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63

第63章 逢简

石桥流水舟自横

周庄虽美,却有些浓妆艳抹,而逢简则如不施粉黛的美女,素静中透着清纯。百间未经修葺的老屋,随处可见的石礅青板,不修边幅的逢简常让人于平淡中屡有惊喜发现。

位于顺德杏坛镇的逢简,被誉为“顺德的周庄”。从大良出发经南国西路往杏坛方向,经过新涌大桥,直走到罗水路口转右入古粉方向,到加油站右转就可以到达逢简了。

古村四面环水,古风犹存,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这里少了周庄的熙熙攘攘,因而一踏上逢简村头,便备觉清爽。以水道为界的逢简,其河流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信步村里,但见村里的河岸两旁,古榕、蕉林、石榴等林木一字排开,河道步道一侧是由民居、宗祠等乡土建筑组成的聚落群体。溯河而上,周边桑基鱼塘,一派水乡风光。

逢简的水多,桥自然也多,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小桥连接着两岸,“桥”自然成为逢简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由于逢简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建于不同年代的桥,形态风格自然也迥然不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明远桥是中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桥拱成纵联砌置法,红色砂岩结构。全长25.1米,顶宽4.6米。桥栏石板刻有各种图案,桥两边柱头雕有石狮子,为了方便马车通行,桥面的石级砌成坡形。

巨济桥亦建于南宋宝庆年间,雕花石栏精美秀气。最值得一看的应是村口那座红色的单孔石拱古桥——金鳌桥,金鳌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可谓短小别致,整个桥身是用红色石料砌成,传说该桥是据康熙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故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鳌玉”之名。

有些桥虽然不怎么著名,但名字却颇富诗意,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如青云桥、烟桥、雨桥,合起来称为“青云烟雨桥”。“青云烟雨桥”与四周的绿芭、古榕,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一幅美丽的静物画。

桥是固定的船,船是移动的桥。坐在船上看水乡又是另一种风景,远处水光交错,沿河两侧树木茂盛,弧形的枝干交错重叠,阳光从树梢的缝隙里泻下,在清凉的河面缠绵荡漾,绿树与小桥倒映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沿河而下,穿过氤氲的水气,缥缈的诵经声时高时低,船寻声绕过几间古屋,一间清清静静的觉妙净院兀自矗立。庵里十位尼姑常年在此诵经,梵语绕梁,神秘而悠扬。

逢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小小村落出了不少进士、举人,曾有一家出了八个秀才、三个翰林。同时,逢简人也不忘回家乡盖祖屋、修桥、建祠堂,所以,古祠也就成了具有逢简特色的一大景观。

逢简的古祠堂林林总总,大多数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刘氏祖祠、梁氏祖祠、李氏祖祠是逢简较具规模和影响的祠堂。有村中“第一祠堂”之称的是有600余年历史的“刘氏大宗祠”,气势不凡,占地面积甚大,依稀可看出它在过去岁月中的辉煌经历。刘氏祖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主建筑为三进结构,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地势呈前低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家思想。首座东西设有钟、鼓二楼及乾、坤二门。梁氏祖祠建于光绪年间,砖、木、石结构犹为精细,灰雕工艺精湛,是逢简村祠堂保存尚好之冠。这些古祠不论建于哪一年代,都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来逢简,不能不去瑞昌楼。瑞昌楼是一座百年老楼,除了美味,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金牌匾。精美的牌匾金光灿灿,其上雕刻着“中秋月饼”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下面是一副“加官进爵,一品当朝”的对联。从瑞昌楼出来,走在逢简窄而幽长的石板路上,依河而建的街衢,临水而筑的民居,尤其是那些残旧的木门,生锈的铁环,总让人以为自己是漫步画中。一样的白墙墨顶,一样的舟影波光,古老朴素的宅院随处可见,顺着高深的屋壁向上望去,小小的天井中阳光在缓缓地移动,似流金般洒在了斑驳的墙壁上。

就这样,在街与街的行走中,时间一点点溜走了,但逢简却如美丽的图画,越来越清晰、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