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28656600000027

第27章 苏非篇(9)

现在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香巴巴(静杜子巴巴)和19世纪中期在伊朗风卷云涌的巴布教派思想之间接触的可能性问题。我对这一历史联系的解释是基于下列逻辑思维推断的基础上。首先,伊朗地区在历史上通常是向中国传播其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源泉之一。在贸易和文化上连接波斯帝国和中国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通道。来自伊朗、中亚地区和阿拉伯的许多穆斯林士兵、商人、工匠、学者和苏非传教师就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因此,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在形成中国穆斯林社团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干作用。即便在16世纪以后印度洋的航海交通取代了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经济和文化联系的杠杆作用之后,丝绸之路仍然是沟通中国与伊斯兰教世界之间穆斯林朝觐和苏非神秘主义传播的交通要道。这一点可以为中国穆斯林社团中的文化生活中根深蒂固的许多波斯生活习俗和波斯语词汇等事实所佐证。它证明波斯伊斯兰教在历史上一直长驱直入中国穆斯林社会、渗透进中国的伊斯兰教。其次,伊朗和中亚地区是中国苏非教团或门宦的主要发源地,中国苏非教团的衍变、分化和发展以及苏非神秘主义思想的传播与波斯和中亚地区的苏非教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纳格希班迪教团(哲赫林耶和虎非耶)、嘎德林耶、库不林耶、切斯提耶等教团创立者和苏非神秘主义思想修行都可以溯源到波斯和波斯化的中亚地区。关于这一观点,可以参见笔者向1999年5月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毛拉沙德拉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递交的英文论文 “Historical Link Between Persian Sufis and Tariqs in China” (《波斯苏非和中国塔利格的历史联系》),该论文翻译成中文又发表在《回族研究》杂志,1999年第4期。再次,中国又是历史上伊朗的什叶派和其他宗教异端派在受到宗教迫害和政治镇压以后逃难寻求庇护的地方。当伍麦叶王朝镇压什叶派、哈瓦利及派时,阿拔斯王朝镇压什叶派等其他政治反对派时,后来萨法维王朝镇压苏非派时,这样的例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过。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前,当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的萨珊王朝后,许多萨珊王朝的达官贵人包括王子都逃难到中国避难定居。还需补充的是,历史上的火祆教、摩尼教、景教无不如此。所以,当伊朗当局在全国残酷地镇压了巴布教派的起义、处决了巴布派运动的首领之后,该派的一些教徒或跟随者为躲避恺加尔统治者的镇压和迫害而流亡中国逃生是完全有可能的。巴布派的流亡者,或巴布派幸存者的后代们也许头冠香巴巴(暗含做香料生意)、哈比本拉西、哈米栋丁尼或静杜子巴巴等这样的名字,踏上了古代的丝绸之路从伊朗经过中亚、喀什噶尔到达兰州来谋生或进行宗教教育。由于兰州处于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且又有很大的穆斯林聚居区,这些有着很好程度的波斯语、阿拉伯语知识的巴布教徒自然在兰州的穆斯林中受到欢迎。因为中国穆斯林在延聘阿訇的问题上,主要的标准之一是看他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知识。第四,由于巴布教派的思想被看作是异端来对待,以及什叶派伊斯兰教在中国占绝大多数逊尼派穆斯林中视作歪门邪道,因而对什叶派产生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香巴巴(静杜子、塞利姆,或哈比本拉西,或哈米栋丁尼)不得不伪装成苏非,并在中国的苏非分子中间教授苏非神秘主义,同时在中国穆斯林社团里有选择性地传播巴布思想。在这样假设的可能性基础上,来自伊朗或印度的巴布教派思想的传播沿着丝绸之路的通道于19世纪末辗转来到了中国西北,并终于与其中的一个苏非教团——灵明堂发生了接触,这可能一点都不足怪的。无论如何,波斯的思想养分和种子通过社会、文化和经济的渠道嫁接到中国的西北地区的这样景象在过去和现在已经重复了许多次了。

在我们将巴布派思想和灵明堂道祖马灵明的苏非思想的逻辑联系整理得更清楚以前,我们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19世纪巴布派运动领导人及其该派起义的历史。

巴布派运动创建者赛义德(圣裔)阿里·穆罕默德(1820—1851)出生于伊朗设拉子经营棉花生意的商人家庭。他在今天伊拉克卡尔巴拉的谢赫派著名学者赛义德卡兹姆·拉斯迪指导下学习伊斯兰教。谢赫学派主张的理论是:第十二伊玛目,伊斯兰教的救星玛赫迪不久将复临世界。该派认为,在玛赫迪隐遁了将近一千年后,也就是这个世界充满痛苦和悲哀的时刻,他来到世上,结束地球上不平等的状态。

1844年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巴布”及赛义德卡兹姆·拉斯迪的继承者。他写了《默示录》(阿拉伯语Bayan)一书。 巴布的使命是在马赫迪复临世界以前向人们揭示真理。1848年伊朗发生了一系列的巴布派教徒组织的起义。国王(沙赫)监禁 “巴布”于马库(Maku,1847年),并于1851年在赤赫利奇(Chihriq)处决了他。这场规模浩大的巴布派起义被伊朗国王和统治阶级残酷地镇压了。此后,巴布运动的一部分幸存者逃到伊朗周围的边远地区。毫无疑问,一些巴布派教徒逃亡到中亚和印度,后来以巴哈伊教派的名义生存下来。很有可能的是,个别巴布派成员落难到中国,作为苏非而生活于中国穆斯林中间隐藏下来以躲避在伊朗的严厉迫害。

使我强烈相信马灵明建立的灵明堂与伊朗的巴布派思想有可能发生联系的另一个理由是来自巴哈伊教的一则历史史料。摩佳·摩门博士在一年前寄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这样说到:“我一直在做有关一位在亚洲进行过广泛旅行的巴哈伊传教师的研究工作。这位传教师的名字叫杰玛尔·阿凡提(Jamal Effendi)。他曾经旅行到过拉达克(今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境内——笔者注),然后走向叶尔羌(即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莎车——笔者注)。这条旅行路线也许使他最初选择了朝东南方向沿着喀喇昆仑山脉的边缘行进并进抵西藏。由于严寒的气候,杰玛尔·阿凡提冻伤了,并感染到他的双脚,他被迫在叶尔羌停留了六个月,这段日期大概在1888年至1889年的冬天,或1889年至1890年的冬天。我在思考,是否马灵明在叶尔羌遇见他了,或听说了有关巴哈伊派的教义,然后把它传回甘肃省?”参见摩佳·摩门(Moojan Momen)博士于2000年8月27日写给我的英文电子邮件。根据灵明堂的口述和记载数据,事实上马灵明从未去过新疆。然而,他的弟子临夏人靠福和兰州人单子久曾经在新疆多次作过广泛的教务旅行和弘扬灵明堂式的具有巴布思想的苏非教义活动。