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09

第9章 创建重建维修清真寺碑记(7)

西出玉门万余里有国曰大实,于今为帖直氏。北连安息条支,东隔土番高昌,南距云南安南,西渐于海,地莽平,广袤数万里,自古绝不与中国通。城池、宫室、园圃、沟渠、田畜布列与江淮风土迥异。寒暑应候,民物繁庶,种五谷葡萄诸果,不重杀生,好善。书体旁行,有篆、楷、草三法。著经史、诗文、阴阳、星历、医药、音乐皆极精妙。制造、织文、雕镂、器皿尤巧。初默德那国王别谙拔尔·谟罕蓦德生而神灵,有大德,臣服西域诸国,咸称圣人。别谙拔尔尤华言天使,盖尊而号之也。其教以万物本乎天,天一理无可象,故事天至虔,而无像设。每岁斋戒一月,更衣沐浴,居必易常处。日西向拜天,净心诵经。经本天人所授,三十藏计一百三十四部,分六千六百四十六卷,旨义渊微,以至公无私,正心修善为本;以祝圣化民同急解厄为事。虑悔过目新。持己接人,内外慎敕,不容毫末悖理。迄今八百余岁,国人严奉尊信。虽适殊域,传子孙,累世不敢易焉。至隋开皇七年,有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者,自大实航海至广东建礼拜寺于广州,赐号怀圣。宋绍兴元年,有纳只卜穆兹喜鲁丁者自撒那威从商舶来泉,创兹寺于泉州南城。造银灯香炉以供天,买土田房屋以给众。后以没塔完里阿哈味不任,凡供天给众俱窜,易无孑遗、寺因废坏不治。其徒累抗于官,墨司不决者有年矣。至正九年,闽海宪佥赫德尔行部至泉,为政清简,民吏畏服。摄思廉夏不鲁罕丁令舍敕甫丁哈悌卜伶众分诉,宪公以审察得情,任达鲁花赤、高昌契玉立议为之征夏旧物,众志大悦。于是,里人金阿里愿以己资一新其寺,来征予文为记。予尝闻长老言:帖直氏国初首入职官,其俗教化与他种特异,征诸西使岛夷等志尤信。因为言日天之欲平分天下,由来非一日积也。庄子书、佛书,皆言西方有大圣人,至隋而谟罕默德始出,其教大端颇与理合。汉唐西域诸国,不尽臣服,自礼拜寺先入闽广此其兆盖已远矣。今泉造礼拜寺增为六七,而兹事之废夏兴。虽遭时数年,名公大人硕加赞亦集思广益,征文有其人也。余往年与修清源郡志已著其事,今复青其废兴与本末,俾刻诸石以见夫善教流行,义无所不达也。奉政赫公、正义契公皆明经进士,其于是役,均以大公至正之心行之耳,非慕其教者。契公治泉有惠,期年之内,百废俱兴,而是寺之一新者,亦余波之及欤。谓非明使者与贤郡守,则兹事之教坠失。夏不鲁罕丁者,年一百二十岁,博学有才德,精健如中年人,为摄思廉,犹华言主教也。益绵苔思丁麻哈抹、没塔完里舍刺甫丁哈悌卜、谟阿津萨都丁。益绵犹言主持也,没塔完里犹言都寺也,谟阿津犹言唱拜也。赞其事,总管孙文英、顺推官徐君正、奉训知事郑士凯。将仕董其役者,泉州路平准行用库副使冯鸟马沙也。时至正十年三山吴鉴志。

福建泉州也门人建寺碑约元代(1279年-1368年)

此碑约立于元代(1279年-1368年),从碑体的造型、碑文内容等,表明该碑为一座也门人所建清真寺的门楣石刻。也门人所建的清真寺现已不复存。但该碑是也门穆斯林在泉州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元代泉州伊斯兰清真寺建筑史的宝贵史迹。该碑1940年出土于福建泉州涂门城基,现存于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碑为辉绿岩石,长方形,高50.5厘米、宽96厘米、厚9厘米。两面浮雕阿拉伯文。

正面译文

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古兰经》72:18)。

背面译文

虔诚、纯洁的长老,也门阿布扬人奈纳·乌姆尔·本·阿赫迈德·本·曼苏尔·本·乌姆尔建筑了这座吉祥的清真寺大门和围墙。乞求真主恩赐他,宽恕他。

福建福州清真寺“重建清真寺碑记”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福州清真寺位于安泰桥下“八一七”北路。五代时为闽王继鹏的太平宫,后晋时改为万寿院佛寺。元朝至正年间改为清真寺,又名真教寺。现占地约3.5亩,三进式院落,基本维持明嘉靖年间重建时的风貌。殿外庑廊竖有明代石碑两方,其一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保护伊斯兰教的圣谕;其二即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重建清真寺记》。碑文既记述了修寺经过,又用不少篇幅介绍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旨。

清真寺之建,盖以崇天方国之教也。天方肇之盘古,衍于西域,去玉门万余里。地舆袤广,民物繁熙,自古与中国辽绝。至隋开皇间,有默德那国王名谟罕蓦德者,尊号为别谙拔尔,生而神灵,有大德,专以事天为本。天乃授经三十藏,计一百一十四部,分六千六百六十六章。书体旁行,有篆、草、楷三法。旨义渊彻,要旨祛恶摄善,忠君亲教而已。惟乃祗诚捧诵,日按五时西拜以答。开皇七年,其徒奉经入关。赛尔德·斡葛思者,传其业,遂航海抵闽,教道始行,布护流衍洋溢中国,各处建寺以祀。然其法戒心诵经、行慈重杀(牲),每月遇牛娄鬼亢之辰,拜天祝圣。每岁一月持斋,饥不食,渴不饮,以消其三毒五浊之愆,故名其寺为清真焉。闽之礼拜寺,即清真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其址在城南侯邑官贤之界。东临官衢,西抵邑庠,南至民房,北依万寿,纵横深广计有三十余丈。迨元至正时,堂宇倾圮,廉访使张公孝思捐俸重葺。国朝以来,本教如宗伯萨公琦、司空赵公荣、少卿赵公玹、同知马公庆,知县张公坚、教谕王公澧、马公成;莅兹土者,如都督马公澄、都闽张公勇、许公清、张公清、兰公镇、张公恒,按察使沙公鹏,辄加整饬,灿然壮观。嘉靖辛丑灾于回禄时,有隐溪张君洪者,懋著行能享有冠服,遂概然思有以创之。乃精心主缘经创筹画,谋于古里国使臣葛卜满之裔文明者。文明曰:吾宗自永乐以来世受丰禄,祝圣之场吾奚容懈哉。即董率其工。而教长马公文衡、文亮,马公缙同劝募。概教士夫长者,随出资粮,而弼谐其美。散官商寓于闽者,东山陈君琰守静、杨君钺隐斋,马君天锡、秀山,田君聚闽泉,马君玺,捐金助益,而适观厥成焉。其寺肇工于辛丑之冬,落成于已(己)酉之夏,中构拜堂,面树华表,左座茶厅,右列房廊厨舍,傍盖民居,岁收其赁以增圣忌之需。主寺之人毋得而侵其间。栋梁榱桷,金篆辉煌,视昔特为奠丽也。其礼仪规度,则分理惟严。掌教则木君大亨主之,副教则木君大用主之,佥教则张君瀚、木君文奇主之。至于师模则沈君鼎、蒲君文瑞以统乎教。木君大节、大经、大咸、大亮、大纶,马君文广则助乎教。其厚立义盟以为死葬贫乏之周者,则仍望旧也。夫寺既重华,道尤隆盛,庸可无纪以阐其美哉。于是隐溪君暨竹溪葛子走币征言。余以为吾道寻常自归正觉,盖非寂灭如释,虚无如老,要不越乎斋戒以神明圣德洗心以荡涤其邪,修诚复性,澄源返真而已。又且事天,以聿追夫太初尊君以虔,恭夫太上,周贫重义以固其本源,其于彝伦,又(?)然不紊矣,于世道真可少耶。斯寺之建,殆范围斯教之基欤。敬志诸贞珉用不朽。兼以嘉隐溪君之绰底肤坊云。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仲夏吉日

赐进士第朝列大夫湖广布政使司

左参议良斋米荣撰并书篆

福建泉州“重修清净寺碑”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碑文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李光缙、宗谦甫撰。碑文称清净寺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元至正年间重修。“明兴,不知凡几缮”。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泉州地震后,住持夏日禹募款重修。碑砌于该寺甬道后东侧矮墙上,高277厘米,宽117厘米。共26行字,每行63字。额篆《重修清净寺碑记》七字。据考证:此碑文是继吴鉴《重立清净寺碑》之后,重修艾苏哈卜寺时立的碑,虽用清净寺名,实际所指的是艾苏哈卜寺的建筑。清净寺毁于元末兵火,明末已不复存在。

清净之教,流入中土,自隋开皇始。首言主,以真为天主,真心为人主,故其教主于斋戒沐浴以事天。凡一年,必有一月之斋,如吾中国岁首月是也;凡一月,心有四日之斋,值亢牛娄鬼之日是也;拜必沐浴,非沐浴,不敢入拜;斋必素食,非具,不敢尝食;教主遇斋,率众诵经,西向罗列,但有膜拜,而无供仪。此教之大凡也。郡建寺楼。相传宋绍兴间,兹喜鲁丁,自撒那威来泉,庙之左角,有上下层,以西向为尊。临街之门,从南入。砌石三圈以象天。左右壁,各六九门,皆九九数,取苍穹之义。内圜顶象天,上为望月台。下两门相峙,而中方,象。入门:转西级而上,曰下楼;南级上,曰上楼。下楼石壁,门从东入。正西之座,曰奉天坛;中圜象太极;左右二门,象两仪;西四门,象四象;南八门,象八卦;北一门,以象乾元,天开于子,故曰天门;柱十有二,象十二月。上楼之正东,曰祝圣亭。亭之南,于石城,设二十四窗,象二十四象。西座为天坛,书皆经言。楼睇之,清源在北,鸿渐在南,癸山在西,灵山在东,紫帽在西南,宝盖天马在东南,凤山在东北,州山在西北:众峰迤列,如屏如累。溪水从西来,二长虹栏之,大瀛海汪洋其东。俯瞰城中,千雉如带,双塔插天,通衢曲巷,飞檐,四望紫在。上楼北有堂,太守万灵湖公,额曰“明善堂”。以为峰,横河界之,通海水潮汐,短桥以济。异时教众,每于月斋日斋,登楼诵经已毕,退休息于此堂之上,寺备之。胜国以前,递坏递兴,无得而纪。按碑载:元至正间有曰夏不鲁罕丁,与里人金阿里修之。明兴,不知凡几缮。隆庆丁卯,塔坏,住持夏得升,鸠众修之,太守万灵湖公捐俸以助。今万历三十五年,地大震,暴风淫雨,楼飘摇,倾圮日甚。住持夏日禹率父老子弟,请余修之。余曰:“公役也,有赀舍财,无赀舍力,无治,无破,以成厥胜。”众皆欣然。时丁君哲初以使[吏]部郎请给里居,与余谋佥同,于是始事。先是楼北无庭除,左设居房,右置灶舍,中道如甬,后为侣住者屠牛之垣。余是以移去之,易居为洗心亭,除灶为小西天,庭空月碧,楼影徘徊,亭光翼翼,若增一胜。楼之坏者葺,欹者正,仆者隆起,因集颜鲁公“迷天楼”三字额之。又题曰“惟天为大”,以晓人尊天之意。逮乃明善之堂,翕然改观矣。余乃记之。余按净教之经,默德那国王谟罕蓦德所著,与禅经并来西域,均非中国圣人之书。但禅经译而便于读,故至今学士译之;而净教之经,未通汉译,是以不甚盛行于世。然以余所观,释民经多祖心经,其始译则沙门玄奘奉诏为之,岂其人通夷语,解佛理,果无鲁鱼玄豕之误乎?唐一时君臣,奉若天书,即五帝三王之经不啻。上作而下必甚,是以萧璃皆言佛,而佛经滋多于是矣!吾以为玄奘之译,未必尽无讹,而《金刚》、《楞严》、《圆觉》、《法华》以下之书,岂必其真从西至也?禅经译而经杂,净经不译而经不杂。译者可言,而亦可知,知之则愈幻。不译者不可知,而可言,徒读未尽舛。按是以思,儒有声色臭味安佚不谓性之说,禅之教近之,故不有其限耳身意,而空之于一切,但言性而不言命。儒有仁义礼智天道不谓命之说,净之教近之,故有其君臣父子夫妇,而归之于事天,但言命而不言性。之二者,习之而善,各有所得;习之而不善,均不能无。乃今之习净教者何如也?沿其迹,不得其真性,(?)于饮食之,踵率其出沐之故事,曾于惟天之命,一寘思否?其则以肉食为斋,为教,夫是以世俗见其然,者。然以其关于死生祸福之而忽之,皈慈悲,又以其多于斧斤芒刃之用而之。故清净氏之言天堂,反不如释氏之言地狱。虽其先守教之家人,亦择实而叛去,此教之所繇衰,而寺之所繇圮,乃末趋渐失使然矣!岂其初立教之本旨哉?说者谓儒道如日中天,释迦如月照地。余谓净教亦然。韩昌黎欲于佛,火其书,庐其居,此情激过之论。茫茫宇,何所不有。邹鲁典籍之外,百家九流,亦足补苜大道,何必尽非?上帝临汝,无贰汝心,吾于斯楼,取其为事天之所;言教道不如,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吾于经,取其不译而已矣。夫是以议修复之,非徒以区区灵光之迹也。是役也,郡大夫姜公,邑大夫李公,谓兹楼之胜,于文庙有关,捐俸助修,及里中诸大夫君子,相与协力成之,余何力之有焉?役始万历戊申岁之六月,竣于己酉之九月,费金百有奇。董役则林日耀、任才钟、李东、王廷华。募缘则夏日禹、何士舍、何天启。而昼夜心竭力以工,实则日耀之功居多,例得并书。

万历三十七年岁在己酉秋重阳之吉

儒林闾人李光缙、宗谦甫顿首拜撰

福建“厦门清真寺碑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此碑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存于厦门清真寺庑廊间。碑文记该寺的扩建之事。仅录得部分碑文如下:

此寺建于道光季年,浙江提督杨师倡捐。同治间,经厦防马司马倡捐,拓建前栋。光绪廿二年,又经水提宪杨师倡捐,置屋四座,为本寺经费(下缺)。

光绪二十八年季春公立。

福建厦门“重修清真寺碑记”民国年间(1912年-1948年)

此碑立于民国年间,存于厦门清真寺庑廊间。

邹县唐柯三先生,来厦监督海关。见厦门清真寺,(房)屋腐朽,教道衰微,慨然有振兴之志。提倡募捐,举马立贤、常福绵、马良其赴上海、南京、南洋劝捐,得洋二千元有奇。修葺厦门、泉州寺屋二座,买置城内店屋二座,连旧屋店共六座,为永久公业。其屋税为厦寺常费,不准私行典卖。如有盗买,凡是回教人,皆有共管之权,出头究禁保全。特立此石,俾垂永久照行云尔。

发起人:马立贤哈玉峰

(以下有马、杨、海、高、常、李、柏各姓共十七人略)

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明弘治八年(1495年)

碑立于明弘治乙卯(1495年),碑额篆文为《济南府礼拜寺重修记》,现存济南南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