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72

第72章 龚滩

不能错过的旧船票

没有一个古镇像龚滩那样,承载着如此多的辉煌和失落,可惜的是,很多人与她擦肩而过,只能在梦里想象着她轻依乌江,一帘幽梦的模样。

乌江在日子里流淌,龚滩在乌江的梦里流淌。可人们梦里的龚滩呢?

人们梦里的龚滩是睡在乌江的浪涛声中的,时高时低,时近时远,如一帘幽梦。

龚滩位于重庆东南部与湖南、贵州交界处的龚滩古镇,隶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镇子坐落在乌江江岸,与贵州隔江相望。据史家考证,该镇已有1 700年的建镇历史。她是冉姓的土家族氏族首领的封地,因此她比起那些仅仅是一个聚落的古镇,多了一些“王土”的庄严。镇内的居民以土家族和苗族为多,但在岁月的流逝中,他们的服饰、社会形态、宗教仪式和生活方式已经与一般的汉人无异了。

清晨,撑起木窗就能看到翠绿色的乌江,难怪睡梦中,曾有哗哗的水声。两岸峡谷深幽、崖壁陡峭、江流湍急、山水青碧,只是没有了橹桨和号子声,空留画卷般的峡山与冷滩寂寞而对。对岸耸立的陡壁,总是给人苍茫的感觉,据说翻过陡壁便是贵州苗族的家园,那是一片纯净之地,走进那里,就如进入世外桃源。

吊脚楼和青石板街被誉为龚滩古镇最著名的两大奇葩。具有土家风情的吊脚楼,依山而建,远远望去,高高低低,古朴如画,平平仄仄,美丽如诗。而最有情趣的是它的名字,如西望牛郎山的织女楼、数吨重的鸳鸯楼、亭台楼阁式的绣花楼等,都会让人想起凄美的爱情故事来。

据说,龚滩吊脚楼从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已饱经乌江风云,人世沧桑,其经久耐用程度堪与现代建筑媲美。吊脚楼全系木料建成,依山傍水就山势而建,悬空而成,楼房下三五根圆木支撑,一般二至三层,有的竟达四五层。虽然前后建筑的间距局促、空间逼仄,进退的余地也不够宽裕,但是建筑物各自根据地形、地势的变化和走势而采取的凹凸、抱厦、挑廊、悬台、架空等手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看起来是随意而为,却能经历数百年风吹日晒、洪水侵袭而不倒。踩过经年的楼板,只有感叹。

龚滩镇的另一奇是一条长达2公里的青石板老街,它经年累月地被人们的足迹打磨,油亮温润。乌江逝者如斯和青石板路的沧桑稳固之间的对比,引人遐思。龚滩曾是四川经乌江到贵州、湖南的重要口岸和物资集散地,曾经身为交通要冲的历史,为她留下了很多繁华和通达的痕迹,一条青石板老街便是最好的见证。

小镇不大,就像一杯储藏了多年的陈年老酒,需要慢慢品味。不论是建于明清的川主庙、三教寺,还是那些较为有名,原貌犹存的众多古碑,还是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这里的一沟、一桥都会让人如沐春风般沉醉。

小镇宁静安详,小镇人的生活方式如同建筑遗留一样,保持着质朴和多样,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每年旧历正月初九至十四,夜夜耍龙灯,舞狮子。端午节有龙舟竞渡。有远方客来,淳朴的古镇人会拿出盐茶、羊油茶、油碟糟、酿海椒、酥食、米花等独具特色的小吃热情款待……

由于2006年6月,乌江彭水水电站蓄水,融古庙、古城、古佛于一体的龚滩整体迁移,龚滩的纪年已经终止,龚滩将成为一张过期的船票,成为一种永远的失落。或许因为此吧,很多人纷纷在龚滩停下匆匆的脚步,在这里掇取或者捡拾那些值得赏玩的影像和片段,把这些即将没入历史的空间和景物装入记忆。

龚滩是永远的,如岁月的歌,无声地在心隅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