归来奉帝命归乡祭扫父墓题记;一为近人夏光甫撰“郑和太公墓志铭跋”。

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宗坟茔祭扫追荐,至闰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勚,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铭曰:

身处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平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永乐三年端阳日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甸百亩合揆进士墓志”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甸百亩,村名。该村的合姓回族是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该碑记述了合揆生平及其家族祖源和后代,与该村嘉庆十九年(1814年)所立的“代香书馆碑记”互为补充,是研究合氏家族的宝贵资料。该碑文由合揆次子孺孝请其父的同僚傅为宁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立。

河西其一公者,予同郡人也。予官翰林时公为吏部稽勋司,主政时相遇。从聆其言论风旨,纯然一古君子。容貌魁健奇伟,人与交洞见至诚,久而相得益彰焉。为时雍正十三年,公精力强健。偶得病,予与同乡诸公往视,殊不料其卒然殁也。公梓归里后,予从翰林改御史擢奉天少京,兆音信未通及予。告归养十二年公卒已二十五年矣,公次子孺孝一日谒予乞墓表乘后,予日(曰)可哉。

公姓合讳揆,字其一,号梅屯,原籍蒙古。祖赛典赤随元世祖定中国、开云南,功烈丕著。世祖登位封为咸阳王,落籍于滇。次子哈剌则任广东宣慰使都元帅,元末流寓河西,载在通志。七世祖哈政中正统甲子举人,易哈为合任四川达州。其一公乃十一世孙也。公天性颖异,学不厌,教不倦,由庠生中康熙戊子乡试二名,雍正丁未会试进士,特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丁外,艰以不获,亲殓卢墓三载,远近至今称之。服阕,赴京补稽勋司主事,卒于官。

吏部考功稽勋司主政皇清赐进士第例诰奉直大夫显考合公讳揆之墓。兼理律例馆纂修事务。

公生于康熙己酉年九月初六,卒于雍正乙卯年二月十二日辰时。

先茔之次,公配马夫人亦附葬焉。生子六人,俱列学校。孙十一人,列庠者三。曾孙十三人。元孙一人。呜呼!以公之才学德行而官止于是,天报苑善人何如哉?然观其子孙之多,衣冠之盛,则天之报公正未艾也。是为表。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奉天府建水年眷弟傅为宁拜撰

生于康熙己酉年九月六日巳时

卒于雍正乙卯年二月十二日辰时

天官大夫天部恩荣金榜贵腾花芳照玉堂书

清乾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嘉平月丁(下)浣吉旦

云南漾濞下街老寺“马湘墓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漾濞下街老寺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杜文秀起义后被清廷以“叛产”没收,后累经破坏。新寺重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大殿西侧嵌有《马湘墓志》碑一块,叙述漾濞马氏土官后裔二世孙马湘主持扩建老寺的功绩。

公湘,字连源,初建漾寺之明经公嫡孙也。生而颖异倜傥,有大志,甫弱冠,即慨然以重修漾寺为己任。上栋下宇,焕然一新。真克绳祖武哉!至若荡费家资,廉置义田,开周济贫乏之路,为修葺将来之基,则于祖德有光焉。晚年乐善,推食解衣,救定恤患,洵漾川之遗爱也,而齿德皆尊,抚复谦和惠义,为迤西所瞻仰焉。美不胜述,略举其梗概,以志不忘云。生于康熙癸酉年十月二十八日,卒于乾隆甲辰六月二十四日,享年九十五寿。

云南沙甸“清道光师母马氏墓志”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

该碑文虽然短小,但语句工整,述事抒情切词达意,尤其是其在赞颂女师时流露出的女子经过学习“虽不造道逢原地,也能政执家无知”的朴实思想,在发展回民女子教育中难能可贵。

回教原有女教师,学幸双金能授职。自从西域兴至此,扎真教门在内室。幸蒙女师多丰厚,功非朝夕未闲迟。好比孟母能教子,千万教训非一日。虽不造道逢原地,也能政执家无知。闺中好学女君子,古往今来不同时。感激女师闲遗德,不亏善人德助资。庆贺合乡领受好,真乃前定遇明师。

血侄沙双德立

云南沙甸“建威将军白金柱墓志”清宣统二年(1910年)

此碑作者锡良曾与白金柱将军共同筑边抗敌。碑文详细记载了白金柱一生从戎,身先士卒。终卒于任上的生平事迹。是研究认识这一清末将领的珍贵资料。碑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有些字迹已模糊不清。

清诰授建威将军吉里杭阿巴图鲁予谥忠果

调补开化总镇总统南防全军白公载廷墓志

粤自回部赛典赤抚滇,而后回汉杂处贴然相安,厥后食毛践土能效忠中朝者代且有人。光绪法越之役散兵聚为游匪,致边患,日五每一发难。其克剿匪复城所向无前者,回将士十居四五。光绪丁未戊申间,途适制军滇黔查边将之忠诚可恃勇略过人者,独忠果公一人焉。公讳金柱,字载廷,姓白氏,固回族人也,世居蒙,自沙甸乡。公幼失怙恃,不嗜诗书,喜聚群儿作垒石为城折木为兵之戏,长而英毅倜傥不群沙甸。距鸡街通衢二里许,每见大人达官经过轨相谓曰:大丈夫不当如是耶。厥后以弱冠入行伍,自法越之役始,至河之役终,其间历数十年,大小百数战,克复名城、要隘不而一足。公虽武人而宅心御下,一本仁厚。每遇战事,摧锋陷阵皆身先士卒。功则称人,过则归己,以故得将士心。战必胜、功必克,且每战必先与将士约戒烧杀、禁淫掠,将士钦公勇而有仁群乐用命。方之古名将又何加焉。以功累保至记名提督,调补开化总镇,赐胜勇巴图鲁号,后换吉里杭阿巴图鲁号,赏穿黄马褂。呜呼!大丈夫仗剑从戎,削平祸难,有志竟成,功勋之隆、品秩之贵,至此为极矣。独是公生平战绩甚伟,且著不及详载,略其细而言其大。以余耳之所熟闻者,则为广南石冈坡及临安之役;目之所亲见者,则为河之役。光绪辛丑,游匪血战倡乱,削隘失守,皈朝、普厅相继沦陷,广南、开化势成破竹。大府檄公赴援,行抵石冈坡与贼遇,以数百之众,敌数千之匪,血战四昼夜,贼始溃奔,所失城隘以次恢复,贼中匪首及伪大王俱就擒诛。时公方整顿边务,适厂匪焚掠个旧,占据临城,全滇势危。公闻而惊曰:吾桑海也,忍坐视不救可乎?会大府亦檄公回援,兼程而进,数战而薄城下。维时省兵未至,立遣将士迎接省兵攻城,会剿匪以伏诛。郡人士连累者以数十计,公俱力保获全之。戊申四月,河游匪假革命为乱连陷要隘十余处,大局为之震动。余奉朝命督师通海,公则总统全军率师进剿,连复大小南溪诸要地,进逼河。匪先是夜遁。公曰:贼知河我所必争故舍而上窜,若后路疏防,恐腹背受敌。立遣将士回御。不数日,果有小坝子老范寨之捷。兵法知己知彼此之谓也,是役也。月余间成功之速,皆公身亲前敌,动合机宜之力。是时,上自国家下至边民,皆倚公为长城矣。惟河为著名瘴地,公以重镇。初复不肯遽离,坐镇月余暑盛瘴发,公以染瘴卒于军。时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十日也。天子闻而震悼。照命提督军营瘴故例赐恤予,谥忠果,国史馆立传。滇于本朝武臣封公,自公始,则公之忠诚可恃,勇略过人众可知矣。公曾祖有福、妣氏王,祖恩德、妣氏马,父增麟、妣氏王,均以公贵,封如其官。配林氏,赠一品夫人。子三;长耀鸾,早逝。次耀龙,以荫生赏员外郎。三耀贤,以军功知县赏直隶州知州。孙如章,尚幼。某年月日将葬公于祖茔之侧。公于(子)请铭于余,余以寅谊知最谂,因撮其大者为之铭。铭曰:溯公之生,英迈绝伦,幼喜习武,长则从军。游匪土匪,百战身经,安边杀贼,职尽武臣。立功受赏,不矜不争,全滇柱石,泽沛边民。河之变,乱勘难平,瘴乡镇守,为国捐身。天子曰磋,坏我长城,荣邀异教,封荫及亲。功且不朽,爰证斯铭。

头品顶戴兵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总督云贵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兼云南巡抚事寅弟锡良,顿首拜撰。

头品顶戴捷勇巴图鲁统领南防全军简放贵州按察使(以下不清略)

宣统二年二月初四日穀旦

云南沙甸“清光绪年间武略骑卫林世森”墓志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