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笑了起来,亲了亲比尔的面颊,说:“你跟外公说了就可以做林肯总统那样的人?”
“要选的,外公是选民哪!”
“一个选民选不成总统的。”
“那要几个?”
母亲被问得也回答不上来了,说:“要很多,要千千万万个选民投你的票。’”
比尔昂起白白胖胖的脸蛋,胸有成竹地说:“我想,会有这么多选民投我的票的。”
这位命运多舛的女人,听着小比尔说的“大人话”,高兴得如同春风吹进心坎。她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好。她是个讲究实际的人,心想比尔将来当总统是不可能的,但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那是可以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
吹吹打打,宣扬民族平等
克林顿被认为有极好的音乐天赋,他自己也曾幻想当一个音乐家,克林顿的老师回忆说:“克林顿的嗓音很好,唱起歌来富有激情,他演唱的‘猫王’的曲子,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他在中学时就是一名出色的低音萨克斯管的演奏员。他对萨克斯管的爱好,使他在学校乐队出尽了风头,学校乐队经常外出表演,也使克林顿在社会上初露身手。
少年克林顿在乐队的领导岗位上,很快显示了他的组织和指挥才华。小小的乐队,靠着吹吹打打,树立了在社会上的崭新形象,为学校赢得很高的荣誉。连阿肯色州政府迎接或欢送贵宾,都请这支乐队配合州仪仗队,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任务,被州长称为“我们阿肯色州的骄傲”。同时,乐队还经常应邀参加社会各界重要的仪式或庆典,这既“推销”自己,又能挣些零花钱。州里的报纸和电视台,也多次对这支名不见经传的乐队做了报道。至今,母亲弗吉尼亚还保存着一张画报,报道克林顿与乐队成员戴着墨镜正在吹奏萨克斯管,显得十分英俊潇洒。克林顿还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民服务,展示自己的感情世界。他带领乐队到酒鬼收容所为酒鬼们演奏歌曲,鼓励他们改掉恶习,做一个文明的市民。
对音乐的爱好和天赋,对于未来这位美国总统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帮助他度过了困苦的学生时代,进一步促进了学业的进步,也使他从家庭烦恼和父母矛盾的漩涡中暂时解脱出来。
克林顿知道,要使乐队受到社会欢迎,把握乐队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他既重视“阳春白雪”,也靠近“下里巴人”,努力追求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于在美国城乡兴起的“乡村音乐”和“摇滚音乐”,他专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几乎到了入迷的地步。他最崇拜的歌星是普雷斯利,最爱唱普雷斯利唱红了的几首名歌。
克林顿还组织乐队,会同当地音乐界人士,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探讨什么是摇滚乐,以及摇滚乐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克林顿做了主题发言。他首先简单地回溯了美国的“乡村音乐”,因为它比摇滚乐历史长得多,而且它还是形成摇滚乐的来源之一。
克林顿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国内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几百万乡村的白人和南部地区的黑人进入了大城市,因而改变了原有的城市人口结构,也为乡村音乐和种族音乐在城市中进一步扩大阵地和影响打下了基础。到了50年代,美国对外扩张,国内发生经济危机,许多青年,尤其是城市中的白人青年在苦闷的生活中挣扎,有些人到处寻求刺激。他们对音乐的需要也是一样,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获得刺激,发泄内心的苦闷和郁积。因此便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同时在演唱风格上也开始发生变化,模仿和借鉴黑人歌手的发音方法和演唱风格,如演唱时情绪激动异常,发声粗厉并带有刺耳的声音,节奏上自由地延伸或缩短,从而打破了占统治地位的那种有控制的、流畅的欧洲式的演唱方法。这些新奇的作品对白人的流行音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音乐界人士很重视5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和以前的流行音乐在风格上迥然异趣的新的流行音乐,这就是摇滚音乐。它是流行音乐史上典型的富有戏剧性的一次转折。
从小生活在黑人区的克林顿,格外钟情于摇滚音乐。他认为,摇滚音乐是以黑人中流行的节奏与布鲁斯的曲式上强烈的节奏综合而成的一种音乐。它融合了黑人的宗教音乐、西部的乡村音乐等多种成分,因此摇滚音乐本身的风格并不完全一致。初期的摇滚音乐的一个流派就是“乡村音乐”派,其曲调是从乡村音乐演变而来的。它在演唱风格上较多运用鼻音,用吉他伴奏,节奏动荡不定。保留了强烈的节奏律动。歌词的内容也超出了原来乡村音乐和黑人音乐的范围,包括生与死,爱与恨,恐惧与欢乐,有时也涉及到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与反抗。但是在内容上以及表演中往往带有不健康的甚至色情的东西。
在克林顿的记忆里,1951年,美国克里夫兰电台首次播放这类乐曲时,为了使听众感到新颖,一个名叫艾伦的播音员在介绍节目时,给这种音乐命名为“摇滚音乐”,于是摇滚音乐就开始登上了音乐的舞台。由于一代新的消费者的爱好,以及出版商的宣传,摇滚音乐很快流传开来。
克林顿说:“音乐要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克林顿的呼吁受到音乐界人士的热烈响应。与会者决心让音乐从贵族小圈子中摇滚出来,返璞归真,回到普通民众中去。
仿佛是上帝的安排,当克林顿组织乐队积极排练流行歌曲节目,准备到田间、到街头向民众公演的时候。1957年9月3日,举世震惊的“小石城事件”爆发了。当时的州长奥瓦尔·福布斯无视美最高法院关于黑人和白人学生同校的决定,动用军警禁止9名黑人学生入该市中央中学,对黑人进行镇压,由此引起严重的种族冲突。
与黑人朋友亲密无间的克林顿,不顾个人安危。带领乐队到小石城市中心,在枪林弹雨中公开演奏爵士音乐和摇滚音乐,以缓和种族间的紧张气氛。同时,他对这一社会冲突,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少年克林顿在吹吹打打走街串巷中了解到,现任州长福布斯并非来自坚决主张种族隔离的种植园平原地区,而是来自一个叫作格里小溪的小地方。它位于麦迪逊县亨茨维尔附近,在阿肯色州西北部的奥扎克山区。他的父亲山姆·福布斯是个勉强维持温饱的农民,共有7个子女。在福布斯早年活动的记录中,几乎没有什么迹象预示他将做出一番事业。他的教育是“能学多少算多少”。他还做过季节流动工人,四处流浪,后来在家乡被选为巡回法院的文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了4年兵,回到故乡后分期付款买下了地方报纸。但是,正如罗伯特·谢里尔后来写的那样:“福布斯所具有的那种牛脾气对于那些贫穷无知的山里人来说,是一种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踏上阳光照耀的文明之岸所需要的伟大的进化基因。”
克林顿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锡德·麦克马思州长读了福布斯写的一些充满了崇高思想的自由派社论之后,便邀请这个年轻人到他的政府里来任职。福布斯很快建立了各种联系。麦克马思在选举中被击败后,又回到故乡,在那里一直待到1954年出来竞选州长。
克林顿还了解到,在那次竞选中和当选后的头13个月里,福布斯并没有提出种族问题。在这以后,他才开始利用种族问题巩固自己的权力,打破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州长的任期每次2年、仅限2届的非正式规定,以赢得更多的任期。福布斯通过长期任职(他共做了12年州长)得到很多的好处。
美国诺顿出版公司出版的《美国志——50州现状》一书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事件。据说福布斯1957年8月把他的办事人员召集起来,宣布他要竞选第三届州长,事先选择小石城中央中学作为这次竞选的题目。这所学校经过两年的仔细筹划正准备按照最高法院的布朗案裁决取消种族隔离。于是,在开学前福布斯就发出了警告,如果“强制实行一体化”,就有可能产生暴力和流血事件。他召集了阿肯色州270名国民警卫队员,命令他们把住学校入口。不准按计划入学的9名黑人学生进去。福布斯说,这是“恢复或维持秩序”的唯一办法。他谈话隐含威胁,使人仿佛看到有许多无法无天的白人,“开着车成群结队地”涌向小石城来制造骚乱。9月3日,正如《阿肯色公报》前主编哈里·阿什莫描写的那样:“整个小石城都被惊动了,望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场面:福布斯州长召集来保护生命与财产不受暴徒侵害的国民警卫队,把一所空无一人的学校团团围住,而他所说的暴徒根本就没有露面。”
克林顿感到十分气愤,当时许多人曾提醒福布斯以行动抵制联邦法院命令的危险。自从内战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州长采取过这一步骤。在这些人中,有当时领导该州工业发展事业的温思罗普·洛克菲勒。尽管福布斯对此一再否认,洛克菲勒坚持说当时福布斯曾对他说:“对不起,但是我已经答应了。我要竞选第三届任期。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吉姆·约翰逊和布鲁斯·贝内特(两个人都是种族隔离主义政客)就会把我撕成碎片。”
于是,不该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就这样爆发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克林顿从更深层次认识到,这次事件是对人权的践踏,是对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挑战。他带领乐队上街演奏,力图缓解紧张局势。他站在街头上,在乐队伴奏下宣读《世界人权宣言》:
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
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
鉴于为使人类不致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对暴政和压迫进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权受法治的保护;
鉴于有必要促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鉴于各联合国国家的人民已在联合国宪章中重申他们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并决心促成较大自由中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
鉴于各会员国业已誓愿同联合国合作以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
鉴于对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普遍了解对于这个誓愿的充分实现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现在大会发布这一《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以期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经常铭念本宣言,努力通过教诲和教育促进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过国家和国际的渐进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各会员国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辖下领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和遵行……
克林顿反复地宣读这一条:
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身份等任何区别……
克林顿和乐队同仁还联合上书白宫,要求迅速解决这一事件,实现真正的种族平等。这些小音乐家们的努力,很难说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事情的结局是势所必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阿肯色州国民警卫队归联邦指挥,派出陆军第101空降师进驻小石城,坚决执行联邦法院的命令。中央中学的9名黑人学生在难以置信的恐怖气氛中,从一大群狂叫大骂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和看热闹的人中间穿过去,这个学校总算是实行了一体化。但是阿肯色州在国内外因此而出名了,小小的乐队出名了,克林顿也出名了。
悄悄萌芽总统梦
1961年1月20日中午,克林顿从电视上看到,由于头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白宫愈显得熠熠生辉。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汇集在华盛顿,冒着凛冽的寒风参加新总统的就职典礼。
肯尼迪发表演说前,先由从阿默斯特大学赶来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朗诵专为典礼而写的新作。它不仅适合这位好勇斗狠的诗人本人,也适合肯尼迪在竞选演说中曾经表明过的新政府的要旨。诗中这样写道:
我们大家心里私下都有预感:
又是一个光荣的奥古斯都时代;
力量和自豪将构成权能,
有为青年的热诚甘受考验。
我们自由的信仰坚定,决不丧气,
各国要如何竞赛,我们奉陪到底。
一个充满诗意和力量的黄金时代,
今天中午就是开始的时刻。
阳光映射着白雪,十分刺眼,使弗罗斯特难以继续照本宣科。他随即念了几句话来代替朗诵诗:我们新的全球外交一直怕负担责任:预计将要来临的是一个对我们的威力怀有更大信心并有权利显示它的时代。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语调清晰地重复着首席法官厄尔·沃伦领他朗诵的就职誓词。
末了,肯尼迪脱去大衣发表了他有名的就职演说。用肯尼迪的捉刀者索伦森的话来说,他的这些话“体现着我们过去继承下来的最美好的东西,也体现着我们对未来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篇千锤百炼过的著名就职演说中,肯尼迪满怀激情地呼吁道:
现在,号角再次向我们发出召唤——不是号召我们拿起武器,虽然我们是需要武器的;不是号召我们去战斗,虽然我们准备战斗,而是号召我们负起一场漫长的黎明前的斗争的重担,年复一年,“为希望而喜悦,在苦难中坚持”,这是一场反对人类共同敌人的斗争。这些共同的敌人是:暴政、贫穷、疾病和战争本身……
因此,我的美国的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祖国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是要问你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克林顿感到,就职演说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的风格远远胜过政治演说的标准,比共和国早期朗朗上口的文体更清脆,与20世纪美国松散、诙谐的政治演说相比,它是既坚定又尖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